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具有重要药理和生物活性的O-磷酸-L-丝氨酸及衍生物的合成. O-磷酸-L-丝氨酸通过部分水解的三氯氧磷与L-丝氨酸反应制得, 并培养得到了其晶体,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 进而合成了O-磷酸-L-丝氨酸钙盐和O-磷酸-L-丝氨酸单(或双)二异丙胺盐. 产物经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L-脯氨酸催化α-酮酰胺与甲基酮的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 获得了不同光学活性的α-羟基酰胺, 产率在21%~99%之间, 对映选择性最高达到43% ee. 加成产物的结构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设计并合成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N-(5-邻氯苯基-2-呋喃甲酰氨基硫羰基)-L-α-氨基酸乙酯衍生物, 其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测试确证. MTT法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L-苯丙氨酸和二(三氯甲基)碳酸酯反应得到的L-苯丙氨酸-N-羧基-环内酸酐(L-Phe-NCA), 在十八胺的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十八烷基-L-苯丙氨酸齐聚物(简称L-Phe-R18). 1H NMR (300 MHz)和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 是平均聚合度为5的齐聚物. L-Phe-R18能在多种有机溶剂中发生聚集和自组装, 并进而在这些有机溶剂中形成热可逆的物理凝胶. 其中, 该齐聚物能在氯苯、二苯醚、甲苯等溶剂中形成透明凝胶. 也能在苯、硝基苯、醋酸丁酯等溶剂中形成非透明凝胶. L-Phe-R18在这些有机溶剂中的最低凝胶化浓度(MGC)在w=0.3%~1%之间. X射线衍射(XRD)数据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以及分子模拟表征了L-Phe-R18聚集体的微观形态和可能的聚集方式. 认为L-Phe-R18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分子间氢键、π-π堆积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聚集、组装成厚度约为20 nm左右的带状纤维, 溶剂分子以毛细力存在于相互缠绕的纤维网络结构中, 使体系形成稳定的凝胶.  相似文献   

5.
通过形成二酪氨酸酯酒石酸盐法制备D-酪氨酸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乙醇溶液中光学活性L-酒石酸拆分DL-酪氨酸乙酯时的特性, 发现溶液中同时存在着酒石酸、酪氨酸乙酯酒石酸氢盐和二酪氨酸乙酯酒石酸盐, 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影响拆分结果, 所得酪氨酸的构型与L-酒石酸和DL-酪氨酸乙酯的投料摩尔比有关. 前者的摩尔数大于后者时为富D-酪氨酸乙酯, 小于后者时为富L-酪氨酸乙酯, 两者相当时则得到DL-酪氨酸乙酯. 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了D-酒石酸、L-酒石酸与L-酪氨酸乙酯在不同摩尔比下的成盐特性, 从而解释了酒石酸拆分酪氨酸乙酯过程中的这一特性, 说明由于二L-酪氨酸乙酯酒石酸盐和二D-酪氨酸乙酯酒石酸盐在乙醇中溶解度都很小, 因此通过酒石酸拆分酪氨酸乙酯的方法不能得到高光学纯度的D-酪氨酸. 在此基础上, 通过形成二酪氨酸甲酯酒石酸盐的方法, 在甲醇中成功地用D-酒石酸拆分制备了D-酪氨酸, 光学纯度99% ee.  相似文献   

6.
微波促进一锅法合成氨基甲酸酯型α-猪去氧胆酸分子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以α-猪去氧胆酸为隔离基, 通过三光气桥连各种芳香胺, 以很好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手性分子钳, 其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并且考察了其对中性分子和D/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这类分子钳人工受体不仅对中性有机小分子具有优良的识别性能, 而且对D/L-氨基酸甲酯亦具有良好的对映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L-天冬氨酸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荣  束影  刘天晴 《化学学报》2005,63(6):445-449
用电导法、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测定了L-天冬氨酸(L-Asp)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聚集性能的影响以及L-Asp在SDS胶束中的定位,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DS/H2O体系中L-Asp的电化学特性. 结果表明, L-Asp的加入能使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减小、胶束的聚集数增加. SDS表面胶束和SDS/n-C4H9OH/表面混合胶束均对L-Asp电化学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ω-苯基-(2S)-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乙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传勇  马汝建  荣国斌 《有机化学》2006,26(12):1692-1695
格氏试剂和N-叔丁氧羰基焦谷氨酸乙酯反应生成中间体ω-苯基-δ-氧代-(2S)-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乙酯, 分别用对甲基苯磺酰肼和醋酸硼氢化钠结合的一锅法还原或Pd/C催化氢化还原中间体得到ω-苯基-(2S)-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乙酯.  相似文献   

9.
以芳香基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为先导物设计并合成了5个含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芳香三唑类化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α-(4-甲氧基苯甲酰基)-2-(1,2,4-三唑-1-基)]乙基-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73482(15) nm, b=1.1051(2) nm, c=1.1209(2) nm, α=90.32(3)°, β=101.97(3)°, γ=105.13(3)°, V=0.8578(3) nm3, Z=2, Dc=1.357 g/cm3, F(000)=368, µ=0.324 mm-1. 生物测试结果显示这5种有机化合物都具有杀菌性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田添  连召斌  史合方  曹玲华 《有机化学》2005,25(9):1071-1076
L-鼠李糖为起始原料, 制备1-溴-2,3,4-三-O-乙酰基-β-L-吡喃型鼠李糖, 然后在甲苯中与Pb(SCN)2作用, 得到中间体2,3,4-三-O-乙酰基-α-L-吡喃型鼠李糖基异硫氰酸酯(1). 利用2,3,4-三-O-乙酰基-α-L-吡喃型鼠李糖基异硫氰酸酯易发生亲核加成的性质, 在不同溶剂中, 与取代的苯并噻唑胺(2a~2f)、取代的苯并噻唑肼(2g~2l)、氧化和非氧化的哒嗪酮甲酰肼(2m, 2n)以及取代的嘧啶胺(2o, 2p)反应, 合成了16种新的(氨基)硫脲类化合物3a~3p.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 1H NMR, LC-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并对它们的生物活性做了初步测试.  相似文献   

11.
以天然产物没食子酸为原料经醚化、酯化、酰肼化、成盐、闭环、硫醚化六步反应合成了6个2-取代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 釆用铟催化下水相合成目标化合物8, 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合成收率高的特点; 用IR, 1H NMR, 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及结构确证,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8a [2-(2-氯-5-吡啶甲基)硫醚-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的晶体结构, 采用MTT法进行了新化合物抑制PC3和BGC-823癌细胞体外试验, 结果表明在5μmol•L-1浓度下化合物8e对PC3的抑制活性为55.71%. 化合物8b对BGC-823细胞抑制活性为66.2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季胺基取代的水杨醛(由2,4-二羟基水杨醛、1,2-二溴乙烷、高氯酸钠等为原料合成)合成了两个新型Salen配体N,N'-二{4-[[2-(三甲胺基)乙基]氧化]水杨醛}-邻苯二胺二高氯酸盐(L1), N-(2-羟基-5-甲基二苯甲基)-N'-{4-[[2-(三甲胺基)乙基]氧化]水杨醛}-邻苯二胺高氯酸盐(L2), 并进一步合成了8个新型Salen金属配合物[ZnL1, NiL1, CuL1, ZnL2, NiL2, CuL2, MnL2, CoL2]. 用1H NMR, 13C NMR, FT-IR, UV-vis, MS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金属配合物的水溶性及在水中的摩尔电导率. 结果表明, 与相应母体配合物的水溶性比较, 含有季胺基修饰的Salen金属配合物的水溶性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活性基团拼接的分子设计方法, 将活性基团2-氧吡咯烷引入到2H-[1,4]苯并噁嗪-3(4H)-酮分子结构的苯环上, 设计并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6-(3-氯-4-氯甲基-2-氧吡咯烷-1-基)-7-氟-3,4-二氢-2H-1,4-苯并噁嗪-3-酮衍生物6a6p, 其结构经IR, 1H NMR, LC/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除草和杀虫活性, 如6c6f等化合物在用量为150 g/hm2时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和藜(Chenopodium album L)等阔叶杂草具有90%以上的抑制率, 6l6o在500 mg/L浓度下对蚕豆蚜(Aphis fabae)具有90%以上的致死率, 个别化合物还兼具除草及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任秀华  杜光  周冰峰  宗凯  马宝瑕 《化学学报》2007,65(14):1399-1402
研究了穿心莲中抗血栓的活性成分. 应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 应用波谱学(1H NMR, 13C NMR, DQFCOSY, TOCSY, HMQC, HMBC, NOESY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 分离得到两个黄酮苷类化合物, 确定了1H NMR, 13C NMR信号的全归属. 化合物1鉴定为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6-O-β-D-葡萄糖苷, 化合物2鉴定为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8-O-β-D-葡萄糖苷, 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首次对两个化合物的碳谱和氢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5.
具有乙二醇侧链的聚谷氨酸酯的合成、表征及其两亲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规整二级结构, 可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应用. 如果聚氨基酸具有两亲性, 则能够形成纳米尺寸的胶束结构, 有望作为生物降解药物释放载体. 为得到两亲性的聚谷氨酸, 通过小分子开环聚合的方法直接制备了具有乙二醇侧链的聚谷氨酸酯. 首先制备了γ-(2-(甲氧基)乙基)-L-谷氨酸酯和γ-(2-(2-甲氧基乙氧基)乙基)-L-谷氨酸酯, 然后与三聚光气反应得到其N-羧酸酐(NCA). N-羧酸酐(NCA)单体经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乙二醇侧链的聚谷氨酸酯(PEGnG). 利用IR, 1H NMR, GPC和吸湿性测定等方法对所合成聚合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 结果表明随着侧链中EG含量的提高, 聚L-谷氨酸酯的亲水性有明显改善. 透射电镜的结果表明, 聚谷氨酸二乙二醇单甲醚酯(PEG2G)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稳定胶束结构.  相似文献   

16.
黑龙骨中两个新强心苷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黑龙骨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中的化学成分,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得到2个新类型的强心苷,黑龙骨苷甲和乙. 并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MS, 1H, 13C NMR和2D NMR)鉴定其结构为: 5β-羟基-8,14β-环氧-强心 甾- 20(22)-烯-3-O-β-D-磁麻吡喃糖苷(1)和5β-羟基-8,14β-环氧-强心甾-20(22)-烯-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2).  相似文献   

17.
N,N'-二芳基二硫代草酰胺与1,2-二溴乙烷进行S烷基化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2,3-双芳基亚氨基-1,4-二硫杂环己烷, 反应在4 h内完成, 产率52%~62%. 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及MS表征, 并以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