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节能型的冷冻干燥方式,进行了在常压下利用流化床中吸附剂吸附水分同时放出热量实现冷冻干燥的研究。以粒状物料为例,建立了球坐标下常压冷冻干燥的传热过程理论模型,计算了物料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升华界面的移动距离,并对床温、物料尺寸和吸附剂粒径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测量了物料内的温度分布变化,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提高床温、采用小尺寸物料和吸附剂,可以提高干燥速率。  相似文献   

2.
常压吸附流化冷冻干燥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套常压吸附流化冷冻干燥装置,选用粒状马铃薯等作为冻干物料,硅胶为吸附剂,对物料的冻干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流化床温度、物料尺寸、吸附剂粒径、风速、物料种类及形状和吸附剂加入方式等不同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通过适当提高床温、减小物料尺寸和采用粒径较小的吸附剂等,均可以提高干燥速率。在床温略高于物料共晶点温度时,常压冷冻干燥过程仍可以进行.  相似文献   

3.
冷冻干燥升华过程数学模型传热传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冷冻干燥升华过程主要由传热控制和传质过程两阶段组成,分析认为升华过程是传热传质的逆过程,并得出该过程的合理工艺条件,即物料表面的加热温度和干燥箱内真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制品在两端同时受热条件下的冷冻干燥过程的非定常传热传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冻结层和多孔干燥层的传输过程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干燥箱内的流动及传热,通过热量和质量传递之间的相互耦合求得升华界面温度的变化以及干燥速率。  相似文献   

5.
初始非饱和多孔物料对冷冻干燥影响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过程的经济性,提出了液体物料初始非饱和冷冻干燥的技术思想.推导了冷冻干燥质、热耦合传递模型,模型采用了新的吸附-解吸平衡关系,并考虑了吸湿效应.控制方程用有限容积法进行数值求解.待干水溶液中的溶质选用典型的药物赋形剂———甘露醇.结果表明,初始非饱和多孔物料能够显著减少干燥时间,达到强化冷冻干燥的目的.随初始孔隙率ε0(1-S0)的不断增大,干燥时间逐渐缩短;在物料初始饱和度S0为0.30~0.35时,干燥时间达到最短.依据干燥过程中饱和度和温度的分布,分析了物料内部质、热传递机理和干燥速率控制因素.对有效质量扩散系数KS和有效导热系数λ+KTΔH的分析显示,随着冷冻干燥的进行,物料瞬时孔隙率ε0(1-S)不断增大,过程将由传质控制逐渐变为传热控制.  相似文献   

6.
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床的传热传质分析及结构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化学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剂颗粒之间以及整个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强化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分析比较了两种用于化学吸附制冷的典型吸附床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床.  相似文献   

7.
冷冻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冷冻干燥过程微分质量和能量衡算,推导出描写冷冻干燥整个过程的传热与传质数学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非饱和含湿多孔介质微波冷冻干燥的物理过程,提出了一个更适合于实际情况的升令冷凝物理模型,导出了相应的传热传质微分方程组,模型中考虑了升华冷凝区内由于蒸汽迁移造成的合湿量重新分布及其对热质传递的影响;对传递参数分析表明,Luikov理论不适用于描述微波冻干过程。  相似文献   

9.
胡萝卜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胡萝卜的中心与外层部分进行冷冻干燥实验的研究,比较了胡萝卜在冻干过程中的传质、传热性能;建立了胡萝卜在升华阶段的冻干模型。对由本模型计算得出的模型参数和升华干燥时间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太阳能吸附集热床的集热和散热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真空集热管—水冷型太阳能吸附集热床。以活性炭纤维—甲醇为工质对,建立了吸附床非动态平衡吸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以南京夏季典型一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温度为条件,模拟了吸附床内各点温度、压力、吸附率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表明,在吸附阶段通水冷却可以迅速降低吸附床的温度,并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为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和流体流动控制方程,以室内局部加热(集中热源)的自然对流换热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不同瑞利数Ra(Ra=103~106)、不同热源位置时的室内流体流线、等温线分布特征以及平均努赛尔数Nu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某一固定热源位置情况,随着Ra的增大,室内的热传输形式由热传导逐渐变为对流换热,等温线和流线形状随着Ra的增大发生变化,流线逐渐变得"紊乱";Nu与Ra呈幂数关系,拟合后其线性相关性可达93%.  相似文献   

12.
圆筒壁和球壁中固液相变强化传热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固液相变强化传热机理,通过有内热源的稳态导热与固液相变传热之间的比较,对一维圆筒壁和球壁在等温(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导热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揭示了该种情况下固液相变强化传热的机理,推导出以无内热源稳态和瞬态传热速率为基准的相变界面换热强化度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当几何尺寸给定时,影响相变界面换热强化度的因素有: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定压比热容、融解热、密度、以及相变温度与接触表面的温度差;且Stefan数及Fourier数越小,相变界面强化传热的程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13.
水-空气处理系统全热交换模型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解决已有模型难以指导应用的不足,建立了分析顺、逆流水—空气处理系统全热交换性能的模型。藉此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水—空气处理系统全热交换性能及出口参数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出了该类系统的全热交换效率公式的形式,并计算了顺流和逆流式空气冷却干燥过程的全热交换效率,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7% 以内。该模型是分析空调领域中各类顺、逆流喷水式空气处理过程全热交换性能的较通用模型,对该类系统的设计、调试、性能分析与模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在外加交流高压的条件下,多孔陶瓷内可以产生稳定的大气压微放电.通过对放电的图片以及电压、电流的分析得出微放电的部分物理特性.结果显示:陶瓷微孔内的微放电并不是由陶瓷的表面放电转变而成;多孔陶瓷孔内微放电的起始放电电压随着陶瓷厚度增加而升高,而随着多孔陶瓷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运用ANSYS中的Fluent模块功能,从流体初始速度、蓄热体结构数值以及换向周期等几个因素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可得到蓄热室内部和面壁在蓄热和冷却期间的温度云图.结果表明:蓄热体换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蓄热室内部从初始状态到稳态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并分析了在工作运行中烟气和...  相似文献   

17.
大气对流层顶热量收支变化的时空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的温度场、风场和对流层顶气压场的逐日资料,对全球对流层顶热量收支及其方差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①南北两半球对流层顶断裂区附近以及青藏高原是对流层顶热量收支变化的显著区域,南半球纬向平均加热率随纬度的波动比北半球剧烈;②赤道附近对流层顶的热量收支处于相对的准平衡态,而加热率突变性最强的区域位于海陆交界的洋面上空;③全球对流层顶的平均热量收支是处于大气冷却为主的热力学状态结构中,而且平均加热强度的主要年代际演变呈现出整体降低的趋势,年际变化则具有显著的QBO现象;④南北半球对流层顶正负加热率存在着随季节变化的空间波列结构,夏季加热率的经向梯度较弱,而冬季经向梯度增强并具有多样性;⑤对流层顶断裂带所在区域为加热率方差常年显著的带状区域,方差的高值带随着季节的转换存在着南北向的移动和东西向的伸缩现象,冬季是对流层顶空间热量收支变化最活跃的季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平衡吸附理论,对一种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沸石分子筛/泡沫铝复合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的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厚度不同循环周期下的制冷性能,并与沸石分子筛-水吸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沸石分子筛/泡沫铝复合吸附材料可以缩短系统循环周期,大幅提高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