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目的研究龙岗区社区居民急性脑梗死出院后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因素。方法通过对龙岗区社区居民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的125例急性脑梗死出院后两年内的复发情况进行单因素回顾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病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和高血脂病病史与脑梗死复发有关。脑梗死出院后复发与吸烟,饮酒,肾功,凝血功能和入院血压,血糖,血脂等各成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总胆固醇(TC)水平有一定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高血压(OR=1.923)、高血脂(OR=1.291)、糖尿病(OR=1.464)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与饮酒史与脑梗死复发无明显联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急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体内总胆固醇(T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复发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2 144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记录其民族、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肌酐(Scr)等一般临床资料,收集影响2型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脂肪肝、下肢动脉硬化及颈动脉硬化等。此外,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并发症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少数民族体重、体重指数(BMI)、DBP、FPG、2hPG、TC、LDL-C水平高于汉族(P<0.05),高血压及糖尿病病程时间亦长于汉族(P<0.05)。此外,少数民族吸烟、饮酒、脂肪肝所占比例高于汉族(P<0.01)。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相较于汉族患者,少数民族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高血脂病史、LDL-C...  相似文献   

3.
陶飞  方国真  施雪英  袁良津 《安徽医药》2018,22(8):1511-1513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收集107例住院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头颅CTA及常规生化检查,根据颅内大血管近端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分别比较三组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CysC水平和高尿酸、高CysC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分别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及中重度狭窄组的血清尿酸、CysC水平和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CysC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5),且中重度狭窄组血清尿酸、CysC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高CysC均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00,P=0.035,95%CI:1.088 ~9.414;OR=3.446,P=0.030,95% CI:1.250~9.498).结论 高尿酸、高CysC是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狭窄程度可能与血清尿酸、CysC水平相关,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和心脏超声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1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 30例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 180例T2DM患者分为事件组(30例)、无事件组(150例)。收集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血压、吸烟、饮酒、药物使用情况], 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端前脑钠肽(NT-proBNP)。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2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事件组吸烟比例86.7%(26/30)、BMI(27.1±3.8)kg/m2、收缩压(SBP)(149.7±15.3)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95.1±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脂高血糖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00例人员进行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的检测。检测方法均为氧化酶法。结果血脂血糖增高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尤以三酰甘油(TG)增高明显,且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本地区健康体检者的血脂血糖水平相对较高。它与年龄性别有关,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危险性因素与临床治疗。方法选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4例(观察组)与同期未出血的高血压患者148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单因素与多因素引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临床治疗。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分级、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服用降压药物规律性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一定关系;而多因素分析中,患者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分级、三酰甘油、胆固醇、是否规律服用降压药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独立相关;采取单用药物控制患者血压的患者出血量要高于联合用药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且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存在严重高血脂也会增加出血率,患者联合用药可降低出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超声探测高危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1428名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把受检者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调查受检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饮酒史等临床资料,并检测受检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空腹血糖水平(FBG)等相关指标,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1428名颈动脉超声受检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952例(66.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该病是多种原因作用于不同环节的结果,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有密切的关系,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干预,提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与血白细胞计数的关联性, 以期为职业性噪声性健康损害提供新的人群研究证据。方法 2009年委托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工厂157家, 噪声作业工人14 396名, 结合职业健康检查, 选择其中同时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和纯音听力的噪声作业人员3 508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 969人, 女539人。同时调查收集其一般信息、职业接触史、听觉系统疾病史等资料。噪声性听力损失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别采用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 与白细胞偏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均提示, 噪声性听力损失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听力正常组[(7.15±0.06)×109/L比(6.91±0.03)×109/L、(6.94±0.07)×109/L比(6.79±0.04)×109/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2、P<0.001, F=5.618、P=0.018);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血压、血糖、血脂及尿酸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医院体检中心3404名健康体检人群的BMI、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重检出率为33.84%,肥胖检出率为15.54%;随BMI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检出率亦增高。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关系密切,需早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测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高血脂组)和10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空腹抽血,测定血流变、三酰甘油、胆固醇等的含量,并对高脂血症组及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脂的含量都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液呈高黏状态,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检测项目的浓度与高脂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是并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文  解为慈 《安徽医药》2019,40(2):186-190
目的 通过高三酰甘油腰围(HTGW)表型与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分析,探讨HTGW能否预测HUA的患病风险。方法 以参加2009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的人群(10 241人)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年龄≤ 18岁、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贫血、慢性肝肾疾病、信息不完整者,最后有7 864人纳入分析。以三酰甘油≥ 1.7 mmol/L、男性腰围≥ 90 cm或女性腰围≥ 80 cm为切点,分为正常腰围三酰甘油组(NWNT组,男性1 956例,女性1 542例)、高腰围组(EW组,男性581例,女性1 449例)、高三酰甘油组(HTG组,男性651例,女性301例)和高三酰甘油腰围组(HTGW组,男性557例,女性827例),比较各组的代谢综合征组分(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HTGW表型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结果 HTGW组具有较高的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HTGW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EW组、HTG组、HTGW组,校正年龄、地理位置、教育、吸烟、饮酒、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有无糖尿病等因素后,男性HTGW组相对NWNT组,HUA的患病风险OR(95% CI)为5.929(4.656~7.551),相应的女性HUA患病风险OR(95% CI)为5.798(4.239~7.932)。结论 HTGW表型为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能预测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大港油田地区不同性别工作人群及不同体质量指数 (BMI) 亚组的糖尿病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通过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问卷确定高风险人群, 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及不同BMI亚组人群的糖尿病风险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1 995例, 男性985例 (49.4%)。男性人群糖尿病风险因素中血糖升高史 (HHBG) 风险比最高 (OR=3.183, 95%CI: 1.921~5.272), 其次为年龄、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高血压及治疗史 (HHT)、 吸烟, 三酰甘油 (TG) 风险最低 (OR=1.494, 95%CI: 1.033~2.162); 女性人群中丙氨酸转氨酶 (ALT) 风险比最高 (OR=2.383, 95%CI: 1.153~4.927), 其次为腰围、 TG和年龄, HHBG风险比最低(OR=2.081, 95%CI: 0.947~4.571); BMI<23.9 kg/m2 亚组男性风险因素为HHBG、 TG, 女性为年龄、 TG; 24.0 kg/m2 ≤ BMI<27.9 kg/m2 亚组男性风险因素为年龄、 HHBG、 HHT, 女性为年龄、 ALT、 TG; BMI≥28.0 kg/m2 亚组男性风险因素为 HHBG、 HHT、 AST、 ALT, 女性为年龄。结论 油田地区男性工作年龄人群糖尿病主要风险因素依次为HHBG、 年龄、 AST、 HHT、 吸烟、 TG, 在不同BMI亚组中HHBG始终为糖尿病风险因素; 女性依次为ALT、 腰围、 TG、 年龄、 HHBG, 年龄成为不同BMI亚组共同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非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水平(non-HDL-C)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关系。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4年贵阳市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共有7493例居民纳入本研究。根据踝臂指数(ABI)将居民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及非外周动脉疾病组。通过单、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各指标对PAD的影响,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布情况讨论non-HDL-C对PAD的预测效能。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患糖尿病、患高血压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显示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及吸烟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血脂指标中LDL(OR=1.912)、TG(OR=1.197)、TC(OR=1.637)及non-HDL(OR=1.390)均与PAD呈正相关,且为P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可得non-HDL-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non-HDL-C与PAD呈独立正相关,non-HDL-C水平可能对预测并辅助诊断PAD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四川省高校男性教职工身体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高校教师健康风险评估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体格检查为基础对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测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教职工个人信息、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可能影响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样本1088例,身体健康状况异常总检出率为61.9%。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年龄(OR=1.097)、BMI(OR=1.204)、吸烟(OR=1.366)和荤食为主(OR=1.623)四个危险因素。结论除年龄和BMI外,吸烟、饮食以荤食为主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四川省高校男性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定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20高血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滞通胶囊,连续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脂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同时能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药物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宁夏社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28名血脂异常患者为病例组,选取1059名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血脂异常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对血脂异常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量(X~2=98.587,P=0.000),饮酒量(X~2=87.888,P=0.000),健身活动(X2=59.122,P=0.000),体质指数(X~2=83.605,P=0.000),高血压(X~2=69.743,P=0.000)、糖尿病(X~2=94.954,P=0.000)、高血脂家族史(X~2=10.451,P=0.000)等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中吸烟量、饮酒量、健身活动、体质指数等因素进入方程模型(X~2值分别为68.477,33.689,259.295,96.272;OR值分别为8.232,4.421,0.018,16.589;P值均小于0.05)。结论:吸烟、饮酒,肥胖是宁夏社区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多参加健身活动是宁夏社区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金黄的叶子,洁白的树干,北方深秋的白桦林不仅充满着诗意,还蕴藏着大自然对人类的1份厚爱—白桦树皮中的白桦酯醇是高血脂的一大克星,能同时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最近,上海科学家发现了这份大自然的厚赐,有望用来对付"富贵病"高血脂。血脂分为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老年男性人群吸烟与血脂紊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对老年男性人群血脂紊乱的影响,为临床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常规体检的贵州老年男性人群2160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检查,包括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血压等情况。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吸烟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吸烟者的TG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和已戒烟者,而HDL-C水平却明显低于不吸烟者和已戒烟者(P<0.001)。吸烟者和已戒烟者的TG、TC及HDL-C水平异常与不吸烟者相比更常见。与轻度吸烟者相比,极重度吸烟者TG和ApoB异常更常见,TG和LDL-C异常在中重度吸烟者中更常见,HDL-C和Lp(a)异常却在轻度吸烟者中更常见。在将吸烟与其它影响血脂的因素(如饮酒、体重指数、年龄)进行比较后发现,吸烟对血脂紊乱的影响最大(β=0.219),当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分析后发现吸烟是血脂紊乱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32)。结论吸烟对老年男性人群血脂紊乱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戒烟和控制吸烟量将有助于维护老年男性人群的健康和减少相应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渔民人群吸烟、饮洒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现况调查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115名海岛渔民,按血脂检测结果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详细调查其个人一般情况及吸烟、饮酒史,用单因素和单因素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吸烟(饮洒)组与对照组间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差异及吸烟和饮洒对高脂血症的OR值。结果:吸烟的OR值为3.417(95%CI:1.132-10.308),吸烟指数与高脂血症患病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吸烟组LDL-C和ApoB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开始饮酒年龄≤20岁及年饮酒精量≥15000ml,高脂血症的OR值分别为4.016(95%CI:1.475-10.952)及3.274(95%CI:1.249-8.580),酗酒渔民LDL-C、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吸烟且饮酒者其OR值高于单吸烟或单饮酒者。结论:吸烟和酗酒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主要通过影响LDL-C、AopB水平导致高脂血症发生。吸烟及酗酒对高脂血症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胱抑素C(Cys C)、血清脂蛋白(a)[Lp(a)]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湖北省鄂钢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184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未狭窄组(145例)和再狭窄组(39例), 其中男96例, 女88例, 年龄(65.1±7.7)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等资料;患者入院时,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SAA、Cys C、Lp(a)水平, 采用全自动血生化仪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判断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HD患者PCI后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