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4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进行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与MRI检查;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结果 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的诊断,CT与MRI结果相符;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的诊断,CT较敏感;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MRI明显优于CT.结论 MRI能明显提高脑叶挫裂伤和脑深部挫裂伤诊断敏感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磁共振成象(MRI)原理作一简要说明;并与CT对比,对其本身的一般优缺点作一介绍;还着重讨论MRI对多种类型颅脑病变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CT和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在其受伤后72 h内分别开展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确诊率与漏诊率。结果 MRI检查敏感度为86.7%(104/120),漏诊率为13.3%(16/120);CT检查敏感度为75.8%(91/120),漏诊率为24.2%(29/120)。MRI检查敏感度高于CT检查,漏诊率低于CT检查(P0.05)。结论 CT检查并不能对患者的小脑、脑干、颞叶边缘挫裂伤、轴索损伤有较为准确的诊断,而MRI检查能够有效地检查出患者的病灶,弥补CT检查的不足,因此,将MRI检查应用到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有较大的实际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科室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MRI组和CT组,每组组内均设置40例研究对象。MRI组患者行MRI扫描诊断,CT组患者行CT扫描诊断。结果 MRI组颞叶损伤、额叶损伤、额颞叶损伤、顶枕叶损伤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MRI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且诊断敏感度更高,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MCI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梗死检出率、检出病灶数、检出病灶直径、病灶检出部位等情况.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CT与MRI检查在成年膝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单侧膝关节结核患者。36例患者年龄18~85岁,平均(52.3±18.9)岁;男26例,女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发现率。 结果 CT检查和MRI检查对于膝关节结核骨质破坏、死骨、滑膜增厚、关节积液、钙化的诊断发现率分别为58.3%(21/36)、52.8%(19/36)、22.2%(8/36)、36.1%(13/36)、30.6%(11/36)和91.7%(33/36)、5.6%(2/36)、97.2%(35/36)、80.6%(29/36)、0.0%(0/36),其中CT检查对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和关节积液的诊断发现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对死骨和钙化的诊断发现率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96、17.21、39.03、14.63、17.24,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0.000、0.000);CT检查和MRI检查对于关节间隙异常、关节周围冷脓肿及并发窦道形成的诊断发现率分别为97.2%(35/36)、75.0%(27/36)、11.1%(4/36)和94.4%(34/36)、80.6%(29/36)、11.1%(4/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32、0.00,P值分别为1.000、0.571、1.000)。 结论 CT检查对于发现死骨、钙化占优势;MRI检查对于观察膝关节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及评估整个关节破坏程度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颅脑MRI的弥散加权序列(DWI)检查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金标准,分别采用CT常规扫描及MRI扫描的常规序列对80例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比较分析二者对不同病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CT与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33.75%和9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6 h和6~24 h的患者,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分别为96.88%和95.45%,明显高于CT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24~72 h的患者,CT和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CT与MRI检查检出的病灶数分别为96个和235个,两者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9.34%和96.31%)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6 h和6~24 h的患者,CT与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24~72 h的患者,CT和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对较小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双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双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头部CT平扫,选择基底核区或感兴趣区行CT脑灌注成像,获 取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出院时复查CT,与 入院时CT片比较。对同一例患者脑灌注后资料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患者发病90min后,CT 脑灌注即可显示出病灶区域血流灌注异常,与对侧相比CBF、CBV下降,MTT延长。对于CT平 扫未见病灶的患者,可预示有无梗死灶的存在、位置及范围;对于已有梗死灶的患者可预示病灶 的发展趋势。12例CT脑灌注异常的同一例患者,左、右两侧半球脑实质内CBF、CBV及MTT差 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0.01),6例无CT脑灌注异常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0.01)。 结论 CT脑灌注成像技术可超早期预示脑梗死病灶及其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 价值。统计学分析可作为诊断脑血流灌注异常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因前庭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引起[1].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发生老年性眩晕,如外伤、中毒、炎症、神经变性、供血障碍、肿瘤及周围组织牵拉压迫等[2].临床根据眩晕发病原因可将眩晕分为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通常是因脑组织、脑神经病变导致,周围性眩晕大多与耳部疾病有关[3].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急性眩晕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颅脑MRI对老年急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细菌病毒等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1-3]。随着医疗仪器的进步发展,影像学发现了检查图像更为清晰的诊断方法核磁共振(MRI)为了探究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对其诊断的准确率及特异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对两者诊断价值做了显著性分析进而确定更具临床诊断价值的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  相似文献   

11.
CT和MRI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样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结构紊乱、血管体系改建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病理过程。肝硬化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及核素扫描等。本文主要介绍CT、MRI在肝硬化方面的应用价值与进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CI)诊断率明显上升,然而CT和MRI在CI诊断上各有优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中、老年CI患者临床及影像学检测资料,旨在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蒙喜斯 《内科》2010,5(6):587-589
目的探讨CT、经颅多普勒(TCD)对早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头颅CT和TCD情况。结果头颅CT检查示额颞顶叶脑梗死4例,基底节脑梗死9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1例,岛带消失征8例,一侧脑沟变浅7例,灰白质分界不清4例,脑白质疏松17例,脑萎缩18例,陈旧性病灶16例,未见异常22例。TCD示前中后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紊乱79例,血流速度减慢29例,未探及前、中动脉血流信号14例。结论 TCD与头颅CT如能互为补充,对诊断早期脑梗死面积大小、血管狭窄程度有着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和CT检查,将患者按照脑梗死发生的时间、梗死部位、梗死灶大小、是否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等情况进行分组统计,比较不同情况下MRI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分析MRI和CT用于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 按照梗死发生时间分组,颅脑CT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MRI(P <0.05);按照梗死灶大小分组,颅脑CT对于小病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按照梗死部位分组,颅脑CT对于脑干及小脑部位的梗死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按照是否为血管性痴呆分组,颅脑CT对于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梗死检出率明显低于MRI(P <0.05),而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梗死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而言,颅脑CT和MRI都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但MRI对于早期、小病灶、后颅凹梗死灶、多发脑梗死痴呆的梗死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  相似文献   

15.
磁共摄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对诊断脑血管病较其他方法优越,尤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更有其独到之处。现就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CT与MRI诊断鼻咽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曦  胡国清 《山东医药》2005,45(6):17-19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向周围邻近结构侵犯的CT和MRI表现。并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l例NPC患者CT和MRI资料。结果 鼻咽癌瘤体T1WI等信号14例(66,7%),T2WI高信号18例(85.7%),增强T1WI高信号9例(100%)。CT、MRI显示鼻咽癌以下结构的浸润率有显著性差异:完全茎突后间隙、颅骨和海绵窦(P值分别为0.015,0.000和0.017)。副鼻窦检出率分别为14.3%和4.8%,但P值为0.143。其余结构两者检出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以MRI为鼻咽癌患者首选影像学检查,可更准确了解肿瘤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先行CT进行诊断,再采用MRI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方法的梗死检出率、检出病灶数、检出病灶大小、检查时间、病灶大小梗死检查率及不同梗死部位梗死检出情况。结果 MRI组梗死总检出率(95.56%)显著高于CT组(65.56%),且梗死24 h内和24 h~72 h的病人中,MRI组的检出率(94.29%、96.88%)均高于CT组(48.57%、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检出病灶数(2.91个±0.32个)多于CT组(1.83个±0.30个),MRI组病灶(8.84 mm±2.51 mm)小于CT组(11.29 mm±3.07 mm),MRI组检查时间(10.56 min±3.04 min)短于CT组(19.76 min±4.1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2 mm的梗死灶检出率(91.30%)显著高于CT组(2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脑干、小脑的梗死异常检出率(80.00%、85.71%)显著高于CT组(20.00%、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CT均是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的重要手段,但与CT相比,MRI诊断优势更为明显,病变检出率更高,可作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首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早期小肺癌采用高分辨率CT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146例直径3cm以下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CT扫描诊断,而研究组则采取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诊断,同时结合MRP、VR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讨论。结果研究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短毛刺征及棘突征等方面显示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一些,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而言,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有着很高的确诊率及鉴别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及理论基础,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CT与MRI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胰腺癌所起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临床表现疑似胰腺癌患者47例,患者行CT和MRI增强扫描,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对比其特征性影像学。结果其中27例增强CT显示其中20例为胰腺癌患者,其中2例与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不一致,诊断符合率92.6%。在患者中,其中增强CT上显示癌病灶中1cm的病灶33个,1cm的5个,手术病理证实1cm的病灶35个,1cm的3个,CT诊断5.26%与实际有误。另外20例行MRI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7例诊断为胰腺癌,其中1例与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不一致,诊断符合率95%。癌病灶中1cm的病灶36个,1cm的2个,手术病理证实1cm的病灶35个,1cm的3个,MR诊断2.63%与实际有误。结论目前影像学手段是诊断胰腺癌非常有效的方式,无论是CT还是MRI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