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前部颅底及脑深部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对25例前部颅底及脑深部肿瘤行锁孔开颅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其中部分使用内窥镜及术时超声辅助技术。结果:20例实体瘤中17例全(或等体积)切除,3例次全切除,其余5例囊实性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致残及相关并发症。结论:锁孔手术是治疗前部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恰当选择适应证尤其重要,神经内镜及术时超声的应用可帮助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锁孔手术治疗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症.方法对30例颅底和脑深部肿瘤行锁孔显微手术治疗,其中部分用脑内窥镜及超声辅助.结果 26例实质性肿瘤中23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其它4例囊性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致残和并发症.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微创技术,适当选择适应症和设计手术方案尤其重要,辅以脑内窥镜及超声的应用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脑干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48例脑干肿瘤依据MRI选择不同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循环功能的对症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8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10例,循环功能障碍4例,咳嗽反射减弱和上消化道出血各5例,肌力减弱9例;术后随访35例,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好转29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和一定的手术技巧是脑干肿瘤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术后监护和并发症的处理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肿瘤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切除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脑神经损害、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全切除率[88. 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64. 4%(29/45)],大部分切除率[11. 1%(5/45)]显著低于对照组[35. 6%(16/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良好率[46. 7%(21/45)]、中度残疾率[46. 7%(21/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3. 3%(15/45)、37. 8%(17/45)],严重残疾率[4. 4%(2/45)]、植物状态率[2. 2%(1/45)]、死亡率(0. 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 3%(6/45)、8. 9%(4/45)、6. 7%(3/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的脑神经损害率[4. 4%(2/45)]、复发率[2. 2%(1/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 1%(5/45)、13. 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1. 1%vs. 15. 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内镜在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肿瘤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术后恢复良好率、重度残疾率,降低患者的严重残疾率、植物状态率、死亡率、脑神经损害率和复发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改良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以提高颅底大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0例颅底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颅底部肿瘤患者,19例全切除(63.3%),11例次全切除(36.6%).随访23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脑神经损害或症状加重者4例.死亡2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策略可以改善手术显露,提高颅底大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不同手术入路及其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48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经枕小脑幕切开(Poppen)入路31例,幕下小脑上(Krause)入路8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6例,经胼胝体后部(Dandy)入路2例,颞部侧脑室三角部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8例未全切者及病理证实为恶性的病变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5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分流术,偏盲1例,死亡2例,随访6个月~6年,KPS大于80分者约43例。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全切率高、死亡率低,合理的入路及体位,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Poppen入路和Krause入路是符合微创理念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7.
颅底中线部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中线部肿瘤的颅底入路方法。方法:对1991年1月至1997年8月入院的84例颅底中线肿瘤患采用7种颅底入路手术方法,结果:本组获全切除69例(82.1%),大部切除1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恢复良好7例(86.9%),轻残8例,重残2例,死亡1例(1.2%),与入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5例(6.0%),结论:颅底入路不失为一种治疗颅底中线部肿瘤较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颅脑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 :运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对 2 6例颅脑肿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 :全切除 19例 ( 73% ) ,次全切除 7例 ( 2 7% ) ,导航引导的注册精度误差平均为 2 8mm。结论 :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可以精确地寻找和切除脑内肿瘤 ,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与颅底重建的适应证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110例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据肿瘤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88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5例;临床痊愈8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随访79例,肿瘤复发5例,行第2次手术切除。【结论】对于此类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必要时颅底修复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治疗脑中央沟周围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2 6例脑中央沟周围肿瘤的显微手术中 ,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实时指导手术操作。对神经导航系统的精确性、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 6例平均坐标误差为 ( 2 71± 1 0 3 )mm ,肿瘤全切除 19例 ,次全切除 6例 ,大部切除 1例。术后 1周神经功能改善或无变化 2 1例 ,加重 5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在脑中央沟周围肿瘤的显微手术中 ,神经导航系统可实时指导手术操作 ,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 ,降低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脑干手术的指导意义,总结实施体会和改进方向。方法:回顾分析了既往2年内,在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手术的48例脑干肿瘤病例资料。在总结手术疗效的同时,就影像资料对临床判断的指导作用,手术指征的把握,电生理指标的选择和意义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运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等手段,为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48例患者中,27例全切,15例大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术后无1例昏迷,一例因脑室炎死亡;神经机能较术前相仿或改善者31例,症候加重或出现新的废损17例(治疗随访,12例明显恢复,达到术前神经机能水平)。结论:在手术入路日趋成熟的今天,多参数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功能废损,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术中选择切人的安全区或探知神经通路的完整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对于特定神经机能评判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10例脑胶质瘤并局部颅骨改变的CT资料,探讨了颅骨改变的原因及其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脑脊液漏的前颅底骨折颅底重建的指征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2年117例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螺旋CT扫描并根据影像数据将患者被分为3组。Ⅰ型组:单纯骨折无明显移位(垂直脑膜方向≤5 mm);Ⅱ型组:骨折移位明显但不伴有气颅;Ⅲ型组:无论骨折是否移位伴气颅。所有患者均纳入定期随访机制。结果70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脑脊液漏停止,24例患者因颅内血肿或脑疝一期手术同时行颅底修复,20例患者因脑脊液漏或继发脑膜炎二期颅底重建。Ⅱ型和Ⅲ型患者进行二期颅底重建术与Ⅰ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脑脊液漏的前颅底骨折患者术前应仔细评估三维CT并作出最佳治疗选择,气颅及骨折移位均是颅底重建的重要指征,应结合病人临床情况及时修复。  相似文献   

14.
王杰  蒋振华  安惠民  夏力  蔡艳 《华西医学》2005,20(3):430-431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在颅底手术的应用范围:方法:分析我科1998年.2004年间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垂体瘤、鼻内脑膜脑膨出、蝶窦囊肿、筛窦癌等,资料完整、随访时间为6个月~6年的病历11例。结果:11例病例经随访6个月~6年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技术在颅底区域手术均有满意疗效,应用前景广泛,但此类手术的适应症尚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1例,Ⅳ级切除4例;术后复发1例再次手术切除;术中无死亡或出现凶险大出血病例。结论:肿瘤全切除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要点。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1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 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 术后随诊14~45个月。  结果  1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中, 11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 1例肿瘤近全切除, 术后行伽马刀治疗。4例进行了同期面神经重建术, 包括2例耳大神经移植术, 2例面-舌下神经吻合术。12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8例副神经节瘤, 1例舌下神经鞘膜瘤, 1例脑膜瘤, 1例软骨骨瘤, 1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5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 5例症状无改善, 2例症状加重,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即第Ⅻ、Ⅹ颅神经麻痹, 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行环咽肌切断并Ⅰ型甲状成形术, 另1例于术后7个月行食管上括约肌切除并Ⅰ型甲状成形术, 术后病情均明显改善。  结论  颈静脉孔区肿瘤周围解剖复杂,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及影像学资料选用适宜的手术入路进行个体化治疗, 彻底切除肿瘤并保留或重建重要的血管神经功能是手术治疗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术前MRI、CT及MRA等影像多模态融合,三维重建病灶,术中实时导航进行手术切除;其中17例在颅底附近贴附6个MARK,分别于开骨瓣前及切除病灶后检查是否发生移位,评估术中实时导航的精确性,并对后组颅神经进行全程电生理监测,保护相关颅神经。结果:多模态神经导航对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结构定位精确;在结合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全切除19例(73.1%),次全切除4例(15.4%),大部分切除3例(11.5%);对全部病例进行术后随访6~32个月,远期生活质量行为状态(KPS)评分80~100分,其中3例复发。结论:多模态神经导航融合可为术者提供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术前合理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及预判大脑功能结构提供指导,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结合电生理技术能够最大化地切除病变肿瘤组织,并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6月~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17例颅鼻沟通性肿瘤。结果:本组17例病变均经鼻腔内镜辅助下行额下入路,一期手术切除并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14例,大部切除3例,均恢复良好,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11.8%。无死亡病例。病理结果:脑膜瘤8例(其中不典型脑膜瘤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嗅神经鞘瘤1例,鳞状细胞癌2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结论:鼻腔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入路开颅行颅鼻沟通性肿瘤一期手术切除,并进行颅底重建疗效肯定,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