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液压软管总成存在泄漏、拔脱、断丝、爆破等故障/失效问题,综合考虑液压冲击、温度、压力及弯曲半径等因素对其寿命的影响,设计了液压软管总成可靠性试验台:基于电液伺服技术设计了12通道液压软管总成脉冲试验台,基于双气液泵复合增压技术设计了耐压爆破试验台;基于试验数据进行失效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及分布鉴别,得到脉冲、爆破试验数据分别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的结论;最后,进行可靠性评估并求得液压软管总成在脉冲、爆破试验条件下的平均寿命、可靠寿命及可靠度的点估计及置信下限。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制动软管高温脉冲试验台通用性不佳、精确度不高以及不能满足新标准试验要求等不足,展开了制动软管高温脉冲试验台的开发工作。试验台的脉冲发生装置采用液压与气压结合的方案,利用活塞的端面差实现系统的高压输出。设计了试验台的电子控制系统,满足了标准中对制动软管高温脉冲试验的控制精度的要求。按照标准中规定的制动软管耐高温脉冲性试验方案,对某一型号制动软管进行高温脉冲试验,分析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而评估高温脉冲试验台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3.
液压支架试验台加载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AMESim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对液压支架试验台液压系统进行动态特性仿真研究,得出了卸载过程中立柱下腔合理的局部压力流量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优化橡胶软管直径参数,可以有效地降低卸载冲击压力.  相似文献   

4.
高压伺服控制脉冲试验台液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系统在工作的时候承受的压力脉冲严重影响着液压元件的寿命。该文设计了一种压力脉冲试验台模拟飞机液压系统液压缸所承受的T型压力脉冲,采用伺服阀对液压缸进油腔压力直接进行控制,以确保试验曲线的准确性。建立了AMESim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影响脉冲曲线的因素,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为试验台的合理搭建提供支持。分析和仿真表明:压力脉冲的上升速率与伺服阀的瞬时通流能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研究液体压力脉冲的形成与控制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利用Windows环境及Lab Windows/CVI软件编程,研究设计了高性能的高压力脉冲试验台.实现了液压伺服系统与计算机控制有机完美的结合.试验台主要产生用于对液压附件和管道连接件进行高压脉冲试验的梯形波和水锤波.并可非常方便的根据企业试验要求,对脉冲波形进行改变和调整.  相似文献   

6.
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煤矿,自行研制出了高压橡胶软管液压试验台。此试验台是利用矿井工作面淘汰下来的XRB2B型乳化液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由于该泵的输出压力仅有20MPa,达不到试验检测所需要的压力,所以采用1棵单体液压支柱作为升压设备。此外还利用液压锁保压,手动三位四通  相似文献   

7.
制动软管新标准GB16897-2010《制动软管的结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已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在FMVSS106的基础上修改采用而成。此次标准变更增加了制动软管高温脉冲试验项目,制动软管为3C和公告强制检测项目。为保证相关检测资质和业务,迫切需要完善该项目的检测能力。根据标准要求的功能,设计一种汽车用制动软管高温脉冲试验台,并对某商用车制动软管进行了高温脉冲试验。结果表明: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脉冲试验中,使试验更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试验精度,满足商用车制动软管高温脉冲试验新标准。  相似文献   

8.
汽车制动软管作为汽车制动系统中重要零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向制动器传递制动压力,其对软管耐久性及可靠性具有极高的要求。基于这一出发点,设计了一种汽车软管耐久性及可靠性试验系统方案,仿真分析了制动软管液压系统在10.3 MP下的脉冲加载控制性能,对方案可行性进行分析;搭建了汽车软管耐久性及可靠性试验平台,对所提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脉冲响应时间可控制在25 ms以内,满足参数要求,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对汽车制动软管测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YZS功率回收式综合液压试验台于1月25日在哈尔滨第一机器厂通过兵器总公司主持的鉴定。该试验台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接设计制造的。其特点是高压力、大流量、多功能、节能型。它由大、小泵;大、小阀;软管、蓄能器;大马达;小马达、小油缸;大油缸等试验台组成,可同时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液压元件进行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与会专家认为该试验台设计原理先进,安装结构和布局合理,液压综合测试能力和各项测试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东北地区综合试验能力最大,不仅可满足军工企业军品和民品中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液压缸试验台功率浪费严重以及液压缸活塞杆换向时存在液压冲击等问题,提出功率回收型液压缸试验台设计方案,详细论述该试验台功率回收原理,并分析液压冲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换向时油液的动能瞬时转化为压力能,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并接蓄能器的方法来抑制液压冲击,通过理论分析,采用AMESim系统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及试验应用均表明:功率回收液压缸系统加载平稳,液压冲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1.
在ANSYS中建立金属软管的有限元模型,对船用承压金属软管和波纹管的平面失稳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将其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对船用金属软管在零位移、拉伸位移和压缩位移状态下的的平面失稳性能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对提高金属软管的性能和船舶管路系统的质量以及金属软管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胶管开裂问题的调查,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通过系统试验,验证了材料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最终通过调整胶管材料,解决了胶管开裂漏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飞机、汽车、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对液压系统的管路及附件的耐压性、抗冲击性及其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对液压软管的液压脉冲实验要求设计了液压软管压力脉冲试验机电液伺服系统,并针对正弦波、水锤波的不同类型输入信号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根据试验机周期性测试任务以及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的特点,采用了重复控制和PID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压力跟踪精度、动态特性和系统的鲁棒性。通过设计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和PLC的测控系统,对系统进行实验研究。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研究相比表明,所设计的液压伺服系统可以满足用户提出的严格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ANSYS的金属软管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采用三维壳单元Shell93和空间梁单元Beam189,利用耦合和约束理论,在ANSYS中建立金属软管的有限元模型,对金属软管进行瞬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到金属软管在一个周期内的阻尼迴滞曲线以及动态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有限元建模及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为金属软管的力学性能和动态设计分析以及将来的寿命分析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外观检查和断裂口宏观形貌观察,介绍了充气密封软管的失效概况;借助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红外光谱仪对充气密封软管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充气密封软管用胶层材料物理力学性能下降,破裂处内胶面已老化,加速了疲劳裂纹的产生,并进一步扩展成大面积破裂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OTDR测试接续损耗和损耗时,脉宽的选择影响测试的准确性,线性近似法的选择对测试结果也有明显影响,如何合适地选择,应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High-pressure rubber hose is normally used to connect the control valves and actuators of hydraulic systems and thus lower their natural frequency. PID control is preferred in industrial hydraulic systems as it has many advantages over other controls. However, the low natural frequency of hose-connected systems limits the performance of PID control. In this paper, a hose-connected hydraulic lifting test rig is presente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is proposed. Valve compensation strategy and hose compensation strategy are designed based respectively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portional valve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hose.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typical desired trajectories are carried out in the test rig.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a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tracking accuracy.  相似文献   

18.
汽车真空助力器性能试验包括的试验项目很多,试验标准也不统一,严重限制了产品的通用化和系列化,也不利于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技术交流。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国家标准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最后确定在试验台的加载端采用伺服电动机作为动力;在负载端采用弹簧活塞以及软管2种负载方案;控制部分采用工控机及PCL系列接口卡,实现对整个试验台的控制;液压系统采用电液伺服阀,气动系统采用增压器和比例阀,分别对液压和气压进行控制。大量测试试验证明,该系统测试方法合理、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Automotive braking hose used to deliver the hydraulic braking force to the drake disc is in a lamination composition of rubber and fabric braided layers to prevent the oil leakage and the excessive radial deformation. Currently, the configuration and durability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design of braking hose, because both substantially affect the oil leakage caused by the micro cracks and the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adjacent parts. The design of braking hose including its configuration has been relied on the trial-and-error experiment because there is no reliable numerical analysis technique. A main obstacle in developing the numerical analysis technique is the geometry modeling of braided layer which is woven with fabric cords of small diameter. The microstructure of braided layer has been simplified as an isotropic layer because of its painstaking modeling job and the necessity of huge number of finite elements. However, such a simple model could not successfully reproduce the out-of-deformation of braking hose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orthotropic braided layers. Meanwhile, the braking hose undergoes cyclic large deformation during the steering motion and bump/rebound motions of vehicle. In this context,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introduce a modeling-effective but reliable large de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for braking hose along the specified cyclic path making use of the homogenization and path interpolation method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also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