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一线治疗继发性耐药后,间插治疗模式对患者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EGFR-TKI一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培美曲塞化疗间插TKI治疗组(间插治疗组)52例及单纯化疗组(化疗组)51例,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部分患者在EGFR-TKI耐药后进行外周血T790M突变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T790M突变阳性和阴性亚组,进一步分析其近期疗效及PFS、OS.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一线EGFR-TKI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的近期疗效及PFS、OS.间插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中位PFS、中位OS显著高于化疗组(P<0. 05,P<0. 01).在一线EGFR-TKI治疗进展后接受外周血 T790M 突变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中,间插治疗组 DCR 和 OS 显著优于化疗组(P <0. 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EGFR-TKI一线治疗继发性耐药后应该采取个体化的二线治疗策略,此类患者提倡进行T790M突变等耐药基因检测;若T790M突变阴性,给予培美曲塞化疗并间插TKI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且耐受性良好,并可能逆转TKI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去化疗方案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体力状态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这些患者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2分,在一线或二线及以上接受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总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采用生存分析来确定预后因素。结果 共纳入3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治疗后中位PFS为9.5个月(CI:2.64~16.36),中位OS为14.8个月(CI:7.62~21.98),治疗ORR为32.3%,DCR达77.5%。不良事件(AE)的总发生率为61.5%,最常见的各级不良事件为乏力、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其中仅3例患者(9.6%)发生3级毒性反应,无4-5级不良事件。结论对于体力状态不佳的不可手术NSCLC在一线或后线应用去化疗方案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以供参考借鉴。方法:选择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化疗治疗,并跟踪随访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组,即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无效组,采集患者的外周血进行CTC检测,石蜡组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并分析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共27例,部分缓解共38例,无效共35例;绝大部分患者出现CTC阳性,三组患者中,无效组突变型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存在CTC阳性及EGFR基因突变,且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关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南阳南石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96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发生irAEs和未发生irAEs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FS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将发生irAEs的患者分为多重irAEs组和单一irAEs组,分析两组对ICI应答及PFS和OS。结果 31例患者出现irAEs, irAEs患者ORR、DCR、PFS、OS优于非irAEs患者(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ECOG评分(0~1分)、发生irAEs是PFS、O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多重irAEs患者应答率高于单一irAEs患者(P<0.05)。结论 irAEs的发生与接受ICI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相关;尤其是多重irAEs,是NSCLC患者ICI治疗效率更高、预后更好的潜在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敏感复发及耐药复发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二线化疗方案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经足叶乙甙联合铂类一线化疗后复发的小细胞肺癌共54例,其中敏感复发患者26例,耐药复发患者28例.对耐药复发或敏感复发时间不足6个月者,采用紫杉类或伊立替康单药化疗;对敏感复发时间6个月或6个月以上者仍采用原一线方案化疗.结果:54例患者二线化疗总有效率18.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20.2周,中位生存期(MST)11.5个月.敏感复发组及耐药复发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30.8%和7.1%(P=0.009),mTTP分别为24.5周和15.8周(P=0.001),MST分别为13.0个月和9.0个月(P=0.003).骨髓抑制为二线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敏感复发组及耐药复发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4.6%和39.3%,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5.4%和17.9%,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足叶乙甙联合铂类一线化疗后复发的小细胞肺癌采用二线化疗有部分病例仍有效,敏感复发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期均优于耐药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31-33
目的:探究培美曲塞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二线化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肿瘤科接受培美曲塞化疗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初治患者采用了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一线化疗,45例复治进展患者采用了培美曲塞单药二线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和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3例一线化疗的患者部分缓解(PR)患者为16例,占48.49%,无变化(SD)患者为10例,占30.30%,疾病进展(PD)患者为7例,占21.2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8.49%(16/33),疾病控制率为78.79%(26/33)。45例二线化疗的患者部分缓解(PR)患者为6例,占13.33%,无变化(SD)患者为17例,占37.78%,疾病进展(PD)患者为22例,占48.89%,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3.33%(6/45),疾病控制率为51.11%(23/45)。结论: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培美曲塞毒性低,耐受性、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二线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多西他赛单药化疗,B组30例,采用安罗替尼+多西他赛联合治疗,C组30例,采用信迪利单抗+多西他赛联合治疗。分析3种二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7.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为10.3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11例(36.67%),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13例(43.3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8例K-Ras野生型m CR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两组均完成8周期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比较两组皮疹发生率。结果: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和中位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m CRC较单纯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中位PFS和OS,不良反应以皮疹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给予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至2017年1月,观察两组局限期及广泛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局限期患者PFS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限期患者OS高于对照组,广泛期患者PFS、O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法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可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一线化疗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0月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经含铂类药物为一线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90例。其中培美曲塞组46例、厄洛替尼组44例。培美曲塞组采用500 mg/m2静滴,21 d一个周期。厄洛替尼组患者餐后2 h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PFS、MS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厄洛替尼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在改善患者综合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培美曲塞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和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各异,两者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厄洛替尼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病例数的80%,其早期病情隐匿,多数患者初诊时已近晚期,预后较差。放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常用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顺铂耐药,导致其治疗效果欠佳。阐明顺铂耐药的机制、提高顺铂敏感度是解决顺铂耐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影响调控基因转录的小分子RNA,探寻miRNA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上下游调控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ies)的出现,使传统化疗在癌症治疗中的主导地位面临着新的挑战。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是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最近,许多观点和数据都证实,靶向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正在逐步占据化疗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市场份额,近两年的证据表明靶向治疗对于初期和晚期癌症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 目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患者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传统治疗观念认为,两种化疗药联合应用作为一线治疗,而单用一种化疗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一线治疗以卡  相似文献   

13.
<正>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上升,其中肺癌在很多国家已经位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一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在发展中国家5年生存率只有8.9%。目前,NCCN指南推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以放化疗联合为主的模式,其中一线标准治疗以4~6个周期含铂双联方案化疗为主,有效率仅20%~40%,中位生存期8~10个月,虽可短时期内控制肿瘤,改善症状,但大部分会在3~4个月后病情出现进展,进展后仅有30%~40%左右的患者有机会接受二线化疗,但二线化疗的有效率更低。化疗药物的连续、大量使用,导致不同程度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其中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化疗耐药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此项研究的目的为探索在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1(The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gene1,BRCA1)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5例肿瘤组织以及其中34例癌旁组织中ERCC1基因mRNA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基因与患者使用化疗后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6.5%和44.1%(P=0.002),BRCA1阴性表达的患者相比较阳性表达的来说有着更长的PFS(P=0.088)和OS(P=0.057),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以及随访时间的延长,BRCA1 mRNA很可能成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生存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46-249
目的:观察食管癌二线化疗疗效,并探究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二线化疗的76例晚期或复发食管癌患者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计算,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生存曲线用Log-rank进行检验。结果:①二线化疗中位PFS为4.25月,中位OS为9.00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PS评分、NLR、SCCAg、VEGF、LDH、二线进展后治疗为OS相关因素(P<0.05);PS评分、性别、病情进展类型、既往手术史、一线治疗时间、NLR、SCCAg、LDH为PFS相关因素(P<0.05)。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PS评分为2分(HR=4.747,95%CI:2.017~11.173)以及SCCAg>2.5/(ng/mL)(HR=2.437,95%CI:1.061~5.609)是影响食管癌患者二线治疗O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PS评分为2分(HR=5.576,95%CI:2.262~13.746)、一线治疗时间≤12月(HR=2.740,95%CI:1.344~5.587)、有既往手术史(HR=2.764,95%CI:1.536~4.976)是影响食管癌患者二线治疗PFS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晚期或复发食管癌患者,二线化疗显示一定疗效,尤其对有较好临床预后特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中成药岩舒注射液与西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分两组 :以单纯化疗组 (30例 )作对照 ,岩舒注射液加化疗组(5 0例 )作为治疗组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应用岩舒注射液的治疗组总有效率 4 0 0 % ,单纯化疗组总有效率2 6 7%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其中位生存期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而毒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岩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疗效 ,减轻毒副反应 ,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颗粒剂配方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肺癌对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年龄≥65岁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化疗组、中药联合组。两组均接受标准方案的化疗,中药联合组经辨证后同时口服对证的中药颗粒剂,而化疗组则口服相应的中药颗粒剂安慰剂。化疗周期为21 d,2个周期为1个疗程,共完成2个疗程;中药由化疗后第1天开始服用,化疗当天停药。观察结束,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有效率(ORR)及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L43)、中医证候评分与安全性指标。结果:中药联合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期(m 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 OS)分别为255 d和533 d,化疗组m PFS和m OS分别为195 d和420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分以及生存质量量表的数据显示,中药联合组的治疗积极有效,总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化疗组(P0.05)。安全性方面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且中药联合组可明显减轻化疗的副作用(P0.05)。结论:辨证使用中药颗粒剂配合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能一定程度延长疾病无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减轻化疗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老年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的临床控制率(CCR)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1月收治的Ⅲa~Ⅲb老年局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组采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4周期,实验组吉西他滨单药化疗2周期后进行适形放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控制率及毒副反应差异。方法实验组总有效率(ORR)为85.0%,对照组ORR值为35.0%,实验组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7例出现放射性肺炎,12例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结论采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肿瘤临床控制率,合理控制放疗剂量,能够避免严重放射性损伤风险,适合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分布规律探讨"伏毒"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NSCLC患者114例,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技术结合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中CTC计数,并将计数结果与肺癌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4例NSCLC患者中,CTC阳性检出率达93.86%(CTC≥1个/3.2 ml,107/114)。Ⅰ期与Ⅱ期、Ⅲ期、Ⅳ期患者比较,CT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之间两两比较,CTC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C计数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279,P=0.003),即CTC计数与临床分期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CTC在肺癌各期患者中均有高分布,其计数与肺癌临床分期之间具有负相关性;CTC与中医"伏毒"特征具有相似性,在肺癌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应成为预防早期术后转移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及中位生存期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n=50)与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50),并对比两组临床控制率、随访1年中位生存期、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平均行1年随访,观察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方案,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控制率,增强近期生存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