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6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是:降水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径流量偏少,主汛期7—8月多分散性局地暴雨,部分支流发生了多年未见的较大洪水,黄河干流未发生编号洪水。6月受西风带低压槽影响,流域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7月西风带短波槽活动频繁,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降水量整体偏多;8月流域南部地区受大陆高压控制,副高强度弱,西伸脊点偏东,降水主要位于兰州—托克托区间和山陕区间北部,其余大部降水量偏少;9月受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影响,黄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偏少;10月黄河流域处于宽广低压区底部,同时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受西风带系统和副高共同影响,流域降水量异常偏多。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面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接近常年,登陆个数偏多,未对黄河流域降水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7,(汛)
2016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是:降水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径流量偏少,主汛期7—8月多分散性局地暴雨,部分支流发生了多年未见的较大洪水,黄河干流未发生编号洪水。6月受西风带低压槽影响,流域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7月西风带短波槽活动频繁,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降水量整体偏多;8月流域南部地区受大陆高压控制,副高强度弱,西伸脊点偏东,降水主要位于兰州—托克托区间和山陕区间北部,其余大部降水量偏少;9月受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影响,黄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偏少;10月黄河流域处于宽广低压区底部,同时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受西风带系统和副高共同影响,流域降水量异常偏多。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面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接近常年,登陆个数偏多,未对黄河流域降水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7年海河流域汛期天气形势分析和研究认为:2007年汛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亚洲地区西风带以纬向环流为主,北半球极涡偏向西半球,7、8月份极涡龟缩于极地,是导致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偏弱的重要原因.而西太平洋副高持续偏强和北方冷空气势力偏弱,是造成海河流域2007年汛期降水量明显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通过分析和研究为做好海河流域旱涝短期气候预测和合理开发、调度、利用海河流域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简述2005年由于赤道辐合带比常年活跃,汛期生成的热带风暴比常年偏多,导致副高位置不稳定。徐州地区没有出现长历时、高强度、流域性的降水过程,但副高比常年偏弱,暖湿气流活跃,弱冷空气活动频繁,使得流域过程性降水多,汛期6~9月降水高度集中,较常年偏多5~7成,而非汛期降雨偏少近5成。  相似文献   

5.
基于黄河流域24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英国气象局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等,分析2018年7月黄河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海温对降水和环流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7月,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1.5%,为2000年以来第二多,其中兰州至托克托区间、山陕区间、泾渭河、汾河偏多明显。(2)2018年7月,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出现明显异常,南亚高压异常加强东伸,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偏北,东亚中高纬环流呈现“西低东高”的形势,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一带受低压槽控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北,中高纬不断分裂南下的冷空气与副高西北侧的暖湿气流在黄河流域交汇,造成流域降水整体偏多。(3)前期春季异常偏冷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以及持续偏暖的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温是造成大气环流以及黄河流域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6.
2010年长江暴雨洪水成因及与1998年洪水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洞庭湖与鄱阳湖两湖水系、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长江上游嘉岷流域和汉江上中游先后出现强降雨过程,长江流域大多地区相继发生洪涝灾害,造成长江上中游区域性较大洪水。通过分析比较2010年长江上中游区域性洪水与1998年流域性大洪水,发现2次洪水在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形势上有共同之处:① 都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只是强度上有明显差异;② 夏季风偏弱;③ 台风偏少;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异常偏西。但也有明显差异:1997/1998年秋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而2009/2010年秋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1998年汛期亚欧中高纬度地区稳定存在东西两个阻塞高压,2010年汛期上述地区未出现明显阻塞形势。  相似文献   

7.
詹道强 《治淮》2001,(5):15-16
一、2000年汛情回顾 2000年沂沭泗流域汛期降水总量与常年持平。但在时间分布上,丰枯交替,分布不均。6、8月份偏多,7、9月份偏少。在地区分布上,东南部与西部、北部相差悬殊。新沂河南北地区部分站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灌河响水口站汛期降水量达1548mm,较常年同期偏多158%;邳苍及骆马湖地区偏多1~3成,沂、沭河上游地区偏少3~5成,南四湖地区偏少1~2成。 8月末,受12号台风派比安倒槽影响,流域东南部部分地区出现涝灾,给当  相似文献   

8.
2003年黄河流域汛期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流域在经历了持续6年的枯水段后,2003年转为多雨年,中游地区连续出现了数次较强的降水过程,使干支流相继涨水。通过分析汛期降水的趋势和分布,总结出2003年汛期黄河流域的天气有四大特点: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时段明显;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汛期大到暴雨过程多;台风生成较常年偏早,间接影响黄河流域的台风较常年偏多。另外,对造成2003年黄河流域汛期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系统都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2021年黄河流域秋雨的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利用黄河流域232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数据集和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月平均海温资料等,分析了2021年黄河流域秋雨的极端性,并进一步与秋雨异常偏多年的环流背景和海温异常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21年黄河流域秋雨较常年异常偏多,偏离气候态近8σ,全流域有62.5%的站点累积雨量大小位列历史同期前5,37.9%的站点位列第1,表现出显著的极端性。巴尔喀什湖低槽底部分裂短波槽东移南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交汇于黄河流域南部,造成2021年秋雨异常偏多;与其余秋雨异常年相比,2021年副高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印缅槽强度则偏弱。2021年秋季,北太平洋海温较气候态偏高3.6σ,异常度位居秋雨异常年首位,其通过引起副高的异常响应造成极端秋雨的发生。本研究可为黄河流域秋雨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华网郑州 10月 6日电 (记者林嵬 刘健 ) 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 ,由于气候干旱 ,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的来水“特枯年” ,主要来水区来水较平均年份减少一半以上 ,出现“汛期不见汛”的景象。据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介绍 ,进入主汛期以来 ,影响黄河流域的冷空气偏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 ,黄河流域没有明显的降雨过程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往年平均值少了 3 0 %~ 60 %。此外 ,由于旱情严重 ,各地引黄用水需求量增大 ,因此加大了水资源紧缺压力。今春以来 ,黄河干流水库相继向下游补水 ,水库蓄水量较往年大大减少。截至 9月下旬 ,黄河…  相似文献   

11.
The River Wupper, a tributary of the River Rhine, is at several locations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ous nitrogen input, hydraulic structures, and influents from other tributaries. These influences have an impact both on the water quality and on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The model approaches used for this article are based on work of Rauch et al. and the River Water Quality Model No. 1; they allow the simulation of the nitrogen conversion in the River Wupper. They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activated sludge models and can thus be used also for integrated approaches. The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model was realized using actual data of the River Wupper over a length of 60 km with one dam, 10 weirs, thre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nd 11 tributaries.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nitrogen conversion and COD removal and has a strong focus on biofilm processes in the benthic zon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s given about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the physical oxygen input processes, biofilm detachment processes, molecular diffus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laminar border layer and the changing of COD fractions and biofilm densities.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计算宁夏黄河干流和干支流交汇处的冲淤量,以刘家峡、青铜峡水库运行前(1951-1968年)、刘家峡、青铜峡水库运行后(1969-1985年)、龙刘联合运用(1986-2005年)和近期(2006-2011年)四个阶段对干流的冲淤变化进行了研究,对干支流交汇处1993-2015年历次实测大断面资料进行套绘,分析了1993-2015年干支流交汇处的断面特征变化以及干、支流不同水沙组合对干流和干支流交汇处冲淤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黄河干流年均来沙系数越大,干流河床淤积越严重,但支流来沙量的增大对干流河床冲淤的影响不大;干支流交汇处年均全断面冲淤量与干流年均来沙系数无明显相关关系;支流年均来沙系数越大,干支流交汇处断面反而冲刷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南北港泥沙冲淤定量分析及河道演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作者收集了自1842至1997年多幅不同年代的长江口南北港地区海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化仪进行处理,并考虑不同基准面的换算关系,建立不同时期的长江口南北港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此作为基础资料,计算了南北港河槽容积,分析了南、北港河槽容积与分汉口演变的互动关系,总结了南北港河槽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特点分析及未来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对1950年以来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5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水沙总体上呈逐年代递减的趋势,其中尤以80年代和90年代减少量为显著。90年代是1950年以来黄河上中游径流总量最少的十年,而输沙量较80年代有所增加。本文还就气候因素、工业业用水以及水利水保工程对水沙变化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黄河三门峡以上区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s of the El‐Kabir River, which forms the border between Lebanon and Syria,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phosphorus (P) and nitrogen analyses at 39 sample stations in the river watershed (18 in Syria, 21 in Lebanon). Thes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the main stem and three major tributaries (Nahr al‐Arous and Nahr Nasrive in Syria, Chadra River in Lebanon). Three major springs also were sampled. The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in September 2001, and January, April and August 2002. Nutrient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samples taken in September 2001, January and April 2002 in Syria, and in September 2001 and August 2002 in Lebanon. The P concentrations were extremely high throughout the watershed, as were the ammonia‐nitrogen and nitrate‐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dicating extensive pollution. Although the nitrite‐nitrogen concentr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it is at the upper end of what might be considered normal, thereby perhaps being indicative of some anthropogenic sources. The spring waters were found to be polluted by nutrients. The nutrient sources contributing to the river pollution were mainly from piped, direct sewage discharges from the many settlements throughout the basin. These were supplemented by diffuse sources directly from agricultural fertilizer use and from the indiscriminate disposal of solid wastes into the river and on the stream banks and lands adjacent to the roads of the watershed.  相似文献   

16.
佳木斯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佳木斯市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侵蚀、毁坏幼苗、冲沟发育吞噬农田、水库河道淤积、旱涝灾害等一系列危害,分析了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与自然因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水库淤积市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泥沙的淤积,使水库有效库容逐年减少,蓄水调节性能相应降低,对水库上游工程造成影响,同时威胁沿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安全,还会引起河道冲刷下降,给水库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对水库进行泥沙淤积计算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允许在受到资料限制时采用类比法和经验法对水库泥沙进行冲淤分析计算.以万两河枢纽工程泥沙分析计算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鞍山市南沙河整治中的实际情况,对铺土挤淤法的应用条件、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优越性等做了详细的阐述,为河道整治中坑塘淤泥地基的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渭河水沙变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于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下垫面的不同,渭河流域水沙异源,西北多沙,东南多水。70年代以来,渭河水沙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沙量不断减少,但水量减少幅度大小沙量,而且较小流量级输沙百分比增加。1986-1996年,渭河发生大洪水较少,洪水量也较小,但高含沙洪水仍然存在,而且含沙量增加,输沙量也很大,特别是以泾河来水为主时,常出现高含沙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