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丝虫幼虫置液氮内冷冻保存国外已有报道,国内报道甚少。1985年我们参考国外有关文献,并改进一些方法,进行了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液氮内冷冻保存的试验,取得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微丝蚴(mf)的收集及冷冻保护液用腹腔内灌洗法从马来丝虫感染的长爪沙鼠腹腔液中收集微丝蚴。实验前用灭菌的37℃Earle 氏液冲洗微丝蚴,并于1500rpm 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反复三次。  相似文献   

2.
1983年WHO丝虫病专家委员会报道班了氏丝虫微丝蚴能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大部分微丝蚴脱鞘后8天发育为第一期蚴虫(L_1)。1987年2月,我们对马来丝虫微丝蚴(mf)在不同基础培养液中存活情况进行了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mf的收集: 以生理盐水腹腔灌洗法从感染丝虫的鼠体内获取mf。方法详见贵州省丝虫病防治与科研资料汇编(1955—1966页) 二、培养技术: (一)基础培养液:应用Earle液;Earle加0.5%水解乳旦白(L+E);Hanks液;RPMI—1640;No199。每种培养液取2ml加  相似文献   

3.
1987年4月,我们用抗疟药氯喹作了体外抗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感染期幼虫和微丝蚴的效果观察,并与呋喃嘧酮、痢特灵和海群生比较,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虫源(一)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Mf)的收集:分别用腹腔灌洗法和解剖法从感染马来丝虫沙鼠腹腔内收集 mf 和成虫于消毒离心管,盛 Mf 管加入10倍灭菌 RPMI—1640液(加青、链霉素各500u/ml),1500rpm 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如此反复3  相似文献   

4.
徐秀菽  刘涛 《贵州医药》1994,18(5):440-441
建立丝虫的体外培养系统对丝虫病的防治与监测有着重要的价值。Sawyer和Weinstein(1963)首次报道犬恶丝虫在NCTC_(109)培养液中可发育到一期。1966年Wood和Suitor利用埃及伊蚊细胞的Grece's细胞系培养台湾猴丝虫微丝蚴,至第19天发育到第2期幼虫。此后,体外培养受到广泛注意,并取得一定进展。1987年,姜维维用CaCl_2人工脱鞘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在HamF_(12)和RPMI_(1640)含30%小牛血清中最高有20%可发育至腊肠期。陶鸿章(1989)用CaCl_2脱鞘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在含中华按蚊细胞系的TC_(199)培养液中有25.5%发育致腊肠期,并且认为有鞘微丝虫蚴的体外培养,脱鞘是使其发育的先决条件。本文报道未经人工脱鞘及人工脱鞘的微丝蚴在各种培养液及含东乡伊蚊胸肌细胞系的培养液中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5.
陈晓芮  罗来凤 《贵州医药》1994,18(6):509-511
本文报告了1985~1993年29例不同密度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中微丝蚴自然阴转及在当地传播丝虫病的作用。结果显示13例62ul血5条以下微丝蚴血症者3年内全部阴转;6例6~10条者5年内全部阴转;10例11条以上者3年内无1例阴转,密度由平均23条降至9条。5年内阴转6例,余4例密度降至4条,7年内全部阴转。微丝蚴密度高低与蚊媒感染率呈正相关。持续7年的观察未发现新感染微丝蚴血症者,蚊媒感染率巳持续4年为0,当地人群血清中丝虫抗体水平已降至非流行区人群抗体水平,表明当地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6.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在晚期丝虫病患者中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群锋  王世海 《贵州医药》1992,16(4):200-202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微丝蚴阳性者免疫荧光研究已见于多篇文献;而对晚期丝虫病患者,国内外尚无这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Aw—Ag)及微丝蚴抗原(Mf—Ag)对马来和班氏丝虫病晚期患者作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以了解晚期患者血中抗体水平。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血清标本的收集、保存、稀释1988~1989,我们分别在德江、务川、独山三县静脉采集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晚期患者血清标本51份,微丝蚴阳性血清10份,并在上述  相似文献   

7.
丝虫病的普查或诊断需在夜间进行,甚为不便。1964年福建省南平市防疫站和197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进行了白天口服海群生25毫克后检查微丝幼的研究。1973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用海群生25毫克于上午9时给56例班氏丝虫病患者服药,服药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及120分钟检查微丝蚴,阳性率与前晚比较分别为51.6%、76.8%及96.4%,微丝蚴平均条数以120分钟最高。为了探讨口服海群生25毫克日间检查微丝蚴的价值,1973年我们在东海、新沂、泰兴、淮安等县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应用薄膜过滤法和40mm~3厚血膜法在丝虫病不同流行区检查居民1576人,薄膜过滤法微丝蚴检出率为6.47%,厚血膜法为3.94%,前者的微丝蚴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特别是低微丝蚴血症者,薄膜过滤法微丝蚴检出率比厚血膜法高2~4倍。  相似文献   

9.
1947年Hewitt等发现海群生对丝虫有效至今,尚无更理想的药物取代之。1969年Foster等报告呋喃妥因能杀死多乳鼠的棉鼠丝虫成虫,而对微丝蚴的效用则较差。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在大量合成和筛选硝基呋喃类衍生物过程中,1978年参照Michek(1960)的方法合成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经席裕瑞等(1980)实验观察,证实其对棉鼠丝虫成虫的作用比对微丝蚴强,对长瓜沙  相似文献   

10.
德江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高达21.75%。1971~1974年,全县开展了2~3次全民性查治,微丝蚴阳性率降至2~3%,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改进了防治措施,在反复查治的基础上加用全民服药(五岁以上←成人←海群生3克一疗程,历年微阳病人加服一疗程)取得显著成效。1976年经对全县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郑惠君  程文芳 《贵州医药》1993,17(6):328-330
作者用伊维菌素(IVM)0.05ug/ml、0.1 ug/ml和海群生(DEC)150ug/ml浓度在体外与兔血混合马来丝虫微丝蚴实验感染东乡伊蚊。12天后全部蚊虫进行个体解剖:伊维菌素组蚊体内未发现马来丝虫三期幼虫,而海群生组东乡伊蚊感染率为30.5%、对照组为36.0%。单剂量的伊维菌素以400ug/kg体重,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经皮下或腹腔液内注入微丝蚴阳性的长爪沙鼠。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別于治疗后间隔1、7、30和75天喂饲东乡伊蚊。实验组于治疗后1—15天蚊体内未发现幼虫,对照组东乡伊蚊自然感染率为13.6%—14.6%。在治疗后75天蚊体内检获L_3数目,仍低于对照组。本研究提示伊维菌素能降低马来丝虫在蚊媒中的传播作用。其作用方式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体外长期培养的FVO株恶性疟原虫,当原虫血症达2~7%时,用pH7.2磷酸盐缓冲液洗三次,配成18~22%压积细胞,用Ficoll作梯度离心。Ficoll溶液9ml放入15ml沉淀管,上部加1ml细胞悬液,用40g或33g低速离心15分,以后分别收集梯度液和管底沉淀细胞,用粒子计数器进行红细胞计数,同时涂血薄片进行原虫分类。将单核的含色素原虫(滋养体)同多核  相似文献   

13.
用呋喃嘧酮治疗82例班氏丝虫病患者,分4个治疗组,总剂量112-200mg/kg,疗程7-10d。治后6个月微丝蚴阴转率50-82%,而海群生对照组微丝蚴阴转率仅25%。呋喃嘧酮的副作用与海群生相仿。治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观察结果显示,呋喃嘧酮对班氏丝虫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优于海群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丝蚴及感染期蚴的低温冷冻保存已有不少报道。经冷冻后的幼虫仍具有原有的生物学特性。成虫的低温冷冻保存,国内尚未见公开报道;国外,Townson等(1986)首次报道了牛盘尾丝虫(Onchocerca gutturosa)成虫雄虫在液氮中保存36天,仍具有活力。本实验用液氮冷冻保存马来丝虫成虫获得成功,冷冻后的虫体能在体外培养液中存活并继续产出微丝蚴。材料与方法一、虫源:周期型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雌性成虫,取自本实验室动物模型,长爪沙鼠腹腔,生理盐水洗涤后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基本消灭丝虫病以后残存传染源的传播能力和自然转归,探索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和蚊媒监测方法。方法 选择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三个村庄作为纵向监测点,连续监测人群和蚊媒微丝蚴感染情况。按照防治前感染率分层抽取部分村庄作为横向监测点,监测人群和蚊媒微丝蚴感染情况。结果 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的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能够自然转阴,并不会造成新的感染。结论 商丘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传播无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脂质体制备方法按照1965年Bangham首次发表的方法,取10ml豆磷脂的氯仿溶液(10mg/ml)及2ml胆固醇的氯仿溶液(5mg/ml)于旋转蒸发器40℃蒸发至干,加入盐酸氯洁霉素溶液20ml(1或5%),在温和搅拌下即形成MLV脂质体。临床用三种洗剂制备 1.氯洁霉素标准洗剂药物溶解于10%丙二醇及70%乙醇的混合液中。2.氯洁霉素洗剂-乳剂由2%Hostaphatkw 340N,2%Hostacerin,88%蒸馏水及防腐剂制成乳剂,药物溶液(5%)以1:4加入乳剂。3.氯洁霉素脂质体洗剂5%的药物混悬剂以1:4加入乳剂,使  相似文献   

17.
微丝蚴密度中位数是作为不同人群间或防治措施前后密度比较的一种量度。一个感染人群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则密度中位数显著下降。微丝蚴(fm)计数的频数分布总是极不对称的或远离正态分布型,简单的算术均数受机遇关系变异甚大,特别受少数高密度病人微丝蚴数影响。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SaSa1966年根据微丝蚴阳性者累积频数分布的资料,在对数——概率图纸上以X轴为对数尺度,y轴为机率单位尺度,用y=a+blogX简单公式表示直线回归。并指出如没有对数——概率图纸,可用数学表将百分率转换成机率单位,在方格纸上以X轴为算术尺度,y轴为机率单位尺度能得到同样的直线关系,求出密度中位数。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省卫生厅于1982年5月28~29日在无锡市召开了有关《江苏省丝虫病现状的分析》,(见本期20页)及《班氏丝虫病流行地区人群微丝蚴率、微丝蚴密度与人房  相似文献   

19.
新化合物苯硫脲嗪(4-硝基-4’-(1-甲基哌嗪-4-硫代甲酰氨基)二苯胺)具有抗丝虫作用。感染棉鼠丝虫的棉鼠或长爪沙鼠和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用苯硫脲嗪ig 200mg/(kg·d)×3d皆获治愈。苯硫脲嗪对微丝蚴亦有作用,给药开始后3d,受治棉鼠周围血中的微丝蚴即消失,而受治长爪沙鼠腹腔内的马来丝虫微丝蚴活动减弱、僵直或自溶。两种丝虫经苯硫脲嗪作用后,虫体被破坏、崩解,特别是马来丝虫,出现大量死虫肉芽肿,虫周细胞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特美肤溶液中特美肤和氯霉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与一阶导数光谱法不经分离即可消除干扰,分别测定特美肤和氯霉素含量。结果:特美肤在200~600μg/ml浓度范围内,氯霉素在10~3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8;特美肤和氯霉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9%(n=6 RSD=0.287%)和100.46%(n=6 RSD=0.768%)。结论:本方法可体现出灵敏、准确、可靠性,可加强复方特美肤溶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