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际油价上涨、温室气体减排等因素影响下,使得电厂烟道气回收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回收的高纯度二氧化碳可直接用于油田强化采油。因而烟道气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设计和有机胺的优选成为目前研究重点。采用AMSIM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胺溶液、溶液浓度、溶液流量、吸收温度、吸收压力、混合胺比例等关键工艺参数对填料塔胺法吸收二氧化碳装置的影响,为装置的设计及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卫博  刘丹 《河南化工》2012,(5):30-33
介绍了二氧化碳回收新技术的研究意义、基本原理,以及在普光净化厂中试试验中对复合胺与MEA吸收法回收尾气中二氧化碳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复合胺相比MEA吸收法,降解损耗底、吸收能力强、再生热耗低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有机胺吸收二氧化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健  罗伟亮  李晗 《化工学报》2014,65(1):12-21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是针对大气CO2含量增高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全球性解决方案。有机胺吸收法作为经济与技术层面最成熟的技术,是实现二氧化碳捕集的重要工艺过程。从有机胺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基本反应机理出发,系统评述了应用有机胺法吸收捕集CO2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类型胺溶剂分子结构与CO2捕集溶解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并对今后CO2吸收捕集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本研究中,对燃烧后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中醇胺溶液法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详细的实验探究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胺的种类、温度、溶液浓度对二氧化碳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胺溶剂,在相同的CO_2分压和温度下,浓度越大,溶解度越大;同一种胺溶剂,在相同的分压和浓度下,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在相同的分压、温度和浓度下,CO_2溶解度顺序为:TEADEAMEA。同时,还对三种醇胺溶剂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比较,其顺序为:MEADEATEA。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胜利电厂烟气实际数据,设计了胺法捕集二氧化碳工艺流程,基于ProⅡ软件对烟气二氧化碳吸收和解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种类吸收液、MEA浓度和循环量,吸收温度和解吸温度对二氧化碳捕集效果的影响,对不同种类吸收剂进行了优化筛选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烟道气后处理二氧化碳溶剂吸收技术包括基础研究和中试塔,演示塔,经济型塔的实际连续操作,业内已经使用大量的中试塔,演示塔和经济型吸收塔,但相关成果在国内少见报道,这篇综述专注这一领域的化工技术进展。中试塔和演示塔中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可用于调式二氧化碳吸收技术的真实操作,为操作大型工业经济型吸收塔提供应用指导。二氧化碳吸收的中试塔和演示塔化工装置和相关吸收技术十分丰富,但它们始终致力提高有机胺为基础溶剂的二氧化碳吸收技术的耐久性和实用性,在以下几方面:吸收尾气排放,工艺操作问题,溶剂配方管理,腐蚀,塔尺寸减少,新型混合胺溶剂,非胺溶剂。演示塔的出现,同时体现测量标准和开始应用的测量和分析方法需求。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科研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通过结晶化捕捉二氧化碳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极高温等条件,并可循环利用材料,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碳捕捉技术实用化。碳捕捉是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去除的一类技术,目前还很不成熟。二氧化碳被某些化合物吸收后,还需要将其再释放出来,以气体形式通过管道输送,进而被深埋于地下封存。传统方法需要将捕获物质加热到900℃才能释放出气体,这个过程可能释放出比捕获前更多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8.
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是火电厂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了介绍,并选用基于混合胺溶液的化学吸收法,设计了一种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干冰联产技术工艺,可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并用于食品级和工业级干冰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MEA-MDEA不同配比的复合胺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0.5mol/LMEA-0.5mol/LMDEA是MEA—MDEA复合胺体系中最佳配比溶液。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目前正在研究的各种二氧化碳分离技术。根据分离技术原理的不同,对吸收法、吸附法及膜分离法等技术进行了分类讨论。对于吸收法根据吸收剂的使用温度分为高温吸收剂和低温吸收剂进行了分类综述;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对吸附剂做了详尽的评述;并且展望了二氧化碳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鉴于目前任何单一方法都不能满足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要求,应该综合各种技术的优点,制造吸附容量更高、选择性更强的复合材料,如吸附剂浸渍有机胺吸收液来提高吸附剂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膜材料浸渍胺的水溶液,多孔聚合物浸渍有机溶液,以及一些新型结构的吸收剂如离子溶液和金属有机骨架等等。  相似文献   

11.
MEA-MDEA复合胺溶液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方  陆诗建  刘晓东  张建 《应用化工》2010,39(8):1127-1131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MEA-MDEA不同配比的复合胺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目前工业应用较广的MEA、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0.5 mol/L MEA-0.5 mol/L MDEA是MEA-MDEA复合胺体系中最佳配比溶液。  相似文献   

12.
由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研究院研制开发的新型脱碳活化剂——空间位阻胺最近在河南安阳化肥厂一次试车投料成功。空间位阻胺脱碳技术通过对脱碳液的改性,提高了净化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具有节电、节约蒸汽的明显效果。经过工艺测试,空间位阻胺脱碳技术可以满足一次  相似文献   

13.
新疆广汇新能源公司日前与美国JOC公司在新疆哈密签订了碳捕捉节能减排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美国JOC公司计划投资2亿美元,与广汇新能源公司合作二氧化碳捕捉及相关锅炉改造项目。通过对煤在燃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碳捕捉并将其压缩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储存,就能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新疆广汇此次和美国JOC公司的合作,成为国内首家引进富氧燃烧技术及二氧化碳捕捉专利技术的公司,对煤的燃烧采用富氧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14.
赵金武  许景秀  贾振斌 《广东化工》2009,36(7):37-38,68
文章报道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以锌粉和水还原肟,生成胺与二氧化碳形成胺基甲酸胺盐,经碱处理可以得到相应的胺。其产物伯胺与体系中的CO2生成氨基甲酸胺盐阻止了其与中间体亚胺的作用从而使伯胺成为主要产物。还探讨了二氧化碳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反应温度100℃,CO2压力8MPa,反应时阿6h)下,锌和水可以顺利地把肟还原成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造成各类环境问题的现状,对二氧化碳捕捉收集的方法和其在煤矿中充填封存利用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温室效应和充填采矿技术的相关背景进行综述,引出对二氧化碳排放和采空区地表下沉的问题重视,接下来对CO2捕捉收集和其在煤矿封存进行介绍,最后对二氧化碳在煤矿充填开采中的应用的前景和潜力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排放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多,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减排已迫在眉睫。有机胺改性多孔材料制备的固体胺吸附剂,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十分优越,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介孔分子筛、硅胶、多孔炭材料等多种多孔材料载体负载有机胺制备固体胺吸附剂的方法,分析了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讨论了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开发新型高效吸收剂对于提高吸收性能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以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和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主体的复配胺液为吸收剂,但对以三乙醇胺(TEA)为主体的混合胺研究较少。TEA的吸收容量大,解吸效果好,经济性优良,其不足在于吸收速率较低。为此,本文在TEA反应机理的研究基础上,保持总胺浓度3 mol×L~(-1)不变,分别添加乙醇胺(MEA)、哌嗪(PZ)、羟基乙基哌嗪(AEP)、羟乙基乙二胺(AEEA)进行混合胺液的吸收解吸性能分析,对比优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混合胺液,并进一步考察其不同配比下吸收、解吸效果,完成配比优选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混合胺相对于纯TEA溶液,吸收性能均显著提高;相对于纯TEA溶液,只有添加了AEP的混合胺液解吸效果有所提高,其余几种均有所下降;TEA+AEP吸收和解吸性能均显著优于其余几种混合液;经实验验证,TEA+AEP的优选配比为1.5 mol×L~(-1):1.5 mol×L~(-1),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因其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快速的吸附动力学、良好的再生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在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本文比较了胺改性的M41S、SBA-n、KIT-n、介孔二氧化硅泡沫、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和六方介孔二氧化硅的吸附性能,总结了MCM-41和SBA-15的结构特点。介绍了胺化合物的负载方式——湿法浸渍、化学接枝和原位聚合的胺负载原理。分析了硅源、载体内部性质、气体选择性和不同添加剂对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吸附二氧化碳能力的影响。最后,点明了吸附剂未来的发展目标,对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可关注介孔二氧化硅微观结构和温度对胺与二氧化碳相互作用的影响,增强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稳定性,推进其在实际环境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陆诗建 《山东化工》2013,(5):4-8,11
有机胺溶液在二氧化碳捕集过程中已获得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吸收量低、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配方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不同配比的单乙醇胺-羟乙基乙二胺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从复合溶液中初始逸出温度、溶液再生温度、溶液再生率、再生前后溶液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单乙醇胺-氨基乙基哌嗪复合溶液配比为0.6:0.4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6917mol/L;同时再生温度最低,为101℃;再生率最高,为85.46%。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近年来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和国内外的有关研究项目,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分离原理及优缺点。并对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