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音乐艺术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其特殊性,注重美学意识的建立,注意突出音乐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审美欣赏能力的提高,坚持以审美为目标,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以音乐欣赏为手段,以文化文明为依托,寻求审美主体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黄静 《天府新论》2007,(Z1):285-286
音乐欣赏课是以音乐为教学手段,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音乐欣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育重要的实施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刘高扬 《天府新论》2007,(Z1):297-298
要确立钢琴教学的审美意识,就应该将其纳入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范畴。重技术,轻艺术的学习,是不科学的。忽略音乐的表现,毫无审美观念,离开了音乐美的表现和创造,离开了审美教育,钢琴便沦为制造音响的工具。所以,必须把钢琴教学和音色审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使钢琴教学能从纯艺术传授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体现其应有的美学品质和人文精神,以提高本学科的艺术品位,实现其审美功能。将音乐的感受、表现、鉴赏、理解、创造贯串到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世界开发出在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中真正综合的心象世界。审美教育以体验提升审美心象力①及培育审美心象思维。审美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以心象力开展美育活动,将自身融于自然,发现自然之美,而且以自然之美为出发站探寻人类的社会美。审美心象力推动审美心境及培育审美心象思维不仅在自然之中,而且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也可以说,人类将自然赋予的美融于社会生活之中,推动培育具有美德价值的心象力及美好生活中的具体心象感及心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林靖 《兰州学刊》2008,(Z1):222-223
音乐教育在美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调动人的情感,启动人的创造力,通过音乐美的陶冶,逐步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当前,要摈弃导致实践的盲目从而影响音乐美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认识误区,在儿童音乐美育中应力求让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美、从教学中孕育美、从活动中体验美、从实践中表现美,不断提升审美素养,为完善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琼珊 《南方论刊》2004,(6):56-56,52
音乐是一门听觉、时间的艺术,是一门“直指人心”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本文试谈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爱好音乐的听众越来越多。怎样引导他们进行音乐欣赏,是大家所关心的课题。就普遍性来说,它是一种美的追求,一种欣赏的享受;就专业性来说,它是一种审美的分析,审美的判断。本文以怎样欣赏音乐为线索,从审美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就是要充分地让学生全身心地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因此,要求教师在欣赏课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让他们随时处于一种新鲜好奇的氛围中,充分地体验和感受音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音乐欣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山 《理论界》2005,(2):128-129
音乐欣赏对于提高审美能力和启迪智慧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本文就如何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教育提出了诸多想法。  相似文献   

10.
朱剑光 《南方论刊》2007,(9):104-105
语文教学必须带领学生进入美的殿堂,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去感知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学会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美,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美。1.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审美教育。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和最新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都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是整个音乐审美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音乐欣赏只有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共同构成的音乐作品中感知。这种感知并不是对某一外在客体物质属性的认识,而是借助于这个知觉中的客体把自己内心的某些感受释放出来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人们全部激情和心智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通过自然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社会审美教育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形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创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审美教育,是指关于审美情感、审美观念、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的教育.学校的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中,语文教学由于教材内容和教学艺术都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因而对于审美教育可以起到特殊的突出的作用.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语文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又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增强学生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加强对课文的赏析,发现美,欣赏美,接受美的熏陶语文课本中的许多优秀文章是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精神产品.我们注意加强对文章的赏析,就会发现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可说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引导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好材料.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文章蕴含的深层次的美,要通过分析,才能让学生发现,给学生以美感.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接受美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具体的体现,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感染着教  相似文献   

14.
刘进 《船山学刊》2010,(3):71-73
《乐记》对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持"中和为美"的观念,音乐的中和不止是人与自然、人与他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音乐情感本身的和谐与情感生命的解放。《乐记》的"德音为乐"说主张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音乐艺术形式中的融合无间,强调艺术的道德价值、社会使命与审美价值的合一。  相似文献   

15.
"道"是融宇宙本体和人生之道为一体的形而上的抽象理念.老庄的"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虚形阴柔、静寂空灵、含蓄隽永的审美追求.老庄"大境"以自由心灵感受人生,以审美态度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为审美旨归,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唐代律诗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律诗本体论研究出发,根据接受美学原理,本文探讨了唐代律诗的审美取向。在常说的音乐美、结构美、语言美中寻找到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古代诗歌不同流派的审美取向作了概括性的阐述。“言志”说,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诗歌理论、审美标准,居于中国诗歌理论首位;“缘情”说,是对东汉至魏晋的五言诗的一个高度概括,揭示了情感所具的美的品质,是对诗歌美的张扬;“形似”说,与“缘情”说是同时形成的美学理论,它表明诗人自觉地追求“感性显现”,自然地表现了一种绘画美;“格律”说,增强了诗歌的形式美、音乐美;“境界”说,表示中国诗歌理论、审美理论,正趋完善,并且自成体系,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神似”说,使诗歌“臻至高境”,进入了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禅化说”“诗道说”是从“境界”说中抽取出来的,不是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18.
谢秀敏 《阴山学刊》2006,20(3):88-89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现代音乐教育模式的确立,使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兴趣教学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从多媒体教学模式对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教法不足的补充、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等几个方面谈谈多媒体环境中的音乐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19.
审美谈     
审美谈尹旭围绕着美和审美,千百年来人们的论述浩如烟海。本文不拟涉足这一“烟海”中的各种功过是非,而试图用简明清晰的语言。表述出笔者关于“审美”的一点粗浅想法。从本体论与发生学的层次看,总是先有了客观存在的美,才有审美主体的“审”的问题,因而才有审美。...  相似文献   

20.
简论公文主旨与结构的审美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公文的主旨与结构两方面论述了其审美品质问题, 阐明公文主旨的审美品质主要表现在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风格美及其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等方面。公文结构的审美品质主要体现为公文内容与结构的契合美,文体结构的丰富美,结构相对稳定的变化美和结构严密的逻辑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