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引起痴呆的疾病。AD的2个主要病理特征是tau蛋白的双股螺旋形细丝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MRI技术由于具有无创性、空间分辨力好等优点,使其对大脑内淀粉样斑块进行活体成像成为研究热点。就近年关于MRI技术对AD淀粉样斑块和铁的活体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引起痴呆的疾病.AD的2个主要病理特征是tau蛋白的双股螺旋形细丝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MRI技术由于具有无创性、空间分辨力好等优点,使其对大脑内淀粉样斑块进行活体成像成为研究热点.就近年关于MRI技术对AD淀粉样斑块和铁的活体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渐进性认知和记忆功能减退等为特征,在疾病晚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AD的早期诊断仍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β淀粉样肽(Aβ)沉积形成的Aβ斑块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为AD的标志性病理改变,Aβ和Tau蛋白的检测对实现AD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基于纳米技术的Aβ或Tau蛋白靶向检测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笔者对基于纳米技术的AD诊断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该病的病理学特征。在过去的20年中,分子影像探针在AD的诊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脑灌注和葡萄糖代谢显像。与Aβ或NFT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影像探针可成为准确和早期诊断AD的有价值工具,且其已被提出作为最近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中的生物标志物。笔者主要对Aβ和NFT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联合MRI常规与弥散成像判断多发性硬化斑块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MRI常规与弥散成像(DWI,DTI)联合应用,在判定多发性硬化斑块病理基础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4例脑部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联合MRI常规及弥散加权(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其中1例为继发进展型(SP型),13例为好转-复发型(RR型)。首次发作期(急性斑块)成像者5例,缓解期(慢性斑块)成像者9例。分析常规MRI T1WI、T2WI及DWI、DTI成像后所获得的ADC图、FA图上的信号改变,量化分析DTI成像中的平均D值及各向异性指数AI值。结果:急性与慢性MS斑块MRI表现明显不同。急性MS斑块较大,斑块内信号不均匀,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中心为数毫米至2cm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异常信号影,呈T1WI低、T2WI高信号,推测病理为脱髓鞘或轴索丢失。周围为片状不规则形T1WI略低、T2WI略高信号影,考虑为水肿。发作MS斑块DWI可呈现高信号,e指数ADC图亦可呈现高信号,但范围后者明显小于前者。斑块中心平均D值升高、AI值明显下降,周围ADC值亦升高,但不如前者明显,AI值无明显改变,支持常规MRI关于斑块病理的推测。慢性MS斑块较小,多呈小片状或宽条状分布于侧脑室旁,T1WI呈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近等信号、e指数ADC图呈等或略低信号。斑块平均D值不同程度升高,AI值下降,提示为脱髓鞘或轴索丢失,而无水肿存在。结论:联合MRI常规与弥散成像可以判断多发性硬化斑块的病理,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MS斑块病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神经变性病,起病隐袭,早期诊断困难。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并且发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N-[11C]甲基-2—4'-甲基氨基苯基-6-羟基苯并噻唑(11C-PIB)作为Aβ特异性的分子探针,能够无创、实时、定量地监测脑内纤维状Aβ的变化。因此,明确PIB在不同时期AD中的分布特点,对AD的早期诊断、抗Aβ治疗的人群筛选以及疗效监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近年来11C-PIBPET在不同时期AD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对AD的早期诊断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近年来,静息态脑功能成像作为一种崭新的成像技术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其因分析方法多样、实用性强、被试依从性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AD的研究中。就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别是其不同的分析方法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症状始于轻微的记忆困难,逐渐演变为认知功能障碍、复杂的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等。目前A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在AD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笔者就AD诊断相关的正电子显像剂进行综述,以期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了解新的核医学显像技术,从而对AD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延缓病情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RSNA2016神经系统方面科学报告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拓展MRI新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1H-MR血氧定量成像(MOX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扩散峰度成像(DKI)、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及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1H-MR血氧定量成像(MOXI)测量人脑肿瘤氧张力(PO2);②MK提供人神经胶质瘤的分子状态的信息;③缺血性卒中病灶酸度分级评估缺血半暗带和侧枝循环的情况;④扩散加权动脉自旋标记(DW-ASL)MRI测量内源性水渗漏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D)脑血管渗漏、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定量分析AD脑内病理性铁沉积;⑤糖尿病脑损伤的认知功能以及精神疾病功能MR成像。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Gd(Ⅲ)类分子探针在MRI分子影像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影像学是现今影像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它是指活体状态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方法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磁共振(MRI)分子影像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MRI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在传统MRI技术基础上,以特殊分子或细胞作为成像对象(靶结构),把非特异性物理成像转为特异性分子成像。  相似文献   

11.
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主要免疫细胞。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特征性病理表现之一,其主要成分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可激活小胶质细胞,激活后的小胶质细胞可清除Aβ,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介质等神经毒性物质,从而引发神经元死亡,促进AD的发展。随着对小胶质细胞参与AD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认识,以小胶质细胞为靶标,针对抑制其激活及炎性因子产生,或在该细胞表面受体中寻找新靶点以提高其清除Aβ能力的研究已成为AD防治药物开发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易引起脆性骨折等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MRI技术,包括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化学位移成像(CSI)、MRS、DWI、MRI水-脂分离技术(Dixon)、高分辨率MRI(HR-MRI)和DTI等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RSNA2012报道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靶向特异性分子探针及多功能分子探针的研发:如靶向特异性磁性纳米对比剂、超声微泡对比剂及放射性示踪剂等,应用于肿瘤靶向显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价、老年痴呆Aβ斑块显像及感染分期和预后评估等。②多模态分子显像技术的发展:包括MRI、PET、光学成像及超声分子成像。③干细胞示踪及成像。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体素的MRI形态分析诊断Alzheimer病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基于体素的MRI形态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法诊断Alzheimer病(AD)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onata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19例可能AD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及15例正常年轻人行全脑扫描,应用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成像序列获取三维结构图像。数据分析采用以SPM99软件包为基础的全自动VBM技术进行处理。结果与健康老年对照组比较,AD患者两侧内颞叶(海马)明显萎缩(P〈0.001),右侧海马减少的体素总数为1529个,左侧海马减少的体素总数为1281个;而且AD患者右侧尾状核头和左侧内侧丘脑亦明显萎缩,减少的体素总数均为1529个;而感觉运动皮层、枕叶及小脑相对保持完好。此外,AD患者大脑皮层萎缩具有不对称性。结论VBM法操作简单,可自动化观察AD全脑萎缩情况,所得结论不仅与既往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一致,并得到了有重要价值的新发现,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远比脑动脉血栓少见,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导致误诊。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临床应用,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非创伤性影像检查手段。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8月~2007年11月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表现,旨在分析探讨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是导致斑块破裂、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急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选用一种有效、精确、无创的影像学技术识别易损斑块,及早进行临床干预非常必要。目前,无创性影像学方法不仅可观察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及对动脉硬化斑块的成分进行评价,还可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本文就超声、MSCT、MRI、PET、免疫闪烁成像等无创性影像学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评价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而MRI是脑及脊髓白质内脱髓鞘病变最重要的旁临床检查方法。近年来,MRI新技术的一些量化研究方法(如磁化传递直方图分析、弥散成像、磁共振波谱等)不断应用于MS,在确定MS斑块的病理特异性、检测常规MRI无法显示的正常表现脑白质内的微观病变等方面有很大进展,从而为MS的早期诊断、疗效随访及预后推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症(AD)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和疾病机理研究,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技术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结构磁共振、功能磁共振和PET等神经成像手段获取多模态脑影像信息,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发现,AD患者大脑结构/功能网络存在拓扑异常改变。这一发现为AD的早期诊断和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笔者综述了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在AD脑结构和功能影像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莉  李俊峡  祝玉芬 《人民军医》2007,50(10):630-631
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人体解剖细节显示可与大体解剖标本相比拟,是活体状态下显示人体结构最好的成像方法之一。MRI功能成像将随着对磁共振现象研究的深入和成像设备的开发而更加完善。现就MRI分子影像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MRI测量颞叶钩回间距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Alzheimer氏病(AD),20例血管性痴呆(VD),8例混合性痴呆(MD)以及90例同龄组健康老人的MRI颞叶钩回间距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D组也VD组,AD组与同龄健康老人组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迄今为止,常规MRI仍不失为诊断老年期痴呆的可靠方法。以评估颞叶钩回间距为主的MRI图像综合性分析,有助于鉴别AD,生理性脑老化,VD及MD,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这种方法与MRI诊断原则的应用,将为老年痴呆的防治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诊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