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高发于中高年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PD的发病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微环境会极大地影响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变化,不同极化类型的小胶质细胞可分泌不同作用的炎症因子,介导神经炎症,与PD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但目前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调节具有神经毒性的M1型小胶质细胞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M2型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平衡对PD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起到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小胶质细胞极化在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关机制进行综述,为靶向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治疗PD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奠定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2.
静息态或M2表型的小胶质细胞主要由葡萄糖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病理条件下的M1促炎型小胶质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葡萄糖也会被优先用于糖酵解生成大量乳酸,三羧酸循环受到抑制。蛋白激酶 B(Akt)及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在调节糖酵解与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中糖酵解与炎症存在制约关系,抑制糖代谢重编程能够干预小胶质细胞 M1炎症表型极化状态,可以作为抑制神经炎症的药物作用靶点,为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在缺血性脑卒中修复中被认为起有害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对于减轻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发生和促进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认为,炎症微环境会极大地影响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从而使同一脑组织在受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生物功能。该文就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机制及可能的潜在疗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金花茶多糖(camellia nitidissima polysaccharides,CNP)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金花茶多糖组,脑出血后即刻灌胃金花茶多糖并连续给药3 d。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评价整体功能,旷场与粘附移除实验检测运动与感觉功能。伊文思蓝染色和水肿实验检测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ELISA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极化水平。结果金花茶多糖可提高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运动功能而对感觉功能无影响;减轻脑水肿与保护血脑屏障;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同时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转化为M2型。结论金花茶多糖促进小胶质细胞M1型转化为M2型减轻炎症、脑水肿与血脑屏障损伤,从而改善脑出血后损伤。  相似文献   

6.
小胶质细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免疫细胞,其数量占整个神经胶质细胞数量的5%~20%。小胶质细胞最早由Hortega通过碳酸银法所区分鉴定出来,认为小胶质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在胚胎发育后期形成血管时侵入脑内。最新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原始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作为CNS常驻免疫细胞,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是CNS抵御病原入侵的一道重要的免疫防线。静息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对神经系统起到监视维持内稳态的作用;其活化后,一方面起到吞噬细胞碎片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不同病理条件下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起到神经保护与神经毒性双重作用。本文对小胶质细胞的发育及在CNS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i WJ  Ye X  Bao XQ  Wang XL  Zhang D 《药学学报》2012,47(3):346-353
小胶质细胞为脑内的主要免疫效应细胞, 参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它的形态具有高度可塑性, 其形态学改变与其活化状态及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脑缺血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发生活化, 且其活化受到精细调控。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脑保护和神经毒性双相作用。因此, 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 以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调控作为出发点, 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调控小胶质细胞表面或细胞内表达的受体或蛋白分子、拮抗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神经毒性因子、促进小胶质细胞分泌神经保护性生物活性物质、阻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等将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对脑缺血损伤后, 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调控、效应及相关干预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巨噬细胞,可通过不同极化状态和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生、发展过程。传统中药对小胶质细胞具有调控作用,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在减少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沉积、抑制神经炎症以及调控MG极化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MG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中药调控MG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中药治疗A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蒋晨红  邱洁 《中国医药》2023,(7):1094-1098
新生儿脑损伤严重威胁着儿童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杜绝这些后遗症的发生。脑组织损伤后,胶质细胞更具活力,在维持大脑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胶质细胞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胶质细胞在新生儿脑损伤中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是以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神经元外的另一大类细胞,目前研究证明神经胶质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的炎性脱髓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占脑细胞数量的10%~15%,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与其他神经胶质细胞通常互不重叠,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反应最快、最主要的免疫屏障[1].目前认为小胶质细胞发育起源于中胚层间充质系细胞,是一种适应了中枢神经系统特殊微环境的巨噬细胞,其多数表面分子与骨髓源性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的尸检标本中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 采用HLA-DR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时间死亡的8例脑出血尸检标本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发现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体增大,突起减少,数量增多,2-3天达高峰,而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小胶质细胞(MI)内铁含量对MI释放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使用3,5,5-三甲基乙酰铁(3。5,5-trime~ylhexanoyl,TMHF)或去铁胺(deferoxamine,DFO)改变大鼠离体脑MI内铁离子含量,使用EusA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lB(IL-1B)、肿瘤坏死因子仅(TNF—n)表达水平及细胞核因子KB(NF—KB)表达数量在MI使用LPS激活前后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激活后MI释放促炎因子增多,并且在铁超载组进一步增多,反之,在铁剥夺组增多程度下降;NF—KB表达在MI被LPS激活后增加,但铁超载MI表达量没有进一步增加。结论激活后M-I释放促炎因子量明显受细胞内铁含量影响,但机制可能与NF—KB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的尸检标本中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HLA-DR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时间死亡的8例脑出血尸检标本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减少、数量增多,2~3天达高峰,而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形态正常.结论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宁  谢璐霜  刘奇  吕沛然 《天津医药》2021,49(12):1340-1344
突触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后修复等密切相关。神经胶质细胞通过能量物质传递、信号转导通 信等方面与神经元保持密切交流,是促进突触可塑性的重要途径。星形胶质细胞在形态上和功能上均与突触联系 密切,是调控突触可塑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小胶质细胞与突触进行双向信息交互,是发育和成年期突触可塑性的关 键调节因子;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形成,为突触传递提供代谢底物,是促进突触可塑性的潜在力量。就星形胶质 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认识神经胶质细胞与 突触可塑性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鹅去氧胆酸(CDCA)抗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LPS 200 mg·L~(-1)继续培养22 h,采用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G蛋白偶联受体5(TGR5)mRNA表达水平。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入LPS 200 mg·L~(-1)继续培养1 h,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入核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培养基中NO含量显著增加(P<0.01);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TGR5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并且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NF-κB入核增多。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减少培养基中NO含量(P<0.01),降低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下调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P<0.01);显著上调TGR5 mRNA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降低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P<0.05,P<0.01),并观察到NF-κB核转位减少现象。结论 CDCA可显著抑制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R5、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蛇床子素(Ost)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CAO)致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Ost正常对照(40 mg·kg-1)组、模型组和Ost 20、40 mg·kg-1组(均n=16).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致模后第2日给药,每日1次,持续28...  相似文献   

18.
林牧  杜安妮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44-324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7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及行为改变等。据统计,全世界约3 600万人深受AD的危害[1]。AD在组织病理学上的典型改变为神经炎性斑(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然而,引发AD的机制尚不确定,主要假说有Aβ学说、tau蛋白学说及分子遗传学说等[2]。  相似文献   

19.
郑向红  许颖 《海峡药学》2013,25(3):210-213
以往研究多认为神经胶质细胞仅提供支持、营养、保护的作用,随着对胶质细胞膜离子通道、受体、第二信使的不断深入研究,被发现它含有大部分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及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离子通道、神经活性氨基酸亲和载体、细胞识别分子等,并能分泌多种神经活性物质(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在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对神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将会有更多重要的发现,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学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学说、基因突变、中枢胆碱能损伤学说等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学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胶质细胞是脑内先天性免疫反应的主要部位,在外源因子的刺激下可以表达大量受体,如TLRs、NLRs、RAGE等,这些受体在AD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由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表达的受体与阿尔采末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