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3(ING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乳头状癌32例,滤泡状癌7例,未分化癌3例。收集3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再取经病理证实无癌症侵犯的癌旁组织21例。将所有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染色情况;根据显色状态判断ING3阳性表达及高低程度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ING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癌旁组织(P0.05)。良性病变与癌旁组织中ING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及未分化癌组织中ING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ING3总低表达率为74.67%(29/42),高表达率为25.33%(13/42)。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组织中ING3低表达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率(P0.05)。结论 ING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相对于其他组织较高,可作为甲状腺癌辅助诊断指标,且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与ING3低表达有关,可有效评估患者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BME-1、RET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表达的特点,寻找有助于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标记物。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4例滤泡性癌、1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中单克隆抗体HBME-1、RET的表达。结果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9%和27.69%,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34%和0。结论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增加对明确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HBME1和CD10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ME1和CD10免疫标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HBME1和CD10的存在情况。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没有HBME1和CD10的表达,良性病变没有一例HBME1和CD10同时阳性;HBME1和CD10在乳头状癌、滤泡癌、滤泡性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阳性率分别为33/35(94%)、6/7(86%)、6/20(30%)、5/20(25%)和15/35(43%)、2/7(29%)、1/20(5%)、0。两者在甲状腺癌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均P〈0.001),两者在乳头状癌与滤泡癌的表达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均P〉0.05)。结论HBME1和CD10免疫标记阳性提示恶性,但不表示就是乳头状癌或滤泡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临床中的诊断率,本文主要研究CD56、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27例)、甲状腺滤泡癌标本(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14例)、滤泡性腺瘤标本(1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30例)。把所有标本做成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56、CK19以及galectin-3在甲状腺中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CD56多数表达缺失,且CD56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滤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lectin-3以及CK19多数表达阳性,且在良性病变中表达率较低;在同一种组织中表达缺失的是CD56。结论 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较为缺失,且CD56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CD56在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结合CK19以及galectin-3在组织中的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galectin-3、CK19和CD56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2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中galectin-3、CK19和CD56的表达。结果 galectin-3和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呈中等或强阳性表达,仅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galectin-3呈弱阳性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中galectin-3和CK19均呈阴性表达,仅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部CK19弱阳性。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阴性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中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galectin-3和CK19表达有增高,而CD56表达缺失。3种蛋白联合标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 KAI1/CD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及实时定量 PCR 方法对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35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组织进行 KAI1/CD82检测。结果①SP 法: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乳头状癌中、甲状腺滤泡癌中、髓样癌中,KAI1/CD8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0%、69.2%、16.7%,KAI1/CD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与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 >0.05),滤泡癌及髓样癌同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KAI1/CD82表达显著降低(P <0.05)。②RT-PCR KAI1/CD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乳头状癌中、滤泡癌中、髓样癌中的相对表达值为91.124±2.292、85.406±2.992、70.1±0.880、30.682±3.270,乳头状癌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KAI1/CD82的表达量有所下降,但不显著。滤泡癌及髓样癌同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KAI1/CD82表达量显著下降(P <0.05)。结论KAI1/CD82的表达情况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和意义,可能成为患者预后推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uPA和LN-R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uPA、LN-R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临床预后指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5例滤泡性癌、2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PA、LN-R的表达.结果 uPA、LN-R在甲状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和57.33%;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和0.uPA、IN-R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预后指数不良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49%和70.21%;在EORTC预后指数良好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71%和35.71%.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uPA和LN-R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26.194,r=0.467,P<0.01).结论 uPA、LN-R可以作为良、恶性甲状腺病变鉴别诊断的指标,也是判断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王辉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2):122-122
甲状腺滤泡状癌是以滤泡结构为主要组织特征的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仅次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本病早期诊断相对于其它甲状腺癌困难。本文总结我院27例甲状腺滤泡状癌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外科1981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甲状腺癌142例。其中滤泡状癌27例,占甲状腺癌总数的19.01%,男性6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为1:3.5。发病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9岁。甲状腺单发结节22例,双侧甲状腺多发性结节3例,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2例。本组中合并有远处转移者2例。伴甲亢症状者极少数。1.2辅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和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0例,淋巴结转移者42例)组织中p27、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62.0%,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45.2%,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和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且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甲状腺癌尤其是甲状腺隐性癌的病理诊断准确性,避免和减少误诊和漏诊,通过对26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发现26例甲状腺癌中隐性癌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隐性癌3例,甲亢并隐性癌2例,滤泡性腺瘤并隐性癌1例,颈淋巴结转移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的为滤泡性癌,其余的则是乳头状癌。表明甲状腺癌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隐性癌,且多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1。1SA)法,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乳头状癌30例,正常人30例中CK-19的表达。结果(1)CK-19表达水平以甲状腺乳头状癌高[(27.48±6.91)ng/ml],结节性甲状腺肿居中[(9.75±3.58)ng/ml],正常人低[(6.54±2.32)ng/ml],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54,P〈0.05)。(2)以16ng/ml为界值,CK-19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3.571,P〈0.05);此外,以10ng/ml为界值,CK-19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率,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9,P〈0.05)。(3)CK-19表达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32.2±4.63)ng/ml]比未伴淋巴结转移者[(18.93±3.25)ng/ml]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8,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表达率增高;CK-19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结节性甲状腺冲并乳头状增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乳头状增生25例、乳头状癌25例及正常人25例血清中CK-19的表达。结果CK-19表达水平以甲状腺乳头状癌高,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居中,正常人低,三者差异有显著性(F=8.371,P〈0.05);CK-19表达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比无伴淋巴结转移者更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5.371,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表达率增高;CK-19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CD147和E.cadherin在117例甲状腺病变组织(甲状腺癌82例,良性病变35例)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CD117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68.3%)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分别为14.3%,82.9%)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00%,100%),均P〈0.01。甲状腺癌中CD147和E-cadherin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有无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程度不同,均P〈0.01。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04,P〈0.01)。结论CD147和E.cadher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D147和E—cadherin表达情况,可预测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超声造影(CEUS)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朝阳市第二医院接受甲状腺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扩大清扫的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进行CEUS检查,根据淋巴结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表达评价临床病理特征,随访无复发生存情况评价预后。结果CEUS高增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等增强、低增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膜侵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被膜未侵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EUS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MMP2、MMP9阳性表达患者的CEUS参数TTP、MTT均明显低于MMP2、MMP9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CEUS与淋巴结转移、蛋白酶表达、术后无复发生存存在相关性,能够用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HBME-1、CK19和CD11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和桥本甲状腺炎组织学标本的表达,探讨3种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该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85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标本,进行HBME-1、CK19和CD11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不同病变的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ME-1、CK19和CD11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3%、98.2%和7.3%,三者阳性表达率在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值分别为0.582、0.551和0.874。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CD117检测优于HBME-1和CK19,实际工作中适于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K19)、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分为阳性组(35例)和阴性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和血清CK19、TGAb检测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检测价值。结果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35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46例;2组患者在淋巴结数量、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形态、淋巴结内部回声、淋巴结钙化情况这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血清CK19、TGAb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高频超声联合血清CK19、TGAb检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血清CK19、TGA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较高,有效提高了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Warthin瘤样亚型(WL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WL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甲状腺肿瘤组织均呈灰白或灰黄色实性结节,质地硬;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背景中,组织形态似涎腺的Warthin瘤,典型的乳头状结构中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少量浆细胞,肿瘤细胞具有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lassic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PTC)核的特征,胞质丰富且嗜酸性。免疫组化:TG、CK19、TTF-1均呈(+),CD56(-),p53弱(+),Ki-67增殖指数为1%~5%,其中仅有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WLVP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构象,冷冻时易于误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率不高,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组蛋白酶D(CD)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9例胃癌组织中uPAR和CD的表达,观察它们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9例中uPAR阳性28例。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P<0.01)。在CD中则无此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60.53%(23/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3.81%(5/21)(P<0.01),C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率分别为79.49%(31/39)和50.00%(10/20)(P<0.05);uPAR在早期胃癌组阳性率为12.50%(1/18),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37.50%(6/16),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60.00%(21/35),差别有显著性(P<0.05),CD中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PAR、CD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uPAR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甲状腺癌组织,40例甲状腺良性组织及8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的阳性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甲状腺良性组织及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且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组织(P<0.001);甲状腺癌Ⅲ~Ⅳ期中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而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无关.同时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两两正相关.[结论]Survivin,MMP-2及MMP-9在甲状腺癌中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甲状腺癌诊治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