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君  刘丽萍  胡伟  杨雅茹 《安徽医药》2013,(10):1808-1809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方法,提高医疗单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方法导入PD—CA循环原则,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促使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导入PDCA循环,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促进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是提高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齐鲁药事》2004,23(1):5-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方法 HT6K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0例药物治疗患者的病历作为对照组,此时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500例药物治疗患者的病历作为实验组,此时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两组药物治疗患者经相关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药物治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几率(4.00%)与成功上报率(90.00%)均与对照组药物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12.60%)与成功上报率(65.08%)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以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改进,提高医护人员对不良反应事件的认识,降低不良反应几率,使得药品不良反应监督工作可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17):2353-2355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中的效果,提高ADR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制定ADR上报和效果评价标准,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ADR监测数量及质量明显提高,2011-2014年ADR上报例数依次为63、95、136、206例,新的/严重的ADR上报例数依次为2、5、15、30例,临床科室上报例数依次为15、39、87、164例,均显著增加。无效报表例数和ADR病历无记录/记录不详实例数都显著减少。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ADR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深入开展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基础和关键.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医、药、护分工协作,积极分析报告病例,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疗单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监测管理办法,提高ADR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促进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2015年ADR监测情况,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促进我院安全、合理用药。结果:我院5年上报ADR数量为1363例,其中运用PDCA管理方法前(2011年)有效例数仅为47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2-2015年ADR有效例数分别为171、286、417、442例,报告总例数逐年升高;2011-2015年严重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为0(占0.00%)、58(占33.92%)、142(占49.65%)、118(占28.30%)、172(占38.91%)例;有效报表的比例从2011年的82.46%上升到2015年100.00%;对比实施管理前我院ADR报告的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多,以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为主,占57.45%;2011-2015年抗肿瘤药物引发的严重ADR累及系统以红细胞异常为主,占68.67%。结论:运用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工具,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能有效提高ADR监测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低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程振田  周芸  袁祥祥  单丽妮 《药学研究》2021,40(10):694-697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在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中的效果,提高我院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2017-2020年的ADR报告数量和类型,评价自2019年运用PDCA循环进行干预后监测效果的变化。结果 运用 PDCA 循环进行干预后,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新/严数量及病程记录率均有所提高。结论 PDCA 循环的干预,明显提高我院 ADR 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8.
姜继娟 《抗感染药学》2019,16(3):479-482
目的:探究和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促进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其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12月间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的系列资料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组,另抽取2018年1—12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的系列资料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组,比较管理实施前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情况、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的分布及其构成比差异。结果:实施后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护师及药师上报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组,且新的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药品不良反应种类及其涉及药品的发生率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口服用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吸入及阴道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上报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效提高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尤其是提高了静脉注射给药致不良反应和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种类的上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药品报损率,提高药品管理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药品报损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报损率控制在0.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完善药品报损制度,明确报损范围,加强药品入库验收,完善库房管理,减少药房领药过程中的报损,减少药品调剂中的报损。每月检查药剂人员执行药品报损制度情况,计算药品报损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豉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药品报损率降至0.0697%,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降低药品报损率,提高医院药品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梁华  李莉  高羽  李根 《中南药学》2016,(4):432-436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不积极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ADR上报数量,达到每年100例的上报要求。方法成立ADR品管圈,设计ADR上报不积极的原因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并制定计划持续改进。结果 2014年1-8月ADR上报数每月均达到10例以上。结论应用PDCA循环提高ADR上报的持续改进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PDCA循环法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效果,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某院采用PDCA法前后两年重点监控药物的消耗及处方点评情况。对照组为2019年传统管理法的住院病例,观察组为2020年采用PDCA管理法的住院病例。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重点监控药品消耗金额大幅下降(P<0.001);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用法用量及给药途径不适宜、疗程过长等处方不合理问题得到有效控制(P<0.05),处方合格率由原来的65.96%提高至90.76%(χ2=27.010,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χ2=37.044,P<0.001)。结论 PDCA管理法针对重点监控药品持续闭环管理,能够最大程度控制药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曙光  胡伟  汤华琴 《齐鲁药事》2010,29(11):694-695
近年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正确领导和帮助支持下,不断强化思想意识、提高检测认识、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措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督导,促进了ADR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药品风险管理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勇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119-121
结合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阐述了药品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表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贯穿于药品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为加强中国药品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认知度。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缺乏ADR的基本知识,对自发报告体系不了解。结论:加强ADR知识宣传培训,端正态度,增强医务人员对ADR上报意识,提高ADR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监察(Adverse Drug Reations Monitoring, ADRM)工作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医药界的重视,一致认为它对于研制安全有效的药物、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医疗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近年我院每年经审批采购的新药品种有100多种,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需要认真开展ADR监察工作,为选择质优、价廉、安全的药品供应临床提供依据.现将我院开展ADR监察工作的做法和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邓燕 《北方药学》2012,9(3):75-7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情况及其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我院各科室呈报的287例ADR,对其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所涉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ADR患者中,女性例数(占55.05%)高于男性(占44.95%);引发ADR的主要途径是静脉滴注,占总例数的73.87%;引起ADR药物共有118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最多,占60.63%;以皮肤及其附件及消化系统相关临床表现为主。结论:加强ADR知识宣传、培训,扩大呈报范围,降低漏报率,对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保障人们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星  于明强  孟庆义  静芸芸 《齐鲁药事》2010,29(12):748-750
近年来,我国ADR监测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作为县级监测站,由于该项工作起步较晚,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不健全,在履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宣传、培训、分析评价职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基层ADR监测工作是国家ADR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是国家汇总分析药品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只有基层ADR监测工作良性、健康、持续发展,我国ADR监测工作才能更好、更快发展。现结合我县ADR监测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A program coordinated by a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to improve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reporting in a hospital is described. At a 520-bed teaching hospital, th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was asked to design a new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ing system that would encourage clinicians to report ADRs. A new system was implemented on a general medical unit: A physician, pharmacist, or nurse telephoned th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when an adverse drug reaction was suspected, and drug information personnel followed up on the report, completing all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 and documentation. A standard algorithm was used to evaluate causality of the reported reactions. Pertinent data were entered on a form and retained in th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primary physician's approval was obtained before a reaction could be reported on an FDA drug-experience form.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personnel reviewed the ADR data monthly to detect any trends that 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and to prepare a report for the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committee. Nurses, physicians, and pharmacy personnel were oriented to the new system before its implementation and were subsequently informed about reported ADRs and use of the system through newsletters and meetings. In the initial three-month period, 23 ADRs involving 19 drugs were reported from the medical unit; in a six-month period befor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ystem, no ADRs had been reported. This ADR reporting system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wa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report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