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PTH)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瘙痒程度、发作部位、发作频次、睡眠干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对57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及血液透析(HD)组3 组.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第4、8周后患者皮肤瘙痒临床症状评分、疗效情况,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D+HP组首次透析后及透析4、8周后与首次透析前相比,患者的皮肤瘙痒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 < 0.05);HDF组首次透析前后皮肤瘙痒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 0.05),透析4、8周后评分明显下降(P < 0.05);HD组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4、8周后皮肤瘙痒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 0.05).8周后,临床有效率HD+HP组最高,达89.47%,HDF组57.89%,HD组15.79%.结论:HD+HP组能有效地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其效果优于HDF组,HDF组治疗无效者改用HD+HP治疗可能有效,而HD组不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调查患者皮肤瘙痒发生情况,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5)与观察组(n=75),分别行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皮肤瘙痒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肤瘙痒发生率10.67%低于对照组的5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并发皮肤瘙痒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减少皮肤瘙痒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50例正常患者。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的含量以及阳性率。结果:术前,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多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9.8663,P0.0001);观察组术前的糖类抗原125的含量多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6.9395,P0.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分别为56.00%与0.00%,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8.8889,P0.0001);观察组的糖类抗原125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阳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阳性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检测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能对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尿毒症透析(MHD)患者微炎症、肾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HD组(单纯采用HD治疗)和HD+HP组(采用HD联合HP治疗),每组各3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采血,测量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状态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浆瘦素(leptin)等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和β2-MG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HD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而HD+HP组其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Leptin、Hb、Al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D组治疗后其Leptin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Hb和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D+HP组治疗后其Lept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b和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HD组比较,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HD联合HP可明显降低MHD尿毒症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为持续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提供量化评估策略下护理干预的积极影响。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某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相关数据,在满足选择标准群体中抽取100例并通过随机数字表完成分组,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有50例,对应配合常规持续性血液透析护理、量化评估策略下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治疗护理模式下皮肤瘙痒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情况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方面评价所得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量化评估策略干预,能降低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生活影响,保障整体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皮腠神气变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208例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2组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价疼痛;采用入睡时间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及睡眠效率评分评价睡眠质量;观察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性因子表达及CD4~+/CD8~+、CD8~+、CD3~+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PRI及PP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睡时间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及睡眠效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FN-γ、hs-CRP及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D4~+/CD8~+、CD8~+、CD4~+及CD3~+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皮腠神气变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疗效较好,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法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温阳通络止痒功效的中药颗粒,对照组口服皮肤病血毒丸,2组均外用硅霜乳剂,疗程4周,比较2组的皮肤瘙痒表现和皮损表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50.0%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和皮损表现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法能够改善皮肤瘙痒和皮损表现,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波理疗联合头孢西丁、甲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其对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0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50例。参照组采纳头孢西丁、甲硝唑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微波理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8.00%)高于参照组(88.00%),实验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后CD4~+、CD4~+/CD8~+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后CD8~+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与参照组(2.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理疗联合头孢西丁、甲硝唑可有效缓解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将入选的95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20min/次,每2d治疗1次。治疗组(46例)采用中药熏蒸配合NB-UVB照射疗法,每2d治疗1次,分别在治疗2周和4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为6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联合NB-UVB照射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治未病理论对血虚风燥型湿疹辩证论治的临床疗效及皮损组织中核因子(NF)-кB、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于本院皮肤科治疗的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100例。其中本研究纳入研究病例数6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未病观察组34例;对照组治疗采用常规西药口服+中药方剂口服治疗;观察组治疗采用常规西药口服+中药方剂口服治疗+治未病理念制定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改善情况、临床生化血清学及皮损组织检测指标的水平变化,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EAS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症状改善更明显。且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生化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血清生化学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损组织中NF-кB、HSP70水平较治疗前组内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指标水平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EASI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治未病理论制定的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疗效更为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说明生活方式干预对疗效影响显著。通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调节T淋巴细胞及NF-кB、HSP70水平来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等达到既病防变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汤治疗糖尿病足(DF)疗效及对患者周围神经感觉阈值、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2例,含中轻度46例,重度26例)与对照组(72例,含中轻度52例,重度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黄芪桂枝汤,连续治疗2周后,对两组DF患者临床疗效、血糖指标、足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周围神经感觉阈值,以及微炎症反应指标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轻度治疗组有效率为93.48%,高于同级对照组(P0.05),重度治疗组有效率为88.46%,与同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轻度治疗组、重度治疗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糖蛋白(HbAlc)与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出现降低,明显低于同级对照组(P均0.05);中轻度治疗组、重度治疗组治疗后的足部溃疡肉芽组织出现时间以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明显短于同级对照组(P均0.05);中轻度治疗组、重度治疗组治疗后的IL-6、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周围神经感觉阈值水平均明显降低,低于同级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桂枝汤可以明显提高DF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缩短DF患者治疗疗程,改善微炎症反应,利于DF患者周围感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头孢地嗪联合法罗培南钠对男性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皮肤病与性病科的149例男性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口服法罗培南钠片,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地嗪。比较2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生长因子(TG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男性淋病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IL-10、TGF-α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皮疹瘙痒以及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地嗪联合法罗培南钠对男性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口服法罗培南钠片,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且治疗后的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发生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低通量透析,研究组患者采取高通量透析,对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MIS评分及PEW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PEW发生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前,两组M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MIS评分、PEW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PA、TF、Hb、iPTH、磷、TG、TCHO、HCY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PEW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年龄、ALb、CRP、TNF-α、IL-6、KT/V<1.2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PEW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高通量透析可提高机体营养状态,降低PEW发病概率,年龄、ALb、CRP、TNF-α、IL-6、KT/V<1.2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P...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性科学》2019,(10):128-131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CD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诊治的265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将其分为研究组(n=133)与对照组(n=132)。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ALA-PDT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1)疗效: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患者(82.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功能: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炎性因子水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预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0.8%)低于对照组患者(9.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高于对照组患者(3.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ALA-PDT疗法,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改善其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复方中药对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7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特应性皮炎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患者54例患者以复方中药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予以西替利嗪口服治疗,为期3周;治疗前后采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的比例,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的变化。结果对照组83.9%,研究组87.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CD3变化不大。治疗后患者CD4、CD4/CD8上升,而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治疗后患者IgA、IgG、IgM较治疗前升高,而IgE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中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明显,具有上调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对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纳入的107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2)。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单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伤口感染率及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变化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P0.05);两组伤口感染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3.64%)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P0.05)。结论:中药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复发率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糖蛋白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6例早期隐性梅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n=48,苄星青霉素治疗+多糖蛋白),对照组(n=48,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联合组患者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CD8~+水平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IgA、IgG、IgM水平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MDA水平降低,且联合组患者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糖蛋白联合苄星青霉素能够显著改善早期隐性梅毒患者临床疗效,纠正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改善免疫失调,减轻氧化应激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性激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与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与丹那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变化,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SH、LH水平明显升高,E2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SH及LH明显低于对照组,E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4、TNG-α、hs-CRP及IL-8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IL-4、TNG-α、hs-CRP及IL-8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IL-4、TNG-α、hs-CRP及IL-8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明显改善性激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治疗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淋清颗粒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地嗪钠治疗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给予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头孢地嗪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热淋清颗粒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EPS-WBC)、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热淋清颗粒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地嗪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