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泸州市某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干预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重症科、手术室工作的64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和护士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各部位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多明显升高(P0.05)。科室间比较,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急诊重症科护理人员患病率最高;儿科护理人员患病率最低。患病组护理人员的工龄、月值夜班天数、日工作时间、每小时重复动作次数均高于非患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工龄、月值夜班数、日工作时长、重复护理动作是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较高,护士工龄、月值夜班数、日工作时长、重复护理动作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和工作能力情况,分析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整群抽样法对绵阳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260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工作能力指数量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能力与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结果不同工作能力级别护士的工作能力指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能力级别的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作能力差的护士发生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工作能力级别构成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χ~2=198.452,P0.05)。两组护士工作能力级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Z=-12.857,P0.05),其中患病者"中""差"比例明显高于非患病组,而"优""良"比例明显低于非患病组。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能力处于中良状态,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是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汽车制造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发病情况,探讨其颈部WMSD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1家汽车整车及1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共8356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修改版)》(NMQ)调查WMSDs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WMSDs影响因素,并对危险因素接触情况进行调査分析。结果研究对象WMSDs年患病率为44.6%,其中颈部WMSDs患病率为25.4%(2126/8356),以发动机生产及总装岗位作业工人的颈部WMSDs较高,年患病率分别为30.6%、2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部WMSDs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工龄、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涉及到寒冷凉风或气温变化、经常加班、腰背部经常重复同一动作、颈部前倾或后仰、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调查发现,84.9%的研究对象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总装岗位最高(89.0%);83.5%的作业工人经常加班;81.6%的作业工人工作中颈部前倾或后仰,以发动机生产岗位最为突出(87.5%)。结论汽车制造作业人员WMSDs患病率较高,尤以颈部最为常见,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工作姿势及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发动机生产及总装岗位是颈部WMSDs的重点风险岗位,应开展有效的工效学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机械加工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4个机械加工行业工厂990名工人进行肌肉骨骼疾患的问卷调查。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9%的工人患有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其不同人体部位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466,P<0.01),腰部患病率最高(45.1%)。不同工种之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10,P<0.01)。进入回归方程的为工龄、工作疲劳感、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多次重复操作、不良体位、外伤史6个因素。结论所调查4个工厂的工人存在较严重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蔬菜大棚中老年菜农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选择山东省寿光市主要大棚种植区的菜农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影响中老年菜农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的因素。结果蔬菜大棚中老年菜农肌肉骨骼疾病患病率为84.62%,中老年菜农前3位疾患依次为下背部(65.71%)、膝关节(50.85%)、颈部(25.85%)。检验结果显示,共有14个因素与蔬菜大棚中老年菜农MSDs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女性(OR=1.865,95%CI:1.275~2.725)、从事大棚种植≥20年(OR=1.718,95%CI:1.135~2.598)、长时间站立工作(OR=2.274,95%CI:1.004~5.150)、长时间跪着工作(OR=1.702,95%CI:1.060~2.735)、常转身搬举重物(OR=1.789,95%CI:1.165~2.747)、种植面积≥1 200m2(OR=1.645,95%CI:1.122~2.413)与老年菜农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有关。结论蔬菜大棚中老年菜农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较高,性别女性、从事大棚种植时间≥20年、长时间跪着工作、常转身搬举重物、种植面积≥1 200m2是蔬菜大棚中老年菜农肌肉骨骼疾患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唐山市某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一般信息、工作基本状况、工作负荷情况、肌肉骨骼疾患情况;采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护理人员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调查对象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为89.54%,患病率前四位的部位为颈、肩、腰及背部,分别为75.0%、65.6%、60.7%和45.7%;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疲劳感、护理工作工龄、日工作时间、每天照顾病人数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有关。提示该三甲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RMDs)患病率较高,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与工作负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和海安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中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RMDs)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和海安市中医院ICU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肌肉骨骼症状问卷、中文版肌肉损伤风险感知量表、生理因素评价量表、中文版工作内容量表和付出-回馈失衡量表、中文版医院安全氛围量表对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和海安市中医院ICU 10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6名护士(96.0%)报告在过去一年内至少经历过一次WRMDs;80名护士(80.0%)患有腰背痛,78名护士(78.0%)患有颈部痛,70名护士(70.0%)患有肩部痛;职业相关性肌肉骨骼疾患与女性(OR=0.114)、已婚状态(OR=0.135)、更高的风险感知(OR=2.351)和缺乏安全的工作环境(OR=1.055)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腰背痛是ICU护士最常见的职业相关性肌肉骨骼疾患,性别、婚姻状况、风险感知和安全环境是ICU护士WRMDs的危险因素。ICU护士和管理人员需要加强风险意识,改善身体和心理社会工作条件,以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某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择318名该院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调查WMSDs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 PSQI中护理人员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评分和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护理人员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9.54%,WMSDs周患病率为54.28%,年患病率为69.74%。睡眠障碍护理人员的WMSDs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龄、职称、倒班、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是WMS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护理人员具有睡眠障碍,较高的WMSDs患病率,睡眠质量越差,罹患WMSDs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钻井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患病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的作用。结果 1 516名钻井工人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依次为腰部34.0%、颈部27.0%、肩部25.8%、背部13.9%、膝部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龄、工种、重复性操作、推拉重物、环境条件均可能是影响肌肉骨骼疾患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龄、重复性操作、推拉重物、环境条件是影响腰WMSDs的主要因素。结论钻井工人WMSDs患病率较高,并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年龄、工龄、重复性操作、推拉重物、环境不良条件是腰部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昌市三级医院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2—3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症状自评问卷对南昌市4所三级医院1 28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三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患病人数为1 037例,患病率为80.76%,≥2个部位患病人数为948例,患病率为73.83%。年龄、低头工作时间、工作弯腰时间、日均搬运患者频次、工作强度、工作环境舒适度及防护措施是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南昌市三级医院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发病率高,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提升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促进护理队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型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某三甲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情况、一般人口学信息、工作背景、工作负荷及工作感受等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护理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784名调查对象中,有608名护理人员患有肩颈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为77.6%,主要为酸痛的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复同一动作次数/时(OR=1.827,OR 95%CI 1.290~2.586)、工作疲劳感(OR=1.749,OR 95%CI 1.286~2.379)、已育子女(OR=1.596,OR 95%CI 1.115~2.284)、乘公交车上班(OR=1.543,OR 95%CI 1.073~2.221)、工作待遇(OR=1.506,OR 95%CI 1.061~2.137)为护理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频率(OR=0.781,OR95%CI 0.617~0.988)是防治护理工作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保护因素。结论医院护理人员肩颈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较高;医院应考量护理人员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制定更为合理的工作制度,并提供护理人员健身和锻炼的设施和场地,以促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实施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将深圳市10家企业中的514名办公室文员列为调查对象,综合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病标准调查表(NMQ)、荷兰肌肉骨骼疾病调查表(DMQ)、国内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设计制作调查表,调查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年患病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病率较高的3个部位(颈部、肩部、腰部)患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年患病率为54.12%,依次为颈部(39.4%)、肩部(36.2%)、腰部(30.9%)、背部(18.6%)、膝部(11.5%)、手腕部(10.1%)、髋臀部(8.1%)、踝足部(7.7%)、肘部(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部不处于自然位置(OR = 0.893 8,P < 0.05)是颈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保护因素;相比男性,女性是肩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危险因素(OR = 1.162 7,P < 0.05);经常改变坐姿(OR = 0.890 3,P < 0.01)是腰部患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患病部位最高的是颈部,其次是肩部、腰部;工作中人体保持各种不良姿势均会增加身体各关节肌肉骨骼的负担,造成肌肉骨骼损伤。应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办公室文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珠宝加工厂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现况,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家珠宝加工厂作业工人8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经修改的北欧国家标准调查表进行肌肉骨骼疾患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肌肉骨骼疾患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珠宝加工厂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以颈、腰和肩部疾患为主,年患病率分别为29.8%、25.8%和23.1%。不同年龄和工龄的作业工人颈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MSD)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部OMSD年患病率随工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P<0.05)。而性别对各身体部位疼痛年患病率未见显著性影响(P>0.05)。颈、肩和肘部OMSD年患病率在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颈部对其OMSD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显示,长时间坐位工作、颈部长时间前倾、颈部长时间后仰、颈部扭转或长时间保持、部门人员短缺等均可增加颈部疼痛的年患病率(P<0.05),可认作为颈部疼痛的危险因素。选择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颈部长时间前倾、颈部长时间后仰被选入模型。结论珠宝加工厂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以颈、腰、肩和背部疼痛为主,颈部长时间后仰、颈部长时间前倾是导致颈部疼痛的首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工效学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某供电企业运检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患病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中文版),对我国某供电企业运检人员近1年内肌肉骨骼疾患及其危险因素开展调查。采用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WMSD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03份,收集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95.5%)。工人各部位WMSDs患病率为7.5%~57.9%,排在前三位的部位依次是颈部(57.9%)、下背部(56.9%)和肩部(39.2%)。腿部和膝部WMSDs的患病率在不同工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搬运重物可能是导致颈部、下背部和手腕部WMSDs的危险因素,由同事轮流完成工作可能是颈部WMSDs的保护因素(P0.05);人员缺乏和弯腰同时转身可能是下背部WMSDs的危险因素(P0.05),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是颈部和肩部WMSDs的危险因素(P0.05);工龄和吸烟分别是影响肩部和颈部WMS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供电企业运检人员WMSDs的患病率较高,需根据WMSDs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措施,以降低对工人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内科医务人员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患病现状,分析内科医务人员肌肉骨骼疾患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内科医务人员的肌肉骨骼疾患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于2016年7月对某市3家市级医院的342内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体信息、人格类型、各部位WMSDs的患病情况,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识别WMSDs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00份,收集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应答率85.5%。该院内科医务人员过去一年中身体任一部位的WMSDS患病率为82.1%,各部位患病率最高是颈部(65.6%),其次为腰(64.9%),患病率最低的为肘部(16.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疼痛与性格外向稳定(OR=4.02,95%CI:1.81~8.93)有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腰部疼痛与有时熬夜(OR=8.54,95%CI:2.3~31.58)、经常熬夜(OR=7.09,95%CI:2.29~21.96)总是熬夜(OR=3.29,95%CI:1.31~8.24)有关,且有统计学意义。任一部位疼痛与性格外向稳定(OR=2.75,95%CI:1.04~7.39)、有时熬夜(OR=17.73,95%CI:2.55~123.25)和经常熬夜(OR=6.95,95%CI:1.16~41.84)有关,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市级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较高,其中以颈部的患病率最高,生活作息规律的内科医务人员颈部疼痛的患病率最低,随着经常倒班和熬夜增高。性格外向稳定是颈部疼痛和任一部位疼痛患病的危险因素,经常熬夜是腰部疼痛和任一部位疼痛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改良版)》对广州市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5名医务人员的肌肉骨骼疾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WMSDs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依次是颈部(393%)、肩部(324%)、下背部(200%)和上背部(172%);下背和手部WMSDs发生率医生最高,肘和下肢(腿、膝和踝部) WMSDs发生率以护士最高。颈部WMSDs危险因素是经常加班(OR=307),下背部WMSDs危险因素是背部弯曲(OR=1215)和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OR=1437)。工作姿势舒适(OR=037)为肩部保护因素。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WMSDs不容忽视,不同岗位医务人员WMSDs发生部位略有差异。可通过合理安排加班、保持工作姿势舒适、减少长时间弯腰和避免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措施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WMS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医院超声工作者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MDs)患病现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所综合医院的208名超声工作者为调查对象,发放OMDs调查问卷,了解OMDs发生情况、工作环境、工作负荷、心理状态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OMDs的影响因素。结果超声工作者OMDs曾患病率为98.6%,年患病率为96.15%,周患病率为92.8%。患病部位依次为颈部、肩部、腰部、腕/手部、上背部、肘部、胯/臀部、膝部,踝/足部。超声工作者男性与女性的年患病率、患病部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工龄超声工作者患病部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不良姿势、日均扫描患者数50是OMDs的危险因素,工作满意度、检查室内座椅高度可调节、有休息时间、显示屏位于正前方、显示屏高度与视线齐平是OMDs的保护因素。结论超声工作者的OMDs患病率较高,且以腰部和肩部受累最为明显。工作姿势、工作环境、工作负荷等均是OMDs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肌肉骨骼疾患(MSDs)在蔬菜大棚作业人员中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在山东省寿光市5个主要蔬菜种植区抽取15个村1 780名蔬菜大棚作业者,运用改良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别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属性大棚作业者MSDs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MSDs患病率为78.4﹪(1 395/1 780),身体各部位MSDs患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下背、膝、颈、肩和上背,患病率分别为62.4%、41.9%、22.9%、20.3%和8.4%。χ2检验发现有36个因素与MSDs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年龄≥50岁、从事大棚种植工作的年数≥20 a、每天工作≥10 h、5 kg工作中经常推拉用力20 kg、经常以不舒服的体位搬举重物、经常稍微弯腰、长时间保持颈部后仰姿势8个因素为大棚作业人员MSDs危险因素;工作中经常使用振动工具为大棚作业人员MSDs保护因素。结论蔬菜大棚作业人员MSDs患病率较高,日常工作中要注意休息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WMSDs的影响因素,为干预WMSDs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9家医院部分科室在岗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个体因素、动态负荷、静态负荷、体力负荷、工效环境因素以及劳动组织因素对护理人员WMSDs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WMSDs患病率为66.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间休息时间充足是WMSDs的保护性因素(OR=0.594,P<0.01);工龄在10~14 a(OR=2.083,P<0.01)、工作时长时间蹲或跪姿工作(OR=2.236,P<0.01)、手腕经常向上/向下弯曲(OR=1.541,P<0.01)、下肢及足踝经常反复做同一动作(OR=1.432,P<0.05)和需要经常加班(OR=1.896,P<0.01)是WMSDs的危险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WMSDs患病率影响因素较复杂,建议医院增加护理人员人员配备,制定合理的休息和排班制度,根据不同年龄及工龄段合理安排岗位、科室及工作内容,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培训等,降低护士WMSDs患病率,保护护理人员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汽车制造企业员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用经过信效度检验、适用于我国人群的《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修改版)》,对某汽车制造企业人员近1年内肌肉骨骼疾患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WMSD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填写调查问卷491份,其中有效问卷484份,回收率98.6%。调查对象各部位WMSDs发生率12.0%~25.2%,发病率从高到低前四位依次为颈部(25.2%)、肩部(18.6%)、踝/足部(18.4%)和下背部(16.9%),上背部、手/腕部和踝/足部WMSDs年发生率在一线和非一线员工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腕部和踝/足部WMSDs年发生率在不同车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背部弯曲是肩部和下背部发生WMSDs的危险因素(OR=2.04,2.73),经常站立、加班和人员缺乏是踝/足部发生WMSDs的危险因素(OR=2.89,2.53,1.89),经常搬运重物和不舒服的姿势工作是导致下背部发生WMSDs的危险因素(OR=1.99,2.48),背部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和吸烟是颈部发生WMSDs的危险因素(OR=1.71,1.86);而身体锻炼、休息充足分别是肩部、颈部和踝/足部发生WMSDs的保护因素(OR=0.56,0.55,0.43)。结论汽车制造企业员工WMSDs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WMSDs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关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