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体性评估工具的缺乏是制约儿童早期发展在我国妇幼保健临床工作中推进的重要瓶颈问题。针对3~6岁的群体性儿童早期发展评估工具-儿童早期能力指数经本土化后,完成了信效度检验和常模制定,形成中国儿童早期发展指数(CheHCI)。量表分数在不同性别、社会经济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儿童中区分效度良好。该工具目前已经在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河北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市、浙江省等早期发展项目开展地区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监测及干预项目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指的是0-8岁儿童智力、社会—情绪、个性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及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正尝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本文从对儿童进行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干预、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综合干预等三个方面,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及干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社会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在各国积极推进儿童早期发展政策和开展大规模人群干预项目的背景下,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评估和监测需要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基于国内外已经开展的评估和监测研究,未来应重点关注群体性儿童早期发展评估工具的优化以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工作,形成多维度的风险因素-发展结局评估体系,建立基于群体性评估目标的监测体系,为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的策略制定和政策设计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指的是 0~ 8岁儿童智力、社会 -情绪、个性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及应用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近年正尝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本文从对儿童进行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干预、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综合干预等三个方面 ,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及干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指的是0~8岁儿童智力、社会-情绪、个性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及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正尝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本文从对儿童进行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干预、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综合干预等三个方面,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及干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指的是0~8岁儿童智力、社会-情绪、个性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及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正尝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本文从对儿童进行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干预、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综合干预等三个方面,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及干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管理模式,早期发现儿童发育中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预防残疾发生。 【方法】 以海淀区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为基础,通过对社区儿保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建立逐级信息转诊管理制度和区级评估干预门诊,研究全区社区儿童发育筛查-评估-诊断-指导干预-反馈-基层再提高的监测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全区五年发育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结果】 2006-2010年海淀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覆盖率由66.33%上升到93.75%。2009年起建立区级发育迟缓儿童干预门诊,更多迟缓儿童得到干预指导,较好发挥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的社会效应。 【结论】 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中,实施有效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保健管理模式,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发育偏离或落后儿童的有效途径,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  相似文献   

8.
保健护理在早期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参加中心活动的儿童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培训及健康教育,对儿童实施早期发展促进的干预。结果:对家长育儿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在互动交流及咨询中获得)及干预前后3个时期的儿童发育商(DQ)进行评估。90%的父母能掌握、运用培训知识及方法,儿童DQ有明显提高。结论:绝大部分家长能够科学育儿了;使儿童早期得到了全面地发展;更说明了保健护理在早期儿童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早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儿童发挥最大潜能,通过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最终达到国家发展的目标和人类全程健康。儿童身体活动是促进早期发展主要形式和载体。随着时代的更新和生活物质的改善,儿童身体活动和运动普遍减少,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健康问题也加速出现。如何更好地通过增强儿童身体活动和运动促进早期发展,科学的监测评估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建立我国儿童身体活动和运动与早期发展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儿童身体活动和运动与早期发展常用的监测评估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养育照护作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措施,已经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多维度的养育理念和模式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者是最早并持续接触儿童照养人的专业人员,将养育理念融入儿童健康监测服务中,可影响父母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本文从儿童养育的概念、内涵、评估和干预等方面进行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如何在农村开展早期儿童生长社区干预工作。方法选择太谷县6个村为试点,对基层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开展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儿童早期教育。结果开展早期儿童发展社区服务,可使孕产妇享受到孕期保健服务,0-3岁儿童享受到儿童保健服务和早期教育。婴儿死亡率、儿童常见病患病率及儿童不良习惯发生率明显下降;母乳喂养、婴儿适时添加辅食、儿童智能发育方面有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农村儿童早期社区发展服务工作提高了基层保健服务能力,促进了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增强社区保健人员的儿童早期保健服务能力,提高儿童父母的育儿保健意识,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发展。方法通过社区健康干预为儿童提供早期保健服务,比较干预前后的社区医师的儿童早期保健专业技能、儿童父母的育儿知识、儿童父母对社区提供的儿童早期保健服务的认可度。结果通过儿童早期社区健康干预保健计划,社区医师的儿童早期保健专业技能有显著提高,儿童父母的育儿保健知识有所增加,儿童父母对社区提供的儿童早期保健服务的认可度有显著提升。结论儿童早期社区健康干预保健计划实施可提高社区儿童早期保健服务提供能力,增强儿童父母的儿童早期保健意识,有利于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高危儿管理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1],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和综合干预的重要环节之一[2]。儿童的发育与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到风险与保护因素的共同影响。高危因素使儿童无法实现最佳发展潜能的风险较大,而保护因素可使高危儿发挥潜能,减少发育偏异等风险。早期识别、定期监测、科学指导干预、及时转诊和多学科诊治等服务将明显促进高危儿早期发展、改善高危儿预后、减少伤残、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对婴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出生符合条件的健康儿童随机分为人格培养干预组(n=78)和普通对照组(n=80)。干预组接受全面系统的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早期行为监测及干预。普通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相关指导训练。两组儿童在2.5~3.5岁时均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中国城市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儿童行为量表、气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幼儿人格发展趋向及社会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干预组家庭养育环境的百分位数经干预后明显提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可通过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及亲子互动而有效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建立, 同时有利于婴幼儿社会情绪及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市1623例婴儿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对生长发育正常儿童开展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对发育迟缓的儿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作者于2003年1月2005年3月,对1623例婴儿进行了智能发育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早期综合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和神经发育及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为低出生体重儿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出生体重2 5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予以发育筛查、营养指导、行为干预和早期教育等保健机构与家庭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采用BMI、 Gesell发育评估量表、 CITSEA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2个月龄和6个月龄的低出生体重儿干预组,与正常体重组的儿童身体质量指数相近(P 0.05),除12月龄的适应性行为维度外,在Gesell所有维度上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出生体重儿干预组、对照组与正常体重儿的情绪及社会性发展评分上,能力域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2, 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有利于低出生体重儿童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及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晚期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随访跟踪的晚期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除一般常规保健养育指导外,采用个体化干预模式,按照评估一与家长共同制定干预方案一实施干预一评价干预效果一调整干预方案的循环式及家长教育干预模式。在婴儿纠正胎龄1、3、6个月使用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评估其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婴儿纠正胎龄3月龄时大动作及适应行为发育商明显高于常规组,6月龄时各能区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晚期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其智力、神经运动系统发育,降低伤残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早期发展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父母养育能力、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本文围绕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早期发展,从相关概念、理论、影响作用及干预实践等角度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开展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儿童保健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以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心理行为保健运作模式,发挥其促进儿童脑潜能开发,提高儿童生命质量的重要作用。方法:①通过对正常婴幼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引入“评估—指导—发展—再评估”模式,制定个体化的阶段性教育方案,促进五大能区协调发展;②通过建立高危儿发育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体系,发挥妇幼保健三级网对高危儿的分级管理职能,有效达到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超早期诊断,提高重症新生儿抢救成功后的生存质量。③通过加强培训,普及提高儿童心理行为保健知识和建立集体儿童心理卫生评估体系,早期发现学前儿童的发育障碍和行为问题。结果6年来开展发育水平测查31031人次;对高危儿进行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12.7万人次;对6000余在园集体儿童进行了心理发育评估。较好的发挥了儿童心理行为保健的智力开发、运动功能训练、行为矫治、个性培养、发育落后干预的作用。结论建立完善的儿童心理行为保健模式,是儿童保健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活中,儿童的语言和识字受家庭认知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无论从流行病学的研究,还是干预或神经生物的研究。均证实儿童早期经验是日后语言和识字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早期经验中,最关键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促进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也促进儿童学龄期的阅读理解。儿童保健医生处于独特的位置,即在常规保健中指导父母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育水平,应用有关的技能技巧,促进儿童的语言和识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