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环境动态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志轩  罗贤  高抒 《海洋通报》2007,26(6):68-74
根据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两个时相陆地卫星影像资料的分析和对比,研究了 10 a 内核心区的植被演替、人工开发及潮沟系统演化,探讨自然及人为因素对整个原生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滩的面积 10 a 间扩展了 10 倍以上,而作为珍禽的主要栖息地的盐蒿滩、草滩和芦苇滩的面积 10 a 内均有所下降,其中草滩面积的下降尤为明显.10 a 间芦苇田和水禽湖这两种人工湿地的面积增长显著.潮沟系统呈减少和萎缩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海岸开发活动和互花米草盐沼扩展的结果.保护区核心区的原生生态系统已有退化迹象,珍禽的原生栖息地的面积有所下降,因此建议保护区将工作重点放在保护和重建原生湿地上.  相似文献   

2.
0418号台风"艾利"路径转折的多普勒速度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8号热带风暴"艾利"在移动过程中先后发生两次转折,这种路径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本文重点分析了"艾利"台风在靠近福建东部海岸线发生第二次转折时的多普勒速度特征,并与多普勒正负速度区的对称性及极值变化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了通过对多普勒正负极值区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环境风的风向,进而判断台风未来的走向,且环境风风向的变化对于台风未来移向变化的影响有1~2 h的提前量.这有助于我们提高预报时效,对台风的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希腊,这个盛产海洋神话的国度,海怪的形象被饱满而肆意地描述。拥有美丽歌喉的海妖塞壬,常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由希腊诸神创造的海怪塞特斯,拥有海豚的身体、鱼的尾巴和狗的头部。其样貌的丑陋堪称海怪之首,宙斯之子珀尔修斯将其杀死,并用蛇发女妖美杜莎的  相似文献   

4.
王娜 《海洋世界》2012,(8):24-26,27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地球的每个角落。从白雪皑皑、耸入云天的喜马拉雅山脉,到植被蔽日、虫蛇密布的亚马逊雨林;从冰雪覆盖、人迹罕至的南极洲大陆,到赤日炎炎、寸草难生的撒哈拉沙漠,甚至远在天外的月球也早已经印下了人类的足迹。但是,人类所无法涉足的地方也依然存在,这些地方的神秘  相似文献   

5.
尽管古塞夫环形山(Gusev Crater)和子午线平原(Meridiani Planum)相距数千公里,但已经证实:来自两地的火星土壤有些成分极其相似,均富含氯和硫磺.最近,高精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地球所有已知生命的重要能量载体磷,同样丰富地存在于这些大片的火星土壤中.根据发表在2006年第11期《地质学》(Ge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地方却拥有如此类似的土壤,对此惟一的解释是:火星上曾存在面积巨大的酸性海洋.  相似文献   

6.
尽管海洋深海钻探的历史已有40多年了,但是有关洋壳成分和结构的资料仍然很少,并基本上建立在来自最上层的地球物理和零星地质材料的基础上。至今在哥斯达黎加海隆南侧几个航次中所打的深达2 111 m的504B号钻孔,是惟一穿过玄武岩层和大部分下伏岩墙组合的钻孔,但是它未能达到后者与辉长岩之间的边界。众所周知,洋壳第2层(玄武岩)的厚度与其在扩张区的形成速度有关:速度越快,玄武岩层就越薄。最小的厚度位于超快速扩张的洋中脊地段之下,在其轴部。近来已确定,将近2 000~1 100万年前,在太平洋、纳斯卡和科科斯岩石圈板块的三联点附近,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一、极地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自然环境因素一旦与社会人文因素相结合,便产生了文化。文化是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和精神体现。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着人类不同的活动方式,因而产生不同类型的文化。地球南北两极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人类涉足后便  相似文献   

8.
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更好地为发展海洋经济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海域使用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海洋法制建设方面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开辟了世界海域使用管理立法的先河。《海域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海域使用管理真正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值此《海域法》实施五周年之际,回顾总结贯彻《海域法》的情况,筹划今后一个时期的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对于进一步贯彻实施该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分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Osbeck,1765)首先在我国发现,是我国沿海仅有的定居性海洋鲸豚类.本文根据中华白海豚目击事件和研究报道,分析了中华白海豚在中国的分布、种群隔离及其差异.认为我国南方福建、广东以南沿海为中华白海豚种群的主要分布区,明确指出我国沿海存在5个主要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栖息地.通过分析,划分出中华白海豚活动的边缘区和栖息地两个部分.由于中华白海豚种群不断缩小,在保护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外的边缘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将为科学划定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管铮 《海洋测绘》2007,27(1):82-82
1981年7月,《海洋测绘》创刊。1982年2月,我毕业分配到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工作。从此,我和《海洋测绘》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我目睹了《海洋测绘》从一份小版本、不固定页码、不定期发行的内部刊物逐步发展成在国内有影响的、78页大版本、公开发行的双月刊的历程;《海洋测绘》也见证了我从一名刚跨出校门的初学者逐步成长为一名海洋测绘科研战线上的研究员的过程。《海洋测绘》至今已走过25年,它的诞生、进步与发展,始终影响着中国的海洋测绘事业,牵动着广大海洋测绘工作者的心。它既是海洋测绘工作者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又是海洋测绘工…  相似文献   

11.
基于16S rRNA和recA香鱼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引起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出血溃烂症病因及致病菌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从患病香鱼的肝脏、肾脏及体表分离到11株病原菌(编号:X0901-X0911),运用常规细菌生理生化方法鉴定致病菌所属种类;运用16SrRNA基因、rec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致病菌的系统发育地位。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致病菌为鳗利斯顿氏菌,11株细菌生理生化结果相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吲哚阳性、精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甘露醇阳性、MR测定阳性;H2S阴性、V-P测定阴性等。根据16SrRNA基因、recA基因序列分别构建弧菌科常见细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致病菌与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均聚为一枝,聚类结果与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相符。致病菌与鳗利斯顿氏菌16SrRNA基因、rec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8%。以rec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拓扑学结构与16SrRNA基因建树结果相类似。此外,与16SrRNA基因相比,recA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更高的鉴别能力,本研究表明recA基因适合作为弧菌科常见细菌物种间进化关系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12.
水产动物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近海,不但影响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海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还威胁到人类公众健康,因此,开展近海水域病原菌多样性的研究,对于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海水域水产动物病原菌多样性研究主要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局限性,介绍了16S rRNA序列分析、分子杂交、指纹图谱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阐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竞争定量PCR等定量研究技术的应用,展望了病原菌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原位、快速、高通量、灵敏、多技术联合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13.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水产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本文从发病情况、致病性研究及防治等诸方面将国内外对该菌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报道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表溃烂组织分离的一种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扫描电镜、蛋白银染色法、银浸法,对其形态学及纤毛图式做了研究。经鉴定,该纤毛虫为指状拟舟虫(Paralembus digitiformis Kahl,1933),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拟舟虫属。这是指状拟舟虫在牙鲆上兼性寄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卵形鲳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海南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方法。对典型患病个体进行病原分离并经回归感染实验表明 ,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嗜麦芽假单胞菌。该病原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和呋喃类药物均高度敏感 ,在生产中应用这些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异尖线虫病病原线虫在台湾海峡鱼类中的分布及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大民  方文珍 《台湾海峡》2000,19(2):218-222
自 1 996年 3月至 1 998年 1月间 ,作者对从台湾海峡中心渔场捕获的常见 80种经济鱼类感染异尖线虫病病原线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文中报道了该海域主要的 4种病原线虫在鱼类中的感染状况及其动态。  相似文献   

17.
牛津杯法测定五倍子对大黄鱼病原弧菌的体外抑菌活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健  王海雁  赵淑江 《海洋科学》2009,33(11):44-47
实验采用乙醇蒸馏法、超声提取法两种不同提取工艺分别制备五倍子药液,并选用牛津杯法研究了两种提取药液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几种病原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差异.结果显示,两种五倍子药液对病原弧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超声所提药液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乙醇蒸馏法所提药液.  相似文献   

18.
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建立了大黄鱼病原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溶藻弧菌的特异性抗血清由新西兰兔制备,试管凝集法测定抗血清及交叉反应效价,吸附离心法去除交叉反应,荧光抗体为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现场检测对具典型弧菌病表症大黄鱼病原检出率为100%,表观健康大黄鱼病原检出率为30%,养殖海水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已感染发病大黄鱼的快速检测,而且还能用于已感染未发病大黄鱼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养殖美洲鳗鲡的主要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海平 《台湾海峡》1998,17(4):477-481
本文通过对养殖美洲鳗鲡疾病的调查,分别介绍了11种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疾病特征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水甲壳类寄生性甲藻Hematodinium spp.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寄生性甲藻Hematodinium是一类危害海水甲壳类的致病性寄生性甲藻,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了多种重要经济甲壳类的渔业生产。近年来,Hematodinium先后在我国浙江、广东沿海的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脊尾白对虾等重要养殖甲壳类中报道发现, 并已确定该寄生甲藻是近年来引起当地养殖青蟹“黄水病”、三疣梭子蟹“牛奶病”和脊尾白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Hematodinium的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国内外该寄生性甲藻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系统分类、生活史、传播途径、发生机制等;并针对目前该寄生性甲藻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我国相关研究的现状做出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我国海水甲壳类寄生性甲藻发生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