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Arrhenius方程的老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的耐热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固化体系、阻燃体系以及主体环氧树脂的结构直接影响覆铜板的耐老化性能。酚醛树脂固化体系覆铜板的耐热老化性优于双氰胺固化体系,磷系阻燃的覆铜板耐热老化性优于溴系阻燃体系,配方中添加具有刚性结构的环氧树脂有利于提高覆铜板的耐热老化性。  相似文献   

2.
覆铜板用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了环氧树脂在覆铜板中的使用情况和当前国内外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今后覆铜板用环氧树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覆铜板用聚苯醚/环氧树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高性能覆铜板对基材的性能要求及聚苯醚和环氧树脂分别作为覆铜板基材的优缺点;PPE/EP是具有最高上临界温度的体系,详细讨论了PPE的分子量和用量、相容剂以及改性PPE对PPE/EP体系相容性的影响。采用PPE/EP体系制得的覆铜板(如RG-200)比传统的FR-4覆铜板的介电性能和耐热性能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2-甲基咪唑作促进剂和三聚氰胺磷酸盐类树脂(Nonfla-601)作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E-51环氧树脂与双氰胺发生固化反应生成的树脂胶液,制备了阻燃性能比传统的FR-4覆铜板更好的新型无卤化覆铜板。并通过对树脂胶液的配方优化,确定了树脂胶液的配比(质量比):E-51/2-甲基咪唑/Nonfla-601/双氰胺=100/0.04/20/3.0,新型无卤化覆铜板的成本比传统FR-4覆铜板降低将近50%。  相似文献   

5.
聚四氟乙烯覆铜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制备了玻璃纤维布增强聚四氟乙烯覆铜板;分析了偶联剂对预浸片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树脂含量对预浸片介电性能和弯曲强度的影响;探讨了纤维布含量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对覆铜板介电性能理论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选用6032硅烷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布、树脂含量为70%时得到综合性能好的聚四氟乙烯覆铜板。预浸片介电常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较吻合,预浸片介质损耗因子理论值与试验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覆铜板用溴化环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拥君 《上海化工》2002,27(23):20-23
以萘酚和甲醛缩合,得到平均分子量在300-2000之间的多羟基萘酚酚醛树脂(NPN),NPN再与环氧氯丙烷(ECH)进行环氧化反应,然后再与四溴双酚A(TBBA)进行扩链反应,合成得到了高性能溴化萘酚酚醛环氧树脂(ENPNB)。探讨了最佳实验条件为:萘酚酚醛树脂的合成温度在100℃左右,反应时间4h;合成萘酚酚醛环氧树脂的反应温度在90℃左右,真空度约0.07MPa,反应时间为8h,碱的摩尔数为酚羟基当量的0.9-1.1倍;含溴萘酚酚醛环氧树脂的反应温度为150℃。控制TBBA/ENPN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4h,产物的固化以DDS为固化剂,2-MI作促进剂,在真空度为0.1MPa,温度为190℃的恒温干燥箱中固化130min。  相似文献   

7.
高频低介电常数改性环氧树脂覆铜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高频印刷电路板基材的介电性能要求和几种典型的覆铜板材的介电性能,以高溴化环氧树脂(EP),酚醛EP,改性聚苯醚(MPP),酸酐固化剂,咪唑促进剂配制胶粘剂体系,经偶联剂处理的E型无碱玻璃布为增强材料,采用通用上胶与压制工艺,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高频电路条件下的介电性能优异,成本低的高频覆铜板。  相似文献   

8.
覆铜板的发展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新要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介绍了覆铜板的组成、加工技术和发展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新要求。对涂树脂铜箔、积成法多层覆铜板、环保型覆铜板和无卤阻燃树脂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FR-4覆铜板专用溴化环氧树脂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冬英  邓海波 《化工进展》2005,24(4):441-444
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对溴化环氧树脂合成新工艺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新工艺的主反应温度比传统工艺高10-30℃,催化剂用量为四溴双酚A加入量的0.1%,反应时间为120-180min,合成的中间体溴化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比成品的要高300-500g/mol。同时,对产品质量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剖析。其结果表明,产品的环氧当量、固体含量、溶液黏度等指标均达到最佳范围,分子组成与进口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含磷环氧树脂在覆铜板无卤阻燃及其它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简述了含磷阻燃剂的阻燃机理,详细介绍了反应型含磷阻燃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状况,并指出含磷环氧树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任冬燕  任东兴  李芝华 《广州化工》2012,40(14):86-87,104
采用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制备了聚氨酯改性TDE-85/Me THPA环氧树脂体系,比较了环氧树脂TDE-85/MeTHPA固化体系改性前后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由不同分子量聚醚二元醇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对TDE-85/MeTHPA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均有所增加;当聚醚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且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加入量为15%时,同未改性的固化体系相比,该改性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上升48.0%和115%,分别达到69.39 MPa和23.56 kJ/m2,同时,该改性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其失重1%的温度T1%为300℃,比未改性的固化体系失重1%的温度高了30℃。  相似文献   

12.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环氧树脂(EP)、聚酯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制备了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实验选择环氧树脂E-51为改性剂,讨论了EP含量、NCO/OH比值、DMPA含量对体系耐水性、粘接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P质量分数为6%~8%、NCO/OH比值为1.3~1.4、DMPA质量分数为6%时,水性聚氨酯样品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环氧树脂(E-51)与氰酸酯树脂共聚以改善氰酸酯树脂的韧性,研究了环氧树脂的加入量,后处理温度、湿热老化以及紫外光老化等条件对改性后树脂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可以明显改善氰酸酯树脂的韧性,环氧树脂含量为30%(质量百分数,下同)的体系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100%和50%随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改性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提高,树脂表现为明显的韧性断裂;改性体系经2000℃、后处理2h的力学性能最佳;湿热老化和紫外光老化都使改性树脂体系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而后者的影响较弱,当环氧树脂用量低于30%时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的保持率均高于95%。  相似文献   

14.
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通过红外分析表明,环氧树脂与有机硅树脂发生了化学反应。研究发现: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的水接触角、瓦均有变化,微观形态仍呈均相结构。研究还发现:随环氧树脂用量增大,改性有机硅树脂微观结构的粗糙度提高,水接触角增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对氨基苯甲酸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进行反应引入亲水性基团,制得了稳定性良好的环氧树脂乳液。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径分析仪等对环氧树脂乳液进行系统地表征和分析。随着对氨基苯甲酸用量的增大,改性环氧树脂的Tg增大,乳液粒径变小,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反转法制备环氧乳液,首先以环氧树脂E-44、聚乙二醇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催化剂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然后取一定量制得的乳化剂、环氧树脂和去离子水机械混合制得环氧乳液。并对乳液的水溶性、稀释稳定性、粒径分布及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乳化剂的最佳合成条件:n(E-44)∶n(PEG-4000)∶n(K2S2O8)=2.1∶1∶0.1,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3~3.5h,制备的乳液的水溶性和稀释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步法在环氧树脂主链中成功引入了聚氨酯链段,合成了新型环氧树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其进行了结构、热学和力学性能表征。通过合成条件优化及固化过程的研究,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第一步反应为50℃下反应1 h,第二步反应为70℃下反应1 h,固化条件为110℃反应1 h,升高至140℃后反应2 h,继续升高至160℃后再反应1 h。通过对固化后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及拉伸性能的研究发现,聚氨酯链段的引入可将环氧树脂的断裂伸长率提高至36.7%~130.1%,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8.
热重法研究环氧树脂胶粘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热重法研究环氧树脂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热重法能较好地研究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组成与性能,研究结果还表明固化剂中过量的游离胺与惰性稀释剂的存在不利于固化胶粘剂的力学性能,有利于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将稻壳用酸处理后在600 ℃焚烧得到纯度为99.3%、比表面积为212 m2/g的SiO2。经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后的SiO2为无定形态,尺寸在30~50 nm之间。将改性后的稻壳SiO2与环氧树脂复合,利用热分析方法考察了纳米复合材料在N2气氛中的热性能,并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稻壳SiO2的加入能有效增加环氧树脂/稻壳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Ti)、分解速率最大时的温度(Tmax)以及失重50 %的分解温度(T50 %)均高于纯环氧树脂,并随稻壳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环氧树脂/稻壳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相同时,KH550改性的复合材料的Ti、Tmax和T50 %均比未经过KH550改性的高。随KH550用量增加,复合材料T50 %向高温方向移动。此外,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模量也高于纯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20.
张宇  孙煜 《工程塑料应用》2021,49(3):140-144
选用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乙烯环氧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EOVS)和环氧醚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GPOSS)为改性剂,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环氧树脂共混制得不同改性剂质量分数(树脂与改性剂总质量的百分数)的EOVS或GPOSS改性环氧树脂,考察了改性树脂的固化反应程度、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