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干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时至今日,“大医精诚”依旧经典,  相似文献   

2.
早在唐朝时期,"药王"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中就对医德做了论述。"大医"者必备两个要件: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  相似文献   

3.
《大医精诚》对医者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过追溯《大医精诚》的形成背景,探析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以《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为基础反思当代社会对医学道德的需求,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医改背景,以及医疗环境中存在的道德困境,提出当代社会应以“道德自律”的内在要求和“道德他律”的外在约束相互结合作为医德建设新路径,旨在为完善当代医德建设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行及构建良好医疗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的医德理论对医德规范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道德规范是医务人员在各种医学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医学家孙思邈以德修身、以德养性,非常重视医生的品德修养,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文章,文章从两个方面告诫医者:一是“精”,即技术要精湛。二是“诚”,即品德要高尚。这篇专门论述医德修养问题的文章,为当时和后世行医者的医德建设树立了榜样,制定了规范。  相似文献   

5.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相似文献   

6.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相似文献   

7.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相似文献   

8.
《大医精诚》是唐代孙思邈巨著《备急千金要方》绪论第二,提出了医生要精诚双修,尤其注重医德提升?文章论及内容广泛,对当代医学生教育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相似文献   

10.
摘要:医古文经典作品《大医精诚》深刻论述了“大医”修养“精”与“诚”的丰富内涵。我们要着力培养新一代医科大学生坚守“大医精诚”的棱心价值观,传承、创新“大医精诚”思想,践行仁心、仁爱、仁德、仁术的医德理念,秉承“大医之心”,行“大医之道”,传“大医”智慧。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11.
"无德不从医、无才是庸医","大医精诚","医乃仁术、贵在医德","医者父母心","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以行医"等等一系列古今表述,说明行医者既要医术精湛,更要医德高尚,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相似文献   

13.
卢山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25-26
解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并阐述其对当今医者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所撰的《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一文,在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做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所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一篇关于传统医德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文中所论述的传统医德原则和规范,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正因为如此,1994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医古文》(六版),以及其它一些医古文书籍,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分析近代名医魏长春践行“大医精诚”的事迹。[方法]通过研读魏长春遗著《魏氏失治案记实录》,分析其中的52则医案得失,结合魏氏个人经历,从医技、医德两方面探讨其实践“大医精诚”的高尚形象。[结果]魏氏幼萌悬壶之志,勤于磨砺医术,早期对急症研究深入。纵览详实记录的52则医案,魏氏四诊合参,尤精脉学;面对棘手病证,大胆严谨,依证选方。同时,厚其医德以载其术,无论病情严重几何,魏氏均一视同仁,尽医者之责任。失治案以救治无效收尾,难彰功效,但魏氏仍将所感所悟付梓刊出,以助医道。此书既体现治学之精,又彰显治心之诚。[结论]《魏氏失治案记实录》是魏氏一生躬行仁诚之缩影,大医精诚之形象跃然纸上,可见魏氏是弘扬优秀医德文化的楷模,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并学习之、践行之。  相似文献   

16.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7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医德医风不会凭空而来,除了要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之外,还须有包括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庸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斤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篇有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济含灵之苦。”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资源高度充盈的今日,更是需要固守并传承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8.
医德,就是医生在行医中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这是每个医生都应特别重视的问题.孙思邈接受并且发扬我国古代医德的典范,他言行一致,堪称表率.他在《备急干金要方》《大医精诚》两篇文章时里,对医生应有的道德标准,作了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谈医德,联想到高职院校班主任在工作中也应以<大医精诚>的主要精神作为行为准则.从班主任的角度,体会了<大医精诚>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从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誓词”到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论》,都说明人们自古以来就重视医德,在社会主义的现代中国当然更应重视医德,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何评价医德,却一直大有分歧,其中不少问题,都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