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酒石酸锑钾、氯化镍为原料,NaH2PO2为还原剂水热条件下合成了γ-NiSb纳米晶体,通过XRD、TEM对样品进行表征;把它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通过充放电测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纳米γ—NiSb晶体有稳定的充放电平台,首次循环其脱离容量为428mAhg^-1。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锡,并对所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以及循环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出的纳米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在电流密度为0.3mA/cm2、电位区间为0.05~1.2V vs.Li /Li时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可达789mAh.g-1.  相似文献   

3.
以Cu(NO32·3H2O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氧化铜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物相结构的表征。针对pH、反应时间和反应体系浓度等反应条件,对氧化铜样品的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铜负极材料在0.1 C(67 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406.5 mA·h/g和867.4 mA·h/g,在大倍率循环下具有较高的容量保持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非金属类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以及合金材料。并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低硫石油焦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提高其附加值和节约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将普通石油焦经过碳化和石墨化制备出人造石墨,并将其电化学性能与针状焦进行了系统性地对比,探索其作为锂电负极材料的应用性.结果表明:仅碳化后的样品由于首次库伦效率不高(73.41%)、250次循环稳定容量偏低[202.2(mA·h)/g],...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能源科技创新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且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储能元件。这也使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成为当近材料研究的热点。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是负极材料,正是因为负极材料的许多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应用。因此,负极材料性能的提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硅/石墨烯(Si@G)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研究了高能球磨时间对Si@G复合材料成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球磨40 min后,产物中出现少量电化学惰性的碳化硅。球磨20 min的Si@G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3 418 mA?h/g)和首次Coulomb效率(89%),但其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较差,放电比容量在33次充放电后即衰减为首次的80%。而球磨40 min的Si@G复合材料,充放电84次后,其容量保持率仍为80%。表明没有储锂容量的杂质相SiC虽然导致Si@G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下降,但有利于提高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按照储锂机理来分,锂离子负极材料可以分为嵌入型、合金型和转化型三种类型。嵌入型负极材料具有安全环保低成本等优点,合金型负极材料容量和倍率性能更优,但是循环性能差,而转化型负极材料最近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两种提纯天然石墨的方法:热的浓NaOH溶液和浓HNO3溶液处理。并研究测试了这两类样品及核纯石墨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天然石墨的循环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提高天然石墨的纯度可能是提高天然石墨循环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作为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石墨类、非石墨类、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上述各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对石墨类材料的改性,在炭材料中形成纳米级孔、洞、通道等都可能提高锂的可逆贮量和减少不可逆容量损失,有利于负极比容量的提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最近几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研究的负极材料主要有:改性碳材料、氮化物、硅化物、氧化物和新型合金。通过引入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碳材料的可逆容量、循环性能有了一定提高,这主要是碳材料的电子状态、石墨结构和表面有明显的改善。氮化物、硅化物、氧化物和合金等负极材料虽然在某些性能方面强于碳材料,但是从实用的角度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随着固体电解质的不断研究,锂金属及其合金有可能成为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另外,对于锂在部分主体材料中的储存机理予以说明,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碳原子线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寿银  薛宽宏 《广东化工》2006,33(12):14-16
碳原子线的制备是以马铃薯淀粉为固态碳源以Fe(NO3)3为催化剂前驱体,高温裂解制得。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原子线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369.5mAh/g和999.4mAh/g,从第2次循环起,充放电效率开始提高,第10次达到94.3%,不可逆容量逐渐降低,可逆容量基本维持在约300mAh/g左右。显示出碳原子线负极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可逆容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合成了Co-Sn合金薄膜电极,研究了添加剂对Co-Sn合金薄膜电极的影响,并对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镀液的添加剂可以改变Sn的沉积电位,从而改变Co-Sn合金中Sn的质量分数比,从而影响Co-Sn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云山  张爱华  李晓昆 《化学世界》2007,48(11):689-693
论述了近年来合金类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尤其对Sn基、Si基、Sb基等二元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合金、活性/非活性合金以及多相复合物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指出了合金电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合金类负极材料的研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丰春 《辽宁化工》2011,40(11):1211-1213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应用和开发前景最好的一种电源,改善和提高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是选取充放电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碳素材料、锡基负极材料和其他负极材料。指出了今后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浪浪  问娟娟 《当代化工》2014,(12):2690-2692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源应用很广泛,但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选取电化学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是提高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从新型碳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三方面介绍了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穆庆峰  关昶  刘伶 《化工科技》2013,21(1):80-82
锡合金负极材料由于具有加工性能好、导电率高、对环境的敏感性没有碳材料明显等优点,未来有希望取代碳负极材料。但由于其首次不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不好。影响了其商业化的进程。作者对近年来有关于锡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锡合金储锂机理,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材料存在的问题,并时锡合金负极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赵灵智 《广东化工》2009,36(4):10-11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射频溅射功率200W、镀膜时间10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Sn薄膜负极材料。通过XRD、SEM、ICP、恒电流充放电对薄膜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循环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工艺下获得的Sn薄膜只出现了一个衍射峰Sn(220),表面分布均匀细小颗粒,平均颗粒大小约500nm。薄膜电极首次嵌锂容量为751mAh/g,30次循环后,嵌锂容量保持在500mAh/g以上。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自身存在诸多优点,它的储存能量密度高,额定电压高,自放电小,电池寿命长,且工作温度区间很大,故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以及电动车中.构成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中最常见的是石墨,其层间的范德华力确保该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循环使用寿命,但也存在两面性,由于晶格常数较小限制了锂离子能够插层的位置,容量值低,这限...  相似文献   

20.
董少星  高筠 《化学工程师》2023,(2):58-61+88
硅材料由于其高容量和地壳中的高储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门。但硅材料的商业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硅材料的体积效应导致的循环性能差和较低的电导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硅材料改性的一些方法,如:硅材料纳米化、碳包覆、合金化、预锂化,及与硅材料相匹配的粘结剂和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等,并对硅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