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小冬  卿晨 《医学综述》2009,15(4):538-541
血管新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在正常发育和多种疾病包括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局部缺血修复、创伤愈合的病理生理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其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已证明有3个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在血管新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Tie和Ephrin受体。VEGF/VEGFR系统在调节血管新生中研究最多,也最为重要。它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导实体瘤内部新生淋巴管形成;Angiopoietin/Tie系统调节着血管的成熟和稳定;Ephrin/Eph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肿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是靶向于血管与淋巴管生成的重要的信号分子,是人们研究抑制肿瘤药物的关键作用点,调控肿瘤新生淋巴管上的VEGFR可作为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靶点。由于作用于肿瘤新生淋巴管上的VEGFR的调控机制较为复杂,对抑制淋巴管生成的药物和肿瘤细胞转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甚少,为此,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R、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调控因子、VEGF家族及其受体为靶点的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R为靶点的淋巴管抑制药物四个方面综述抑制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的VEGFR分子机制及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VEGF家族及其受体作用靶点的分子水平上的形成机制,探索可阻断相应作用靶点的理想型药物,为临床更好的治疗肿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血管新生是目前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笔者简略介绍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VEGF与冠心病血管新生的关系,VEGF治疗冠心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中药对VEGF的作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中医药在血管新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VEGF及其受体KD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肿瘤大部分都是实体瘤,肿瘤组织是由肿瘤细胞和间质构成,间质成分主要包括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炎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成分。其中,血管和结缔组织起营养、支持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内的新生血管是通过血管生成实现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血管生成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过程[1]。肿瘤的血管生成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调控,已知的血管生成因子有数十种,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及其受体、血管生成素家族及其受体家族以及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其中VEGF家族及其受体是已知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生长、播散及转移常表现为血管新生依赖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作为血管新生的正调控因子 ,可以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促进新生血管生长。近年来 ,有关研究证实VEGF在血液系统的多发性骨髓瘤 (MM )中高表达 ,与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6.
王羽  孙平  郭素芬 《医学综述》2009,15(12):1784-178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成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淋巴管生成因子,通过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后,主要参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和区域淋巴结转移。VEGFR-3是VEGF-C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较特异的受体,对淋巴管生成发挥重要作用。胚胎时期表达于小静脉及淋巴管,成年后,仅限制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成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本文将对VEGF-C、VEGFR-3的结构、功能及在食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D105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用含有100 ng/μL 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1 μL的缓释药丸放入36只SD大鼠角膜囊袋内,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按照不同时间点,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进行形态学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新生血管形成不同时间点CD105和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 在模型制作后第4天开始长出新生血管,第7~10天达高峰,3周以后开始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05和VEGF的表达情况与新生血管的生长呈平行关系.结论 CD105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有相关性,在新生血管生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何松坚 《河北医学》2011,17(7):988-99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t,VEGF)是一种促血管新生因子,也具有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缺氧等可刺激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分泌VEGF,目前认为VEGF在缺血、炎症、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生理和病理作用,其可促进血管新生及侧枝循环形成,VEGF拮抗剂Avastin可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及部分恶性肿瘤。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促血管新生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角膜新生血管常继发于各类眼表疾病,引起角膜瘢痕和角膜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并可严重影响视力.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大量新型抗VEGF技术的问世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带来了希望.文章阐述了各种抑制VEGF的方法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重要的促进因子,其能够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刺激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进而促进肿瘤血管新生。阻断VEGF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目前研究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的血管新生抑制剂如单克隆抗体、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小干扰RNA等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3 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分别在发病 2 4h和 7d进行检测 ,并用非脑梗死患者血清作对照。结果 脑梗死患者两个时相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且大面积梗死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小灶组 ,病程第 7d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于发病 2 4h。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修复 ,本资料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血管再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VEGF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伟  张成 《医学综述》2007,13(9):656-65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分裂原,对内皮细胞的增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诱导血管新生,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在正常人生理情况下VEGF介导血管新生不常见,在病理性肿瘤血管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种肿瘤中存在不同程度表达。生存素(surviv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基因,属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新成员,可直接或间接抑制活化的caspases和细胞死亡蛋白酶诱导的细胞调亡,survivin正常组织中不表达,高度表达于人肿瘤组织中。相关研究表明,VEGF和survivin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VEGF和survivin的表达与鼻咽癌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ang F  Wang YF  Nan X  Yue HM  Xu YX  Shi SS  Li R  Pei XT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6):665-669,i0005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组织切片和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VEGFR-2(Flk-1)、vWF的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结果诱导后的人BDMSC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4、CD31、Flt-1、Flk-1、vWF,并生成内皮样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诱导后表达的Flt-1、Flk-1等表面分子可能在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王成玉  廖蕴华 《医学综述》2006,12(12):714-7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及渗透的因子,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维持功能。检测VEGF的表达,对探讨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观察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外支架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及不同管径材料外支架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动物实验获得外支架干预下的移植静脉及其对照标本,用免疫组化及形态学方法对标本中的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滋养血管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支架干预的移植静脉组中膜VEGF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外膜VEGF含量显著增高(P<0.05),中膜PCNA含量显著降低(P<0.05),外膜滋养血管密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管外支架可有效促进VEGF向外膜聚集,减少其在中膜、内膜聚集,进而促进滋养血管的生长,减少中膜增生,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探讨其在人工血管抗血栓形成中应用的可行性.将真核表达质粒pCD-hVEGF165体外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ELISA法检测VEGF基因的表达并描绘内皮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发现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提示VEGF基因有可能作为增强人工血管抗血栓能力的有效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表达密切相关。研究证实VEGF在人体内广泛分布,能够促进肿瘤的血管新生,肿瘤细胞的血道转移和淋巴转移。但VEGF能否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的预后因素目前尚不明确。现有肺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研究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以导致强烈的血管渗漏。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VEGF升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特点是血管渗漏增加。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应用可溶性Flt阻断VEGF的作用能否抑制视网膜血管渗漏。方法重约200g的S-D大鼠通过注射链左霉素制备糖尿病模型。1周后通过静脉注射5%的PBS加甘油,或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或可溶性Flt,24h后应用伊凡思蓝法测定血管渗漏。用枸橼酸钠缓冲液处理的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大鼠的血管渗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BS加甘油和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处理后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渗漏无变化(P>0.05),但用可溶性Flt处理糖尿病大鼠的血管渗漏显著降低(P<0.0001)。结论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VEGF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血管渗漏。  相似文献   

19.
体外诱导成人外周血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干细胞(PB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后采集的PBSC进行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D31和vWF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经VEGF和bF-GF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表现内皮细胞特征,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1和vWF,透射电镜细胞胞浆内可见特征性Weible-Palade小体。结论外周血干细胞在VEGF和bFGF诱导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