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可信计算的Ad hoc网络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荣磊  李然  李兆斌  方勇 《计算机工程》2010,36(12):146-148
针对在Ad hoc网络平台完整性证明方面存在的缺陷,基于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一种认证方案。节点间通过直接匿名认证协议进行认证,利用平台配置寄存器值和存储测量日志进行平台证明,确认当前平台状态以及完整性,确保通信过程中节点平台的可信,消除了因平台完整性破坏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满足Ad hoc网络的动态拓扑和自组织特性。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的安全需求中,信任关系的建立是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信任评估模型,采用适当的信任评估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单纯欺骗、不作为、诽谤和联合作弊的安全威胁,但却不能有效地抵御Pseudospoofing和Pseudostheft攻击。在本文中,我们将可信计算组织推出的可信计算技术引入P2P网络,提出了一种有效的P2P网络实体数字身份的创建和管理策略。新的信任模型在信任评估过程中贯穿着平台认证,很好地解决了P2P网络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匿名通信系统在互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保障通信安全和用户隐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存在被恶意用户隐藏保护自身信息、逃避安全部门对其网络调查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在匿名通信系统中引入可信计算进行改进的方案。改进后的系统中参与通信的各节点首先以可信计算直接匿名认证方法进行身份认证,然后通信发起方通过可信度量的方式逐步将可信匿名链路扩展至目标节点,通信过程中匿名通信链上每个节点发送给下一节点时运用签密以防止攻击者对数据包的篡改,还运用恶意行为评估机制以使接收方能发现恶意用户的攻击行为。安全性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系统在保持匿名性的同时,还具有可信性和更高的安全性,解决了匿名通信系统的安全隐患;同时模拟分析表明,引入改进的直接匿名认证和签密技术是可行的,在足够安全强度下它们的计算效率对系统的延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直接匿名认证方案吸取了群签名、身份托管、证书系统等技术来实现匿名证明,存在着执行效率慢、安全性差等缺点;而新型XTR公钥密码体制运算速度快,安全性强。基于XTR公钥密码体制,采用零知识证明的思路,改进了目前的直接匿名认证方案,经分析论证,与原机制相比,新方案的安全性和执行效率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平台安全性在远程访问企业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VPN客户端认证在对终端用户身份和平台身份认证的同时,尚未很好地保证终端平台的安全性,使得终端平台成为入侵者获得非法访问权限的途径.通过采用智能卡和可信平台模块相结合的方案,提高了终端平台身份认证的安全性,确保网络接入和通信的安全可信.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网络用户接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可信认证模型.通过计算评估当前网络用户安全状态信息和采用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进行网络用户身份的可信认证,保证了网络用户接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信计算的物联网物品信息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物联网物品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信匿名的物联网信息传输协议。将物品信息服务器按响应路径的节点顺序从后至前用相邻节点的会话密钥对物品详细信息层层加密,加密后的数据每经过路径中的一个可信节点被解密一次,直到本地ONS服务器数据被完全解密,且响应路径的中间节点可根据相关信息判断接收的路由信息是否被篡改。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安全性、匿名性、可信性和抗攻击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信计算的P2P匿名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2P的匿名通信网络在保证用户节点匿名的前提下,不能保证匿名节点的可信性,在介绍P2P匿名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将可信计算理论引入其中,提出基于可信计算的P2P匿名通信系统;利用可信计算理论中的硬件级可信平台模块和直接匿名证明理论,增加匿名节点可信性认证和监测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入网节点安全问题,使得基于P2P的匿名通信系统更加的安全和全面。  相似文献   

9.
保证登录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是保证可信计算平台(TCP)"值得信任"的前提.将身份认证技术应用于可信计算平台,形式化描述了可信计算平台用户身份认证模型.在Linux PAM框架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现了一个基于UsbKey的可信计算平台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WSN认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WSN终端的数据安全及网关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问题.针对WSN的特点,利用MD5、改进CBC模式(ICBC)下的AES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认证机制.使用了双口令、智能卡、机器指纹识别、WSN特征信息、终端机器指纹、随机数等元素实现了用户与WSN终端、WSN终端与WSN网关的相互认证,强化了用户域、传输域的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ICBC模式下的AES算法可对任意长度的数据进行加密.并能稳定工作,获得正确、可靠的结果.使用ICBC模式下AES算法的可信计算的认证机制可以很好地加强WSN终端和网关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终端用户认证方案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郑宇  何大可  何明星 《计算机学报》2006,29(8):1255-1264
摘要针对移动终端(ME)的特性,提出了结合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和TPM(可信平台模块)的可信移动平台(TMP),并以智能手机主流处理器为基础,讨论了TMP的设计案例以及TPM在ME中的三种构建方法.在提出的TMP框架内,利用RSA-KEM(密钥封装)机制和Hash函数,设计了口令、指纹和USIM相结合的用户域认证方案,实现了用户和ME、用户和USIM间的相互认证,强化了用户域的安全,并可满足TMP标准草案中安全等级3对用户认证的要求.该方案在不要求使用者与ME预先协商信任关系的前提下,既可区分攻击者和合法用户,又可辨别ME的主人和普通使用者,并能在认证过程中及早发现攻击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计算花销.定量及定性分析表明,该方案的离线和在线两种工作模式在三种不同的TPM架构下的安全性、通用性和执行效率均优于TMP标准中引用的方案,且获得了比Lee等众方法更高的安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信计算的云用户安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它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根据云用户所面临的数据安全及身份的隐私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可信计算的云用户安全模型。安全模型以可信计算技术为支撑,除了采用传统的安全策略外,提出了建立私有虚拟机,为用户提供一个私密的运行空间,防止其他恶意用户或管理员访问该虚拟机;给出了用户信息匿名化的方法,当高安全级用户申请服务和变更服务时保证用户身份信息的私密性,防止服务提供商恶意利用和泄露用户信息,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P2P匿名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与可信性,需要对P2P匿名通信系统进行设计;当前使用的匿名通信系统,无法在用户节点匿名的情况下,保证P2P匿名通信系统匿名节点的可信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模式的P2P匿名通信系统设计方法;该系统的硬件部分分为系统登录模块、通信模块、数据模块、可信计算模块4大模块,模块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匿名通信系统,匿名通信系统软件设计部分通过建立可信计算的联接,实现在匿名通道中进行数据传递,并对待传递的数据进行层次性打包加密,同时采用可信度计算对匿名通信系统中节点、匿名通道进行计算,形成安全可信的匿名传递通道;实验仿真证明,该方法在保证该系统数据传递的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匿名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端到端认证协议只认证平台身份,缺乏对平台可信性的验证,存在安全性的问题。通过改进的ELGamal签名方案,利用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完整性度量的端到端可信匿名认证协议ETAAP(End-to-end Trusted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协议的首轮交互中实现了可信平台真实性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IMC/IMV交互完成对平台完整性验证和平台安全属性的可信性评估,并采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证明协议是安全的。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好的性能,可实现基于完整性的端到端可信匿名认证。  相似文献   

15.
在参考现有认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可信接入认证模型.利用此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待接入设备是否是安全可信,然后进行正确处理.在确定接入的设备是安全可信后,考虑到下一步此设备需要使用认证授权协议OIAP向服务资源发出申请,但是OIAP协议本身存在基于口令机制的缺陷,为此本文还提出增强OIAP协议安全性的方法.在"八六三"项目"可信计算系统平台"中的实际应用证明上述的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并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串空间的可信计算协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信计算技术能为终端、网络以及云计算平台等环境提供安全支撑,其本身的安全机制或者协议应该得到严格的形式化证明.该文基于串空间模型对其远程证明协议进行了分析.首先,扩展了串空间的消息代数和攻击者串,使其能表达可信计算相关的密码学操作,并对衍生的定理进行了证明;并且提出了4个新的认证测试准则,能对协议中的加密、签名、身份生成和哈希等组件进行推理.其次,基于扩展的串空间模型对远程证明协议的安全属性(隐私性、机密性和认证性)进行了抽象和分析.最后,给出了对发现攻击的消息流程,并基于ARM开发板对其中的布谷鸟攻击进行了实现,验证了串空间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信计算的网格行为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格环境中的信任问题是网格计算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网格实体间的信任可以分为身份信任和行为信任两种,其中行为信任关注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可信性问题,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实体可以根据彼此之间的交互经验动态更新实体间的信任关系。而可信计算技术是为应对计算机安全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底层的、整体的解决方案。该文以可信计算平台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中的行为信任模型,并对行为信任进行量化评估,最后对该模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拟态防御技术的基本实现模型, 动态异构冗余(Dynamic Heterogeneous Redundancy, DHR)系统在分布式场景下存在通信安全问题: 由于系统内缺乏对异构执行体的匿名保护措施以及诚实性度量方法, 异构执行体可能在未经察觉的情况下被攻击者入侵, 进而使得系统整体失效。将可信计算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 TPM)引入分布式DHR系统可以缓解上述问题。然而, 现有TPM标准中使用的直接匿名认证(Direct Anonymous Attestation, DAA)方案会破坏分布式DHR系统的动态反馈机制, 因此无法直接应用于分布式DHR系统。为此,本文对DAA方案进行改进,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布式DHR系统的可追溯直接匿名认证方案(Traceable Direct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Scheme, Tra-DAA)。本方案在维持系统内异构执行体对外匿名的同时, 为各异构执行体增加了内部追溯参数, 兼容了DHR系统的动态反馈性。此外, 我们引入了委托计算技术, 将TPM中的计算量降到了理论最低值。安全分析证明Tra-DAA在DL、DH、DBDH和LRSW假设下具备安全性, 即实现了匿名、证书不可伪造以及签名不可陷害。理论分析表明Tra-DAA相比多种代表性DAA方案在TPM运算量上具备显著优势。实验结果表明, Tra-DAA中新增的可追溯功能在整体耗时中仅占5%, 且Tra-DAA的整体效率相比TPM v2.0中的DAA方案有显著提升。具体来说, 在Join协议、伪名为空的Sign/Verifier协议, 以及伪名不为空的Sign/Verifier协议阶段, TPM的计算耗时分别缩短了33%、50%与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