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典型引黄灌区泥沙运动及泥沙淤积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主要问题是渠道泥沙淤积,本文在典型灌区(簸簧李和位山)大量实测水沙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引黄灌区泥沙的起动、含沙量分布和挟沙能力;渠道的糙率、比降、断面形状、来沙组成和引水流量是影响引黄渠道兵沙能力的主要因素;最后灌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引黄灌区泥沙淤积的具体成因。本文对如何减少引黄灌区渠道泥沙淤积和分散处理泥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义寨引黄灌区泥沙农田化技术研究成果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义寨引黄灌区沉沙条渠清淤泥沙严重破坏了周围生态环境,已影响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使清淤泥沙农田化。通过两年来一系列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堆沙高地种植的作物品种、沙荒地土壤改良和最佳耕作管理方法等实用技术。通过在当地推广,成效显著,改变了沉沙条渠清淤泥沙危害的现状,显示了泥沙农田化治理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原因及减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柱  李洁 《防渗技术》2001,7(1):43-44
黄河是多泥沙河流,引水必引沙,因而灌区渠道中淤积了大量泥沙,每年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清淤后方能输水。因此,各引黄灌区都在探讨寻找减少渠道淤积的方法和措施。我们根据多年来的引黄灌溉管理工作的经验,对渠道淤积原因及减淤措施有一些体会,现予以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配置关键技术包括灌区减沙沉沙技术、引水分沙技术、渠道输水输沙技术等。通过引黄灌区引沙和沉沙资料的分析,论述了引黄灌区减沙技术和对灌区有害的粗颗粒泥沙处理技术,前者主要是通过控制引水含沙量或减少引水量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通过有害泥沙的拦截和沉积来达到。结合渠道输水输沙能力,总结了提高灌渠输沙能力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前者包括加大渠道比降、渠道衬砌、改造阻水建筑物、优化断面等,后者主要是指水沙调控技术。通过分析渠道引水分沙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引黄灌区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的特点,指出自流灌溉的支渠引水含沙量略低于或等于干渠含水量,渠道处于增淤状态;若提水泵站及其进口合理布置,将会有利于渠道减淤。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下游引黄灌区渠道水流挟沙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黄灌区渠道水流挟沙能力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本文在分析灌区引水引沙条件特性及影响渠道泥沙冲淤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相对平衡含沙量方法,即根据已建灌区输水渠泥沙冲淤特性确定水流挟沙能力的特征值。  相似文献   

6.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配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配置关键技术包括灌区减沙沉沙技术、引水分沙技术、渠道输水输沙技术等。通过引黄灌区引沙和沉沙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灌区减沙技术和有害泥沙拦沉技术,减沙主要是通过控制引水含沙量或减少引水量来实现,有害泥沙的拦沉主要是利用渠道拦沙设施和沉沙池拦截和沉积有害的粗颗粒泥沙。结合渠道输水输沙能力,分析了提高灌渠输沙能力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包括加大渠道比降、渠道衬砌、改造阻水建筑物、优化断面等,非工程措施主要是指水沙调控技术。通过分析渠道引水分沙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引黄灌区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的特点,指出自流灌溉的支渠引水含沙量略低于或等于干渠含水量;若提水泵站进口合理布置在平均含沙量水深以下,将会有利于渠道减淤。  相似文献   

7.
周文治  李世月  唐华 《人民黄河》2014,(10):133-135
根据多年观测结果,应用泥沙运动力学原理,对三义寨引黄灌区沉沙条渠泥沙淤积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提出缩短条渠、沉沙区下移、变池为渠等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利用剩余堆沙空间,延长条渠使用年限;采用引黄灌区现有泥沙制品、泥沙农田化科研成果,实施泥沙利用项目,加强堆沙高地风沙灾害控制与治理,实现沉沙条渠长久可持续运行。根据研究成果,三义寨灌区沉沙条渠使用年限至少可延长15 a。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多泥沙河流 ,引水必引沙 ,因而灌区渠道中淤积了大量泥沙 ,每年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清淤后方能输水。因此 ,各引黄灌区都在探讨寻找减少渠道淤积的方法和措施。我们根据多年来的引黄灌溉管理工作的经验 ,对渠道淤积原因及减淤措施有一些体会 ,现予以介绍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泥沙问题是制约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渠的规划设计阶段和日常的运行管理中都需要掌握渠道的泥沙冲淤情况。本文根据一维水流非均匀沙运动方程,结合灌区灌溉特点和测量资料情况作了概化处理,建立了适合于灌区的非均匀沙冲淤计算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渠系沿程的分水分沙和冲淤交换,将断面流量按渠段划分并计算,悬移质泥沙按粒径分组计算,根据分组水流挟沙力和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公式计算泥沙含沙量。模型采用山东簸箕李灌区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非均匀沙在渠道内的运动淤积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引黄必引沙,大量黄河泥沙的淤积极大地威胁了引黄灌区灌排工程的运行与管理,加剧了引黄灌区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引黄灌区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黄河泥沙问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淤积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淤积的4种典型处理模式,试图为科学治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淤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宋志超  张传友 《吉林水利》2010,(11):64-65,70
对高等级公路急流槽入水簸箕口与路面连接处的裂缝的防治,是对急流槽病害防治的关键,其原因是随着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营时间的推移,该处基本上都出现开裂的现象,开裂的裂缝导致急流槽出现病害,是急流槽病害的主要成因之一;而且在处治的过程中可采取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并且实施治理之后经济和质量的优良效果较传统维修方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黄卫东  徐侠 《治淮》2004,(6):47-48
一、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工程是一项以分泄淮河洪水、扩大漴潼河水系排水出路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河道全长125km,其中安徽省境内约95km.怀洪新河大部分河道是利用原有河槽和湖泊洼地开挖、疏浚并在两岸筑堤而成.因此,两岸地形较为复杂,堤身线路长,交通不便.为方便日常堤防管理和汛期人员及防汛器材迅速及时地调运,怀洪新河防汛道路按设计要求尽量布置在堤顶或尽可能靠近堤防,并根据堤身高度、堤防防汛难度和保护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布置在堤防一侧,全长约96km.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小清河王道闸工程坐落在软基上以水泥土置换法进行工程软地基处理,可就近取材,方便施工,降低成本,大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