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Ⅰ A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临床Ⅰ A期的周围型NSCLC 281例,男152例,女129例;年龄19~86岁,平均(60.31±12.13)岁.行肺叶切除或肺局限性切除加系统性纵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结切除方式在病理诊断为T1的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淋巴结切除方式的不同,将1998年1月至2002年5月115例病理诊断为T1的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组)和纵隔淋巴结采样组(采样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并发症、N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差异,评价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清扫组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15.98±3.05)个,采样组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6.48±2.16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清扫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多于采样组.两组在淋巴结分期的改变、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肿瘤直径>2 cm时,清扫组与采样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2%和54.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1%和51.3%,清扫组均高于采样组(P<0.05);当肿瘤直径≤2 cm时,两组的5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病理类型方面,大细胞癌和腺鳞癌5年总生存率低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1).结论 对于术中确定为T1的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当肿瘤直径≤2 cm时,选择纵隔淋巴结采样术可以相对减小创伤;当肿瘤直径>2 cm时,选择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更有助于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我们共手术切除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285例,现通过探讨清扫淋巴结数目与预后的关系,说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手术中的必要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1例临床ⅠA期NSCLC老年患者术前增强CT及临床资料。术后病理显示其中87例LNM(LNM组)、274例无LNM(无LNM组),比较2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差异。提取术前增强CT影像学特征,进行归一化和降维,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法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按7∶3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于训练组中以10次交叉验证法获得最佳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根据临床ⅠA期NSCLC老年患者LNM影响因素建立LNM临床预测模型,以之预测训练组和测试组LNM,并以ROC曲线评价2种模型对于训练组和测试组的诊断效能。结果共于所有病灶中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归一化后采用LASSO法获得5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并获得最佳影像组学模型,以之预测训练组和测试组LNM的AUC值分别为0.816和0.797,均高于临床模型(0.650和0.686,P均<0.05)。结论基于胸部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预测临床ⅠA期NSCLC老年患者LNM。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肺癌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原因。尽管在我国医师不断努力下,肺癌的诊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地域差异、医疗单位性质的差异以及各地技术水平的差异,肺癌外科治疗的规范化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完整规范的手术切除可以为Ⅰ期、Ⅱ期及部分ⅢA期肺癌患者提供良好的长期生存结果,这是其他治疗所不能替代的,由此可见外科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作为肺癌多学科治疗中最坚实的一员,外科手术的质量决定着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疗效,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胸外科医师按照循证医学的证据为患者提供最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现对Ⅰ期至部分ⅢA期肺癌外科规范化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Su XD  Wang X  Rong TH  Long H  Fu JH  Lin P  Zhang LJ  Wang SY  Wen ZS  Ma G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43-1545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I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330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将全组患者分为纵隔淋巴结清扫组(LND)和淋巴结取样组(LNS)。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性233例,女性97例;中位年龄60岁。IA期98例,IB期232例。LND组140例,LNS组190例;平均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两组分别为(13,3±4,7)个和(5,2±3,0)个(P〈0,01);平均每例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两组分别为(3.7±0,9)组和(1.3±1.1)组(P〈0.01)。LND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0%和66,1%,LNS组为65,9%和43.0%(P〈0,05)。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诊断时是否出现症状、肿瘤分期、是否侵犯脏层胸膜和肿瘤大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术前有无症状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巴结枚数和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中位数4组(3~6组)vs4组(3~7组),Z=0.603,P=0.544)和枚数[(13.7±6.1)vs(14.6±7.2),t=-1.136,P=0.257)差异无显著性,各区域(右侧上纵隔、中下纵隔,左侧主动脉弓周围、中下纵隔)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胸腔镜组乳糜胸2例,开胸组乳糜胸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χ2=0.031,P=0.860)和胸腔引流时间[(8.1±3.9)dvs(8.6±4.1)d,t=-1.048,P=0.296]也未到达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等同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中淋巴结(LN)的切除数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2年12月5年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根据术中切除淋巴结的数量,将全部患者分组,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4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4.9%,5年无病生存率为47.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6)、T分期(P=0.008)和淋巴结清扫范围(P=0.013)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淋巴结切除数量少于6枚的患者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切除淋巴结数量在6枚以上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切除数量和分期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 患者的生存率与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呈正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中至少应该切除6个以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确定微转移灶的存在及其与肿瘤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CK作为肿瘤标记物,应用免疫组化链霉亲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trept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SABC)法,检测根治术后常规病理HE染色阴性的33例Ⅰ期NSCLC患者的246枚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结果33例患者246枚淋巴结中有10例(30.3%)患者的12枚(4.9%)淋巴结中CK阳性表达。有或无CK阳性表达的患者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vs.26.1%,χ2=7.015,P=0.016),CK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CK阴性表达者(21个月vs.60个月,P=0.016);Cox单因素风险模型(P=0.004)和多因素风险模型(P=0.004)均显示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结论CK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检测和判定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方法。CK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结微转移与Ⅰ期NSCLC复发转移相关,有助于更加精确的分期,可以作为Ⅰ期NSCLC患者根治术后的一个预后指标,并为其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吸烟状态病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吸烟对临床ⅠA期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2013年12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的临床ⅠA期(cⅠA期)肺腺癌病人156例,其中曾经吸烟病人47例(FSG组)、吸烟病人45例(SG组),从不吸烟病人64例(NSG组)。对三组病人围术期指标、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SG、FSG和NSG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中位数分别为24.49%、22.77%和10.19%,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2.54 cm、2.62 cm和2.36 cm,其中,SG组和FSG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SG组病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情况、分化程度是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生存方面,有吸烟史(SG组和FSG组)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大,吸烟史和分化程度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CI值分别为1.297~6.829和1.054~1.280)。结论 有吸烟史的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大于从不吸烟病人,吸烟和分化程度是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2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VATS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个数、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总个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2.6)个和9.1%,观察组分别为(12.4±2.2)个和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扫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4.8)min vs(22.7±3.3)min,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1.6)d vs(8.4±2.8)d,P0.05]。结论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可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个多世纪以来,胃癌的手术治疗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是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就当前国内、外有关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研究报道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案中,手术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已逐步进入了一个理性阶段。经过东、西方学者的反复论证,目前大家对于进展期胃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将D2(淋巴结清除至第二站)手术作为标准术式,而最近两项新的临床试验结果的出炉为我们循证医学时代的D2手术增加了有力的证据。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提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50例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ⅠA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1.35±0.48) cm,N1、N2淋巴结采样为阴性,行系统淋巴结清扫.单独离断切除肺段的动、静脉,通过肺段间的膨胀萎陷交界确定肺段平面,肺段间分离均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结果 平均手术(191.5±50.4)min,平均术中出血(49.2±54.6) ml,平均胸管引流(3±1)天.术中分离肺段间肺实质钉仓平均使用(3.9±0.8)枚.每例淋巴结清扫平均(12.6±2.8)枚,(6.0±1.5)组.术后30天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1.4个月.随访期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结合淋巴结清扫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肺癌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特点 ,为合理施行淋巴结清除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1992年 10月至 1998年 6月 ,为 398例肺癌病人施行了根治性肺切除、规范淋巴结清除术 ,对其中 4 7例 ( 2 9 4 % )跳跃式纵隔转移淋巴结病例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各型或各叶肺癌中 ,跳跃式转移淋巴结分布最密集的部位依次是第 7、4、3、5组淋巴结 ,分别占 2 9 8%、2 4 5 %、14 9%与10 6 % ;就鳞癌与腺癌而言 ,肿瘤长径在 1cm以内者均无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率随长径增加而增加 ;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 (P <0 0 1) ;发生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平均长径鳞癌与腺癌分别为 15 3mm与 9 1mm。结论 对肺癌淋巴结的廓清 ,切勿仅凭手触摸或靠肉眼观察淋巴结大小而盲目判定其是否转移或清除。除T1 中肿瘤长径 <1cm的鳞癌外 ,淋巴结的规范清除应重视其跳跃性 ,原则上必须包括同侧胸腔的肺门及上、下纵隔各组淋巴结 ,尤其要重视跳跃式淋巴结转移分布较密集区域 ,即右侧的第 3、4、7组与左侧的第 4、5、7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A、B期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特点 ,分析微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用鼠抗人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单克隆抗体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5 7例A、B期直肠癌根治标本的直肠周围淋巴结 183个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 5例 ( 4 3 .9% )直肠癌的 48个淋巴结 ( 2 6.2 % )出现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原发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肿瘤的部位有关 ,但与年龄、性别及原发肿瘤侵入的深度无关。随访平均 42个月结束后 ,有微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生存率 ( 74.9% )与无微转移的直肠癌患者 ( 78.8% )无明显差异。结论 直肠癌微转移可能增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发生 ,但对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肺癌系统纵隔淋巴结廓清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肺癌手术根治性及预后的主要因素。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指导肺癌淋巴结廓清、提高手术根治性及改善其预后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行肺叶切除术的Ⅰ期NSCLC病人185例,根据病人的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VATS肺叶切除术组(VATS组)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开胸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无病生存率(DFS)与总生存率(OS),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影响病人DFS与OS的预测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85例,行VATS肺叶切除术87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98例。开胸组、VAT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4.39±28.97)分钟和(116.47±30.6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0.28±3.61)天和(12.82±4.77)天,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和2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取样数分别为(7.09±1.81)个和(8.13±1.74)个,N2纵隔淋巴结取样数分别为(2.25±0.58)个和(2.56±0.66)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病人5年DFS和OS分别为57.8%和74.7%,开胸组分别为46.9%、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体积较大是DFS与OS较差的预测因子。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临床Ⅰ期NSCLC,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VATS组病人住院时间短,肺部并发症少。淋巴结切除术结果和预后与接受开胸手术病人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