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正6月5日,借助一套配电网加密网关设备,宁夏石嘴山供电公司下辖东郊变10千伏东水线1号环网柜实时运行状态信息通过加密通道传送至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成功开拓出一条"终端"至"主站"实时数据加密传送新通道,突破了以往配电网实时数据传输只限于"主站"至"终端"单向加密无认证的技术瓶颈,在国内率先实现配网实时数据传输双向加密且认证的功能。该技术设备率先在石嘴山配网装配并通过测试,该技术填补了国内智能配网加密技术空白,有效提升了配网信  相似文献   

2.
潘岐泽 《电工材料》2017,(6):42-43,47
在新形势下,城市配网供电安全与质量要求日渐提高,必须加强城市配网自动化建设,优化配网规划环节,实时动态监控配电网,安全、稳定供电的同时,提升城市配网建设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城市配网自动化和配网规划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营配一体化系统以配网GIS系统为基础平台,重点集成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配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集成配网规划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相关数据,要求实现面向客户的供电可靠性管理、辅助故障抢修、业扩报装供电方案分析、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线损"四分"管理、配网规划决策、客户营配综合信息查询、辅助制定抄表路线、准实时数据展现等业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浅谈PI实时系统在配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I实时系统提供实时信息进行湖州市区供电分局配网实时监察,讨论了其与PI实时系统进行接口的关键技术,展望了PI实时系统在配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线损是供电企业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反映供电企业配网运行维护管理水平、配网经济调度水平、供电企业配网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水平、供用电管理水平。线损的高低直接体现供电企业的综合管理素质和实力,可以形象的说线损对于供电企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本人从事用电营业管理近多年时间。结合工作实际谈谈配网中低压线损的认识和降损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配网自动化再次成为各地供电企业的“热点”,本文从国外先进供电企业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出发,提出配网自动化建设必须以成熟的城市规划和网络结构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主网SCADA系统、配网DSCADA系统为支撑,基于配网管理现状,对配网厂站接入、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和价值挖掘、配网重要用户实时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了开关站接入方法,寻求开关站全面接入的可行方案,提高配网的可观、可测、可控水平;研究了配网信息智能监控分析功能,提高调度对配网海量信号的监控效率,辅助调度进行缺陷、故障处理,确保配网安全稳定运行;构建了重要用户实时监控平台,开展用户供电全路径集中监测,及时感知用户异常,并将监测成果用于故障抢修,及早消除隐患,提升了用户“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保障了配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正供电可靠性是供电企业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行、营销服务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不仅是用户的需求,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需要。今年以来,景谷供电有限公司认真落实年初工作会建立"基建为生产、生产为营销、营销为客户"大服务链条的要求,打通专业壁垒,将提高供电可靠性有效融人配网管理、电网建设、营销、生产运行各条战线日常业务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配网的抢修具有频繁、抢修时限长的特点,供电可靠性不稳定,少数地区还出现供电可靠性低的问题,强化配电网标准化抢修机制建设变得尤为重要。电力客户供电的未梢网络常是10kV以下配网,因此,配网标准化抢修机制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也成了供电企业在供电服务工作和生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课题。目前,只有推行配网抢修流程化、标准化管理,配网抢修管理工作流程和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完善,才会建立优质、安全、高效的配网标准化抢修管理机制,才会为真正提高配网安全可靠运行和供电优质服务等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防灾建设薄弱,易受自然灾害侵袭而发生元件故障,导致非故障区域负荷失电。文中通过给出灾后供电恢复策略,对配电网的开关刀闸进行重构操作,改变负荷的供电路径,使失电负荷尽可能恢复供电。通过路径描述方法对配电网拓扑进行建模,采用深度优先算法在配网模型中搜索出所有可能的供电路径。以"确保所有重要负荷恢复供电,尽量恢复所有非重要负荷"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方程组,求解可得配网的灾后重构拓扑及相应供电恢复策略。此算法不依赖配网潮流计算,可以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增强灾后供电恢复策略生成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管理是电力通信网的重要支撑,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文中从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发展变化和众多网管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TMN、CORBA相结合的网管体系结构的采纳,阐述了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网建设和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以往各类别、各厂家设备在各自独立的网管系统中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模式,建立电力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成为了一项迫切的工作。文章在介绍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特点和需求,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山东电力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界面清晰、功能全面,大大提高了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脉冲编码调制设备作为模数转换及低速数据复接设备,目前在电网调度系统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分散式的运行及管理方式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为实现对PCM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网元实时在线监控,在IONOS NMS网管系统基础上开发了针对SAGEM PCM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PCM网络系统终端网元直观的实时在线监控及管理,提高了电力通信网PCM终端网元的运行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风机盘管联网管理系统的总线架构。以某校教学楼为例,详细介绍风机盘管联网管理系统的设备选用、特点、管理架构及上位机管理软件。最后,介绍了风机盘管联网管理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意义。指出对风机盘管系统实施联网式管理,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现有ATM网管系统和网络运行维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广东电力ATM网络和IP VPN业务系统的网络管理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对ATM网络和IP VPN业务系统的综合网络管理,该系统对提高网络管理和维护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通信传输网来说,网管监控能力在保证网络正常运作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电力光纤传输网是黑龙江电力通信网的主干网络,其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通信网稳定运行的保证。当前黑龙江电力省调侧网管仅有一个网关却要监视91个网元,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了改善网管设置的建议,即增设网管网关和增加远程登录通道模式,以确保黑龙江光纤主干网的可靠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网管是光纤通信传输网运行、维护的管理中枢.文章介绍了南通电力光传输网一体化专业网管平台的构建原则、系统的部署及功能,阐述了实施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系统运行管理要求.实践应用表明,光传输网一体化专业网管平台能满足电力通信专网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家电网公司传输网网络管理存在各设备厂家网管相互孤立,通信基础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无法实现网络设备、电路等资源集中管理、调度及维护的现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网络管理建设的目标和解决方法。“十一五”期间传输网络管理需建设传输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包括:综合监视、资源动态管理及T-M IS等功能,实现对传输网络全网资源的集中管理、设备的集中维护、电路调度的跨厂家调度,为网络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T-M IS子系统可提供的工单管理、值班日志管理、运行报表管理等功能能够极大地方便运维人员的日常维护,更好地实现网络运维的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AUTOSAR车载网络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管理是保证车载网络可靠运输的关键,针对AUTOSAR网络管理对节点故障和总线故障处理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UTOSAR网络管理方法。通过在NMPDU(网络管理协议数据单元)中增加一个睡眠标志位,并在节点进入READY SLEEP状态后重复发送带有睡眠标志位的网络管理消息,以实现节点的故障检测;通过在原有的网络管理状态转换图的基础上增加了LIMPHOME状态,当节点不能正常使用总线时进入该状态,以实现总线故障的处理。最后利用CANoe软件进行仿真,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智能配用电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智能配用电网中各种通信设备的集中运维与管理问题,提出了智能配用电综合网管系统。首先从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建设的需求、网络结构出发,分析了该系统的被管网络范围;在电信管理网(telecom management network,TMN)体系结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管系统的总体结构;根据智能配用电通信管理需求,详细分析了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接口范围;最后就混合组网管理、配网特有拓扑管理、云网管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入分析,针对北向接口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