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感染性休克病人凝血、纤溶动态变化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医院(400010)李生伟朱仕钦沈庆明罗文军叶友坤感染性休克发展过程中有凝血或纤溶改变〔1~3〕,其平衡破坏可加重休克程度,研究休克病人凝血、纤溶变化有助于临床早期预防、合理治疗和预后的判断。作者...  相似文献   

2.
李星  马刘江  尹京虎  安京华  车成日  石俊 《吉林医学》2010,31(20):3187-3188
目的:本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廿烷五烯酸(EPA)对房颤大鼠血液指标CD4+T、IL-2、D-D、TXB2的影响,揭示不饱和脂肪酸对房颤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建立慢性房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模型组、EPA组和维拉帕米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药4周后,观察廿烷五烯酸和维拉帕米对房颤大鼠血浆CD4+T、IL-2、D-D、TXB2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D-D、TXB2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廿烷五烯酸组和维拉帕米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血浆D-D、TXB2的含量(P<0.05),血浆CD4+T、IL-2的含量EPA组增加,与其他组差异明显(P<0.05)。廿烷五烯酸组和维拉帕米组对大鼠血浆D-D、TXB2的含量有改善(P>0.05)。结论:实验表明,廿烷五烯酸可降低房颤大鼠血浆中D-D、TXB2的含量,提示其可有效改善凝血,减少血栓形成;EPA对房颤鼠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廿烷五烯酸可作为治疗房颤和预防房颤后血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万伯安(indapamide)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化学结构似氯噻酮,作用部位与氯噻嗪类利尿剂相关。代谢产物60%-80%经肾排出。其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降低交感张力和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还具有增加前列环素、抑制凝血噁烷A2,减少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  相似文献   

4.
脓毒性休克或败血症休克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它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在外科领域中,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道感染是引起脓毒性休克的常见病因。这些外科感染的致病菌都为需氧或厌氧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导致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病人在手术中行体外抗凝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时对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了解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34例感染性休克病人行手术清除病灶同时行体外抗凝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时病人的硅藻土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了解病人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时病人的ACT、TT、PT、APT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手术中行体外抗凝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不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王秀兰 《中外医疗》2010,29(14):158-158
目的探讨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在接收外科休克病人后要及时、快速、足量的补充血容量,早期纠正休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结果我科收治疗护理的本组20例休克病人的治愈率达到90%。结论对休克病人要尽早地去除病因,迅速地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抗休克最重要的基本措施,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保证,使病人尽早地脱离危险。  相似文献   

7.
孙静  武强  龙梅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0):1023-1024,1029
目的评价多廿烷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比较多廿烷醇组(试验组42例,多廿烷醇10mg/d)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49例,阿托伐他汀10mg/d)的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6周治疗,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调脂疗效在TC、LDL-C降低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降低甘油三酯(TG)方面阿托伐他汀组优于多廿烷醇组。不良反应方面多廿烷醇组(4.7%)明显少于阿托伐他汀组(17.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不需停药。结论多廿烷醇10mg/d的降脂效果与阿托伐他汀10mg/d的疗效相当,均能明显降低TC、LDL-C及升高HDL-C。多廿烷醇的安全性优于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刘晓萍 《中外医疗》2009,28(18):158-158
针对外科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以紧急处理,一般监测和特殊监测等三个方面叙述了对外科休克病人应该实施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廿烷五烯酸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凋亡作用及其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人肺癌A-549进行体外培养,分为对照组和小、中、大剂量廿烷五烯酸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及15,30,60 mg/L廿烷五烯酸,培养48h,观察细胞变化.对照组加入培养液500μL,实验步骤相同.应用FCM进行定量检测细胞凋亡并作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培养48 h,凋亡率仅为0.14%±0.05%,未见亚二倍体峰;用15,30,60 mg/L廿烷五烯酸处理48 h时,细胞出现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10.50%±0.56%.19.87%±1.34%,30.12%±1.78%,不同质量浓度凋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廿烷五烯酸质量浓度在15~60 mg/L时,G0/G1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下降,S期细胞百分比上升,阻滞周期于S期.[结论]体外实验中,廿烷五烯酸通过干扰细胞周期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主要阻滞干S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能是廿烷五烯酸抗肺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休克是外科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在缺乏监测及先进治疗手段的基层医院,如何有效的抢救休克病人,仍是外科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当然,休克应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但本文仅就我们的经验谈谈较高剂量的多巴胺在抢救外科重症休克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在抑制结肠肿瘤发病率,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廿烷类、1,2-二酰甘油(DAG) 的形成,及对注射1,2-二甲基肼的S-D大鼠的结肠粘膜上的脂肪酸含量中的影响.方法:将120只6周龄的S-D大鼠分为四个喂养组:①藏牦牛脂(TYT);②高原鼢鼠脂(FOPZ);③藏牦牛脂加共轭亚油酸;④高原鼢鼠脂加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来自青海裸鲤油.四组喂养20周的实验食物,并注射1,2-二甲基肼(20mg/kg),到20周龄时达到180mg/kg.结果:藏牦牛脂+共轭亚油酸喂养组,高原鼢鼠脂+共轭亚油酸喂养组,以及高原鼢鼠脂喂养组的结肠肿瘤发病率低,肿瘤细胞死亡率上升(P<0.05),少量的廿烷类(前列腺素E2和血栓素B2)和结肠粘膜少量的1,2.二酰甘油有加速结肠肿瘤细胞死亡的作用.结论:共轭亚油酸可以增加肿瘤细胞的死亡,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其通过调节结肠粘膜细胞信号传导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2.
凝血试验异常及凝血性疾病患者血浆及冷沉淀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输注为临床支持疗法的重要方案之一,它不仅满足了战伤外科、烧伤与休克病人的扩容之需,并作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凝血因子缺乏性疾患的替代治疗,而且还常用于凝血筛选试验异常时,患者在侵人性检查和/或手术前非出血时的预防性输注.多数医生认为凝血实验异常预示着有出血危险,在创伤性检查或手术前血浆输注可改善实验结果,降低出血危险。  相似文献   

13.
围手术期病人凝血、抗凝及炎性因于变化的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30010)余永康,朱仕钦,任崇体,龚林,叶友坤术后感染是外科比较严重的问题,检测外科重危病人血液中凝血、抗凝及炎性因子的变化,定量评价外科病人感染及病情的严重度,在危重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素类(PGS)物质,包括经典的前列腺素(PG)、血栓素A_2(TXA_2)和白三烯(LT),对循环功能、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机体缺血及休克状态时具有潜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血定安是新一代明胶类血浆代用品 ,其电解质含量、PH值和生理特性接近人体细胞外液 ,具有对凝血系统无干扰 ,可有效改善机体循环功能及副作用少等优点。本文通过研究血定安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的应用 ,为大出血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 10 0例 ,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4 4例 ,年龄 18- 70岁。失血原因 :宫外孕大出血 30例 ,上消化道大出血 2 0例 ,多发性骨折 10例 ,胸外伤 10例 ,腹部刀伤 30例。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快心率、低血压和贫血等休克表现。麻醉选择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5 5例…  相似文献   

16.
创伤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而严重创伤后患者死亡与创伤性凝血病存在极大的相关性,目前认为创伤性凝血病的主要因素有:组织损伤,休克,血液稀释,低体温,酸中毒,炎性反应等,根据"损伤控制性手术"理论提出的损伤控制性复苏,主要是针对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复苏提出的概念,解决了严重创伤病人复苏的诸多难题,对于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复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改善严重创伤病人的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廿烷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使用多廿烷醇对其进行预干预?将40只SD 大鼠随机平分成4组,为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多廿烷醇组?酶法(终点法/CHO-PAP Method)检测血清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取大鼠腹主动脉行电镜检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38MAPK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可见完整内皮,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腹主动脉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多廿烷醇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大鼠血脂?血清hs-CRP炎症因子及大鼠腹主动脉p38MAPK磷酸化表达量均在正常组最低,动脉粥样硬化组最高,多廿烷醇组居中(P < 0.05)?结论:多廿烷醇除了具有调脂作用外,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炎症因子hs-CRP和 p38MAPK磷酸化有一定抑制作用,p38MAPK磷酸化通路可能参与多廿烷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20例外科休克病人凝血和抗凝变化的观察,同时对40例健康人作对照检查。实验证明DIC前期凝血象,主要是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和凝血酶生成,因子Ⅷ复合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休克后各种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大量耗损AT-Ⅲ的活性,实验证明AT-Ⅲ含量和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必须注意肝素抗凝治疗,在于与血液中AT-Ⅲ形成复合物,肝素必须通过AT-Ⅲ才能起到抗凝作用。所以使用肝素的剂量必须考虑患者血中AT-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冯湘萍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204-205
目的:探讨ICU感染性休克血气分析监测过程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8例ICU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气分析进行监测,并对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采血后局部按压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再根据病人凝血功能决定局部按压时间长短。结果:桡动脉直线定位法及股动脉目测直线定位法,使感染性休克病人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误穿率明显降低。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采血后局部采用无菌棉球手指按压,要根据病人凝血功能来决定按压时间,均可达到良好止血效果,使采血后穿刺孔渗血和局部血肿形成率明显降低,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血气分析监测所需标本的合格率,降低了检测误差率。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创伤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约6000万人死于创伤,其中20%死于无法控制的出血。创伤患者入院后约1/4发展为创伤性凝血病,其病死率增高3~4倍。因此预防和纠正凝血病,是创伤失血性休克管理的核心。损伤控制性复苏(DCR),包括允许低血压的技术策略、止血复苏和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已被广泛采用成为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的首选方法。本文着眼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诊断的重要性,结合欧洲指南论述其目前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