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茵rpoB基因突变,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对RFP耐药性测定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分别检测48株RFP药物敏感和耐药结核分支杆茵临床分离株,先用PCR扩增rpoB基因,随后用SSCP方法鉴定其扩增产物有无突变,并与药敏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48株结核临床分离株中11株RFP敏感株SSCP带谱均与对照相同,37株砌RFP耐药株中有3株带谱与对照相同,另34株SSCP带谱与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差异.48株临床分离株的L-J药敏法与SSCP的平行分析结果对比,PCR-SSCP方法检测RFP耐药结核菌的敏感性为91.90%,特异性为90.90%.结论:PCR-SSCP技术可快速准确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此技术可用于临床结核分枝杆菌RFP药物敏感性的直接快速检测,以及时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敏感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hRNA抑制C-erbB-2基因表达对小鼠肺腺癌Lewis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4个pGPU6/RFP/Neo-erbB-2质粒和pGPU6/RFP/Neo-shNC.应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GPU6/RFP/Neo-shNC至小鼠肺腺癌Lewis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确定最佳转染效率.应用RT-PCR检测C-erbB-2 mRNA的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该蛋白的表达,筛选干扰效果最好的质粒.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组、pGPU6/RFP/Neo-shNC组和最佳干扰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pGPU6/RFP/Neo-shNC(μg)∶Lipofectamine (μl)为0.4∶1时,转染效果最好.4个pGPU6/RFP/Neo-erbB-2质粒均能降低C-erbB-2 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其中干扰效果最好的是pGPU6/RFP/Neo-erbB-2-mus-3669,用于后续实验.pGPU6/RFP/Neo-erbB-2-mus-3669质粒组的凋亡率高于空白组和pGPU6/RFP/Neo-shNC组(P<0.05).结论:pGPU6/RFP/Neo-erbB-2-mus-3669质粒能抑制小鼠Lewis细胞C-erbB-2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DNA序列分析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NA序列分析法和PCR-SSCP法对80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药物敏感株32株,耐RFP或含耐RFP耐多药株48株)rpoB基因核心区域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所有32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基因均无突变.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48株耐药株中44株发生突变,敏感性为91.7%(44/48),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丝氨酸和526位组氨酸.PCR-SSCP检测48株耐RFP分离株中,45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93.1%(45/48).结论DNA序列分析可指导临床用药,PCR-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白凤瑞 《新疆医学》1996,26(3):166-167
利福平(Rifampin,RFP)作为抗结核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治疗学的进展,RFP在非结核病中的应用亦日益受到重视,现已拓宽到下列疾病的治疗中,现介绍如下: 1.急性白血病刘润生等用RFP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27例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淋12例,非急淋15例,口服RFP0.45/d,连用4周;三尖杉酯碱1mg/d加入生理盐水200ml中静滴,结果64.3%获完全缓解。仅用三尖杉酯碱治疗之对照组仅23.1%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份门急诊儿科处方2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225例,使用率为86.5%,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头孢菌素居首位,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 当前本院临床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罗氏培养基比例法测定结核杆菌利福布汀(rifabutin,RFB)耐药性的临界药物浓度,为该药物敏感性测定实验方法的建立提供基础依据。方法①依据利福布汀、利福平(rifampin,RFP)药效学、利福平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及相关临床研究文献预设应用改良罗氏培养基比例法测定结核杆菌RFB耐药性的临界药物浓度。②根据预设浓度应用BACTECMGIT960系统分别对RFP敏感/RFB敏感、RFP耐药/RFB敏感、RFB耐药/RFB耐药三类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推断预设临界浓度的合理性。③按推断合理的预设临界浓度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验证。结果①对50株RFP耐药临床分离株在5、10、20、40 mg/L四个药物浓度水平进行RFB药物敏感性测试,设定20 mg/L为临界药物浓度。②10株RFP敏感/RFB敏感、30株RFP耐药/RFB敏感、10株RFP耐药/RFB耐药三类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MIC(mg/L)范围分别为0.02~0.10、0.20~0.40和0.80~1.40,其MIC值互不重迭,说明预设临界浓度具有较好的理论合理性。③对1401株临床分离结核杆菌株同时进行RFP、RFB药物敏感性测定,在343株RFP耐药株中119株对RFB敏感(占34.69%),和有关临床研究报道结论相近;同时未发现RFB耐药株对RFP敏感。说明预设临床浓度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20 mg/L可推荐作为改良罗氏培养基比例法测定结核杆菌利福布汀耐药性的临界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调查抗生素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情况及及时纠正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十分重要.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56例进行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结论我院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应该在院内积极开展抗生素药物使用的知识培训,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利福平(RFP)为抗结核的主要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理学和药效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临床应用利福平治疗的非结核性感染疾病日趋广泛,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列为治疗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随机将另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列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方面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使患者受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儿清热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儿清热宁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小儿清热宁颗粒)和对照组(双黄连口服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儿清热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0年6月份至8月5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中药注射剂125例,使用率为24.0%,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给药.上呼吸道感染抗菌中药注射剂使用率清开灵注射液居首位,其次为双黄连注射液和炎琥宁粉针剂.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稍多.结论 我院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中药注射剂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呼吸道感染(URI)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喜炎平可迅速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笔者应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应用利巴韦林比较的临床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PCR-探针熔解分析法(probe melting analysis assay,PMA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利福平(rifampin,RFP)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比例法和PCR-PMAA对512株MTB临床分离株进行RFP药敏试验,并进行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 DNA测序。结果以常规比例法为标准,PCR-PMAA检测RFP耐药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5%、96.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8.4%、符合率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6.7%及0.93。193株比例法和PCR-PMAA两法检测均耐药的菌株,经DNA测序证实174株rpoB基因RFP耐药决定区(RFP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RRDR)发生单位点密码子突变,19株RRDR发生不同组合型的双位点密码子联合突变;5株比例法检出耐药、PCR-PMAA敏感的菌株,DNA测序rpoB基因未见突变;12株比例法检出敏感、PCR-PMAA耐药的菌株,DNA测序证实其中7株511位点密码子突变,5株533位点密码子突变;302株两法检测均敏感菌株DNA测序结果未见rpoB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突变。PCR-PMAA检测MTB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PCR-PMAA法能高效检出MTB对RFP耐药的相关基因突变,用于检测MTB对RFP耐药性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法简便、快速、价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在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SM)和利福平(RFP)的耐药分子机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同时检测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SM和RFP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16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同时进行检测。即首先用PCR方法同时扩增RFP、SM的rpoB基因和rpsL基因,然后进行SSCP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82株药物敏感株的rpsL基因、rpoB基因均未见SSCP图谱异常。特异性为100%。86株同时耐SM和RFP的耐药株中,68株(79.1%)有rpsL基因图谱异常;81株(94.2%)有rpoB基因图谱异常。结论:rpoB基因突变和rpsL基因突变分别是结核分枝杆菌耐RFP和SM的主要分子机制。应用PCR-SSCP技术可同时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SM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64例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B组64例使用青霉素注射液治疗,对合并症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A组在症状缓解和治疗时间上均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6例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治疗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应用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7~14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结核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分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本地区临床分离的结核杆菌利福平(RFP)耐药表型与rpoB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DNA测序仪对1株RFP敏感株和2株RFP耐药株的rpoB基因的突变集中区域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gRFP敏感株证实无rpoB基因突变,而2株RFP耐药株均发生rpoB基因的碱基置换突变,1株为Leu511→Val,Ser53l→Leu;另一株为Ser5l2→Gly。结论:高度保守的rpoB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是RFP耐药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结核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的方法,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色法和EB染色法对58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和17例临床标本的rpoB基因进行分析。结果:PCR-SSCP分析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的敏感性为1~10PgDNA;通过SSCP图谱分析可特异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rpoB基因突变。32株RFP耐药株中30株(93.8%)发生rpoB基因突变,呈现四种类型的异常SSCP图谱;26株RFP敏感株中1株(3,8%)有rpoB突变。2例涂片阳性培养阳性结核性疾标本有rpoB基因突变,与常规药敏试验相符;5例涂片阳性培养阴性和10例涂阴培阴的结核性标本均未发现rpoB基因突变。结论:大部分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产生是由于其rpoB基因突变所致,采用PCR-SSCP方法可快速测定结核病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使用基因芯片结合仪器法液体快速培养分析耐多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耐药基因和表型特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芯片杂交法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菌株中利福平(rifampin,RFP)和异烟肼(isoniazid,INH)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及类型,平行用BD MGIT960系统检测所选菌株对RFP和INH的敏感性.结果 以MGIT960药敏结果作为参考标准,34株MDR-TB中,基因芯片检测MTB对RFP、INH药的符合率分别为85.29%和94.11%;32株RFP耐药突变株中22株为rpoB 基因531位密码子突变,29株INH耐药突变株中24株为katG基因315位密码子突变.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可快速、有效地检出MDR-TB,可以在未获得传统细菌表型药敏结果前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崔巧梅  刘天晓 《中外医疗》2008,27(23):71-71
目的 观察热毒宁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12例儿童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规分为两组,治疗组:静滴热毒宁0.6mL/kg,1次/d;对照组:常规应用病毒唑10~15mL/kg,1次/d及口服中药清热解毒.结果 治疗3d临床观察热毒宁54例(90%)临床症状缓解,对照组25例(40%)症状缓解(P《0.01).结论 热毒宁能显著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