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6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方法对67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或联合进行鼻内镜辅助下(柯-陆氏)上颌窦根治术。结果67例患者均I期愈合,无复发。结论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应在围手术期治疗后,及时根鼻内镜片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静  王晋  张晶  付尤英  陈瑶 《四川医学》2004,25(4):447-448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 对我科1995-2003年48例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经鼻内窥镜采用不同手术径路的疗效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在术后不同时间内均获治愈。结论 鼻内窥镜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方法,内窥镜下柯-陆手术比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手术好,术后需坚持在鼻内窥镜下换药。  相似文献   

3.
蒋正举  王世飞  谢天宏  邓建华 《广东医学》2006,27(11):1709-17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或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方法将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6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采用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开窗术,B组29例,采用鼻内窥镜下经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结果术后随诊6个月评定疗效,A组治愈32例,复发2例,治愈率94·1%,B组治愈28例,复发1例,治愈率96·6%。结论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或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手段,疗效肯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施术。  相似文献   

4.
吕世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39-1340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22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总结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20例,2例采取单纯Caldwell-Luc术式患者复发,治愈率90.9%。2例复发患者再次行内窥镜下手术后治愈。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情况而定,以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33例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患者。结果:随访6个月~2年,效果良好,未见复发。结论: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和局部病变与真菌性上颌窦炎关系密切。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两种术式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B组28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A组治愈30例,治愈率93.8%,B组治愈27例,治愈率96.4%。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确切,术中务必彻底清除窦内全部真菌团块,必要时联合下鼻道开窗术。  相似文献   

7.
蔡红武 《广州医药》2003,34(3):60-61
目的:探讨上颌窦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6例上颌窦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6例患者行鼻内窥镜和柯-陆氏手术联合进路手术及单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结果:36例均获治愈,行双径路(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手术)术式27例,其中2例术后冲出残留的霉菌团块,而行单径路(鼻内窥镜手术)术式9例,其中6例术后冲出残留的霉菌团块。结论:上颌窦霉菌病以非侵袭型最常见,鼻窦CT是早期发现病变的有效方法,治疗的关键是解决鼻窦的通气和引流,Fese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不同冲洗方法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4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对照组常规冲洗,治疗组采用放置硅胶管冲洗配合鼻渊丸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下通过置放硅胶管冲洗配合口服通窍鼻渊丸,其临床治愈率优于常规鼻内镜手术后冲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与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及特点。方法3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12例行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加行唇龈切口)。结果42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明显并发症,3、6个月复查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相比,疗效相同,不增加并发症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施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术后定期复查、术腔冲洗。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全部患者均治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手术彻底、创伤小、疗效满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分组比较经上颌窦筛窦切除术(Lima'soperation)38例、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31例以及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Caldwell-Luc)手术27例的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Lima术式治愈36.84%,好转52.63%,无效10.53%;ESS术式治愈51.61%,好转38.71%,无效9.68%;ESS加Caldwell-Luc术式治愈77.78%,好转14.81%,无效7.41%。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ESS加Caldwell-Luc术式可彻底清除颌筛窦内病灶,通畅各窦口引流,更好地恢复鼻腔、鼻窦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至2003年48例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中霉菌球性鼻窦炎44例,变态反应性霉菌性鼻窦炎(AFS)2例,急性暴发型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AFFS)2例;12例行改良上颌窦根治术,36例行鼻内镜手术;2例AFFS死亡1例,1例存活,右眼视力丧失,余46例临床症状消失,术腔上皮化良好,引流通畅,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霉菌性鼻窦炎以霉菌球型最为常见。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病情危重,预后差,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鼻窦C1、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手术彻底清除病窦内病变组织,建立通畅的长期引流通道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窦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9例为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均治愈。另1例为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鼻内窥镜鼻窦术后2月复发,采用鼻侧切开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疗效肯定,患者痛苦小,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鼻窦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 9例为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均治愈。另 1例为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鼻内窥镜鼻窦术后 2月复发 ,采用鼻侧切开术治愈。结论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疗效肯定 ,患者痛苦小 ,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霉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通过随访120例霉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寻找影响疗效的原因。结果:经过6~36个月随访,治愈97例,占80.83%;复发23例,占19.17%。影响疗效的常见因素有窦口开放过小、有伴发病、未定期冲洗及病理性质4个方面,尤以窦口开放过小和未定期冲洗影响最大。结论:影响霉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很多,特别应高度重视患者术中上颌窦窦口扩大开放及术后鼻内镜定期随访冲洗,重视对伴发病的积极处理,重视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尤其对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处理应更积极一些。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更应进行长期随访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外科综合治疗手段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3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了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其中鼻内窥镜手术 2 4例 ,柯 -陆氏手术 7例 ,术前后进行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真菌治疗。结果 :术后均随访 1年以上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无复发 ,3例采用柯-陆氏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行二次手术后恢复。结论 :本研究表明鼻内窥镜外科手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结合内科用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晋舒  肖俊华  刘勇  倪敏 《四川医学》2011,32(11):1759-1760
目的探讨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开放引流,术后不用抗真菌药,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 24例患者随访1~1.5年,除1例复发外其余23例均治愈。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不破坏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便于术后检查与随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两种不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鼻内镜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治愈3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32例,无效8例(χ2=4.507,P <0.05)。结论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及上颌窦口不同处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中不同的中鼻甲及上颌窦口处理方式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9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0.5~2.5年。结果 治愈328例(83.9%),好转53例(13.6%),无效10例(2.6%),总有效率97.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 鼻内镜术中鼻甲及上颌窦口的正确处理、术后综合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