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周丽 《陕西中医》2000,21(2):80
<正> 治疗方法 采用黄芪注射液(每ml相当于生药2g)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4d。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即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3次,共14d。 疗效标准 ①显效:休息时ECG恢复到正常;②有效:休息时ECG ST段,在治疗后回升0.05毫伏以上,但未达到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休息时ECG ST段改变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好转,但未达到有效标准;④加重:休息时ECG 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毫伏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平坦T波变为倒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速效冠心滴油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效应。方法: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制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速效冠心滴油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T波和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以及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及缺血心肌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速效冠心滴油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和T波;降低大鼠血清中CK、LDH的活性;血浆ET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升高;减轻心肌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速效冠心滴油有改善冠脉循环,降低心肌氧耗,调整心肌代谢,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农民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与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等的关系。方法对健康农民检查心电图、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谷丙转氨酶,分为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者447例(16.43%),男248例(9.11%),女199例(7.31%),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ST段或T波改变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45岁以上者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者多于45岁之前。结论性别、年龄、血压、血脂、血糖均与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密切相关。农民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绝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 ,一次冠状动脉的突然闭塞可产生大块心肌梗死 ,但也可能会有一处或几处小灶性梗死或严重缺血 ,临床上在出现明显梗死症状之前 ,常有几天或几小时的心绞痛发作史 ,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笔者现就心梗早期如何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一分析。1 AMI早期的ECG诊断1 1 ECG典型改变 T波高耸是AMI最早期的ECG改变 ,可发生在ST段抬高之前 ,系指在面向梗死区的导联上T波电压增大。心前导联T波≥ 1 .1mV ,Ⅱ ,Ⅲ ,aVF导联T波≥ 0 .5mV即为T波高耸。国内学者认为 ,高耸T波结…  相似文献   

5.
舒血宁片纠治无症状型心肌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1998年3月~1999年9月,运用舒血宁片纠治无症状型心肌供血不足36例,疗效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经心电图和负荷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肌供血不足而无临床症状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4岁。2 治疗方法口服舒血宁片(广西桂林红会制药厂生产,批号:043040),每次2片,3次/d(每片相当于银杏叶片500mg)。1个疗程为16周。治疗前1周及用药过程中,停用其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3 结果显效(心电图T波或ST段恢复正常)9例,有效(心电图T波低平或ST段压低<0.05mv)14例,无效(心电图无任何改善)13例。4 体会心…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状动脉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发生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四肢发绀、发凉,血压下降,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和血清酶升高,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呈单向曲线,T波倒置等,历时数日至数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味丹参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家兔 32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缺血再灌注组 (I/R)、药物预处理组 (DP)和缺血预处理组 (IP) ,每组 8只 ,分别预处理 2 4h后行心肌缺血 6 0min、再灌注 12 0min ,观察家兔心率、Ⅱ导联心电图ST段等的变化。结果 :I/R家兔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心率明显减慢、ST段明显抬高或T波倒置 ,并且绝大部分家兔出现心律失常 (87.5 % ) ;而药物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ST段抬高或T波倒置以及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P <0 .0 5 ) ,对心率变化作用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加味丹参饮预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明显的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内关对心肌缺血的良性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可引起一系列不同等级和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在缺血早期,糖酵解增强,乳酸产生增加,细胞内PH值下降。心肌细胞内游离钙(MyoCai)增高而总钙(MyoCat)无相应增高,心肌细胞内的损伤与心肌细胞内钙增多相关。Ca~(2 )与收缩蛋白相互作用的改变,使心肌张力降低,心脏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下降,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增多加重了心肌缺血,儿茶酚胺(CA)非均匀增加导致缺血心肌生物电的不稳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ST段及T波改变。1 能量代谢改变与针刺效应  相似文献   

9.
阿霉素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由于其明显的心肌毒性。限制了临床应用。我们于2001年1月-2003年3月应用参附注射液保护阿霉素所致心肌损害(治疗时以化疗中或化疗结束后出现ECG异常者为出现心肌毒性),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血通脉灵(HXTML)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及活血通脉灵大剂量治疗组(HXTMLmax)和活血通脉灵小剂量治疗组(HXTMLmin),采用ISO 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用心电图机标记Ⅱ导联,检测血清心肌酶,即肌酸激酶(CK),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取心尖部心肌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ST段压低及T波降低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对照组及各中药治疗组ST段及T波压低较小(P<0.05或P<0.01);②血清心肌酶3项指标中,模型组较空白组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XTMLmax组3项指标均降低,药物对照组及HXTMLmin组3项指标也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HXTMLmax组在降低LDH方面优于以上两组(P<0.01);③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组织学改变;模型组以心肌大范围灶性病变,肌纤维肿胀和断裂,空泡变性,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为主;药物对照组和HXTMLmin组较模型组改变轻微,以肌纤维肿胀,局灶性断裂,少量空泡变性和炎细胞浸润为主;HXTMLmax组的病理改变最轻,多为炎细胞浸润.结论 活血通脉灵能改善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活血通脉灵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的抗炎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及活血通脉灵大剂量组和活血通脉灵小剂量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形成高脂血症模型,随后灌胃用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药物对照组给予消心痛2.5 mg/kg;活血通脉灵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含生药47、23.5 g/kg汤剂,自末次给药前3日,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于灌胃给药30 min后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形成心肌缺血的复合模型,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各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电图(ST段、T波)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活血通脉灵能降低TG、TC、LDL-C,升高HDL-C;改善ST段及T波压低;保护缺血心肌.结论 活血通脉灵对大鼠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血脂,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得安试验对化疗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意义。方法:对38例化疗患者复查心电图并对ST—T发生改变者进行心得安试验,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化疗患者心电图发生了ST—T改变,其中19例心得安试验阳性,为非心肌损害性;5例心得安试验阴性,为心肌损害。结论:心得安试验是鉴别化疗患者心电图ST—T改变为心肌器质性损害和心肌非器质性损害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进一步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心电图可见ST—T改变、R波降低、病理性Q波和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严重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衰甚至猝死。自1999年3月起,笔采用生脉益心饮治疗心肌炎后心律失常29例,并与生脉饮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50例体表心电图ST - T 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65.33%,心电图显示ST 段抬高(或同时伴有ST段压低)伴或不伴T 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97.26%,心电图显示ST 段压低伴或不伴T 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35.06%.结论:虽然临床体表心电图ST - T 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较好提示作用,但并非为冠心病所特有,尤其对于不伴有ST段抬高的ST-T改变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无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Q波型心肌梗死(QMI)[1]。ACS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的破裂。斑块破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发展到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合,在ECG上典型表现为ST段抬高。使管腔不完全闭塞的血栓和/或那些由较少比例的稳定纤维蛋白和较大比例的血小板组成的血栓产生UA和NQMI,在ECG上表现为ST段压低和T波倒置[2],如不及时救治,病死率很高。现将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的胸部疼痛的ACS患者32例疼痛部位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6.
1病历介绍患者,女,35岁,因胸闷2 d来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体检:BP 135/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5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查心电图(见图1)示:窦性心律,P—R 0.15 s,T波(除Ⅲ、aVR导联)均呈墓碑样抬高改变,0.4~1.3 mV。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T波改变。随即复查心电图(见图2)示:窦性心律,V4、V5导联T波略低平。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轻度T波改变。后经心肌酶谱、心脏彩超等检查均为正常范围。故最后诊断图1心电图中T波改变为伪差所致。图1初诊心电图2讨论在临床上心电图中ST段呈碑样抬高改变并不少见,ST段呈墓碑样抬高改变多发生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时,常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率高,预后差。ST段“墓碑样”抬高的特点为ST段呈凸面向上迅速提高。其ST段最高点超过其前面的R波,而R波变低小,时限通常小于0.0 4 s。ST段抬图2复查心电图高振幅8~16 mm。ST段与其后的T波升支融合[1]。本例患者第1份心电图中T波呈墓碑样抬高,但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检、其他辅助检查以及前后2份心电图几乎在1 min内记录,故考虑第1份心电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益参汤对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影响,来评价中医辨证论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的治疗作用,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将118例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显示ST—T改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治疗组口服黄芪益参汤,并按照中医症候辨证分型给予药物加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给药前后两组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恢复情况及各指标结果。结果:2个疗程后,应用黄芪益参汤治疗组在心电图疗效(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情况、ST—T段各项指标)上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7%,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经中药治疗后心电图S-T段和T波具体参数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按照症候分型,再对症下药的治疗模式,更适合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肌缺血模型。方法用清醒比格犬与遥控实时检测技术,测定冠脉前降支气囊压迫狭窄后心肌缺血的电生理特征与血压变化。结果随冠脉流量的下降,ST段电压先出现压低(压低相),再呈现电压幅度升高(缓抬相、急抬相),并伴随T波、R波电压不同程度地升高;ST段、T波、R波电压在不同时相变化率不同,提示其敏感性不同,且T波、R波电压在不同时相与ST段电压变化相关性不同;Q波电压与时程,以及心率(HR)、血压(BP)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清醒比格犬与遥控实时检测技术建立的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缺血模型,其特点与临床一致,方法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临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同时选取75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段、T波改变91.2%,无ST段、T波改变8.6%;75例正常成人心电图ST段、T波改变9.8%,无ST段、T波改变89.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阶段,能够迅速、有效的检测出发病征兆,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常规检查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明  余存 《河北中医》2001,23(7):544-545
目的:观察通心绞胶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治疗组5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50例,给予辅酶Q10 2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周后进行心电图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估。结果:治疗组 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电图ST-T改变疗效确切,无 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