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6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使其同一土壤形成肥力上的差异,在此土壤上,进行盆栽试验,分析和研究了不同基础肥力土壤供肥能力,以及施用N、P肥的增产效应和作物吸N、P量的反映。结果表明,基础肥力以施MNP肥土壤供N、P能力最强,其次为施MP肥处理,单施N肥土壤供N、P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2.
旱塬长期施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肥力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9年定位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旱地作物产量,肥料效应与降水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据降水年型分析肥料的增产效果,丰水年NPM>NP>M>P;平水年NPM>NP>M>N>P;干旱年NPM>NP>M>P>N。钾肥只在丰水显示增产效果,NPM,M或NP长期施用,不但能够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而且能够增强土壤贮水性,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长期不同施肥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小麦(辽春9号)为试验材料,应用同位素^15N示踪方法,采用棕壤定位试验14年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研究作物对氮的吸收及产氮的去向,结果表明,在长期单施化肥的土壤中,植株吸收氮量以NPK〉NP〉N,CK;在长期施有机肥化和化肥的处理中,吸氮量以及M1NPK〉M1NP〉M1N〉M1。不同时期作物吸氮量与产量均呈明显正相关(r=0.94~0.99),单施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只有6.2%,其它施肥处理氮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条件下灰漠地肥力的变异与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0-1993年灰漠土肥力和肥效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的变异和有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连续三年不施肥的情况下,灰漠土的生产率只有50%左右;施化肥或有机肥都能有效地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N、P化肥配合基本能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效果最好,不仅作物增产显著,且土壤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高产平衡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河南省主要土壤进行化学分析、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校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作物高产的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N、P、K、S、Zn、B、Cu、Mn、Fe和Mg,在某些土壤上也限制作物生长。施用含这些元素的肥料对作物有明显增产效果。在一年两作高产平衡施肥时,应综合考虑N、P、K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中、微量元素的配合,前茬施肥后效,以取得高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旱塬长期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通过8年的小麦连作定位施肥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探讨了施用不同肥料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M、NP、NPM施用能够稳定增产;增产为49.4%-141.6%,以NPM配施效果最好,其次为NP配施;2.M、NP、NPM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NP配施影响不大),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无机磷组分的含量。N.P单施,只增加土壤相应元素含量。3.在生产中,要提倡NPM配施,在有机肥短缺时,  相似文献   

7.
黄潮土养分供应特征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年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结构对小麦、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各处理单产依次为:MNPK〉MNP〉MN〉NPK〉NP〉N〉M^1)〉CK。长期不施肥区,土壤养分供应不足,产量逐年下降。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产37.2%,肥料的增产贡献率为62.8%。在肥料中有机肥占25.2%,化肥占74.8%。在化肥中氮占64.6%,磷占27.2%,钾占8.2%。有机肥有明显改土培肥作用,有利土壤物理性改善,增强作  相似文献   

8.
锌肥对作物产量、子粒锌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后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年一1998年在河南新乡缺锌褐土进行了微区定位试验,研究施锌对作物和土壤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施锌提高第一茬作物小麦的分蘖数、穗数、穗长和第二茬作物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粒重,从而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不同用量的锌对作物产量影响末及显著差异水平。施锌对作物产量的后效不明显,最多能维持两茬作物。施锌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尽管施用锌肥,经过4茬之后,土壤有效锌含量仍维持在临界值之上,但作物产量没有多大影响。施锌显著提高前2茬小麦和前3茬玉米子粒中锌含量。  相似文献   

9.
施肥结构对砂质潮土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砂质潮土上10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养分在土体中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N肥小麦减产21.1%~34.3%,玉米则增产155.9%~209.7%;单施P肥小麦增产29.3%~39.7%,玉米减产50.4%~63.0%;而N、P肥配施小麦、玉米分别增产3.43~5.79倍和3.04~4.23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而N、P  相似文献   

10.
锌肥对作物产量、子粒锌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后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992年~ 1 998年在河南新乡缺锌褐土进行了微区定位试验 ,研究施锌对作物和土壤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 :施锌提高第一茬作物小麦的分蘖数、穗数、穗长和第二茬作物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粒重 ,从而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不同用量的锌对作物产量影响未及显著差异水平。施锌对作物产量的后效不明显 ,最多能维持两茬作物。施锌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 ,尽管施用锌肥 ,经过 4茬之后 ,土壤有效锌含量仍维持在临界值之上 ,但作物产量没有多大影响。施锌显著提高前 2茬小麦和前 3茬玉米子粒中锌含量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小麦,玉米的增产效应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2-1994年的肥料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照明显增产,差异达极水平F-27.8^**。M6000N18处理年亩产最高为1011.4kg;有机肥单施M6000产量最高,但从经济效益看,M3000最经济,平均1000kf有机肥增产69.4kg,较M6000肥效提高38.1%;有机肥增产后效6000kg有机肥大于3000kg有机肥,氮化肥增产有同样趋势.  相似文献   

12.
北京褐潮土肥力监测研究的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褐潮土肥力监测基地是计委和农业部在全国建立的九个监测基地之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主持下,于1990年建立,经过匀地和四年运转,初步的结果是,施用NPK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机质起重要作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对缺磷土壤NP肥配合施用提高作物产量2倍以上,提高玉米、小麦的全氮量达10%左右,改善作物品质。氮磷配合还可提高氮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仍以施N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明显,盆栽小麦可增产61.2%,相对叶重增加16.2%,穗粒数增加37.36%,穗粒重增加10.3%;施P肥小麦增产16.78%,穗粒重增加8.39%,但对穗粒数影响较小;施K肥效果不明显;NP结合施用小麦增产74.76%,大田试验施N肥小麦可增产60%;NP结合施用小麦增产73.5%,施N补P是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作物增产的  相似文献   

14.
褐土区19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在9个不同处理CK,M,N1,N2,P1,N1P1,N2P1,N2P2和N2P2K中,以0~20,20~40,40~60,60~80,80~100cm分五层垂直取土样,然后进行室内分析,NO3^--N用酚二潢酸比色法测定,作物产量以小区单打单收计产,探讨了单施有机肥、氮肥及氮磷、氮磷钾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剖面中NO3^--N的垂直分布及0~100cm土体中NO3^--  相似文献   

15.
长期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某些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免耕农作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态管理系统,长期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性质的变化及作物产量可以反映这一系统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长期(1970年-1994年)免耕与犁耕相比土壤容重并未增加,而表层(0-5cm)土壤有机C和有机N显著增加,并有随N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土壤pH随NH4NO3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业降低,免耕表层土壤的交换性Ca,Mg,K和可提取P与犁耕比较明显的表聚现象,交换性Ca,M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对涂园土壤的改良效果及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户调查、田间调查、取土分析和定位试验,认为涂园土壤退化主要是由农民不施有机肥、大量施用化肥、复种指数高和种植掠夺性作物等人为因素引起的;涂园土壤退化的本质是土壤结构差,土壤板结,通气性差,保肥供肥能力差,使作物根系生长困难,抑制作物生长;涂园土壤退化也与土壤酸化有关。针对涂园土壤退化原因采用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轮作、季节性休耕等措施,其中增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主要表现在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退化的涂园土壤第一茬施用商品有机肥的适宜用量是15.00 t/hm2,后茬作物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可选择3.75~7.50 t/hm2;涂园葱在施用商品有机肥15.00 t/hm2的基础上,氮素的最佳施用量是0.32 t/hm2,相当于施用尿素0.71 t/hm2。  相似文献   

17.
张连佳  张杭英 《土壤肥料》1994,(2):30-31,29
对红壤稻田实行多熟制条件下进行了年有机-无机肥与施定位试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提高粮油产量,增加后劲。配施的最适比便因总施肥量不同而异。增大有机肥和配施量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量和速效K、P含量,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据陕西省长武县旱源冬小麦肥料实验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的水肥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耗水量,水分复铉氏墒复率一产量关系密切;施肥方式、种类和数量均直接影响水分利用和底墒利用率;注重肥料配合施用,适当施有机肥、N肥和P2O5能明显改善水分利用效率和底墒利用率。N、P2O5比例对土壤水分利用表明,N肥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2O5则有利于提高底墒利用率和增加对土壤深层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6年的试验示范,对河西走廓中部的张掖市稻区土壤K素动态变化,进行了长期定位跟踪测试,结果表明,该区各类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因土壤类型、N、P、Zn肥及有机肥施用量等不同而异,同时,设多点对K肥施用量和效果进行了长期试验,从而找出了最佳施用量,为肥料结构的调整,合理施用K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有机无机肥料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有机无机肥料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5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施无机N、P、K结合冬蔬菜残茎叶还田,不但能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培肥土壤,而无机肥料加猪粪或冬绿肥还田的增产效果及土壤培肥效果与全无机肥相近,稻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项比较明显的有效措施,这一结论得到了再次验证,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