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4,(1)
合院式住宅是传统所称的四合院,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目前,尽管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风格也日新月异、推成出新,但合院式住宅仍然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底蕴而被人们所关注。合院式住宅的丰富深厚的底蕴,也为今后的建筑提供了发展思路。本文就从合院式住宅概念入于,分析中国传统合院式住宅形式的固化与沿用,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传统合院住宅形式的固化与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鲁民  段建强 《华中建筑》2005,23(5):128-129
合院式住宅是中国人沿用了二千多年的典型形制,除了其能满足采光、通风的要求和建造相对简化外,中国传统社会早期的中霤祭祀和以五行为基本元素的统括万物的宇宙模式对于中国式合院住宅的固化与沿用,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院住宅作为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住宅,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合院民居的精髓,形成有别于行列式与点阵式的其他住宅布局形式,为人们提供多样化居住类型的选择。本文通过现代城市合院住宅发展特征及优缺点的分析,总结出它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南方城市合院住宅设计。  相似文献   

4.
宋鸣笛  王鲁民 《新建筑》2012,(4):148-151
廊院式和合院式是汉地传统住宅院落构成的两种基本模式,从构成逻辑及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出,廊院式比合院式出现得更早,且在古典建筑系统中等级上高于合院式。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古典建筑系统主导的地域,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建设住宅时更倾向于选择廊院格局。  相似文献   

5.
合院式空间是中国北方地区代表住宅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充分考虑到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对于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如何将这种空间形式进行重构以满足当代社会和人们的需求是一个难点。本文以传统合院式空间的特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口构成的改变和人口急剧增加对居住空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继而提出适应于现代城市集合住宅的空间重构策略。使得这种传统的居住空间可以得到传承,同时也为未来居住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皖中地区传统民居与我国北方合院住宅以及南方干栏式建筑均有所不同,当地自然、文化与建筑技艺融合贯通后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该地区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了深入调查,量化分析建筑单体的空间形态与结构体系,采用图像解析法解读立面特征,总结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建立直观的样本库,为皖中地区建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合院住宅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形式之一,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居住生活的写照。但是,今天.合院住宅却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传统住宅的优势和设计面临的问题,讨论如何化用"宋"这一传统符号,使传统合院住宅与现代住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庭院空间和居住私密性是合院住宅的主要优势。绿城中式合院产品在继承传统合院空间和形制的同时也做了改变,主要体现在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上。了解传统合院的现代演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传统建筑的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建筑空间和形制。  相似文献   

10.
金岩 《中外建筑》1999,(5):33-34
山地城镇住区将是21世纪隹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的价值应得以延续及发展。本文作者从传统山地住宅叠院体系再现、山地合院住宅是生态型居住模式等5个不同角度,初步探讨了山地合院同山地传统民居的结合及创新。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鲁民 《建筑师》2008,(4):97-101
文章对伊东忠太提出的中国传统建筑是以合院式住宅为原型的“宫室本位”说提出批评,并通过对早期建筑遗址形态系统地梳理,认为合院式住宅是在居住建筑中采用祭祀、礼仪建筑格局的结果,做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是“庙堂本位”的结论。并指出中国传统合院式住宅的流布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由中原到边缘,由政治文化据点到广大乡野的过程;在社会使用阶级上则经历了一个由上层社会到普通百姓,由富人到穷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谭刚毅  钱闽 《新建筑》2003,(5):45-48
通过比较传统台院式住宅和现代新民宅,发现传统台院的原型在新民宅中已经瓦解。简要分析了从传统合院式住宅到新民宅的演变过程.并从中找寻些沿袭传统住宅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原则的线索,关注传统的自然延续与演变,并试图分析影响民宅变迁背后的涵构力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13.
卢登榜 《四川建材》2010,36(3):49-50
随着人们对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隐梁隐柱的住宅设计越来越收到住户的欢迎,对于家具的分隔和摆放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住宅结构型式,即"异形柱框架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型式。这两种结构皆因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而日益受到开发商和用户的青睐。关于短肢剪力墙的结构计算和设计,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完整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仍然是沿用普通剪力墙理论、采用以弹性模型为基础的有限元方法。而关于异形柱和短肢剪力墙结构型式各自的适用范围,仍无定论。本文将对这两种住宅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结构分析及构造要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次中小户型住宅设计竞赛的作品,对现有居住环境下住宅设计进行思考,希望体现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院落精神,并进一步深人重构,形成"垂直合院",创造一种"虚、实"空间相生的传统空间意境.  相似文献   

15.
雷翔 《建筑》2008,(5):69-70
在庞大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民居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而合院式布局形式则是中国传统民居样式的典型代表。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间,我们都可以看到合院式住宅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城市与园林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城市与园林是同时出现的,也是并存发展的。城市中最基本的单元是住宅。尽管由于地理方位、气候条件、社会结构及生活习惯的不同,住宅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合院一直是中国古代城市住宅的基本类型。受儒家宗法伦理的影响,合院式住宅往往严谨规整、布局对称。不过在院子甚至是小小的天井之中,通常都会种植树木或摆放盆栽植物,既有美好的寓意,也缓解规则式住宅过于严肃的氛围。一座城市由街巷和规模不同、院落进数不等的合院建筑排布组成,尽管城市中建筑密度很高,但是由于院子里大多种有树木,所以如果从高处俯瞰,整个城市都会掩映在绿树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合院式住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新世纪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以菊儿胡同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住居学的角度,通过居住生活实态调研的方式考察类似合院的适居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家有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深切情感,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寓意深远,无可取代。中国传统住宅以合院为基本原型,根据家庭结构规模、经济状况以及传统礼制与秩序而附之于庭院,形成多进式院落住宅。再由住宅集合为邻里,以至街坊、社区、造城,这其中无一不贯穿着一种秩序思想。基于此,"大家"的设计期待表达对传统哲学思想的体悟,以传统礼制观念营造出一种秩序化空间,实现现代居住环境从心  相似文献   

19.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传统合院式民居地方特色显著,历史渊源深远,空间形态生动,有很强的模式特征,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体系的优秀范例。该文以福州传统民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合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位于三坊七巷与朱紫坊历史街区内的四座典型民居实例的调研与解读,从基本单元及其扩展、空间组织手法以及空间布局方式等方面对福州合院式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探讨可供当代建筑设计借鉴的空间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北京合院住宅有着静谧的内院和采光通风良好的房间,然而这些属于合院独有的空间特质由于人口的极度膨胀和长期的私搭乱建已基本消失殆尽。本案以满足住户基本生活需求为前提,力图在极端拥挤的环境中重现传统合院建筑的空间格局。我们通过部分的拆改和加建,使得每个住户都能分享内院空间,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都能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亦使每个住户重新体验到传统合院的静谧安逸,重新获得生活的乐趣和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