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的现状,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湖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情况的相关数据,对照卫生部《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必须设置和开展的检验项目(A类检验项目)的平均拥有率分别为85.01%、84.21%和77.97%。检验能力标准规定各级必须开展的检验工作项目中,全省尚无一家疾控机构能够全部开展。结论湖北省疾控机构检验能力与国家相关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县级疾控机构检验能力差距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提高检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七省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开展比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明确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开展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6 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样本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情况。结果 (1)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平均开展比例为71 .7% ,其中省级为92. 0 % ,市级为73. 7% ,县级为6 8 .5 % ;东部地区为76 . 5 % ,中部地区为71 .5 % ,西部地区为6 8 .1%。(2 )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七项公共职能中,疾病预防与控制职能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项目开展比例较高,但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以及实验室检测与评价的项目开展比例相对较低。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总体落实程度较差,尤其是中西部以及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在实验室检验能力方面的建设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利用SAS 9.2软件和Excel 2010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我国各级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人数及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专用实验室数量在2012年增幅较大,之后增长速度放缓;实验室仪器设备拥有率在2011年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稳,东部地区各级疾控中心平均拥有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均高于中、西部地区;省、县区级疾控中心基本检验项目达标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而地市级疾控中心基本检验项目达标率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结论: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卫生检验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拥有率与地市、县区级相比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我国东、中部疾控中心检验项目开展相对较好,而西部地区比较薄弱;省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检验和诊断项目在数量方面地区均衡性和公平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七省16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落实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明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落实程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样本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比例以及开展项目的操作程度。所谓公共职能的落实程度是指样本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平均开展比例和平均操作程度的乘积。结果(1)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平均落实程度为42.9%,其中省级为56.0%,市级为43.7%,县级为41.3%;东部地区为49.3%,中部地区为45.4%,西部地区为35.3%。(2)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七项公共职能中,疾病预防与控制职能落实程度为5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65.8%、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为35.0%、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为31.3%、实验室检测与评价39.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36.4%、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为56.7%。结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公共职能落实程度普遍不高,并随地区和级别的变化而变化;各项公共职能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能落实程度最高,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职能落实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5.
刘雨  石兴瑞  杜银菊 《现代保健》2011,(27):117-119
目的了解聊城市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制情况与检验能力。方法对聊城市及8个县市区疾控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对设备投入、人力资源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设备配置、开展检验项目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全市疾控机构共有工作人员939人,其中检验技术人员占12.24%。市、县级A类仪器设备达标率为59.65%、51.28%;B类仪器设备达标率8.33%、8.33%;C类仪器设备达标率分别为17.24%、13.33%。市级疾控机构的A、B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分别为49.12%、23.31%;县级疾控机构A、B类检验项目平均开展率分别为49.15%、18.03%。结论2010年市县两级级疾控机构设备投入较2009年有一定提高,但均未达到国家要求的配置标准,基础设备的数量不足。两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且项目开展率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明确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已开展职能项目现实操作程度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项目的 落实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81家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调查样本机构卫生监督职能项目的 开展比例和已开展项目的 操作程度.结果 (1)县级样本机构卫生监督职能项目的 平均操作程度为60.5%,其中东部地区67.7%,中部地区53.3%,西部地区60.5%;在10项职能中,"案件查处"职能的项目平均操作程度最高.而"卫生法制宣传教育"职能的项目平均操作程度最低;(2)县级样本机构卫生监督职能项目的 平均落实程度仅为36.4%,其中东部地区40.2%,中部地区30.6%,西部地区38.5%;在10项职能中,"案件查处"职能的项目落实程度最高,而"卫生行政许可"职能的项日落实程度最低.结论 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已开展职能项目的 操作程度普遍不高,各职能项目的 落实程度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首都公共卫生》2009,3(5):231-233
为加强和规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的建设,卫生部在2004年8月出台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对照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验能力标准,结合首都中心城区的特点,现对东城区CDC的检验能力现状、未开展工作项目原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检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加强驻马店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驻马店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人员、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检验项目开展情况等资料。结果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用房比例为40.00%,达到国家标准,各县实验室用房比例均低于国家标准。2015年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17人,各县卫生检验人员68人,分别占同级专业技术人员的13.82%和8.01%。市疾控中心A类和B类检测项目开展率分别为90.27%和13.53%。八县疾控中心A类和B类检测项目开展率平均为72.14%和36.07%,汝南县、正阳县、遂平县和西平县开展率高于各县平均值。结论驻马店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下一步,建议通过提供检验专业人员素质、增加实验室检验设备配置等来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济南市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制情况与检验能力。方法对济南市及10个县市区疾控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对设备投入、人力资源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设备配置、开展检验项目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市级、8个县级疾控机构购置了实验室仪器设备;2008年全市疾控机构共有工作人员767人,其中检验技术人员占14.86%。市级A+B类仪器设备达标率为55.81%,县级A+B类仪器设备平均达标率28.95%;市、县级C类仪器设备达标率分别为29.31%、13.57%。市级疾控机构的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B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分别为73.89%、45.11%,县级疾控机构A类检验项目平均开展率、B类检验项目平均开展率分别为43.31%、13.93%。结论 2008年市县两级级疾控机构设备投入较2007年有一定提高,但均未达到国家要求的配置标准,基本设备的数量不足。两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且项目开展率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山东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装备和检验能力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和疾控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普查山东省2009年139个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检验能力,采用Excel 2003统计,与卫生部制定的指导标准比较分析。[结果]139个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平均为26.44%,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平均拥有率分别为51.28%和42.62%,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拥有率为48.31%。[结论]山东省县级疾控机构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仍有较大缺口,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东、中、西三类地区和城市、农村的分层原则,在全国选取17 607名5岁以下儿童,测量儿童的身高(长)和体重。结果2006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9.9%,低体重率为5.9%,消瘦率为2.2%;儿童生长迟缓率农村是城市的5.3倍,低体重率农村是城市的4.6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部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东部地区(P<0.05);与2002年相比,2006年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了30.8%,儿童低体重率下降了24.4%。结论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逐年下降,下降速度城市高于农村。西部地区农村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仍有待改善,同时中部地区农村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也应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年全国健康教育机构人员、经费、设备等资源配置情况。方法:省、市、区县三级健康教育机构以函报方式填报本级2009年度的机构、人员、经费、设备等基本情况。结果:全国健康教育机构设置率为81.28%,其中省级100.00%、地市级92.49%、区县级79.78%。6906名专业技术人员中,预防医学专业背景占30.11%,临床及其他医学占35.04%,新闻与传播学占1.28%;学历以大专(41.15%)和本科(33.10%)为主;专业技术资格以初级(34.40%)和中级(37.70%)为主。共执行各类项目1771个,执行经费额度逐级降低。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共有办公用房323658 m2,照相机3396个,摄像机1649个,多媒体投影设备1434台,非线性编辑机150台。东部地区平均拥有健康教育设备的数量最高,其次中部,西部最低。结论:目前我国健康教育仍然存在机构管理体系不顺畅、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健康教育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3年至2006年3年来不同地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检查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调查全国省市县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职能落实情况。结果(1)3年来,除东部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略有降低外(-0.1%),其他地区监督检查覆盖率、户均卫生监督检查频次卫生监督员入均现场检查天数均明显增加;(2)2006年西部卫生监督检查职能的平均项目开展比例项目完成度相对较高,分别为54.O%和38.6%,中部地区项目开展程度(72.9%)稍高于其他地区。结论3年建设前后除东部地区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略有下降外、三地区其他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卫生监督检查职能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医院的全国高龄产妇比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高龄产妇比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收集资料,对1996-2007年高龄(≥35岁)产妇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全国及城乡高龄产妇比率分别进行卡方趋势检验,以了解高龄产妇比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对全国高龄产妇比率进行拟合模型分析.对东、中、西部地区及其城乡的高龄产妇的比率,也分别进行卡方趋势检验.结果 1996-2007年全国460余所医院共监测出生数6 308 594名,其中高龄产妇数354 511名,占5.62%.1996年和2007年高龄产妇比率分别为2.96%(12.508/422 486)和8.56%(66 351/775 333),1996-200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χ~2=45 376.16,P<0.01).城市1996年和2007年高龄产妇比率分别是2.95%(8755/296 975)和7.69%(40 197/522 596),1996-200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χ~2=24 152.86,P<0.01).农村1996年和2007年高龄产妇比率分别是2.99%(3753/125 511)和10.35%(26 154/252 737),1996-200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χ~2=20 809.79,P<0.01).城市高龄产妇比率为5.13%(221 655/4 317 533),农村高龄产妇比率为6.67%(132 856/1 991 061),城乡地区的高龄产妇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260,P<0.01).模型拟合分析得指数模型为ln(y)=ln(2.52)+(0.103×t).我国东部1996年和2(107年高龄产妇比率分别为3.90%和8.81%,中部分别为2.49%和8.56%,西部分别为2.11%和8.21%,东、中、西部地区高龄产妇比率均有逐年增长趋势(χ~2值分别为11 746.87、17 350.21、16 432.68,P值均<0.01).结论 我国总体高龄产妇比率都呈逐年增长趋势,城市高龄产妇比率低于农村.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中国居民子宫颈癌死亡情况及3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05年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及其30年的变化趋势.方法 人口资料与子宫颈癌死亡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样本由经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8个县(市)样本单位构成.其中,城市61个,农村97个;东部地区52个,中部地区49个,西部地区57个.两年合计总人年数为142 660 482,其中,男性72 970 241人年,女性69 690 241人年.计算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计算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并与1973-1975、1990-1992年我国女性子官颈癌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样本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2.86/10万(1995/69 690 241),占肿瘤死因的2.86%(1995/69 667),在女性人口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居第9位.农村和城市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分别为2.88/10万(1326/46 091 419)和2.83/10万(669/23 598 822),中标率分别为2.01/10万和1.67/10万.1973-1975、1990-1992年子宫颈癌死亡分别占肿瘤死因的17.91%、4.86%,中标率分别为11.10/10万和3.25/10万.2004-2005年样本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加岁开始增加较明显,到85岁达到峰值,为20.83/10万(82/393 624).35-44岁组子宫颈癌死亡率比90年代同年龄组的死亡率高.2004-2005年我国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分别为3.41/10万(827/24 225 738)、3.25/10万(636/19 563 647)和2.05/10万(532/25 900 856),中西部地区中标率约为东部地区的2倍(中部2.35/10万,西部2.38/10万,东部1.19/10万).结论 2004-2005年我国农村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略高于城市,中、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与1973-1975、1990-1992年相比,子宫颈癌的危害呈年轻化的趋势;子宫颈癌死亡率及在女性肿瘤死因中的构成比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我国公立医疗机构间职工流动的现状。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了全国各级各类376所样本公立医疗机构,获得流动职工个人人事方面和调动去向信息,分析东中西部地区人员的地区流向和流动人员素质的变化趋势。结果中西部地区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力都为净损失,5年半损失分别为9203人和679人,东部则净流入9882人;总体上,中东部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力素质在5年中得到明显改善,西部虽然从学历来看,人力素质也在提升,但结合职称和流出人员的素质因素分析后发现,总体上变化不明显,并且中西部与东部的人力素质相对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结论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人员流动存在中西部向东部流动的现象,西部医疗机构卫生人力的素质处在徘徊状态,并且中部人力素质提高的程度不及东部地区,这势必将导致东部地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而加剧医疗资源地区不平衡的状况,从长远来看,无疑会对地区之间的卫生服务公平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及其公平性,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人力资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信息系统》,人口学数据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描述不同级别(省、地市、县区)和不同地区(东部、中部、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工数、年龄结构、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分析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计算基尼系数。结果 东部地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岁以下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1.54%、有学位人员比例为39.13%,正高和副高比例为12.83%,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117 0,低于中部和西部。结论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其中东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素质较高,人力资源配置也更为均衡。应加强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改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卫生监督机构快速检验检测仪器分类配置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全国东中西部、省市县级共209家卫生监督机构发现,目前全国现场快速检测仪器配置水平低,且结构不均衡。食品卫生安全类的相关仪器配备情况比较好,公共场所、学校以及环境类的位居其次,职业健康监护类和传染病、各类医疗机构类的仪器配备情况相对较差,放射防护类的位居最末。现场快速检测仪器配置结构不平衡的现状势必会影响到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作者探讨了仪器配置不均衡的原因,提示在注重对快速检验监测仪器配置的同时,应注意其结构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2003—2006年3年来不同地区卫生监督机构投诉举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调查全国省市县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案件查处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职能落实情况。结果(1)3年来,中部地区投诉举报受理数增幅最高,为96.2%,3地区投诉举报及时处理率均维持在99%左右;(2)2006年投诉举报处理职能中,东部项目开展比例(81.6%)和平均项目完成度(56.6%)较高,中部地区项目开展程度(70.0%)高于东西部地区。结论3年建设前后投诉举报受理数地区差异明显,而投诉举报及时调查处理率差别不大,但是职能开展情况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20.
比较东西部地区市社居民健康状况、卫生需求及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CHS)工作,对西部的开发是重大的贡献,也是健康的保证,东西部城市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有显著性差别,东部地区自报慢性病较西部多,而西部地区自报“亚健康”问题较东部高,东部地区多是利用二、三级医院,而西部地区多是利用一级医院,东西部两周支付的医药费基本无差别,大约在10-999元的水平,结论:加强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东西部地区进行定期追踪,以发现能反映CHS进展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