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门诊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中药加上督灸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患者总体评价(PGA),脊柱痛VAS,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腰椎活动度(Schober试验)等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肝、肾、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检查。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SAS20,ASAS50,BASDAI50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指地距,PGA,脊柱痛、脊柱炎症,BASDAI等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和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均发现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明显异常,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督灸内外合用明显优于单用中药内服,且安全性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组、督灸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复方组另给予补肾强督方治疗,督灸组给予隔姜蒜督灸治疗,联合组给予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以及炎性指标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ASDAI和BASFI评分及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复方组和督灸组(P均<0.05),复方组和督灸组各指标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复方组和督灸组(P均<0.05),而复方组与督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单纯补肾强督方和隔姜蒜督灸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和炎性指标,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补肾强督汤联合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烟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3)。2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补肾强督汤联合督灸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关节痛感、中医症候积分、体征以及ESR水平、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治疗后,2组功能评分、脊柱痛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指地距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活动度、Schober试验比较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R、血清TNF-α、IL-6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强督汤联合督灸可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ESR、TNF-α、IL-6水平,减轻疼痛,提高关节功能,进而改善中医症候及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汤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应用补肾强督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功能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应用补肾强督汤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免疫功能及腰椎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大偻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可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之为大偻,归于痹病范畴,是因"阳气不得开阖,寒气从之"而形成.常见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痹阻肢节证,治宜补肾强督为之,佐以活血脉、壮筋骨.自拟补肾强督治偻汤、补肾治肾清化汤、补肾强督利节汤.指出,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之为大偻是可行的,有利于中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两组:督灸组49例采用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治疗,针灸组49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共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的变化、疼痛时间、晨僵时间、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督灸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针灸组的73.47%(P0.05);两组的炎性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督灸组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两组的疼痛时间、晨僵时间以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督灸组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督灸联合甘草附子汤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可以降低炎性指标的表达,缓解相关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补肾强督治偻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AT-MAN)数据库获取补肾强督治偻方的作用靶标基因,于CTD数据库中获取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相对应的靶标基因,将两者取交集后获取疾病-药物蛋白靶基因,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并将结果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通过网络结构和节点间加权重联系的计算分析算法筛选出重要的关键基因。借助DAVID在线工具进行疾病-药物交集靶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在CTD数据库中获取关键基因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治疗作用。结果补肾强督治偻方靶标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有705个。GO分析结果显示,补肾强督治偻方-强直性脊柱炎交集靶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包括基因表达的阳性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阳性调控等;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补肾强督治偻方-强直性脊柱炎交集靶基因的网络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获得关键基因23个,都与痛症、炎症性疾病及关节炎性疾病相关。结论补肾强督治偻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多靶点、多通路、多选择的复杂机制过程,其机制多与抗炎和镇痛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补肾强督清化汤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肾虚湿热证患者9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2疗程后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补肾强督清化汤可降低强直性脊柱炎肾虚湿热证患者CRP、ESR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治旭汤治疗大偻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肾虚督寒型大偻患者给予补肾强督治旭汤(熟地黄、淫羊藿、狗脊、制附片、鹿角胶、川续断、骨碎补、羌活、独活、桂枝、赤芍、白芍、知母、土整虫、防风、炙麻黄、白术、干姜、怀牛膝、炙穿山甲、制草乌)加减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脊柱疼痛指数、BAS-G指数、脊柱炎症指数、BASFI指数、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Schober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89例大偻患者治疗后BAS-G指数、脊柱炎症指数、BASFI指数、脊柱疼痛指数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僵时间缩短,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有改善,升高的ESR、CRP下降.结论:补肾强督治旭汤治疗大偻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治尪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肾强督治尪汤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S功能指数(BASFI)评分、炎性因子[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BASFI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督治尪汤辅助治疗AS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脊柱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华佗夹脊盘龙刺配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华佗夹脊盘龙刺配合督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僵硬、疼痛、乏力、低热、轻度贫血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与1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佗夹脊盘龙刺配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近期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更好,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腰痛、晨僵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在Harris评分、BASDAI、BASFI、腰痛、晨僵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ESR、CRP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对改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用塞来昔布、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强督治尪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骶髂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强督方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塞来昔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强督方。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总体评价(PGA)、夜间背痛(NBP)、总体背痛(TBP)、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达到ASAS20者占83.33%,对照组占51.72%,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各项病情评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BASDAI、BASFI指数水平、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强督方能提高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痹汤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痹汤,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总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SDAI指数、BASFI指数、VAS评分、晨僵时间与中医证候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汤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焦树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项红 《北京中医》2004,23(3):142-143
焦树德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内经》中的大偻症 ,根据临床症状提出了补肾强督的治疗方法。本文论述了焦树德教授临床运用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医理、遣方用药特点及心得、临床疗效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联合督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4例。单一组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联合组予以独活寄生汤+督灸疗法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BASDAI)、脊柱功能(BASFI)及脊柱疼痛(VAS)恢复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远高于单一组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ASFI、BASDAI及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单一组,联合组BASFI、BASDAI及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督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明显促进患者脊柱功能及疼痛恢复,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方法。纳入184例患者,其中肾虚督寒证94例,肾虚湿热证90例,两个证型患者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治疗组分别给予补肾强督祛寒汤和补肾强督清化汤+柳氮磺胺吡啶片模拟剂;两个证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中药模拟剂。各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整体评分、脊柱疼痛评分、功能指数、脊柱炎症指数、中医证候评分)、体征(枕墙距、颌柄距、指地距、胸廓扩张度、脊柱活动度、Schober's试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判定中医临床疗效及疗效达标情况。结果共162例患者完成实验,肾虚督寒证治疗组40例,对照组37例;肾虚湿热证治疗组42例,对照组43例。两个证型患者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肾虚督寒证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及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Schober's实验、CRP均优于对照组;肾虚湿热证组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或P0.01),但ESR、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证型的治疗组疗效达标情况亦优于本证型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焦树德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内经>中的大偻症,根据临床症状提出了补肾强督的治疗方法.本文论述了焦树德教授临床运用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医理、遣方用药特点及心得、临床疗效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补肾活血汤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利湿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临床指标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5%,ESR和CRP值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晨僵时间、VAS评分、Schober试验及指地距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26%)较对照组患者(26.32%)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利湿补肾活血汤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