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粗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对不同麦麸添加量配方进行工厂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麦麸添加量为20%时,金针菇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为92.05%.通过培养基辅料添加量优化试验可知,麦麸15%、玉米粉5%、豆饼粉7%、石膏3%时金针菇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达到92.47%.该配方可在金针菇工厂化瓶栽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原料配方及装瓶容重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新型金针菇栽培基质原料,优化基质配方和用量,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基质原料配方以及不同装瓶容重对金针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参试的碳源主料培养基中,以玉米芯为碳源主料的培养基效果最优,金针菇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50.6 g·瓶-1和51.2%,显著高于其他6个配方;以豆秆屑为碳源主料的培养基配方可以获得较理想的产量,菌丝生长速度与长势、子实体生长发育数量与长度等性状均表现良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6种参试的氮源辅料培养基配方中,以菜籽饼配方产量最高,达到186.0 g·瓶-1,高于麸皮、米糠等常规氮源辅料;啤酒渣配方平均单瓶产量157.5 g,是一种可用于金针菇栽培的良好氮源基质原料,而油茶饼不适于作为金针菇栽培的氮源基质原料。培养基装瓶容重对金针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该试验最佳装瓶容重为740 g·瓶-1。  相似文献   

3.
以棉籽壳配方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为对照,以玉米芯为基料,设计4个配方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试验,比较不同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周期、产量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玉米芯25%、棉籽壳15%、木屑15%、麦麸10%、稻糠26%、豆饼5%、贝壳粉1%、石膏1%、石灰1%、玉米粉1%的培养料在菌丝长势、生长周期、产量以及质量均表现出较强优势。北方利用玉米芯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每袋可节约成本0.2元,用玉米芯替代棉籽壳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7号菌株(龙海3号)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旺盛,单瓶产量达343g,菌盖平均直径为3.98cm,菌柄平均长为13.02cm,菌柄平均直径为4.23cm,生物学转化率为57.2%。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 g,与其他配方有显著差异.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氮源添加量在35%~40%为适合比例.  相似文献   

6.
以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优良栽培料配方为对照,共设置5种配方进行瓶栽试验。比较了各种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周期、商品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4的菌丝长势好,出菇整齐,开伞难,其商品性与对照相当;一潮菇的生物转化率达85.71%,比对照增产9.62%;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d,有效地缩短工厂化生产周期,从而达到了节能增效的效果,是金针菇工厂化瓶栽较为理想的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油茶壳资源以及降低海鲜菇生产成本,采用D-Optional混料设计,针对油茶壳替代棉籽壳的比例,以棉籽壳(A)、油茶壳(B)、混合料(C)为主料,栽培周期、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为评价指标,研究瓶栽海鲜菇的最优生产配方。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周期短、产量高、农艺性状好、营养价值高的配方:油茶壳添加量21. 8%、棉籽壳添加量42. 8%、混合料添加量35. 4%。该配方栽培周期为115 d、产量为216. 4 g、子实体农艺性状评分为8. 9分;该配方比传统未加油茶壳的配方(棉籽壳添加量65%、混合料添加量35%)生产周期缩短了15 d、产量增高了11. 4 g;同时其灰分、粗蛋白及粗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未加油茶壳的配方海鲜菇。  相似文献   

8.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疏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疏蕾后保留的子实体数目与单菇重量以及单瓶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数目对单菇重量以及单瓶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子实体数目与单菇重量成反比,与单瓶产量成正比;生产过程中将子实体数目控制在2~3个有利于获得较大的产量,并且出口菇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子实体及菌丝体为试材对香菇、平菇及金针菇进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子实体按照粗品制备、半精品纯化、胃蛋白酶解3个步骤提取多糖。100g香菇、平菇及金针菇子实体中纯多糖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0、7.8和26.6mg,并用咔唑反应、纸层析法对其进行鉴定。50g香菇、金针菇菌丝中多糖的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2和20.4mg。对2个品种多糖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种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大且以金针菇最佳。采用子实体及液体培养菌丝提取多糖方法是有效的,且菌丝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高于子实体提取多糖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银耳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试管与菌袋试验研究玉米芯部分替代棉籽壳(5%,10%,15%,20%,25%,30%,35%,40%及45%)作栽培料对银耳栽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工厂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5%玉米芯替代棉籽壳为最佳配方,试管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69cm/d,实验室袋栽产量最高,单袋干耳产量达33g。15%玉米芯替代棉籽壳的配方工厂化栽培单袋干耳产量达95.65g,较全棉籽壳栽培料(对照)产量提高7.46%,单袋利润提高0.48元。15%玉米芯替代棉籽壳配方用于银耳栽培既能保证企业生产效益,又能有效减轻银耳生产企业对棉籽壳原料的依赖。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油菜秸秆栽培白金针菇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姚升好  卢伟  陶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79-8479,8481
为了开发金针菇栽培的新原料。以油菜秸秆为主料,设计6种培养基配方(A、B、C、D、E和F)进行金针菇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A、D配方菌丝长势最强,B较弱;与CK相比,6种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均显著增加,以配方E最快。配方D催蕾期和出菇时间均较短。配方D的平均产量最高,与配方E、F间差异极显著。最适宜金针菇生长的配方是D配方(66%油菜秸秆、22%棉籽壳、10%麸皮、1%蔗糖和1%过磷酸钙),其菌丝长势最强,产投比高达32。用油菜秸秆栽培金针菇,可缩短菌丝的培养期和子实体的催蕾期及出菇时间,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姜宁  刘晓鹏  杨洪  秦恩华  马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29-6430
为了优化金针菇液体培养基。选取影响金针菇生长的4个主要营养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及其不同配比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Cl,最佳维生素为VB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的可溶性淀粉、4%的黄豆粉、0.15%KCl7、.5 mg/100ml的VB2。该研究为金针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腐熟玉米芯基质在加工番茄育苗中的应用,以腐熟玉米芯、蛭石及草炭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玉米芯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对加工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发酵的玉米芯可以在生产中取代草炭。玉米芯发酵基质在与蛭石复配进行加工番茄穴盘育苗时适宜的基质配方为玉米芯∶蛭石=1∶1,总体表现为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较高,pH和电导率较低,其加工番茄幼苗的根冠比、壮苗指数、叶片叶绿素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活力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类对多种害虫有效的病原微生物。为降低该菌产品制剂的生产成本,以北方常见的玉米芯粉、棉粕、豆粕等农产品下脚料为培养基质,研究了对多种鳞翅目、双翅目害虫具有特异杀虫活性的Bt菌株CYZ-4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经对培养基的初始含水量、p H值等单因素试验发现,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70%、p H值为8.2时,玉米芯固体发酵培养基的产孢量达到最大;当玉米芯粉与棉粕质量比为5∶5和6∶4,与豆粕质量比为6∶4或7∶3时,发酵效果优于其他组合,产物孢子浓度在9.3×109个/g以上;复合固体发酵培养基基础配方中,玉米芯粉、棉粕、豆粕质量分数分别为19.1%、7.2%、3.6%时发酵Bt的效果最好。培养基3种成分及p H值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将玉米芯粉、豆粕、棉粕按质量分数分别为16.0%、6.7%、7.2%的比例混合,添加0.075%KH2PO4、0.05%Mg SO4、0.035%Ca CO3,调节初始含水量为70%、p H值为8.2,按4%的接种量接种,30℃下培养6 d,菌株的产孢量最大,达到1.80×1010个/g。该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成本低,发酵条件简单,适于以药肥撒施毒土方式施用防治鳞翅目和双翅目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5.
王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53-9055
[目的]探讨并优化金针菇杏鲍菇复合罐头的加工工艺。[方法]以新鲜金针菇、杏鲍菇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金针菇杏鲍菇复合菇罐头的开发工艺,包括预煮工艺、杀茵工艺、调酸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汤汁的最佳配方。[结果]试验表明,金针菇的最佳预煮温度为100℃,时间为3~5min,杏鲍菇的最佳预煮温度为100℃,时间为9min。罐头的杀菌条件为:127℃、13min最佳。罐头汤汁的最佳比例为:食盐2.O%,柠檬酸0.05%,V-c 0.03%。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复合菇罐头,口感鲜嫩、质脆,与新鲜金针菇、杏鲍菇无异。[结论]研究可为金针菇、杏鲍菇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罐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的液体菌种。[方法]从工厂化生产的菌株与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生产的应用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中,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宜以F白"18"为出发菌株;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宜为马铃薯15%、麸皮7%、蔗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转速150 r/min,温度23℃,pH自然,发酵罐培养时间结束点和适宜的菌龄均为144 h;在工厂化生产应用中,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缩短9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6.38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液体菌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最适猪肚菇2号菌株和5号菌株的培养料配方,并选出栽培效益最高的菌株以备后期开发利用。【方法】利用上下限约束条件的混料试验方法设计26个培养料配方,与对照比较,筛选最佳培养料配方;栽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调查各处理的菌丝满袋时间、商品菇生物学效率、产量及效益。【结果】处理16配方最适合猪肚菇2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d满袋,两潮产量达163.9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2.7%,每袋利润0.77元;处理9配方最适合5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d满袋,两潮产量达199.3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9.9%,每袋利润1.55元。5号菌株的单袋产量及利润高于2号菌株。【结论】综合菌丝生长、产量及利润情况,在生产上选择猪肚菇5号菌株,其最适合的培养料配方为2.7%玉米芯+49%木屑+25.3%棉仔壳+2.0%玉米粉+18.2%麦皮+2.8%豆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乙草胺降解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3的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中芽孢形成率与总生物量为检测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L3芽孢形成的影响,然后利用2个L16(43)正交试验分别得到菌株L3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L3产芽孢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1%乳糖、3%玉米浆和0.1%Na H2PO4·2H2O;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7.5、种龄20 h、装液量30 m L(250 m L容器)。优化后,该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可达97.1%,总生物量达6.5×109cfu/m L。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富硒金针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富硒栽培、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苯酚-硫酸法对金针菇子实体总糖、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子实体均含有总糖、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17种,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确定硒糖的最佳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 h、提取3次合并滤液;总糖菌盖、菌柄含量分别为40.31%、48.99%,硒含量为34.2355 μg/g。  相似文献   

20.
玉米芯栽培白灵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5 种不同比例的玉米芯和棉籽壳栽培白灵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芯原料较丰富的地区栽培白灵菇,主料中含 60 %的棉籽壳,40 %的玉米芯栽培效果最佳,其菇体较大,平均单菇重 135.8 g,且盖大肉厚柄短,成品菇比例高,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 32.7 %,投产比 1 :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