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卢振花  姚礼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63-1464
目的:了解中学生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方法:对北京市公交技校进行身高、体重及血压测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生超重肥胖率为38.67%,高血压患病率7.64%;女生超重肥胖率33.68%,高血压患病率6.32%;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及高血压患病率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501位学生中,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1.38%、26.35%,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26%、21.97%,超重与未超重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而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χ^2=55.73,P〈0.01);且随着体质质数(BMI)的升高,高血压患病率逐渐上升(χ^2趋势=97.49,P〈0.01)。结论:为控制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患病率,应加强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类型、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等3项家庭因素与学生现在饮酒率的可能关联,为相应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整群抽取25710名12~23岁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现在饮酒报告率的差异上,5类家庭之间,男生无统计学意义(χ^2=4.969,P=0.291),女生却有统计学意义(χ^2=33.494,P=0.000),生活在“较不稳定家庭”的女生,比“较稳定家庭”的高;母亲文化程度5个水平之间,男生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39,P=0.000),女生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5.854,P=0.000),男、女生都表现出母亲文化程度高的,现在饮酒率较低;9类父亲职业之间,男生有统计学意义(χ^2=42.536,P=0.000),女生无统计学意义(χ^2=13.935,P=0.083),城市男生现在饮酒率较高的是父亲为“个体工商户”、“城市务工的农民”的。结论学生现在饮酒率上,母亲文化程度对男、女生都有影响;父亲职业对男生的影响明显;家庭类型对女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沈春安  何卫华  赵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95-2796
目的了解随州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该市中小学校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依据《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操作和评价。结果HBsAg阳性、肺结核、沙眼、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肥胖、龋齿和白发患病率分别占7.55%、0.16%、56.15%、85.31%、30.12%、4.85%、2.87%、16.59%和5.64%。沙眼、视力低下、龋齿均为女生高于男生,经比较,分别为χ^2=36.30,P〉0.01;χ^2=51.43,P〈0.01;χ^2=27.29,P〈0.01。肥胖和白发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分别为χ^2=8.48,P〈0.01;χ^2=33.54,P〈0.01。结论强化学生健康意识,加强相关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永莉  李明 《现代保健》2010,(28):118-119
目的总结目前影响济南市中学生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根据随机的原则,调查济南市槐荫区1518名初中毕业生的牙患龋坏、牙周健康情况。结果这一组学生的恒牙患龋率1772%,龋均0.29,但女生比男生患龋率高(χ^2=4.17,P〈0.05);牙龈炎患病率37.61%,女生牙周情况远好于男生(χ^2=52.62,P〈0.01)。结论喜欢进食糖类和零食及刷牙不规范是龋病、牙周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种情境(个体和团体)对几童延迟满足的影响。方法设定个体和团体2种情境,条件1为先个体后团体,条件2为先团体后个体。对120名5岁儿童和120名6岁儿童的延迟满足进行测试。结果条件1的个人决定的延迟满足率5岁组为53.0%,6岁组为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条件2的团体决定的延迟满足率5岁组为55.6%,6岁组为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在2种条件下延迟满足率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条件1的个人决定χ^2=6.70,(P〈0.05);条件2的团体决定χ^2=15.15,P〈0.01。在团体决定对其后的个人决定的影响中,2种条件下个人决定在5岁、6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在条件2的个人决定中女生延迟满足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0,P〈0.01),女生在条件2的个人决定的延迟满足率高于条件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1);65.0%的5岁儿童和73.3%的6岁儿童在2种情境中的选择保持一致。5岁组团体意见与个人决定中多数人意见一致率为72.5%,6岁组为75.0%。结论5岁、6岁儿童2个年龄组的延迟满足无差异,但女生的延迟满足能力高于男生;团体对6岁女生的个人决定影响较大,团体决定的意见一般情况下与团体中个人决定的多数一致。  相似文献   

6.
杜枭征 《职业与健康》2007,23(8):642-643
目的了解朝阳县中学生贫血状况。方法2004年3-11月份对朝阳县的2所中学的初~至高三6个年级的在校生进行Hb含量检测。结果朝阳县中学生男生Hb均值为(142.784-12.32)g/L,女生为(132.134-10.44)g/L,总贫血率为9.11%。不同年龄女生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41,P〈0.01),不同年龄男生贫血率差无显著性(Χ^2=3.786,P〉0.05),女生的贫血率10.22%高于男生的贫血率7.89%(Χ^2=78.61,P〈0.01)。结论针对朝阳县中学生Hb量值及贫血率现况,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吸毒人群中外来和常住人口的HIV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吸毒人群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98例吸毒者,HIV的阳性率为1.5%。按不同户籍进行比较,深圳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是49.1%、26.7%(χ^2=202,P〈0.01);注射吸毒(IDU)的比例,分别是67.9%、57.0%(χ^2=0.042,P〉0.05);最近一次共用针具的比例,分别是8.0%、14.0%(χ^2=78.1,P〈0.01);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是8.9%,12.8%(χ^2=3.62,P〉0.01);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2.7%,10.5%(χ^2=370,P〈0.01)。结论:该市应及时对吸毒人群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尤其是非户籍人口。  相似文献   

8.
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及干预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对岳阳市城区、湖区、丘陵、山区4836名6~13岁在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9.19%,其中男生11、76%,女生6.59%,男:女=1.7:1(P〈0.01);湖区、丘陵、山区儿童行为问题差异小显著(P〉0.05),但高于城区儿童,农村:城区=2.84:1(P〈0.01);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6~10岁儿童现患率为7.33%,11~13岁儿童现患率达12.94%(P〈0.01);学龄儿童各类行为问题构成存在差异(P〈0、01),“A行为”〉“N行为”〉“M行为”,男生“A行为”〉“M行为”〉“N行为”,女生则为“N行为”〉“M行为”〉“A行为”(P〈0.01)。城区与农村儿童行为问题构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为9.19%;儿童行为问题整体上男生多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区;“A行为”〉“N行为”〉“M行为”,男生以“A行为”,女生以“N行为”为主要构成;行为问题随年龄增大而升高,11~13岁儿章多于6~10岁儿童。  相似文献   

9.
叶仁俊  郑春阳  王标  喻荣彬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487-2489
目的了解江苏省建湖县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A、C群抗体水平,评价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状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7年对建湖县的5个乡镇735名健康人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C群流脑IgG抗体水平。结果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为78.91%,GMT为1:12.87;流脑C群抗体阳性率为28.84%,GMT为1:2.49。A群与C群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4,P〈0.01;t=18.84,P〈0.01)。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7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9,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7,P=0.634);5个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02);免疫史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98,P=0.092)。流脑C群抗体阳性率,7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8,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89);5个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5,P〈0.01);免疫史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8,P〈0.01)。流脑A群、C群的GMT,不同年龄组(F=9.92,P〈0.01;F=18.54,P〈0.01)、不同地区(F=17.468,P〈0.01;F=83.19,P〈0.01)、免疫史差异(F=26.44,P〈0.01;F=20.7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F=1.306,P=0.254;F=2.401,P=0.12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期内建湖县不会发生流脑A群流行,存在散发或暴发流脑c群的可能。应继续加强流脑A+C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9所中学(7所初中,2所高中)17个班进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病原体的知晓率为60.47%,男生(61.70%)高于女生(6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137,P=0.023);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75.20%)高于初中生(48.01%)(Х^2=120.419,P=0.000);知识知晓率与相关态度呈正相关关系(r=0.421,P=000)。有4.42%学生报告曾经有过性行为,男生(4.82%)高于女生(4.02%),职业中学报告率(10.81%)〉普通高中(5.77%)〉初中学生(1.83%);男、女生报告率都随年级增加而上升的。结论: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适宜的艾滋病预防和性行为教育非常必要,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湛江市初中生生活方式现状,为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湛江市4所中学初一到初三年级共249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8.1%的初中生睡眠时间达8 h/d以上,不足6 h者占5.7%,平均睡眠时间为(7.30±0.94)h/d;男生(7.41±0.96)h/d,女生(7.19±0.91)h/d,男生睡眠时间高于女生(P〈0.01);初一(7.54±0.93)h/d,初二(7.36±0.90)h/d,初三(6.84±0.85)h/d,低年级睡眠时间高于高年级(P〈0.01);每天正常吃三餐者占79.5%,经常偏食者占13.4%;83.0%"注意保持体重",女生高于男生(P〈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1),84.2%"进行有氧练习",男生高于女生(P〈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5),65.5%"提高力量练习",男生高于女生(P〈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1),72.2%"参与集体活动",男生高于女生(P〈0.01),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7%的初中生随时向父母要零花钱,29.3%的初中生消费无计划性。结论湛江市初中生的生活方式好坏参差不齐,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各种不良生活方式,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潘文峰 《中国校医》2008,22(3):320-321
目的为了解免费师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共2850人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7.0%,男生为8.9%,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城镇学生为6.2%,农村学生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感染类型中男生在HBsAg(+)和HBsAg(+),HBeAg(+),HBcAb(+)两种类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届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学校应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辅助性T细胞(T help cell,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的数量、平衡状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106例HIV感染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集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及Th17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比,RT PCR检测HIV RNA病毒载量。结果HIV感染者CD4+T细胞为13~702个/μL,分为4组,即A组:≤200个/μL, 19例;B组:201~350个/μL ,32例;C组:351~500个/μL,26例;D组:>500个/μL ,29例;上述各组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798~1 130个/μL)(P<0.05)。A、B、C、D组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分别为(0.73±0.21)%、 (1.52±0.33)%、(2.92±0.46)% 、(3.74±0.5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4.90±1.43)%(P<0.05);A、B、C、D 组及健康对照组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分别为(9.78±2.15)%、(7.23±1.72)%、(5.69±1.67)%、(4.62±0.97)% 、(4.43±0.97)%,除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IV感染者病毒载量水平为(0~5.36)×107拷贝/mL,平均(5.36±1.21)×106拷贝/mL;A、B、C、D组的病毒载量分别为(6.24±1.36)×107拷贝/mL、(4.36±1.02) ×106拷贝/mL、(5.78±1.67)×104拷贝/mL、(3.54±1.25) ×103 拷贝/m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HIV感染导致Th17和CD4+T细胞下降、Th17和Treg细胞失衡,与HIV RNA载量负相关;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并进行水平比较和分层分析。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14.06±2.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5±1.57)%(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与肝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亚组(8.31±1.4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Ⅲ期亚组(13.68±2.31)%、Ⅳ期亚组(18.50±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成都市大学生性行为态度及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及生殖避孕知识等情况,为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内8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抽样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20.9岁,有过性行为28.2%,男生约为女生的两倍(χ2=131.791,P<0.001);男生的性态度较女生开放(χ2=64.441,P<0.001),而生殖避孕知识知晓率却低于女生(χ2=25.475,P<0.001);大学生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22.5%(χ2=15.957,P=0.001),男生低于女生;女生有过人工流产比例9%。结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性知识知晓率低,安全意识淡薄,男女生间差异较大,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性行为的干预以及教育。  相似文献   

16.
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3所幼儿园3908名学龄前儿童,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查,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柱径屈光异常检出率为35.2%,男34.8%,女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2,P〉0.05);球径屈光异常检出率31.5%,男29.6%,女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0,P〈0.01)。柱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9,P〈0.01);球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柱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有关,球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母亲视力、平时看电视离电视距离、电视尺寸有关。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发现潜在的问题,可以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视力状况,指导并促进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方法对2007年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共体检学生2454人。采用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常规对两眼分别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6.1%;男生与女生比较(X^2=2.73,p〉0.05),城镇与乡村学生比较(X^2=1.6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新生的视力不良较为普遍,应引起学校高度重视,积极作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