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对血糖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壮骨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FBG、2hPBG及HbA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可稳定血糖水平,增加骨密度,促进骨质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脑源性眩晕的效果。方法: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时EAI、PAG、FIB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BDNF、NGF均高于治疗开始时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脑源性眩晕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神经细胞营养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方胜 《山西中医》2014,30(11):25-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47例DNB患者口服甲钴胺+莫沙必利,治疗组47例则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自拟补肾利尿方,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和膀胱残余尿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更有效的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高怀林 《河北中医》2010,32(4):562-56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降糖、降压、降脂及抗氧化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足三里、三阴交、委中穴位注射。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肯定,优于单纯药物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4周后比较2组疗效及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减少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瘙痒症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均行常规西药治疗,A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明显优于B组,血糖控制情况A组也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用治疗糖尿病瘙痒症疗效理想且血糖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7.
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因尿潴留而出现尿失禁、排尿不尽,易并发泌尿系感染、肾积水,严重者需膀胱造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科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西沙必利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在泌尿系统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早期常隐匿性起病,无明显临床表现,易被临床医师与患者忽视,随着病变进展,逐渐出现尿频、尿急、尿无力、排尿时间延长、小便淋沥不尽、尿失禁,严重时出现尿潴留,导致或加重肾功能衰竭。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外,常应用改善神经营养、纠正代谢紊乱等方法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DNB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种病程依赖性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会严重的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07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2例,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002年6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诺迪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85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①肢端感觉异常,分别如套有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灼热、疼痛,肌张力减弱等。②神经系统检查腱反射消失,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和温度觉降低。③肌电图检查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XCV、SCV)减慢。④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8~71岁,平均(55.9±6.3)岁;…  相似文献   

11.
12.
神经源性膀胱( neurogenic bladder , NB )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1]。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 , 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DNB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所以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中药封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将药物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的穴位来回慢慢滚熨,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2],有调理气血、通窍活血、利水消肿之功。2010-01—2012-12,我们采用中药封包治疗DNB 25例,并与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糖尿病导致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膀胱平滑肌麻痹和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由于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长时间可引起泌尿系感染、肾积水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均用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加用祛寒消疹汤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效果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活血散,疗程2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2%,对照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肾性骨病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对照组42例用甲钴胺静脉推注,观察组42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7%,对照组69.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肌电图检测腓总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甲钴胺静脉推注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正>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50%以上的DM患者并发DNB,在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DNB发病率高达85%。即使经治疗血糖得以控制,发生率仍达25%[1]。早期主要表现为膀胱感觉减退,排尿无力,膀胱容量及残余尿增加,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上尿路扩张及尿液返流,导致反复泌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肌注维生素B1、B12,共治疗15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