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炜 《大家健康》2016,(6):56-57
目的:探究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检出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受体检的1188名老年体检者,对其血脂情况进行检测,分析高脂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老年体检者中,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检出率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相比(P <0.05);50~60岁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P <0.05);男性受检者的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混合性高脂血症均高于女性(P <0.05)。结论: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较高,需尽可能避免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日常锻炼。  相似文献   

2.
潘华珍  蔡昉 《医学综述》2012,18(23):4088-4090
目的探讨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5~12月在某高校健康体检的1316例教职工为调查对象,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液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通过腹部超声影像学技术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检测脂肪肝。结果 1316例体检者中脂肪肝患者266例,检出率为20.21%。高脂血症患者393例,占被检人群的29.86%。脂肪肝人群高脂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者(81.20%比16.86%,P<0.01)。脂肪肝男性检出率为25.88%,女性检出率为15.13%。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检出率(P<0.01)。结论高脂血症是某高校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性别也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与三酰甘油关系密切,降脂治疗应该是该校脂肪肝患者的治疗重点之一;超声检查在脂肪肝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检出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受体检的1 188名老年体检者,对其血脂情况进行检测,分析高脂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老年体检者中,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检出率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相比(P0.05);50~60岁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P0.05);男性受检者的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混合性高脂血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较高,需尽可能避免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日常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膳食摄入情况。方法采用记录法记录130例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3d的膳食摄入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的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能量摄入基本合理,膳食结构尚需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提供热能比例偏低(为52.60%),而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热能比例偏高(脂肪32.33%,蛋白质15.07%)。钙、维生素A、膳食纤维摄入量相当不足。结论应加强高脂血症患者的营养健康教育,指导高脂血症患者更合理的膳食摄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高脂血症、脂肪肝3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8~2009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健康体检人群458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体检中体重指数、血脂、脂肪肝情况。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为45.42%,随年龄增长,BMI随之增长,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增加,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无高脂血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的检出率与血脂成分有关,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脂肪肝的检出率较高胆固醇血症组增加,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脂肪肝的形成与甘油三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本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以及伴随的高血脂、高血糖发生情况.方法 对3233名石油单位离退休职工体检人群的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体检人群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高血脂、高血糖的检出率.结果 在健康体检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显著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密切相关,且甘油三酯较胆固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陈永春  陈小梅  许桢  韩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607-1610
目的探讨膳食实物宣教对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糖尿病营养宣教,试验组在传统宣教的基础上结合膳食实物宣教法,观察并分析两组在宣教前后的膳食摄入和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热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干预前降低(t值分别为9.31,6.72,P<0.05);膳食纤维、钙、维生素C摄入量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2.37,7.37,4.98,P<0.05);蛋类、蔬菜、禽肉类摄入量适宜,豆类、乳类、鱼虾类的摄入量低于建议摄入量,谷类、畜肉类、油脂类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建议摄入量;试验组干预后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胆固醇、食盐的摄入量均有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9.53,23.95,12.30,20.48,37.55,52.49,P<0.01);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膳食纤维、钙、铁的摄入量有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1.432,3.087,2.732,21.536,17.733,22.398,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热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C、胆固醇、食盐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1,8.97,11.37,7.71,26.61,4.38,3.69,38.62,29.74,39.41,P<0.05)。试验组谷类、蔬菜、蛋类、禽肉类、豆类、乳类、油脂类的摄入量适宜,鱼虾类的摄入量低于建议摄入量,畜肉类较建议摄入量高。结论在传统宣教方法基础上结合膳食实物宣教,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代谢性疾病与尿检异常及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查2008年8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尿液和肾功能检查资料,计算尿检异常和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健康体检人群共计20 665例,其中男性13 320例,女性7 345例。尿检异常、肾功能减退和肾脏病史的检出率分别为5.3%、0.8%和5.7%。高尿酸血症组蛋白尿、单纯蛋白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3.8% vs. 2.5%,P=0.000;2.6% vs. 1.5%,P=0.000)。高脂血症组蛋白尿、单纯蛋白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3.9% vs. 2.1%,P=0.000;2.6% vs. 1.1%,P=0.000)。糖尿病组蛋白尿、血尿、单纯蛋白尿、蛋白尿合并血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13.1% vs. 2.4%,P=0.000;4.3% vs. 2.4%,P=0.009;10.4% vs. 1.4%,P=0.000;2.0% vs. 0.8%,P=0.005)。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组的蛋白尿、血尿、单纯蛋白尿、蛋白尿合并血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IFG组(5.9% vs. 2.5%,P=0.000;3.7% vs. 2.3%,P=0.005;4.1% vs. 1.5%,P=0.000;1.7% vs. 0.8%,P=0.003)。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0.8% vs. 0.5%,P=0.049)。高脂血症、糖尿病和IFG组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与未患病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IFG、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IFG均是尿检异常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患蛋白尿、单纯蛋白尿、蛋白尿合并血尿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患血尿、单纯血尿的风险显著高于男性。年龄每增加10岁,血清肌酐水平升高风险显著增加(OR=1.159,95%CI=1.066-1.341,P=0.002)。女性、年龄增长、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1种或1种以上代谢性疾病是尿检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增长、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该加强对上述高危人群的宣教和体检,以期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怒江州傈僳族高尿酸血症伴发高脂血症、高糖血症人群的状况.方法收集怒江人民医院8 746例体检者的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糖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傈僳族8 746例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检出人数为2 385例,检出率27.27%.高糖血症检出人数682例,检出率7.80%.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人数1 043例,检出率11.93%.高胆固醇血症检出人数1 912例,检出率21.86%.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血症、高糖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存在年龄差异.高尿酸血症伴发高脂血症、高糖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5).结论怒江州傈僳族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男性易患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易伴发高脂血症、高糖血症,应引起足够重视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05-1806
目的分析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因素,为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576人,对其进行生化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同时进行病史及生活、行为、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结果体力劳动程度、肉类摄入多少对同型半胱氨酸影响不明显,而性别、年龄、吸烟与否、饮酒与否、蔬果摄入量、B族维生素补充与否以及有无心脑血管疾病史人群之间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限酒,多摄入水果、蔬菜,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有利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部分人群血脂水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净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22-123,127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的现状,为血脂异常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8年1月~5月到我院健康体检人群2298名,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人群中高脂血症血脂总患病率高达47.6%,其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其次是混合性高脂血症。男性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女性(X2=212.01,p〈0.001)。结论昆明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特别对于41~60岁人群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需要进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进行综合防治,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校教职工"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分布及现状,探索其主要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教职工"三高"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收集2015年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报告1 500份,汇总其血压、血糖及血脂情况,其中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四项,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数据;统计学主要采用χ2检验及χ2趋势检验的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收集的1 500名教职工中,血压、血糖及血脂中至少一项不在正常范围值的为1 163名,占总人数的77.5%,其中男性835人中有706人异常,异常检出率为84.6%,女性665人中有457人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8.7%,男性的总检出率高于女性,在"三高"中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男性在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中每一项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并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三高"的异常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结论 高校教职工"三高"的检出率较高,特别是男性,因此针对高校教师开展降低血压、血糖及血脂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60岁以上老人的体检分析,了解湖南街道老人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以利更好地干预。方法询问病史,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结果各种代谢紊乱的检出率为94.3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代谢异常按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或IFG、代谢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男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血脂紊乱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高尿酸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高龄组糖尿病或IFG、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5。在代谢综合征组中,女性血脂紊乱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同组男性,P分别<0.05和0.01。在非代谢综合征组,女性的糖尿病或IFG、血脂紊乱检出率高于同组男性,男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同组女性,P均<0.01。结论湖南社区老人代谢异常检出率约占94.37%,应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利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出现血脂升高的非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防预组患者应用"治未病"思想进行综合干预,常规组患者则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高脂血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防预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且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防预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高脂血症中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避免或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血脂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并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患者,均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其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752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418例。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比例分别为22.87%(172/765)、22.21%(167/752)、46.81%(352/752)、8.11%(61/752)。ASCVD危险分层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超重或肥胖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总体达标率为48.80%(367/752),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达标率分别为83.73%(144/172)、53.89%(90/167)、34.38%(121/352)、19.67%(12/61)。女性(52.87%,221/418)、年龄≥80岁(58.82%,110/187)、不吸烟(52.40%,327/624)、规律用药(52.87%,221/418)的患者达标率更高(χ2值分别为6.323、11.816、19.022、25.2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00,95%CI:1.325~2.419)、吸烟(OR=2.630,95%CI:1.726~4.007)、不规律/自行停药(OR=2.179,95%CI:1.581~3.003)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较高,血脂控制尚不满意,应加强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不规律用药患者的血脂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老年人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分析在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524名老年人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分层分析老年人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分层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检出率。结果:社区各年龄层次老年肪肝人群高三酰甘油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人群(P<0.01)。女性脂肪肝检出率63.89%,高于男性的49.5%(P<0.01),高三酰甘油人群的脂肪肝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三酰甘油人群(P<0.01)。结论:控制血脂水平,对于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纳米混合胶束包载姜酮后对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酮纳米混合胶束(zingerone nano mixed micelles, ZNM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筛选,测定其表观形态、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用油酸诱导人肝癌细胞脂质蓄积以及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建立高脂模型,分析ZNMs对高血脂的调节作用。结果:ZNMs的最优处方是投药量为40 mg,m磷脂 ∶m胆酸钠=2 ∶3,聚乙烯吡咯烷酮K3(PVP K30)用量为30 mg,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用量为22 mg。制得的ZNMs粒径为(50.62±0.25)nm,包封率(94.71±2.02)%。体外释放实验表明,ZNMs累计释放率明显高于原料药。ZNMs能降低高脂饲料引起的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也能影响油酸诱导的细胞脂质蓄积,与姜酮组相比,ZNMs组血脂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纳米混合胶束对姜酮起到良好的增溶作用,提高抗高血脂效能,且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东省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 年广东省某医院309 576 例体检人员甲状腺彩超检查情况。将人群分为甲状腺结节组与非甲状腺结节组,使用SPSS22.0软件,组间比较根据数据类型分别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 经过数据结构化和标准化,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9.68%,其中男性为7.71%,女性为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7.08,P<0.001)。总体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段,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结节组男性比例、年龄、BMI、SBP、DBP、FBG、TC、LDL-C、HDL-C、TG及脂肪肝、血脂异常、血糖偏高、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与性别(OR=0.455,95%CI: 0.443-0.468)、年龄(45~59:OR=1.660,95%CI:1.613-1.710;≥60岁:OR=3.329,95%CI: 3.202-3.462)、BMI (体质量偏轻:OR=0.808,95%CI: 0.755-0.864;超重:OR=1.074,95%CI: 1.038-1.112;肥胖:OR=1.281,95%CI: 1.221-1.343)、血脂异常(OR=1.053,95%CI: 1.022-1.085)、血糖偏高(OR=1.177,95%CI: 1.105-1.252)、及代谢综合征(OR=1.111,95%CI: 1.071-1.152)有关。结论 广东省某医院体检人群中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性别、年龄、BMI及代谢相关疾病为重要影响因素。男性、体质量偏轻可能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增长、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偏高及代谢综合征可能使甲状腺结节检出风险提高。因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对甲状腺疾病早期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盐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为开展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10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2 695例老年人体检资料,对其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 695例老年体检者中,高脂血症、高血糖检出率较高,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糖异常率分别为50.0%、36.4%、10.9%;女性血糖及血脂平均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尿素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对老年人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进行分别比较,结果显示,高血糖组高脂血症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应针对性地加强老年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