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飞速发展,免疫接种已经成为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关键,当前猪病愈来愈复杂,防控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猪群接种疫苗后,常常出现不能抵御相应特定疾病的发生,即造成免疫抑制或免疫失败,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针对猪疫病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其防控的主要措施。一、猪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剖析1、机体因素(1)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疫苗免疫后猪群抗体水平低下导致了猪群传染病的流行日益严重,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护和促进养猪业的发展,从疫苗、猪群机体、疾病、免疫接种、免疫程序不合理和饲养管理等几个大的方面分析探讨了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猪群免疫抑制现象已经成为许多猪场的隐形杀手,猪群免疫机能出现了问题,很多养殖户却全然不知,即使知道也很迷茫,给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随着猪饲养量的增多,猪病也变得日趋复杂。导致猪群各种疾病频发的原因,除了饲养管理不到位、疫苗免疫不确实等因素外,还有许多容易被养殖户忽略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吴运谱  李红魁 《新农业》2009,(12):39-40
猪圆环病毒病是断奶仔猪及架子猪一种新的传染病。病猪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或黄疸,呼吸急促、震颤、皮炎、母猪繁殖障碍等。猪2型圆环病毒病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致病机理以破坏猪免疫系统为主,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或丧失,进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极难控制。同时猪2型圆环病毒感染会导致猪B淋巴细胞耗损,引起免疫抑制,使多种疫苗丧失免疫效力,降低猪群免疫力和腱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影响猪群免疫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猪群防疫和控制疾病进行接种疫苗时,其免疫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免疫抑制因素、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接种时产生应激以及免疫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等。在实际生产中制定科学适宜的免疫计划,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日渐增多的猪病,已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危害。疫苗打了,无效果:药物用了,治不好。其原因何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猪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疾病所造成的,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2型(PCV-2),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一种免疫性疾病一支原体病(MH)的"助纣为虐"。导致猪群机体免疫力下降,抑制免疫应答,从而使免疫失败,并造成多种疾病混合感染,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猪支原体肺炎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永  林毅 《西南农业学报》2000,13(C00):118-120
用无支原本肺炎病猪场的哺乳仔猪11窝共计107头,分为4组,1组26头猪,按疫苗生产厂的免疫方法,于15日龄胸腔注射弱毒疫苗2头份;2组26头猪,在15日龄时胸腔注射弱毒疫苗1头份,2周后肌肉注射灭活疫苗1头份;3组27头猪,按疫苗生产厂免疫方法于15日龄和30日龄肌肉注射灭活疫苗各头份;4组28头,不注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以作对照。在接种疫苗后,分别于120天、180天、240在进行同居感染和攻毒  相似文献   

8.
郭宇  赵宝凯 《新农业》2011,(6):37-37
一、预防猪高热病的误区 1.仅依靠疫苗预防高热病为混合感染,单针对蓝耳病不能解决问题。现有疫苗预防流行毒株的效果不理想,且灭活疫苗可引发较严重的后果,活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产生晚、水平低。不能仅免疫蓝耳病疫苗,还应扎实做好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工作,通常上述两种猪病是造成高热病病猪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滴鼻、点眼法 滴鼻、点眼是有效的黏膜免疫方法。点眼主要用于弱毒疫苗的免疫.一般5~7天就能产生免疫力。主要用于基础免疫.尤其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猪伪狂犬病等疾病疫苗的基础免疫。滴鼻主要用于猪伪狂犬病冻干疫苗免疫.该方法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并且还可以避免猪与猪间的传染.在猪场净化伪狂犬病毒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目前猪病发病率趋高的主要原因 1.1免疫抑制病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猪瘟等导致猪群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反应差,  相似文献   

11.
<正>1.1猪瘟疫苗方面一是疫苗剂量不足。我国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是以能预防临床感染为标准,应用这一标准进行免疫,常有部分猪的抗体水平达不到预防亚临床感染水平,这部分猪感染强毒后常可引起亚临床感染。免疫注射时漏液、打飞针,导致实际注入猪体内的疫苗剂量不足。二是疫苗的贮存、运输设备简陋,未达到规定要求;运输环节过多,疫苗瓶破损,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造成疫苗污染、失效。三是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12.
猪种布鲁氏菌2号苗(S#-2)是中国兽药监察所培育出的一株弱毒疫苗株。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好的疫苗预防猪的布鲁氏菌病的情况下,应用S#-2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给怀孕猪皮下接种500亿S#-2活菌,给性成熟公猪肌肉内接种700-1500亿活菌,分别在猪体内连续通过5代,毒力没有增强,也不会造成怀孕猪流产。怀孕猪免疫接种S#-2第70天,攻击强毒,在对照猪70-87.5%感染的情况下,免疫组80-90%猪获得保护。公猪皮下接种186亿活菌,经测定,S#-2在猪体内停留时间小于60天。猪皮下接种S#-2后有轻微全身反应,1-2天后恢复正常。口服S#-2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无论采用注射或口服途径给猪接种,大约在35天补体结合反应转阴而凝集反应仍为阳性,据此,可以对免疫猪和感染猪进行鉴别诊断。布鲁氏菌2号苗毒力稳定,对各种动物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用口服方法接种不会造成怀孕动物流产。本文综述了猪种布鲁氏菌2号苗在猪体上进行的免疫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两种弓形虫疫苗对猪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婷婷  鲁承  莫胜军  杜秋明  高建伟  孟其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01-20102,20117
[目的]研究2种弓形虫疫苗对猪的免疫效果。[方法]利用韩国国立兽医科学检疫院提供的2种弓形虫疫苗对试验猪群进行2次免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对一免、二免后猪群的抗体效价进行检测,评定疫苗对动物的免疫效果。[结果]首免后第2周,第1组疫苗的抗体效价达到1∶(119±24.18),第2组疫苗的抗体效价达到1∶(96±39.19);二免后第2周,第1组抗体效价平均值达到1∶(635±153.94),第2组抗体效价达到1∶(547±165.84),2组疫苗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试验用的2种弓形虫疫苗均对猪群起到一定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效果好的猪口蹄疫疫苗来免疫猪群,试验分两组,分别选用A和B两种不同厂家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猪群进行两次免疫,每组重复4个批次,每组每批次随机选择40头猪,每批次猪在同一栋舍饲养,在一免前、一免后4周,二免前、二免后4周、二免后8周分别进行五次采样检测,跟踪免疫猪群不同日龄抗体变化情况,来评估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两组疫苗免疫抗体变化总体趋势一致,叠加效应好,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B组疫苗较A组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原因 一是疫苗免疫不到位或免疫程序不科学.疫苗运输、保存、使用不当,造成免疫效果差或无免疫效果,或未做免疫;二是消毒不到位.链球菌的感染多由外伤感染引起,如器械、环境消毒不严造成伤口感染,仔猪的断脐、断尾、补铁补硒注射、阉割、疫苗的免疫注射等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造成感染;三是防范不到位.猪瘟病毒侵入猪场造成感染,免疫抑制猪病、原虫的感染,加之防治不到位,造成继发感染等.  相似文献   

16.
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所产生的与免疫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统称为免疫副反应。副反应在各日龄、各品种猪均能发生,但是在有神经质的猪群中更容易发生。1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疫苗质量、接种时间、免疫接种技术和猪体健康状况等因素。1.1疫苗选择不当如购买没有国家正规批号、质量不合格、超过有效期的疫苗都容易引起免疫副反应。1.2接种疫苗的时机不当给处于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猪接种疫苗;在寒冷、  相似文献   

17.
1.后备猪的免疫后备猪在配种前1个月、经产母猪在断奶后要接种如下疫苗:①猪瘟疫苗:每头4头份。②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每头1头份。③猪乙型脑炎疫苗:每头1头份。④猪细小病毒疫苗:每头1头份(灭活苗可接种两次,间隔15天)。⑤猪伪狂犬疫苗:按说明书使用。  相似文献   

18.
猪囊尾蚴细胞疫苗的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在吉林生物制品厂GMP车间生产的猪囊尾蚴细胞灭活油乳剂疫苗进行全国南、北重疫区、大范围的区域性免疫试验,以检验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在内蒙兴安盟科右前旗和四川阿坝州茂县选定实验点,对10-16龄仔猪进行编号,各地分别设定实验猪10000头,对照猪3000-6000头。给实验猪首免后,间隔21d或6个月后进行第2次免疫,抽样采取血样,到老丰姓宰年猪时剖检免疫结果;在南方,免疫猪的猪囊尾蚴感染率为0.084%,处于同一条件下的对照猪感染率为10.8%,免疫猪的感染率是未免疫猪感染率的1/128.57,即0.78%,免疫猪的保护率为99.22%;在北方,免疫猪的感染率为0.22%,对照猪的感染率为4.1%。免疫猪的感染率是对照猪感染率的1/18.636,即5.36%,免疫猪的保护率为94.64%。南北两地区域试验的平均保护率为96.18%;猪囊尾蚴细胞灭活油乳剂疫苗使用安全,免疫保护率高。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制订免疫程序 1.针对肉鸡、蛋鸡的不同年龄阶段常发的疾病,制订免疫程序. 2.应考虑疫苗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干扰,制订免疫程序.一般使用联合疫苗(如ND+IB二联),可减少免疫次数,省工省时,并能降低免疫成本.但某些疫苗相互干扰应避开使用,如IBD活苗免疫后对法氏囊有一定损伤.倘若间隔时间过短即免ND,则将造成ND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孙铭 《农家参谋》2014,(6):25-25
滴鼻、点眼法滴鼻、点眼是一种有效的黏膜免疫途径。点眼主要用于弱毒疫苗的免疫,一般5~7天就能产生免疫力。主要用于基础免疫,尤其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猪伪狂犬病等疾病疫苗的基础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