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十年来,我国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保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理论上逐渐明晰了股骨头髋臼的血液供应、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早期髋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临床上推广了髋臼周围截骨、髋关节外科脱位、髋关节镜等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对于各种病因导致的继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形成机制、病理状况、干预措施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但是仍然有很多机制和细节尚不明了,如髋关节不稳、临界争议等。该文在总结上述临床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几种传统治疗方法的回顾,进一步对保髋工作的历史发展作了阐述,对保髋的随访和评价、微创及个体化治疗作了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2.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发育不良通常分为2种:(1)没有髋关节脱位的髋臼发育不良,由于无临床症状,直到多年后走路出现疼痛摄X线片才被发现;(2)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后出现的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约占髋脱位复位后的20%~50%,这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髋臼发育不良是致残的主要因素。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杜绝髋臼发育不良的病理进展,以期提高和改善髋关节质量,防止或延迟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en B  Pei FX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01-1005
目的 总结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和功能障碍的经验。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96例 112髋 (双侧 16例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半脱位 73髋 ,低位脱位 18髋 ,高位脱位 2 1髋。髋臼侧均采用真臼位置重建 ,其中骨水泥固定 16髋 ,非骨水泥固定 96髋 ,植骨 11髋 ;采用常规置换 83髋 ;磨削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 7髋 ;髋臼外上缘自体股骨头植骨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髋。结果 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 ,患肢长度平均延长 1 7cm。随访 85例 98髋 ,平均随访 3 5年 ,关节疼痛缓解 ,活动功能满意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 33 9分恢复到平均 89 3分 ,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X线片显示 ,关节假体位置正常 ,人工髋臼的平均外展角4 4° ,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 96 6 % ,金属臼杯与宿主髋臼之间未见透光线 ;11髋髋臼侧植骨病例中 ,植骨块与宿主骨愈合良好 ,未见骨吸收现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术前应充分考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 ,尽可能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联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34髋)因髋臼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的患者行三联髋臼周围截骨术。结果 34髋关节活动度保持正常,髋关节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三联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关节活动度正常,跛行改善,对控制和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臼发育不良致髋关节骨关节炎时人工髋臼的安放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因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进行随访,有52例(60髋)获得随访。其中男6例,女46例;年龄46~72岁,平均62岁;双髋8例,单髋44例。主要症状为疼痛及跛行。在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时,根据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采用了加深髋臼、髋臼内陷及髋臼外上缘植骨等三种方法。术后随访应用H 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第3、6、9、12个月及以后每1年以同等条件投照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观察髋臼假体与髋臼骨床愈合的情况。随访2~8年,平均4年6个月。结果加深髋臼和髋臼内陷的病例,髋臼假体与髋臼骨床接触良好,无松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而髋臼外上缘植骨的6髋中有5髋,术后2年时植骨块与髋臼假体间出现透亮带,但髋臼假体无松动。结论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在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应根据髋臼骨床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安放人工髋臼。在髋臼底部骨质较多的情况下,应采用加深髋臼的方法。加深髋臼后仍有少量髋臼假体外露时可采用髋臼内陷安放人工髋臼。髋臼外上缘结构植骨的患者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报告青少年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臼盂唇内翻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对248例青少年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及髋关节半脱位患者行骨盆X线、髋关节核磁造影检查,发现12髋存在典型关节内盘状软骨样结构,均为女性,年龄9~36岁,平均17.8岁,左侧5髋,右侧7髋;并通过髋关节切开清理,得到大体标本及病理证实.结果 青少年及成人髋臼盂唇内翻的X线片特点是髋臼负重区短小,部分软骨下骨模糊、欠规则;直接核磁造影片上内翻盂唇呈线条样低信号衬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其病理结构为纤维软骨.青少年及成人髋臼盂唇内翻多见于女性、较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半脱位,较早出现髋关节疼痛.绝大部分患髋4字试验阳性,部分患侧髋关节前内侧撞击试验或后外侧撞击试验阳性.其预后及临床意义值得探讨.结论 典型青少年及成人髋臼盂唇内翻有明显的X线片和髋关节核磁特征,其临床特征、预后及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以及髋股撞击综合征多发于年轻患者,是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对于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髋关节置换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是髋关节置换在青年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仍然具有挑战。随着对髋关节解剖的深入研究以及保髋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保髋的理念达到广泛的认可,尤其是得到患者的欢迎。本专栏聚焦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以及髋股撞击综合征的保髋治疗,介绍国内学者在保髋领域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国内保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30例患者33髋。结果:随访25例28髋,平均随 访5.3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3髋,良9髋,可4髋,差2髋,结论:术前准确测定髋臼骨质分布、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正确重建髋臼,术后积极康复训练,患者大都可以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43髋)行手术治疗,通过髋臼周围截骨、旋转髋臼向前外侧移位恢复髋臼的正确位置,并增加髋臼覆盖面。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术后髋痛、跛行完全消失或有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CE角和Sharp角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髋臼周围截骨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假体置换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置换治疗的疗效。方法:12例(14髋)因髋臼发育不良所引起的严重骨关节炎患作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优4例,良6例,中2例。结论:对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掌握,只有当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功能障碍非常明显而保守治疗无效时方可实施。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对31例4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11例,单侧20例。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经过3个月~4年的随访,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4.65分增加到术后89.2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应充分考虑髋臼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病理改变,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儿童髋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将导致成年后髋关节不稳、骨关节炎,对于未能及早发现者以及已出现骨关节炎的年轻病人,常用的手术矫形方法有原位造盖、chiari手术、髋臼旋转截骨等.由于不同术式均有其优缺点,作者设计了髋臼扩大成形术,并对该手术的应用解剖进行观测,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骨颗粒、骨泥混合植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9例(66髋)CroweⅡ~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骨颗粒、骨泥混合植骨。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6个月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48.76±7.79)分提高至(92.09±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优56髋,良8髋,可2髋,优良率为96.97%。结论自体骨颗粒、骨泥混合植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均可愈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髋臼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方法。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4例26个髋;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按照Perner分型,其中Ⅰ度10髋应用普通髋臼假体置换,Ⅱ度9髋选用螺旋臼假体,Ⅲ度5髋及度Ⅳ2髋选用小号髋臼假体,真臼部位安置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无结构性植骨。结果随访0.5~3.5年,假体与骨床结合牢固,患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针对髋臼病变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类型髋臼假体置换,配合术中的正确操作能简化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自2008年2月~2011年1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周围存在明显骨缺损22例行翻修手术,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22髋),男14例,女8例;年龄51~69岁.初次置换病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导致股骨头坏死14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髋臼发育不良8髋.  相似文献   

16.
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术中髋臼的重建方法。方法对24例32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21髋行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移植重建髋臼,11髋单纯行髋臼加深重建髋臼。术后以Harris评分、放射学改变、步态、肢体长度、Trendelenburg征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2分恢复到术后平均86.4分,X线片显示,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移植重建髋臼病例所有移植骨块均愈合良好。旋转中心平均下降55mm(37~69 mm)。29髋疼痛消失,3髋术后有轻微疼痛。1例术后Trendelenburg征持续阳性。结论根据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髋臼重建方法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对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单纯骨性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对髋臼安装角度的影响及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方法]自2006~2009年,本科共实施全髋表面关节置换术20例23髋,病因包括单纯骨性关节炎10髋及髋关节发育不良13髋。手术假体均采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表面置换假体,股骨侧骨水泥固定,髋臼侧生物型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近期随访(6个月~3年),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一发生术后脱位、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其中单纯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臼杯外展角25.6°~56.0°(平均43.9°±9.9°),平均髋臼覆盖率达95.8%。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臼杯外展角22.4°~69.3°(平均46.8°±12.9°),髋臼覆盖率达84.3%。[结论]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表面置换假体在治疗单纯骨性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临床疗效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外展角离散度要明显高于单纯骨性关节炎组,其髋臼杯假体外展角度控制要难于单纯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关节炎髋臼和Harris窝的解剖学特征,探讨复原Harris窝和确定髋臼中心的方法,以准确安装髋臼假体,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对42例(48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终末期骨关节炎施行人工全髋置换术(THA),其中男6例6髋,女36例42髋。年龄27~62岁(平均45岁);术前拍摄标准骨盆平片确定Crowe分型,其中CroweⅠ型6髋,Ⅱ型11髋,Ⅲ型20髋,Ⅳ型11髋。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髋臼,观察髋臼和Harris窝的解剖学特征,清除覆盖于Harris窝表面的骨赘,复原出Harris窝和髋臼切迹,并以此为标志确定髋臼中心,磨削髋臼,安装髋臼假体。术后拍摄骨盆平片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评价旋转中心恢复效果。结果 48例成人DDH髋臼呈浅杯形、浅盘形、贝壳形、三角形四种基本病理类型,Harris窝根据骨赘覆盖程度不同呈现出裂隙状、三角状、封闭状、浅平状四种病理类型;根据复原Harris窝及髋臼切迹,确定髋臼中心并安装髋臼假体,手术前后骨盆前后X线片对比髋关节旋转中心: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术前(37.8±5.2)mm,术后(13.7±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术前(41.6±6.3)mm,术后(24.4±4.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人DDH终末期骨关节炎髋臼和Harris窝因脱位程度和骨赘增生程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病理类型,清除覆盖于Harris窝表面的骨赘可以复原出Harris窝和髋臼切迹,以复原后的Harris窝和髋臼切迹为标志确定髋臼中心,安装髋臼假体,可以准确地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  相似文献   

19.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田川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共28例(29髋),随访时间3.2年。手术前后X线变化及临床评定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可使髋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改善,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恢复了正常匹配关系。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骶骨纵向固定融合治疗创伤性腰骶脱位;Chiari截骨术治疗成人髋发育不良的远期随访;强直性脊柱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附18例/31髋中期随访分析);髋臼骨折的实用分型与治疗选择;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中心化;股骨近端缩短及全髋置换术治疗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髋关节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探讨;强直髋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金属钛网联合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