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肾小管和内皮素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肾小管和内皮素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放射免疫测定及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并测定^3H-TdR掺入率,观察肾小管损伤时产生的内皮素-1(endohelin-1ET-1)与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 肾小管上皮细胞既有ET-1mRNA的表达,又有ET的两种受体(ETA-RmRNA和ETB-Rm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内皮素1( E T1)及其基因在早期链脲 菌素 ( S T Z) 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作者采用免疫组化 A B 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24只早期 S T Z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 E T1及 E T1 m R N A 的定位及半定量表达。实验分为4组,每组6只。结果: E T1和 E T1 m R N A 的分布一致,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之中。髓质中 E T1和 E T1 m R N A 的表达高于皮质, 在糖尿病发生后1~2周, 二者在肾小球内均明显减少 ( P< 005), 但在4周时开始增高 ( P< 005), 而且在髓质中持续性增高。上述结果表明, E T1及 E T1 m R N A 参与了早期 S T Z糖尿病大鼠肾小球高灌注及有关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缺氧能否中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活性肽的自分泌功能而参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尚不明确,本实验在培养的新生小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上探讨内皮素-1(ET-1)自分泌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H-TdR掺入研究PASM增殖,放免测定和斑点杂交技术研究ET-1分泌和表达。结果:无氧培养(0%O2)24h使新生小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的^3H-TdR掺入与常氧组相比增加42.  相似文献   

4.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30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及受体(FGFR-1)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结果显示大鼠模型中损伤的肾小管上皮过度表达bFGF、FGFR-1,且合成Ⅲ型胶元;肾间质细胞广泛表达bFGF和FGFR-1,而且此表达程度和间质细胞核增殖及小管间质Ⅲ型胶元沉积程度一致.本实验证实肾小管损伤刺激bFGF、FGFR-1的分泌,提示bFGF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机制促进肾小管上皮的再生修复、间质细胞的增殖及Ⅲ型胶元的合成,从而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探讨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自分泌的内皮素(ET)是否介导了吸烟对ASMC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家兔ASMC上加入香烟烟雾提取物(CISE)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用H-TdR掺入法及放射免疫方法观察CSE对ASMC的增殖作用,及对ET-1释放的影响。用3H-TdR掺入实验,观察低浓度(5%)CSE对ASMC增殖的影响及与ET的关系。结果10%和30%CSE对ASMC呈现明显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和细胞LDH漏出随时间进行性增加。5%CSE呈时间依赖地刺激ASMC释放ET-1并促进ASMC(3H-TdR)掺入(较对照组增加59.9%,P<0.01)。内皮素A受体(ETA受体)拮抗剂JKC-301呈浓度依赖地抑制5%CSE促ASMC增殖作用。结论吸烟可以刺激ASMC释放ET-1且通过ETA受体介导ASMC增殖  相似文献   

6.
探索大鼠严重烧伤肾组织内皮素-1(ET-1)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用凝固汽油烧伤Wistar大鼠背部制成30%TBSAⅢ度烧伤模型,观察正常对照、烧伤后1、3、6、12、24小时共6组动物的肾静脉血浆、肾皮质、外髓、内髓ET-1浓度变化,肾组织ET-1光镜和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变化,肾组织ET-1mRNA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变化。结果烧伤后1小时肾静脉及肾组织各层ET-1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6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仍明显高于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T-1增强部位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且内皮细胞内ET-1分泌颗粒聚积在细胞基底面,而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面、管腔面均有ET-1分泌颗粒。斑点杂交及原位杂交均显示ET-1mRNA烧伤后1小时明显升高,3小时达高峰,24小时仍高于正常,主要分布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肾脏ET-1的分泌和基因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IL10的免疫抑制作用,为应用vIL10进行免疫基因治疗打基础。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将vIL10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并用脂质体法导入包装细胞PA317,取其上清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结果:经筛选获得抗G418的NIH3T3阳性克隆,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到vIL10的表达,用3HTdR法检测到vIL10对MLR的抑制作用。结论:构建vIL10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初步证实vIL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肾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见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不仅影响肾功能,而且与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联系。肾间质的基质成分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研究表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主要有3个来源:(1)肾脏固有的间质成纤维细胞;(2)循环而来的间充质细胞;(3)肾小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依据补肾活血法组方中药对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高、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观察肾间质病变的程度及角蛋白 (CK)、波形蛋白(Vim )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在肾间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肾间质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P<0 .0 1) ;Vim、α- SMA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少于模型组 ,CK表达明显多于模型组 (P<0 .0 1)。结论 补肾活血法组方中药使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减少 ,上皮细胞的表达增强 ,说明其抑制并逆转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阻止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内皮素-1关系的电镜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T-1在A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甘油肌注法复制成大鼠ARF模型,免疫电镜技术动态观察ET-1在超微水平的分布与变化。结果:ARF大鼠肾小管上皮及其线粒体中ET-1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肾组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ET-1持续增多是导致肾小管坏死的重要原因,提示ET-1与ARF发病机制中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1.
pax2基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pax2基因在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 大鼠5/6肾切除造模,分别于术后2、4、6、8、10、12周取左肾皮质,采用逆转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ax2和α-SMA的表达.结果 病变组织见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基底膜变厚.5/6肾切除模型组大鼠在术后第2周出现pax2 mRNA的强表达,第4周达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此后下降至痕量表达;α-SMA mRNA也在术后第2周表达逐渐增强,第8周达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此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6肾切除模型组pax2蛋白的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中α-SMA的表达与pax2 mRNA、α-SMA mRNA的表达趋势相同.结论 在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肾小管发育胚胎基因pax2在此过程中的一过性表达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对鼠肾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 (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对鼠肾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MTT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和pirfenidone对鼠肾成纤维细胞(BHK-21)增殖和分泌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的影响。 结果: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作用于鼠肾成纤维细胞48 h后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及分泌Fn,1 000 μg/ml的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作用于BHK-21后24 h即可明显抑制BHK-21细胞增殖。 结论: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可明显抑制鼠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在肾间质纤维化防治药物研制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contributes greatly to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which is the final event leading to end-stage renal failur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TGF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 (ODNs) on the expressions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and fibronectin in renal tubular cells induced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 in addition to the role of CTGF in the accumul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renal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Methods A human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line (HKC) was cultured in vitro. Cationic lipidmediated CTGF antisense ODNs were transfected into HKC cells. After HKC cells were stimulated with TGF-β1 (5 μg/L), the mRNA levels of PAI-1 and fibronectin were measured by RT-PCR. Intracellular PAI-1 protein synthesis was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secreted PAI-1 and fibronectin in the medium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nd ELISA, respectively. Results TGF-β was found to induce tubular CTGF, PAI-1, and fibronectin mRNA expression. PAI-1 and fibronectin mRNA expression induced by TGF-β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CTGF antisenes. ODNs CTGF antisense ODNs also inhibited intracellular PAI-1 protein synthesis and lowered the levels of PAI-1 and fibronectin protein secreted into the medium. Conclusions CTGF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accumul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excessive ECM during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transfecting CTGF antisense ODNs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renal fibrosis.  相似文献   

14.
病理性损伤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探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 ,分别用含低血清(0 .2mol·L-1小牛血清 )、高葡萄糖 (4.5 g·L-1)、高白蛋白 (15 g·L-1)的培养液培养 7d ,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表型改变 ,包括CK、Vimentin、α SMA、Ⅰ和Ⅲ型胶原 ,原位杂交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直接刺激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 ,包括细胞变为长梭形 ;透射电镜下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 ,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加 ,并出现actin样微丝。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显示CK表达明显减弱 ,Vimentin、Ⅰ、Ⅲ型胶原、α SMA和TGFβ1表达增强。原位杂交显示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可直接引起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 ,并发生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5.
尿毒血清对HK-2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血清对人肾上管上皮细胞侏(HK-2)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在HK-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正常人血清及不同浓度的尿毒血清,采用四氮甲基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HK-2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采用消化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换算成总胶原分泌量。结果5%-20%浓度尿毒血清组A490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0%-20%浓度尿毒血清组G1期细胞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1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不同浓度尿毒血清组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各浓度尿毒血清组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且随着尿毒血清浓度的升高而增高。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蓄积的尿毒症素可能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从而加速肾小管一间质纤维化进程,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16.
Li J  Li X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87-791
目的 观察低密度脂蛋白(LDL)对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作用;探讨经LDL活化的HK-2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IFB)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 用^3H-TdR掺入和细胞计数法评价细胞增殖:Northern和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间接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纤粘连蛋白和蛋粘连蛋白含量;^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总胶原成分的合成;逆转录聚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ol-IV及MCP-1表达和分泌影响。 方法 应用终浓度为0、0.1、1、10、100ng/mL的IL-18处理体外培养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24h、48h和72h。应用RT-PCR法检测IL-18对HK-2细胞Ⅳ型胶原(Col-IV)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Col-IV及MCP-1分泌水平。 结果 IL-18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HK-2细胞Col-IVmRNA和MCP-1 mRNA的表达,IL-18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HK-2细胞Col-IV的分泌,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K-2细胞MCP-1分泌,但其蛋白分泌量在24h即达高峰,未见时间依赖关系。 结论 IL-18可能部分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分泌和炎症细胞趋化,参与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早期不同阶段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波形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在大鼠肾皮质中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建立STZ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模型;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早期各观察时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GF-β1和vimentin、desm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TGF-β1和vimentin mRNA的表达量分别从模型建立后第7 d和第14 d起逐渐增多(P=0.001),desmin mRNA表达从第14 d起却逐渐减少(P<0.05).②糖尿病组的TGF-β1与vimentin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40,P=0.000),desmin与TGF-β1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95,P=0.000),desmin与vimentin的mRNA表达也呈负相关(r=-0.591,P=0.002).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皮质中TGF-β1和vimentin的表达逐渐增多,desmin的表达却逐渐减少,提示TGF-β1可能促进小管上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19.
血管舒缓素对PD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了血管舒缓素对血小板趋化生长因子(PDGF)诱导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传至5代后,分组观察PDGF、PDGF+血管舒缓素组、PDGF+血管舒缓素+缓激肽受体拮抗剂组等。干预因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对^3H-胸腺嘧啶(^3H-TdR)的掺入及原癌基因c-myc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1.PDGF可促进VSM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