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祝平 《精武》2012,(13):88-90
作为整个体育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体育隐性课程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中国体育教育历来只重视显性课程,而长期忽略了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这种不对称的发展阻碍了体育课程整体效能的发挥,不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揭示体育隐性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在课程目标、教育内容、组织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辨证统一性。在简述体育隐性课程的本质、特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做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论的系统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有体育理论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它只是一个“主体”范畴的体系,主要作用在于培养显性课程中的指导,而只有在科学系统论指导下建立的体育课程论这个大系统。才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它站在“系统”观念的高度涵盖了包括显、隐性课程在内的一切体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概括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与本质,分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加强高职体育文化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开发利用高职体育隐性课程具体的环节,以期对当今高职体育隐性课程建设提供自己的微薄见解。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与施教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语言性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确定了"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体育隐性课程" 的开设形式和师资认定,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开设对高校体育的影响以及高校设置"体育隐性课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体育课程两种形态和两维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姚蕾 《体育与科学》2002,23(1):73-75
本文提出了体育课程应由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两种课程形态组成,阐明了两种课程形态提出的背景和依据,并对两种课程形态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得出两种课程形态的不同目标。  相似文献   

7.
试论体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现代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 ,探讨了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 ,两者在课程目标 ,教育内容 ,组织方法 ,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表现出辩证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浅谈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隐性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课程对学生影响方式的不同,我们可将体育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重视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促进体育隐性课程建设,对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荣  蒋春林 《体育与科学》2005,26(1):68-70,7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体育内容的实施,必须全面分析开发体育内容资源的特征,建构开发体育内容资源的体系,设计开发体育内容资源的策略,以实现体育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佳效益,成为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和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校体育课程只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单纯的教学行为,其实体育课程是一种复杂的包含多样教育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体育课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交近年来的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较重视正规的课程改革,忽略了隐性课程的重要性。互作用,把体育课程中多样教育的理性层面,反映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改革的发展的进程。本文拟从这一层面在高校体育的潜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观点和方法,从学科理论、社会发展需求、人格全面发展、教师的价值现和功利主义等不同视角论述了学校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2.
师专体育课程改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术前沿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中深层次的难点问题。本文对师专开设体育活动课程的目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面向21世纪师专体育课程建设及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结构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指定性课程体系”框架,采用了有弹性的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体系,但它同样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围绕四大素质要求,建构思想政治课程、现代科技与文化知识课程、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课程三大模块,突出能力培养,强化隐性课程建设,大量压缩修业学分,形成一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的课程结构体系,使之富有时代特征和符合新世纪高素质、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4.
编制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要处理好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手段与目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几对关系,这对我们把握未来的学校体育的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类型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世纪开始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如何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前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落到实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和实地考察,根据认知规律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为拓展型、核心型、探究型,以解决传统课程之间的彼此分离状态,使学校内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共同完成课程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显示,仅抓显性课程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只有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个体心理则是两种课程联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课程的影响方式,将其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了隐性课程及其资源的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比较深入地探析了体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试论隐性体育课程的本质、结构和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课程研究认为,课程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构成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隐性体育课程的配合。本文就隐性体育课程的本质、结构和特征作一初步探讨。 一、隐性体育课程的本质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一些课程专家通过研究认为,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和教科书中学习外,还受到学校的制度特征、校园生活、学校氛围的影响。有计划、有意识的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与之相反的“无意识的学习结果”;[1]课程内容无形中受到社会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的过滤;学校规范、课堂纪律也渗透或折射出价值观、世界…  相似文献   

19.
体育隐蔽课程是在人文主义立场的课程改革中突显出来的一种新的体育课程形式,作为体育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目前,我国关于体育隐蔽课程的研究尚不充分,尤其缺乏实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校本课程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内涵进行研究。由于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缺乏认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改革实践。对此,文章在分析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界定,旨在指导体育教师做好课程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