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机体凝血增强、纤溶降低,可能预警血栓形成。相关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异常成为临床上分析血栓性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在深静脉血栓、心血管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的应用中获益。这些指标能反映血管内皮受损、血液高凝、纤溶状态,相较于常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的变化,出现更早、更灵敏,因而对血栓形成的警示更及时,遗漏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hyperten siverats ,SHR)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 ,探讨凝血和纤溶系统在高血压血栓栓塞性和 /或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5周龄雄性SHR10只和同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 10只 ;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 )、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issue typeplasmino genactivatoractivity ,t 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plas 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activity ,PAI∶A)和α2 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 plasmininhibitoractivity ,α2 PI∶A)。结果 :与WKY组比较 :早期雄性SHR血压显著增高 (P <0 .0 1) ,血浆FIB显著增高 (P <0 .0 1) ,血浆α2 PI :A显著降低 (P <0 .0 1) ,t PA∶A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早期雄性SHR已处于慢性隐性过代偿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scularcoagulation ,DIC)凝溶期 ,存在着血栓栓塞和 /或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利用较大剂量内毒素在带慢性肺淋巴瘘的清醒绵羊复制肺损伤模型。测定了动物血浆、肺淋巴液中P物质(SP)、血栓烷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变化及肺组织中SP含量改变。结果显示,注入内毒素后120min,血浆和肺淋巴液SP含量明显高于注射内毒素前。在注入内毒素后360min,肺组织中SP含量则显著低于注射前。注入内毒素后30min,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显著升高。肺淋巴液中TXB_2和6-keto-PGF_(1α)于注入内毒素后60min显著高于注射内毒素前,且TXB_2比6-keto-PGF_(1α)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观察纤溶系统活性,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变化,探讨蛇毒抗栓酶(SVATE)、UK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静脉一次大剂量UK治疗,患者血浆PL、ELA、t-PA活性和FDP出现快速大幅度增高,PAI、Fg降低、这种作用仅持续短时间、SVATE静脉首次大剂量以后小剂量维持2周处理,血浆上述纤溶指标逐渐恢复,ELA、t-PA和PAI活性2~3周接近正常水平。结果提示,SVATE、UK溶栓治疗使AMI患者纤溶功能得到改善,若采用二者联合用药,效果可能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麻醉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AMI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1)模型对照组(AMI组):蒸馏水(5ml/kg/天)灌胃;(2)阿司匹林组(AMI+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9mg/kg/天)灌胃;(3)氯吡格雷组(AMI+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6.75mg/kg/天)灌胃;(4)双联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AMI+双联抗组):阿司匹林(9mg/kg/天)和氯吡格雷(6.75mg/kg/天)混悬液灌胃;另设假手术组(只穿刺不结扎冠脉,其余处理方法同模型对照组)作为对照。每组12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28天,次日麻醉后剖腹暴露胃黏膜,采用微循环观测系统观察恒温状态下各组大鼠胃黏膜微循环的毛细血管管径、数量、血流状态。同时取腹主动脉血,放射免疫法测定其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_(1α))和血栓烷B_2(TXB_2)含量。之后处死大鼠摘取胃体,解剖显微镜下计数胃黏膜出血点并行Guth评分,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形态并行Whittle评分评价胃黏膜损伤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阿司匹林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胃黏膜微循环受累,血管扩张,管壁变薄,排列紊乱(P<0.05);AMI+双联抗组胃黏膜损伤程度加重,胃黏膜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交集数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胃黏膜毛细血管数量增加(P<0.05)。与AMI组比较,AMI+阿司匹林组、AMI+双联抗组大鼠胃黏膜集合毛细血管管径显著增加(P<0.01),AMI+双联抗组毛细血管交集数减少(P<0.05)、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大鼠6-keto-PGF_(1α)水平显著下降(P<0.01),AMI+双联抗组、AMI+阿司匹林组和AMI+氯吡格雷组6-keto-PGF_(1α)和TXB_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与AMI组大鼠比较,给药各组6-keto-PGF_(1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TXB_2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可加重AMI大鼠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血液6-keto-PGF_(1α)与TXB_2水平降低和失衡,以及胃黏膜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成静  盛净  杜勤  蔡文玮 《中国微循环》2006,10(4):262-265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和地尔硫卓对犬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心肌损伤和纤溶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犬急性心肌缺血溶栓治疗的模型,溶栓同时应用卡托普利和地尔硫卓药物干预,测定治疗过程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酮-PGF1a)的含量和心肌酶谱等的动态变化。结果溶栓加用卡托普利治疗后,心肌损伤进一步减轻。溶栓后期t-PA活性无明显下降,PAI活性进一步减低,血浆TXB2均值降低,PGI2均值上升。溶栓加用地尔硫卓:血浆TXB2均值降低,PGI2均值上升。结论溶栓治疗时应用卡托普利可使再灌注心肌损伤进一步减轻,心肌梗死面积和范围减小;可以进一步改善纤溶-凝血功能障碍,升高t-PA和PGI2,降低PAI和TXB2,防治血栓形成对心肌缺血的进一步损害。地尔硫卓可以调节再灌注后PGI2/TXB2失衡,升高PGI2,降低TXB2,减轻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7.
研究评价了豆豉纤溶酶(Subtilisin FS33)RGDS-载酶脂质纳米粒的溶栓效果和靶向性,探讨RGDS-脂质体作为载体导向于血栓灶的可能性。不同剂量荧光标记RGDS-载酶脂质体给予血栓模型动物,考察其对机体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以及组织器官的荧光素分布,结果发现,Subtilisin FS33高剂量组注射15 min~2 h,机体的APTT、PT和TT都明显延长(P<0.05,P<0.01),纤溶酶活力明显增高(P<0.05),血浆FDP的含量升高(P<0.05,P<0.01),D-di mer均呈阳性,ELT值降低;低剂量组也有相似趋势(P<0.05);RGDS-载酶脂质体组的大鼠组织切片中脑静脉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无明显血栓,只有少量红细胞聚积,并且在脑、心脏和肝组织中荧光物的含量显著高于无RGDS-载血清白蛋白脂质体组(空白对照组)。试验表明静注RGDS-载酶脂质体可明显增强机体的抗凝和纤溶能力,RGDS-载酶脂质体具有一定的血栓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对老年小鼠主动脉内皮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8只3月龄雌性C57BL/6小鼠为对照组,16只22月龄雌性老年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NaHS或生理盐水处理6周,检测相应指标,验证硫化氢对老年小鼠炎症、氧化应激及主动脉内皮衰老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和丙二醛(MDA)表达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一氧化氮(NO)表达明显减少,衰老相关标志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比例明显升高。给予NaHS处理后,前述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逆转。结论:硫化氢可能通过抑制老年小鼠体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改善主动脉内皮衰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凝血一抗凝及纤溶指标动态变化规律,指导临床有针对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选择下肢骨折需卧床治疗患者35例为实验组,选择上肢骨折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及术后14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活性(AT)。结果:FIB、FDP和D-D:实验组术后1d和术后14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1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T:实验组术后14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局部血流减慢,FIB、FDP和D-D增高,AT降低,提示机体可能处于血栓前状态或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标本采集量不足对凝血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采集量不足及足量采血的对照组标本共23对,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含量.结果 采血量不足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显著延长,FIB和D-Dimer含量显著降低,而FDP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凝血标本采集量不足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臭氧(ozone,O3)致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PF级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O3组和NaHS+O3组,每组5只。O3处理前0.5 h,对照组和O3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aHS+O3组腹腔注射NaHS(H2S的供体);O3组和NaHS+O3组隔天用O3处理,对照组则呼吸清洁空气。持续4周后无创测定小鼠的气道反应性,随后进行气管环张力测定,通过肺组织HE染色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和管壁总面积(Wat)并标准化衡量气道重塑程度,并行AB-PAS染色测定肺组织中杯状上皮细胞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评价气道重塑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3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显著增高;NaHS+O3组明显低于O3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O3组小鼠在乙酰甲胆碱刺激时的气管收缩力显著加大;NaHS+O3组明显小于O3组。与对照组相比,O3组小鼠的支气管壁厚度明显加大;NaHS+O3组显著小于O3组但仍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O3组小鼠肺组织中杯状上皮细胞占气道上皮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上升;NaHS+O3组显著低于O3组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H2S对O3所致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有缓解与保护作用,有望为临床药物治疗哮喘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对体外血小板聚集及在体血栓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对人血小板中ERK5的表达及其在血小板活化后的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ERK5特异性抑制剂XMD8-92对血小板聚集及致密颗粒释放的影响;采用Fe Cl3颈动脉血栓模型检测ERK5对在体血栓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XMD8-92对蛋白激酶B(Akt)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人血小板中存在ERK5的稳定表达,其磷酸化水平在血小板活化后显著升高(P0.05)。XMD8-92可抑制多种血小板激活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致密颗粒释放(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XMD8-92可通过下调PTEN Ser370位点磷酸化而增强PTEN的活性,从而抑制Akt的磷酸化,这种抑制效果也通过血小板特异PTEN基因敲除小鼠得到了验证。在体血栓研究表明,XMD8-92经尾静脉给药,可显著延长小鼠第一次颈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结论:ERK5可通过影响PTEN的磷酸化调节Akt的活化,进而影响到体外血小板的聚集和在体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硫化氢(H_2S)对臭氧(O_3)暴露所致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3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O_3组、硫氢化钠(NaHS)+O_3组以及NaHS组。第1、3、5天将O_3组和NaHS+O_3组小鼠置于2.14 mg/m~3O_3环境中暴露3 h,同时control组和NaHS组置于新鲜空气中暴露3 h。每次暴露前30 min,NaHS+O_3组和Na HS组小鼠腹腔注射Na HS(14μmol/kg)。末次暴露24 h后测定小鼠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于炎性细胞计数和总蛋白测定,收集肺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形态改变。测定肺组织中IL-6、IL-8、丙二醛(MDA)和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O_3组的气道反应性、炎性细胞数、总蛋白浓度和炎症评分,以及IL-6、IL-8、MDA和NF-κB p65蛋白水平明显增高,NaHS+O_3组则明显低于O_3组。结论:H_2S显著减轻了O_3暴露所致气道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降低NF-κB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回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和I/R+NaHS组。建立大鼠肠I/R损伤模型。在灌注前10 min时经I/R+NaHS组大鼠尾静脉注入100 μmol/kg NaHS后按1 mg·kg-1·h-1输注直到再灌注2 h,实验结束后取回肠标本测定回肠上皮细胞形态和呼吸功能指标。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浆H2S含量。RT-PCR检测回肠组织Bcl-2和Bax mRNA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总caspase-3、活化型caspase-3、细胞色素C(Cyt C)、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I/R组线粒体的面积、体积密度、最大直径、最小直径、等效直径以及活化型caspase-3、Cyt C和Bax表达均显著大于I/R+NaHS和sham组(P<0.01)。I/R组线粒体数量、周长、比表面、面积密度和粒子数密度、血浆H2S、R3、R4、RCR、P/O和Bcl-2表达均显著小于I/R+NaHS和sham组(P<0.01)。结论: 硫化氢下调活化型caspase-3、Cyt C和Bax的蛋白水平,上调Bcl-2表达,对I/R损伤大鼠回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及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在慢性应激结肠高动力中的作用。方法:制作慢性避水应激(water avoidance stress,WAS)和假避水应激(sham water avoidance stress,SWAS)大鼠模型,观察2组大鼠结肠肌条的收缩活性以及硫氢化钠(Na HS)和格列本脲预处理后对2组大鼠结肠肌条收缩影响并计算Na HS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使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KATP通道各亚基在结肠中的分布及表达。结果:WAS组结肠肌条收缩活性明显高于SWAS组;Na HS浓度依赖性抑制2组大鼠纵行肌(longitudinal muscle,LM)和环形肌(circular muscle,CM)的收缩;WAS组LM和CM的Na HS IC50分别为0.2033 mmol/L和0.1438 mmol/L,均明显低于SWAS组(P0.01);格列本脲明显增加2组大鼠肌条Na HS IC50(P0.01);Kir6.1、Kir6.2和SUR-2B在2组大鼠结肠固有肌细胞膜均有分布;WAS组(去除黏膜及黏膜下层后)Kir6.1和SUR2B蛋白表达高于SWAS组(P0.01)。结论:H2S外源性供体Na HS对慢性应激结肠高动力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KATP通道亚基Kir6.1/SUR2B表达增加可能是慢性应激结肠动力紊乱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在硫化氢(H2S)抑制高糖引起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KATP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测定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JC-1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应用高糖(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细胞1~24 h,其中6 h、9 h、12 h和24 h均能明显下调KATP通道蛋白的水平,12 h和24 h KATP水平降至最低。在HG处理心肌细胞12 h前,应用400μmol/L硫氢化钠(Na HS,为H2S的供体)预处理30 min明显抑制高糖对KATP通道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100μmol/L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和50μmol/L非选择性KATP通道开放剂吡拉地尔(Pin)及Na HS预处理均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细胞数量及MMP丢失减少。相反,100μmol/L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5-羟基癸酸和1 mmol/L非选择性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均能明显阻断上述Na HS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结论:KATP通道介导了H2S对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蜱抗凝血肽(TAP)-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SSL5)对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TAP-SSL5基因,进而制备融合蛋白TAPSSL5,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研究重组蛋白TAP-SSL5与粒细胞表面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结合的特性;采用反应底物法在体外检测融合蛋白TAP-SSL5对活化的凝血因子Xa(factor Xa,FXa)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Fe Cl3诱导的SD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研究TAP-SSL5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Fe Cl3诱导的C57BL/6J小鼠肠系膜动脉血栓模型,在双光子显微镜下连续检测TAP-SSL5对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TAP-SSL5可与粒细胞表面PSGL-1结合,并抑制粒细胞与P-selectin和血小板的结合。TAP-SSL5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FXa活性(P 0. 01)。体内实验中TAP-SSL5可明显抑制Fe Cl3诱导的SD大鼠下腔静脉及C57BL/6J小鼠肠系膜动脉血栓的形成。结论:融合蛋白TAP-SSL5具有抗炎和抗凝双重效果,可以明显抑制动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小鼠皮层神经元用无糖厄尔氏平衡盐溶液(EBSS)于2% O2、5% CO2、93% N2 37℃培养4h,换用neurobasal + B27培养基于37℃ 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12h,建立OGD/R模型。以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的供体,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用fura-2/AM和显微荧光成像系统检测神经元胞质钙离子浓度([Ca 2+ ]i);利用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细胞损伤。 结果 200、300与600 μmol/L NaHS预处理30min再OGD/R,神经元存活率显著提高(n=4);300 μmol/L NaHS预处理后再OGD/R,[Ca 2+]i(n=5)、LDH释放率(n=4)和细胞损伤率(n=6)均低于OGD/R组,且使用10 μmol/L钙螯合剂BAPTA也降低OGD/R诱导的LDH释放率和细胞损伤率。 结论 H2S减轻OGD/R所致皮层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H2S抑制OGD/R诱导神经元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地高辛对缺氧诱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人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Cl2模拟化学缺氧条件,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测量细胞迁移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乳腺癌MCF-7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nail、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使MCF-7细胞从多角形上皮形态转变成梭形间质细胞形态,细胞间隙增大,而在地高辛作用下缺氧的MCF-7细胞未发生明显的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经CoCl2处理的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0.01),地高辛可抑制CoCl2诱导的细胞迁移和侵袭(P<0.01)。与control组相比,CoCl2组细胞的HIF-1α、Snail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oCl2+digoxin组细胞的HIF-1α、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Snail蛋白表达水平虽略高于control组(P<0.05),但与CoCl2组细胞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地高辛可通过下调HIF-1α和Snail蛋白表达抑制缺氧诱导的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