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在进行齿轮激光测量时,激光束所在的空间直线通常穿过齿轮中心,测量值为激光位移传感器至齿轮渐开线齿面的空间距离。但激光束与被测齿面法矢量的夹角过大,影响测量的精度和数据的稳定性。因此,提出一种激光偏置的齿轮精密测量,使激光束相对齿轮轴线偏置一段距离,激光束与齿面测量点法矢量夹角减小,有效提高激光测量精度与稳定性。计算出了最佳的偏置量范围,通过检测齿轮齿形分析了齿轮的齿距偏差和螺旋线偏差。利用理论推算与实验验证的方法,得出该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可达到1μm,测量数据波动小,适用于齿轮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2.
齿轮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齿轮激光表面强化的偏置技术、变速扫描技术和辅助冷却技术 ,因而 ,获得了沿齿廓分布的均匀硬化层。检测结果表明 :齿轮激光淬火变形很小 ,不影响齿轮的精度等级。  相似文献   

3.
石岩  徐春鹰  张宏 《应用激光》2001,21(4):254-256
研究内齿轮齿面的激光强化.提出了内齿轮齿面激光表面淬火的偏置技术、变速扫描技术和辅助冷却技术,获得了沿齿面均匀分布的硬化层.检测表明内齿轮精度最大下降l级.  相似文献   

4.
精密齿轮光纤激光切割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光纤激光精密加工系统进行了不锈钢齿轮的切割实验。研究了激光光斑直径及离焦量、切割速度、激光功率等工艺参数对齿轮切缝宽度及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在0.4mm厚的不锈钢薄板上切割出了精密齿轮。  相似文献   

5.
40CrNiMoA齿轮激光表面强化及抗疲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0CrNiMo齿轮进行了激光表面强化处理,用SEM和TEM对处理试样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分析了其显微硬度,并进行了抗疲劳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40CrNiMo激光淬火后其组织由淬硬层、过渡区和基体组成,淬硬层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层深约1.5mm,过渡区为马氏体和索氏体混合组织,基体为回火索氏体。淬硬层表面硬度比常规淬火硬度有所提高。40CrNiMo激光淬火齿轮比20Cr2Ni4渗碳淬火齿轮疲劳强度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6.
利用烧蚀阈值理论,研究飞秒激光对面齿轮的烧蚀特征,得到了面齿轮的烧蚀阈值。建立烧蚀模型,计算仿真了飞秒激光在单脉冲与多脉冲烧蚀过程中的理论宽度与深度。利用等离子体冲击波传播半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耦合飞秒激光多脉冲烧蚀时的表面残余温度变化,得到等离子体冲击波的动态反冲压力机理图,并得到飞秒激光加工过程中,等离子体冲击波动态反冲压力对烧蚀的凹坑形貌以及扫描隧道与烧蚀平面形貌变化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飞秒激光对面齿轮进行隧道扫描时,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隧道的直线度降低。高功率条件下,增加相邻扫描道扫描间距,烧蚀后的齿面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激光焊接目前在汽车复合齿轮的焊接中已经广泛使用,尤其在异种材料间焊接优势明显,但激光焊接中出现的裂纹,气孔作为顽疾一直不易消除。本文通过将传统焊接手段中的预热方式运用在离合器外毂组合齿轮的激光焊接中,并对齿轮渗氮前后两种状态进行分别实验,最后得出一种新的齿轮激光焊接工艺方法,有效解决焊接裂纹和气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齿轮激光淬火的扫描方法及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两种齿轮激光淬火的扫描方法:周向连续扫描和轴向分齿扫描,并研究了两种方法相应的主要工艺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激光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  早在1969年激光就被用于汽车电子零件电阻的修整和陶瓷基板的划线,这是首次发现激光振荡9年以后的事。七十年代中期,美国进行了两大开发,即由福特汽车公司开发的车体钢板激光焊接和由通用汽车公司开发的动力转向装置齿轮罩的激光淬火。这些开发为以后汽车产业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八十年代,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激光切割主要用于产品试制阶段和少量生产时面板的切割和打孔。激光焊接则用于传动齿轮的焊接。现在,激光切割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已发展到组装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飞秒激光烧蚀面齿轮齿面表层构成及其形态影响,本文针对面齿轮材料18Cr2Ni4WA,通过建立双温传热模型,模型采用向后有限差分法进行飞秒激光烧蚀数值模拟,研究飞秒激光烧蚀齿面的加工过程,分析能量密度对重铸层和热影响层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能量密度由173J/cm2增加至433J/cm2,重铸层厚度从068μm增加到102μm,热影响层厚度从096μm增加到135μm。针对重铸层的控制,本文实施了对面齿轮齿面的二次加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能量密度173J/cm2对齿面进行二次加工,加工后的齿面几乎没有重铸物残留,齿面平均粗糙度由0365μm降到了0185μm,有效地改善了面齿轮的加工质量,为提高飞秒激光精微烧蚀面齿轮精度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3Cr13不锈钢计数器棘轮的激光淬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KW横流CO_2激光器对3Cr13计数器棘轮进行了激光淬火研究,结合零件的原始加工次序,比较了两种次序激光淬火投弹器棘轮的工艺,结果表明:经两种方法激光处理后棘轮的显微硬度均达到了该零件技术指标的要求,显微硬度为HV412∽550。激光处理3Cr13不锈钢硬化层的深度为1.0mm,表面最高硬度HV680,比普通淬火高约HV160。激光处理后齿面的光洁度不变,达(Ra0.4∽0.3μm),激光淬火的变形为2.5μm左右。激光淬火区的显微组织为细小均匀的隐晶马氏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激光表面强化对20CrMo低合金结构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其表硬度可达500-580HV0.1,满足该钢用于一般零件(链轮、齿轮、轴等)的局部表面硬度、耐磨件等机械性能的要求,为改进零件表面处理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面瞬时热源法研究激光作用后轮齿内部的瞬态温度场分布,导出了实用的齿轮硬化层分布的快速估算公式,同时还讨论了齿轮的背面回火问题。  相似文献   

14.
模切辊激光表面淬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晁明举  杜远东  梁二军  余菊美 《激光技术》2003,27(6):500-502,509
用连续波CO2激光束对50#钢模切辊进行了激光表面淬火试验,研究了淬火层的显微组织及硬度分布.结果表明,50#钢模切辊经激光表面淬火后,硬化层组织由细小的位错马氏体及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组成;模切辊变形很小,且表面硬度高,整体硬度分布较为均匀,能够达到技术要求.采用激光淬火技术对50#钢模切辊进行表面强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QT600-3凸轮轴表面激光相变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QT600-3凸轮轴激光相变硬化工艺参数优化组合,分析了凸轮轴激光相变硬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层显微硬度比等温淬火提高了50%;硬化层深达0.5mm;耐磨性提高了1倍;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能满足凸轮轴工作要求,为改进凸轮轴表面处理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激光淬火曲轴轴颈硬化层深度分布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曲轴激光淬火强化技术 ,采用千瓦级快速轴流式激光器对球铁曲轴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通过建立非稳态温度场模型 ,探讨了曲轴激光淬火时主轴颈处淬硬层深度沿激光扫描方向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运用本模型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优化激光淬火工艺参数 ,避免了传统优化方法的不足。分析表明 ,理论计算和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