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卵双胎兄弟同患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对异卵双胞胎兄弟同患MELAS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影像学、基因检测结果及诊疗过程。结果先证者,男,7岁时以间断头痛、呕吐、抽搐起病,既往运动不耐受、易疲劳,伴有身材矮小、皮肤多毛,空腹血乳酸值增高,多次视频脑电图背景活动慢化,头颅磁共振成像示随病情反复发作病灶具有迁徙、易变,mtDNA A3243G点突变率34.7%,确诊MELAS。同期筛查同胞异卵弟弟A3243G突变率30%,但无临床症状,间隔3年后以抽搐起病。结论早期基因检测并筛查家系有助于MELAS的诊断,A3243G突变率高,起病年龄早,临床症状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儿童卒中样发作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5例确诊为儿童遗传代谢病引发率中样发作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特点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4男、1女,就诊年龄10~13岁。其中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起病急,表现为运动障碍和(或)意识障碍,生长发育、智力正常;2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及1例疑似MELAS患儿起病急,病程迁延,以运动障碍、惊厥、视力下降、性格改变为主要表现,体格发育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病程中出现智力倒退。MELAS患儿血乳酸升高,线粒体基因MELAS A3243G位点突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影像学检查,MELAS患儿以后头部灰质损害为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双侧基底节区脑梗塞。结论儿童卒中病因繁多,应注意遗传代谢病引发卒中样发作的可能性;对既往体健,突发卒中者应注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可能;对体格发育落后,头颅MRI以后头部灰质病变为主的卒中样发作,应注意MELAS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合并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并最终确诊为MEILAS患儿的临床、脑电图、影像学及治疗。结果 4例患儿均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血清乳酸、血氨、心肌酶升高,血钠降低,伴代谢性酸中毒;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相应表现;头颅影像学发现基底节钙化、脑萎缩,急性期可见皮层水肿;基因检测提示mtDNA3243位点突变。结论 MELAS的癫痫发作较难控制,应尽早诊断,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及相关对症治疗,以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儿童MELAS综合征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 (MELAS综合征 )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998~ 2 0 0 3年收治的 8例MELAS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一般实验室检查、肌肉病理及线粒体DNA32 4 3位点点突变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 1)临床特点 :早期智力运动发育里程碑基本正常 ;多数患儿身材矮小伴多毛 ;6例肌肉受累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年龄 3~ 13岁 ,其中发作性头痛 5例 ,偏瘫、视力障碍、智力倒退各 4例 ,惊厥 7例。 ( 2 )实验室检查 :6例静态乳酸、丙酮酸升高 ;5例行血气分析仅 1例示代谢性酸中毒 ;肌酸肌酶均正常 ;3例行肌电图仅 1例异常 ;7例行肌活检均见异常线粒体堆积 ;脑电图均示背景慢波增多 ;头颅MRI示 5例枕部异常信号 ,5例双基底节异常信号 ;1例脑干及小脑异常信号 ;1例小脑萎缩伴轻度大脑皮层萎缩 ;1例未见异常。 ( 3)分子遗传学 :5例白细胞线粒体DNA存在 32 4 3位点A→G突变 ,突变率为 37%~6 0 % ,其中 1例母亲存在同样突变。结论 MELA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 ,血乳酸丙酮酸、肌肉病理、头颅MRI及分子遗传学检查对于诊断此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线粒体脑病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和预后。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科2008—2013年收治的儿童线粒体脑病11例患儿临床表现、一般实验室检查、肌肉病理及线粒体基因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患儿发病年龄6个月~12岁,病程2个月~3年,其中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型6例,其他呼吸链酶缺陷引起的线粒体疾病5例。主要表现为抽搐、呕吐、头痛、智力低下、偏瘫等;10例患儿有乳酸升高,其中7例伴丙酮酸升高;6例脑电图示背景慢波增多;头颅磁共振显示受累部位依次为:双侧基底节2例、颞顶枕叶3例、脑内多发病变2例、额顶枕叶1例、顶枕1例、丘脑中脑1例;其中3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2例正常,1例左大脑中后动脉分支较对侧少;磁共振波谱分析(MRS)乳酸高峰者3例。2例患儿行骨骼肌病理检查,1例接受骨骼肌病理检查显示异常线粒体堆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V)缺陷结果复合物Ⅳ缺陷2例,Ⅴ缺陷1例,联合复合物缺陷Ⅰ+Ⅲ缺陷2例。5例白细胞线粒体DNA发现不同位点突变,分别为T8993G、T8993C突变、A3243G突变和11777突变。结论儿童线粒体脑病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基因突变及呼吸链酶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信息动态     
线粒体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基因或细胞核基因缺失或点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代谢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受累为主.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分为综合征类型和非综合征类型,由于临床表型的高度变异性和重叠性,在临床病例中非综合征类型约占70%[1].该疾病以儿童期始发为主,约90%在5岁前发病,并伴有发育落后.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及卒中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线粒体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线粒体病目前尚无特殊的疗法,但有研究认为辅酶Q10和L-肉碱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征,寻找MELAS线粒体DNA(mtDNA)A3243G点突变比例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和门诊临床疑似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行外周血白细胞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血乳酸检测和神经影像学等检查。A3243G点突变阳性病例中选取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的患儿(突变阳性组),对其家系进行调查,采集家族成员血进行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A3243G点突变阴性病例中选取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的患儿行肌肉病理活检和肌肉A3243G点突变筛查(突变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MELAS遗传学特征。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272例疑似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A3243G点突变的筛查。A3243G点突变的20例阳性标本中,突变均为异胞质性(heteroplasmy),18例符合MELAS的临床疑似诊断标准。血细胞中突变型mtDNA的比例为9.0%~50.0%,其中4例同时在肌肉组织检测到相同突变,突变比例为42.4%~64.8%。临床症状以惊厥、乏力、智力进行性倒退、发热、呕吐、视力障碍和失语为主,身材矮小和体毛增多为主要体征,13例合并癫,血乳酸均升高,头颅CT/MRI显示双侧对称性苍白球钙化和脑梗死信号。A3243G点突变筛查阴性标本中有4例临床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肌肉病理可见破碎红边纤维,肌肉A3243G点突变筛查阴性。14个家庭中的37名家庭成员采集了外周血进行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突变阳性组中患儿母亲5名检测到A3243G点突变,突变比例分别为3.0%,5.0%,11.8%,21.3% 和26.9%,同胞兄弟4名检测到A3243G突变,突变比例分别为19.3%、33.3%,37.5%和41.5%,均无临床症状,其他成员未检测到突变。本研究A3243G点突变比例与发病年龄和就诊年龄呈负相关趋势,与病程未见相关性。结论MELA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线粒体A3243G点突变是我国儿童MELAS最常见的突变,母系遗传为主。突变比例与年龄有相关趋势,与病程未见相关,血A3243G突变检查不能代替肌肉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偏侧惊厥-偏瘫-癫痫(HH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17-2019年收治的3例HH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儿均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3岁、1岁2个月和6岁11个月。首次惊厥均伴有发热,且均发生癫痫持续状态,2例出现右侧偏瘫、1例出现左侧偏瘫。1例患儿有肝功能、心肌酶异常。3例患儿的头颅磁共振成像或头颅CT均有异常改变,且与临床症状相对应。3例患儿均在偏瘫后随之出现反复癫痫发作,均给予奥卡西平为主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均暂时完全控制。例1检测到染色体微阵列chr5q33.3q34处存在9.1Mb缺失,包含GABRA1、GABRA2等大量功能基因,例2基因检测未发现异常,例3未行基因检测。结论 HHE综合征是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罕见后果,早期正确处理惊厥持续状态可以有效减少HHE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瓜氨酸血症的脑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瓜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岁3个月女性患儿,生后经ASS1基因测序分析诊断为瓜氨酸血症I型,因反复嗜睡,血氨升高至311 μmol/L,予以精氨酸降氨治疗后第11天血氨降至正常,头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双侧额叶、顶叶、颞叶皮质弥漫高信号,提示细胞毒性水肿导致的弥散受限;继续治疗10 d后复查头颅MRI,与前次相比DWI上高信号范围相似,但弥散受限程度减轻,同时伴脑萎缩改变.国内报道的8例瓜氨酸血症,7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检查,发现3例脑水肿,2例脑萎缩.结论 瓜氨酸血症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脑MRI检查对临床早期确诊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丙戊酸相关性高血氨脑病(VHE)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丙戊酸钠治疗Dravet综合征后并发VH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儿,6岁2个月。10月龄诊断Dravet综合征,长期口服丙戊酸钠及托吡酯治疗。因抽搐发作就诊,意识障碍,血氨明显升高,肝功能异常,脑功能受损严重;脑电图示低电压明显,头颅磁共振示大脑半球弥漫性水肿,双侧基底节信号异常。患儿经停用丙戊酸钠及降血氨治疗后,血氨下降,意识状态较前好转。结论对使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儿,特别是联合托吡酯治疗时,需警惕高氨血症及VHE,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E)急性发病期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确诊ME的12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纳入ME 12例,男5例、女7例,中位年龄8岁6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卒中样发作(8例,66.7%)和头痛(7例,58.3%)。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乳酸增高10例(83.3%),基因检测阳性9例(75%)。11例颅脑MRI平扫发现病变,病变区均表现大片状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其中9例累及皮质及皮质下区域,颞顶枕叶为最易受累区,另2例分别对称性累及基底节/脑干及小脑半球/脑干,6例合并脑萎缩;7例扩散加权成像(DWI)显示6例弥散受限;4例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均表现患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增多;3例动脉自旋标记(ASL)均显示病变区高灌注;6例磁共振波谱(MRS)提示病变区均可探测到升高的乳酸峰。结论 儿童ME临床症状以卒中样发作最为多见,基因检测少数可为阴性,血清乳酸增高多见但不具特异性;MRI表现具一定特征性,包括单侧颞顶枕叶皮质和皮质下片状T2-FLAIR高信号,急性期病灶弥散受限并...  相似文献   

12.
儿童线粒体病心脏损害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线粒体病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对23例线粒体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肌酶谱、病理检查、分子遗传学检查。结果15例线粒体脑病-乳酸血症-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综合征)患儿中,9例行心电图检查6例异常;9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发现肥厚性心肌病;12例行心肌酶谱检查,6例CK-MB质量升高,1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8例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综合征)患儿中,5例行心电图检查,4例异常;2例行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异常;6例行心肌酶谱检查,3例CK-MB质量增高。13例MELAS综合征患儿行分子遗传学检测,9例发现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mtDNA)存在3243位点A→G突变。6例Leigh综合征患儿行分子遗传学检测,2例发现外周血白细胞mtDNA存在8993位点T→C突变。结论线粒体病并心肌损伤常见,且会导致心肌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78-582
目的总结Mowat-Wilson综合征(MWS)患儿癫痫相关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至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5例MWS患儿的癫痫相关临床特点, 总结其癫痫发作的起病年龄、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ZEB2基因变异等特点及抗癫痫发作药物(ASM)的疗效。结果 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 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6月龄至4岁。4例患儿表现为局灶性发作, 局灶性发作表现多样, 但均表现为局灶运动性发作;1例患儿表现为癫痫性痉挛发作。5例患儿均表现出特殊面容, 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发育迟缓以及多种先天畸形。4例患儿脑电图表现为背景节律减慢和后头部为主的癫痫样放电, 1例患儿脑电图病初为高度失律, 后表现为后头为主的多灶性放电。2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有异常, 分别表现为胼胝体发育不良和白质发育落后。5例患儿均为ZEB2基因新生杂合变异携带者, 无义变异4例, 移码变异1例。随访14~20个月, 3例癫痫发作控制超过1年, 2例癫痫发作控制超过6个月;2例单用丙戊酸, 2例联合应用丙戊酸。结论癫痫发作是MWS的常见临床表型, 以局灶性运动性发作...  相似文献   

14.
儿童Lowe综合征OCRL基因突变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Low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特征。方法分析2例Low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OCRL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均存在小分子蛋白尿、高钙尿症、佝偻病和肾结石。例2患儿还有轻度代谢性酸中毒、糖尿和隐睾症。例1患儿生后不久发现有视力异常和先天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同时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胼胝体发育不良。例2患儿就诊时肾外症状不明显,但眼科检查发现有先天性白内障,头颅MRI示脑发育低下、脑白质髓鞘化延迟,且随访过程中逐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OCRL基因检测发现2个突变,例1为剪切位点突变NG 008638.1:g.46846-46848del TAA/ins C,例2为缺失移码突变NM000276.3:c.321del C,两种突变以前文献均未报道。结论 Lowe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OCRL基因检测,对于有先天性白内障、肾小管病变的患儿需要与Lowe综合征鉴别。本研究发现2个OCRL基因的新突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丘脑脑干受累性脑白质病伴高乳酸血症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 回顾分析1例新生儿丘脑脑干受累性脑白质病伴高乳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患儿,出生26小时,临床表现为反应差、抽搐及顽固性高乳酸血症.患儿于妊娠期时头颅MRI示胼胝体缺如.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EARS 2核基因第7号外显子c.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HA1基因突变所致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α亚单位缺陷Leig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因发育落后就诊,磁共振扫描提示Leigh综合征,并经生化代谢及基因检测确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男性患儿分别于1岁1个月、4个月就诊,发育落后,肌张力障碍,肌力低下;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损害;血清丙酮酸、乳酸明显增高,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无异常。基因分析发现2例患儿X染色体PDHA1基因分别存在c.615CG、c.605AG错义突变,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证实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α亚单位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结论 PDHA1基因突变患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于不明原因的发育落后儿童,应注意线粒体病的可能,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7.
Sturge-Weber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SWS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资料以及随访进行总结。 结果男5例,女10例。就诊年龄1.5个月至12岁8个月,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癫发作15例,偏瘫11例,智力、体力发育落后于同龄儿12例,头痛3例,卒中样发作3例。11例可见以颜面部为主的皮肤血管瘤。10例于首次就诊时行眼科检查,除1例眼压稍高外余9例均未见异常。15例行头颅CT检查,沿脑回分布的钙化13例,微小钙化2例。15例行头颅MRI检查,可见病灶处呈低信号改变,其中9例可见病灶周围脑沟增深、脑回萎缩。12例行头颅MRI增强扫描,均可见沿脑回走形的线状强化影。13例定期随访,随访6个月至13年,9例仍有癫发作,其中4例发作频繁。 结论Sturge-Weber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癫发作、偏瘫、智力体力发育落后、卒中样发作和头痛,颜面部皮肤血管瘤是本病标志性体征,小年龄儿童眼部异常表现不明显。头颅影像学显示脑回样钙化、软脑膜血管瘤及局部脑萎缩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本病预后轻重不一,治疗主要以对症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LUD1基因变异所致高胰岛素血症伴高氨血症综合征临床表现和致病基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高胰岛素血症伴高氨血症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1岁9个月起病,反复出现血糖偏低2年余,并惊厥发作3次,给予升血糖、止惊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伴血胰岛素、血氨水平升高,诊断为高胰岛素血症伴高氨血症综合征。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GLUD1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965GA,p.Arg322His(杂合),其父母该位点均为正常基因型,为新生突变。结论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高胰岛素血症伴高氨血症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19.
1例主诉为生长迟缓、特殊面容患儿就诊于遗传代谢科,经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头颅磁共振成像及高通量测序平台等检查,诊断为Baraitser-Winter综合征。Baraitser-Winter综合征临床罕见,存在典型的面部特点与头颅核磁共振改变,高通量基因测序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遗传性高氨血症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高氨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头MRI影像学、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3例高氨血症患儿均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明确病因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瓜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2例患儿早期行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均提示高信号。早期积极对症治疗,1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好。另2例患儿治疗效果差。结论对高氨血症患儿早期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对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头MRI对高氨血症患儿的病因学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