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辨证分为肾阴虚型30例、肾阳虚型30例、脾阳虚型30例、肝郁化热型30例,测定各型患者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胰岛素(INS)水平。结果(1)T水平:肾阴虚型患者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LH水平和LH/FSH比值: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5),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RL水平:肝郁化热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INS水平: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水平增高与PCOS肾阴虚证相关;血清LH水平、LH/FSH比值增高与PCOS肾阳虚证相关;PRL水平增高与PCOS肝郁化热证相关;INS水平增高与PCOS脾阳虚证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性激素水平、糖代谢特点,为临床辨证分析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37例PCOS患者,采集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将其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郁型、痰湿型和血瘀型共5型。运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观察不同证型PCOS患者的基本特点及激素水平、糖代谢特点。结果(1)证型分布规律:肾阴虚型46例(19.41%),肾阳虚型61例(25.74%),肝郁型48例(20.25%),痰湿型46例(19.41%),血瘀型36例(15.19%)。(2)性激素水平:与肾阴虚比较,肾阳虚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升高,肝郁型和痰湿型LH水平降低(P0.01,P0.05),痰湿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降低(P0.05),肾阳虚LH/FSH比值升高(P0.01),肝郁型和血瘀型血清雄激素(testosterone,T)水平降低(P0.05,P0.01),肝郁型和痰湿型泌乳素(prolactin,PRL)升高(P0.01,P0.05)。与肾阳虚型比较,肝郁型、痰湿型和血瘀型LH、LH/FSH比值均降低(P0.01),痰湿型血清FSH降低(P0.05),肝郁型和血瘀型血清T亦降低(P0.05,P0.01),肝郁型和痰湿型PRL升高(P0.01,P0.05)。与肝郁型比较,痰湿型和血瘀型PRL降低(P0.01)。与其他4证型比较,血瘀型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均降低(P0.05,P0.01);各组间雌二醇(estradiol,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糖代谢特点:与痰湿型比较,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郁型和血瘀型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2 h胰岛素(2 h insulin,INS 2 h)、3 h胰岛素(3 h insulin,INS 3h)、胰岛参数(insulin/glucose,I/G)和葡萄糖稳态模型指数(homeostatic model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均降低(P0.01),肾阳虚型、肝郁型和血瘀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sletβ-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均降低(P0.01),肾阴虚、肾阳虚和血瘀型2 h葡萄糖(2 h glucose,GLU 2 h)水平降低(P0.05,P0.01),肾阴虚型3 h葡萄糖(3 h glucose,GLU 3 h)水平降低(P0.05)。与肝郁型比较,肾阴虚型INS 2 h及GLU 2 h亦降低(P0.05,P0.01)。结论 PCOS证型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且不同证型与性激素水平、糖代谢特点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OS患者120例,健康对照组36例。月经周期第22天检测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按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患者中肾阳虚比例高于其他证型(P<0.05);各证型E2、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肾阴虚组、肝郁组、血瘀组L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组PR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及痰湿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与性激素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状态有相关性,肾阳虚是PCOS的基本证候和原发病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阳虚型PCOS性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调任通督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后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最大厚度、基础体温(BBT)、排卵数、妊娠数;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和睾酮(T)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月经周期较前缩短,子宫内膜最大厚度增加优于对照组(P0.01);双向基础体温、排卵、妊娠例数多于对照组,其中排卵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比较,治疗组LH水平及LH/FSH比值低于对照组(P0.01),E2、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能促使肾阳虚型PCOS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增加子宫内膜最大厚度,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能有效降低血清LH水平,提高E2、P水平,改善卵巢功能,有效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拟用补肾疏肝方口服治疗6个月,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LH/FSH、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脱氢表雄酮及硫酸酯(DHEAS)的变化。结果:45例中有32例为PCOS不孕症患者,治疗后有7例妊娠,妊娠率为21.87%。治疗前后血清E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PRL、LH、FSH、LH/FSH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SHBG、DHEAS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双变量相关分析,LH与T值直线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补肾疏肝方能提高PCOS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PRL、LH、LH/FSH水平,提高血清FSH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对地塞米松 (DXM )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 (OP)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大鼠生长激素 (GH)、黄体生成素(LH)、卵胞生成素 (FSH)、雌二醇 (E2 )、孕酮 (P)、睾酮 (T)和泌乳素 (PRL)的水平进行比较。并对三组大鼠卵巢、子宫分别称湿重和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病理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GH、LH、FSH、E2和P的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子宫和卵巢重量减轻 (P <0 0 5)。中药治疗组与病理对照组相比GH、LH、FSH、E2 和P的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5) ,子宫和卵巢重量增加 (P <0 0 5)。各组间T和PRL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补肾中药能明显改善病理状态下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形态结构。结论 :补肾中药能提高大鼠体内GH、LH、FSH、E2 和P的水平 ,使子宫、卵巢重量增加 ,组织形态改善。说明补肾中药对DXM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天培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50-51,5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PCOS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拟温肾调经汤治疗。观察2组排卵情况、性激素[催乳素(PRL)、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LH/FS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妊娠情况、卵巢体积变化。结果:2组血清PRL、T、LH/FSH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规律排卵情况、排卵率、妊娠率、卵巢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肾虚血瘀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殖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及雄激素(T)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对照组为8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两组生殖激素FSH、LH、E2、P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殖激素FSH、LH、E2、P、PR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玉环  钱玥 《新中医》2019,51(8):25-2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23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辨证类型分为脾虚痰湿组(79例)、肾虚血瘀组(30例)、肾虚肝郁组(67例)和痰瘀互结组(62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各组间生殖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在生殖激素水平方面,4组患者在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和睾酮(T)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虽有所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LH项:LH水平高低依次为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其中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LH水平明显高于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P 0.05)。PRL项:PRL水平高低依次为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痰瘀互结组脾虚痰湿组,其中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PRL水平明显高于脾虚痰湿组(P 0.05);T项:T水平高低依次为痰瘀互结组脾虚痰湿组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其中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T水平明显高于肾虚肝郁组(P 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血清生殖激素LH、PRL和T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可为中医辨证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0例诊断为PCO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贞女金片,疗程3个月。记录患者6个月内的临床效果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催乳素(PRL)及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SH、LH、T、PRL和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PCOS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感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基本特征,关于其病因病机,现代多认为与情绪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其与发病肝脾密切相关。通过对对近20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的统计学处理,发现:临床上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证候表现以脾胃证候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等脾胃症状为主,共出现344次,占总症状的79.3%,以烦躁易急等精神症状为次,舌质以红为最多,苔以薄苔或以白苔为主。结论:肠易激综合合征的发生以肝失疏泄为标,脾土不足为本,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雨田 《山西中医》2002,18(1):9-10
采用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甘油三酯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血压均下降(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P<0.01),差异亦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证候基因组学和证候蛋白质组学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新学科的发展,论证了证候基因组学、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分析和讨论了其研究难点及解决措施,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16.
论麻杏石甘汤证无表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仲景麻黄与石膏同用,若要保留方中解表功能,一是麻黄用量大于石膏用量(可因表证轻重配伍辛温解表之品);二是在麻黄用量小于(或等于)石膏用量时,必定配伍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如桂枝汤等)。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虽用4两,生石膏则用至半斤,麻黄与石膏之比是1∶2。此时,由于方中石膏用量大于麻黄用量一倍,也无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则本方实无表证。  相似文献   

17.
尿道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为已婚女性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文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特征,将尿道综合征分成5个类型论治,提出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湿热内困、下注膀胱,可兼气滞、血瘀、阴亏,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为病,湿为本,热为标,热为湿困蕴化而成。除湿热之邪,湿宜“温”化,热要“凉”清。治疗湿热之证,要寒、温药并用,寒而不过以免助湿,温而不多以防助热,四诊合参,在定性湿热的基础上,仔细分辨“湿”与“热”孰重孰轻,准确把握寒、温药的用药比例,小心进退,力求无偏,是治疗湿热证有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近20年文献的研究,探讨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临床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病位依次为脾、肝、肾、心。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正虚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邪实以气滞、痰湿、瘀血为主。结论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文献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史梅莹  赵燕  王天芳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72-1674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PCOS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建立PCOS的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分为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2类,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181篇文献,其中调查研究48篇,干预研究133篇;2)调查类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64种,涉及29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肾阳虚证;3)干预类研究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50种,涉及22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和血瘀证;4)2类文献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为肾、肝、脾;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有虚、痰湿(浊)、血瘀、气滞、阳虚,另外,调查类文献中还有阴虚,干预类文献中有火(热)。结论:临床中,对PCOS的辨证结论虽繁杂、各异,但涉及的证候要素相对集中;本研究所归纳、提炼之证候要素,可为制订该病的临床辨证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候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的分布,学术界提出了与中医心、肝、脾、肾四脏相关的单一或组合的多种证型.在代表行业和国家标准的权威文献中,本病肾阴阳两虚证未能列入其中.通过对本病症状表现、临床用药规律的考察确认,肾阴阳两虚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本质.本病比较多见的肾阴虚证和部分肾阳虚证与其他疾病的同类证不同,其特点是在肾阴虚证以阴虚表现为主的基础上,伴见某些阳虚表现;而肾阳虚证以阳虚表现为主的同时,合并一定程度的阴虚征象.从本质上说来,两者皆属肾之阴阳两虚.据此,建议在对本病进行辨证规范时,将肾阴阳两虚证正式列为基本证型;在治疗上应有意识地兼顾温阳与滋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