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比较甘利欣和凯西莱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2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甘利欣组(治疗组)66例和凯莱组(对照组)56例,10%葡萄糖 500ml 甘利欣0.2g和10%葡萄糖 500ml 凯西莱0.2g静滴,每天1次。结果:恶心、食欲不振和乏力等症状,经 1~2周治疗后症状改善或消失,两组无差别(P>0.05)。甘利欣组肝功能 ALT、AST和TBil经4周治疗后分别从(865.6±572.7)u/L,(428.9±360.2)u/L和(168.44±72.3)u/L降至(36.4±28.7)u/L,(39.0±20.5)u/L和(23.9±12.1)μmol0.05)。后肝功能复常率和ALT复常所用时间两组也无差异(P>0.05)。结论:甘利欣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效果显著,与凯西莱比较无差异(P>0.05),甘利欣的治疗费用仅为凯西莱的1/3,价廉,无明显副作用,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 例1,男,40岁,以腹胀纳差,乏力8年,加重2月入院。有慢性肝炎史16年。查:肤色黝黑,无黄疸,心、肺正常,肝肋下2cm,质中压痛(+),脾肋下3cm,质硬,腹水征(-)、肝功ZnTT13.5u,TTT36.8u,高田氏及碘试验(-),SGPT56.7u,白蛋白/球蛋白=38g/29.5g,HBsAg(-),B超示肝、脾大,肝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2岁。发热、恶心3天,于1985年2月24日20时入院。患者于21日前开始发热,咽痛,伴有乏力、厌油、恶心,呕吐,尿黄,否认病前肝炎接触史,驻出血热疫区。体检:T38.5℃,P92次,BP120/80,神清,呈热病容,全身皮肤及腋下可见少数出血点,巩膜黄染灯下分不清,咽部充血,肝区有叩击痛无肿大,余(一)。实验室检查:WBC8.5×10~9/L(8500/mm~3),N 76%,T 22%,E 2%。入院第2天(病程第5病日),巩膜轻度黄染,咽软腭可见散在出血点,皮肤腋下出血点增多,有的融合呈抓痕样。Hb 110g/L(11g/dl),WBC4.7×10~9/L、N 71%、L 27%、E 2%、BPC 56×10~9/L(56000/mm~3);尿蛋白(+++)尿胆元1:10(+),尿胆红索(+);黄疸指数15u、总胆红质1.5mg%,凡登白试验即刻反应,麝浊8u,麝絮(+)、SGPT30u,IgM光荧抗体1:40(++),4天后黄疸指数18u,总胆红质2.6mg%,凡登白试验双相反应,麝浊10u、  相似文献   

4.
肝性脊髓病是慢性肝病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现将笔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男患,50岁.因扑翼样震颤于1986年6月24日入院.1972年患黄疸性肝炎,1981年因腹水诊断为肝硬化,1985年因大呕血做脾切除,同时行腹腔静脉分流术.入院时神志淡漠,但合作.巩膜及皮肤黄染,颈胸部有6只蜘蛛痣。肝肋下可及。腹水征( )。双手有肝掌余均正常。化验: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95×10~9/L。肝功能:黄疸指数30u,麝浊14u,锌浊18u。碘反应( ),GPT 正常,HBsAg(-)。血浆总蛋白50g/L,  相似文献   

5.
例1:患儿,女,10岁,主因全身浮肿,乏力在当地诊所按"肾炎"治疗无效于2007年12月6日入院.患儿3年前"患黄疸性肝炎"治愈.无阳性家族史.查体:皮肤黝黑、眼睑轻度浮肿、心肺(-)腹膨隆,腹水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化验:HBsAg(-),肝功ALT1127u ,AST624u,γ-GT60.2u,AKP40u,A/G=33/33.B超:肝实质弥漫性损害并少量腹水,血铜氧化酶0.05OD((光密度)(正常0.15OD),K-F氏环(+),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经驱铜、保肝对症等治疗,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男患,54岁。病案号174730。患者因右上腹痛3个月于1988年7月4日入沈阳军区总医院。3个月前无诱因患者突感右上腹部剧烈疼痛,入杭州铁路医院治疗好转出院。此后常有上腹隐痛,无发热及消瘦等症状。1985年B超检查发现右肝有2.0cm肿物,CT扫描提示右肝血管瘤。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无肝掌与蜘蛛痣。腹平软,肝大肋下3cm,剑突下5.5cm,边缘钝,质硬。表面欠光滑,无触痛。脾未触及。肝区无叩痛。无移动性实音。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GPT)45u,HBsAg(-),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88u,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作者在美国进修期间观察冠脉内滴注链激酶(SK)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40例疗效分析:①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3~74岁,平均56±9岁。②梗塞部位:下壁22例,前壁13例,前侧壁4例,前间隔1例。③完全阻塞的血管:右冠18例,左前降14例,左前降及右冠(旧)3例,左旋支3例,左旋支及左前降(旧)1例,右冠及左前降(旧)1例。④方法:先从动脉内注入肝素4000u,待阻塞的冠脉确定后,再注4000u,随即冠脉内注入SK,开始4000u/分的速度(2000u/ml),继以4000u/分速度滴注。⑤结果:溶血栓成功29例(29/40),从开始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讨论心电图u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心电图治疗的患者2500例,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u波倒置患者1123例,包括冠心病559例,高血压458例,风湿性心脏病36例、肺心病28例、心肌炎19例、慢性肾功能衰退23例;u波增高患者658例,包括心室肥厚255例、冠心病316例、尿毒症47例、脑血管意外40例;u波低平或者无u波患者719例有658例无u波,61例有u波,其中无u波的患者中315例(47.87%)发生了心肌梗死,而无u波的患者中5例(8.19%)发生了心肌梗死,有u波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率明显高于无u波的患者。结论:u波的不同变化指示着患者心血管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roidism,以下简称甲亢)并发肝损害临床上报道甚少,笔者于1995年1月~1998年8月对111例确诊的甲亢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发现15例有肝损害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4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乏力、上腹不适。恶心6例,呕吐1例,肝肿大7例。肝功能:ALT>45u/L10例,>90u/L5例。诊断标准 符合文献甲亢诊断标准,既往无肝炎史,近期无输血史,入院ALT>45u/L,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阴性,无肝病史,无服用肝损害药物史。2 治疗与转归ALT<90u/L者,只治疗原发病;ALT>90u/L者,在治疗原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自从1985年开始的7例Ⅰ型糖尿病胰岛移植。经培养1~2周的人胎胰组织移植于小网膜腔,术后7~14天开始出现移植作用。术前病人胰岛素用量平均62~94u/天,术后近期平均37.71±9.22u/天,较术前胰岛素平均用量减少50%左右(P<0.01)。其空腹血糖正常。本胰岛移植方法简单、安全、病人无任何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正> 晚近,我们收洽了2例经淋巴结活检证实,临床上属于变应型的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HL),给予免疫调解治疗而好转,现整理报告如下。 例1,女,25岁。持续高热4个月,伴浅表淋巴结肿痛,病初一度咽痛、流涕,有一过性全身充血性斑丘疹,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无异常,黄疸(+),肝肋下3.0cm,剑突下8.0cm,脾肋下2.0cm,OT,试验(一),心电图及胸片(一),WBC 3.3X10~9/L,RBC 3.7x10~12/L,ESR 17mm/h,ZTT 15u,TTT10u,GPT500u,HBsAg(-),γ—GT156u,黄疸指数120u,总胆红素196.7μmol/L,ASO 800u,嗜异凝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改良的邻革之酚自氧化法,对51例无遗传性疾病早孕妇女绒毛细胞进行了SOD活力测定。其比活力为426.2±48.4u/mg蛋白(x±SD),测定值范围为217.2~589.1u/mg蛋白,P95>915.0u/mg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0例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季德胜蛇药治疗,并设立对照组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ALT 48.3±16.4u/L,对照组ALT 50.9±17.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ALT 33.5±8.2u/L,对照组ALT 45.6±15.3u/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HBeAg阴转:观察组17例(56.0%),对照组10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b阳转:观察组13例(43.3%),对照组7例(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5年11月间收治一例服用黄丹(Pb_2O_3)治疗癫痫造成急性铅中毒,而临床上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17岁,因频繁呕吐,腹痛二周于1985年11月9日入院。患者有癲痫病史近一年。入院前四周服用治痫单方(内含有黄丹),每次10g,每日2次,用药当日即腹泻,日达3~4次,皆为黄色稀便。入院前两周腹泻已止,但仍有恶心,呕吐,伴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入院前一周前述症状加重,两眼发黄,查肝功能有损害,遂以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转入我院。检查:T36℃,P76次,R18次,BP110/80,神清,贫血貌,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下腹部压痛,肝脏肋下刚及,质软,无压痛,肠鸣音减低,余正常。血Hb 100g/L,RBC3.4×10~(12)/L,WBC 6.4×10~9/L,N 65%,L 35%,M 2%, 网织红细胞0.5%,BPC 110×10~9/L,PT16s,对照15s,肝功能:1120u,VDB双相(+),TTT 6u,ZnTT 8u,SB 2.2mg%,SOPT 160u。尿蛋白(+),透明管型(++),RBC少许,WBC少许,尿三胆(+)。Cr 2.0mg%,BUN 21mg%。  相似文献   

15.
肝胆管结核继发阻塞性黄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男,51岁,住院号52277。巩膜及皮肤黄染38天。时伴右上腹部隐胀不适,每天解陶土样软便2~3次,于1983年9月8日以阻塞性黄疸原因待查收入院。体查:体温37.1℃,脉搏100次,血压108/78,体重46kg。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大胆囊约5×3.5cm,表面光滑,边缘清楚,无压痛,墨菲氏,征阴性。肝下界肋下2cm,边缘钝,质中,无压痛,肝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血象正常,血清胆红质10.5mg%,黄疸指数105u,凡登白试验直接强阳性,AKP23u,SGPT160u,TTT正常,TFT(一),AFP(一),ESR60mm/h,血、尿淀粉酶均为4u,尿胆红素(卅),尿胆元及尿胆素阴性。胸部  相似文献   

16.
一、方法与结果我们采用对苯二胺法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共115例,其中正常人35例,血清铜蓝蛋白平均值为5.2±1.4u/ml,其范围为2.8~7.5u/ml;慢性肝病组40例,平均值为5.8±1.6u/ml,其范围是2.6~9.0u/ml;肝癌组40例,平均值为10.6±2.6u/ml,其范围是4.0~16u/ml。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慢性肝病组与正常人组血清铜蓝蛋白无显著差别(P>0.05),而肝癌组与正常人组及慢性肝病组都  相似文献   

17.
产道血肿为分娩并发症之一,本院自1956~1985年三十年间,在38,648例阴道分娩中,产道血肿149例,发生率1:259,较已往国内外统计发生率1:500~1:1000为高。近年我院发生率高达1:75。本组无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和分析一、产道血肿逐年发生情况 1956~1960年4例(2.68%),~1965年7例(4.70%),~1970年6例(4.03%),~1975年19例(12.75%),~1980年27例(18.12%),~1985年86例(57.72%)。二、年龄及产次年龄19~37岁,平均29.17岁,其中26~30岁发生率最高(61.75%),初产妇134例(89.93%),第二产14例(9.40%),第三产1例(0.6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在肝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高铁血红蛋白定量法,对90例病毒性肝炎和10例原发性肝癌(HBsAg+)病人检测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其中急性肝炎(ALT>800u/L)54例,HBsAg+(ALT<60U/L)12例,慢性肝炎(ALT 200~60u/L)12例,慢性肝炎(ALT>200u/L)12例,原发性肝癌(HBsAg+,其中3例ALT<60U/L,7例ALT>100U/L)10例。结果:高铁血红蛋白血中的浓度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ALT>200U/L)、原发性肝癌三组中X±s分别为2.07±2.00,4.45±4.00,6.07±4.99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2±0.59g/L)(P<0.05~P<0.001),而HBsAg+(ALT<60U/L),慢性肝炎(ALT200~60U/L)两组中X±s分别为0.52±0.44,1.55±0.65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与肝功能有关,与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19.
病史摘要 患者,男,52岁。因多次多尿11年,慢性腹泻2年,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尿潴留1个月于1985年4月11日急诊入院。11年前,出现烦渴,多饮、多尿、乏力。一年后,因“大叶性肺炎”住院。测空腹血糖1998μmol/L(306mg.dl),尿糖 ,诊断为“糖尿病”,并给予正规胰岛素(RI)40u/d治疗1个月后,RI用量逐渐减至20u/d,尿糖转阴,血糖正常,改用D_(860)1.5g/d口服,血糖可维持在825μmol/L(150mg/dl)左右。6年前,感双下肢远端麻木,有时伴针刺样疼痛,间断腹泻,无腹痛,不治也可自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血清胱抑素C(s Cys-C)、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 AC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肾损伤分为AKI组(31例)和无AKI组(79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s Cys-C和血肌酐、尿肌酐、清蛋白水平等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s Cys-C、u ACR与PO2、PCO2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估Cys-C、u ACR对预测肾损伤的价值。结果 AECOPD患者中AKI患病率为28. 2%(31/110),AKI组的PO2和Sp O2均低于无AKI组(P <0. 05),AKI组的PCO2、s Cys-C、u ACR水平均高于无AKI组(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 Cys-C、u ACR水平均与PO2呈负相关(r=-0. 512、-0. 408,P <0. 05),s Cys-C、u ACR水平均与PCO2呈正相关(r=0. 698、0. 548,P <0. 05)。s Cys-C的曲线下面积值高于u ACR(0. 907比0. 661,P <0. 05),预测AKI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和83%。结论 s Cys-C与u ACR均可作为预测AECOPD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标志物,s Cys-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