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竹棉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试比较,研究了竹纤维含量及纬密变化对竹/棉交织物面料吸放湿性、芯吸效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棉交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优于纯棉织物;随着织物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交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明显改善,舒适性提高;吸湿或放湿初始,竹/棉交织物吸湿或放湿速率最大,织物可迅速吸收、排出汗液,使人体感觉凉爽、舒适,随着时间的延长,织物吸湿或放湿速率减弱;当经密不变时,随着纬密的增加,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影响纱线芯吸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测定纱线芯吸高度与时间 的关系,测试了捻度,助剂,单丝纤度,横斋形状对吸性能的影响。表明三叶形纤维,适当的单丝纤度,捻度使芯吸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Coolmax与棉混纺织物的吸湿速干性问题,设计并试织了 9种试样,探讨了织物的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蒸发速率和透湿量的变化规律,采用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法分析了织物的吸湿速干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除芯吸高度外,织物的吸湿速干性总体随混纺纱中Coolmax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混纺纱中Coolmax纤维含...  相似文献   

4.
通过有捻长丝织物芯吸速率的测试,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发现有捻长丝织物芯吸速率与长丝细度的平方根和捻度之间间存在着较了的线性关系。因此该回归方程可作为计算长丝织物芯吸速率的一个经验方式。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有着相同重量的一阶和二阶金字塔点阵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抗冲击和吸能性.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一阶金字塔芯体夹芯结构和二阶金字塔芯体夹芯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冲击载荷下有着相同相对密度和相同体重的两种芯体结构的位移与加载时间的关系,比较了两种芯体结构随着无量纲冲量和相对密度增加时的抗冲击能力,并分析了夹芯结构的吸能机理及两种芯体结构的吸能能力.结果表明,两种芯体结构中储存内能的80%以上均来源于塑性能释放.随着无量纲冲量的增加,两种芯体结构的吸能率在增加,二阶金字塔芯体结构在无量纲位移趋于平缓后其吸能率和抗冲击性能与一阶金字塔芯体结构相接近.  相似文献   

6.
一个改进的复合纱强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了两种不同性能纤维平行复合纱强度的理想模型(RO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经过改进简单的强度预测模型,并用PET/PA6DTY丝平行复合纱的实验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纤维增强泡沫夹芯复合材料预成体制备过程中,存在因硬质泡沫芯材多孔结构导致纤维植入工序中出现的掉渣现象,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以泡沫芯材纤维植入工序为研究对象,建立纤维植入工序过程的有限元模型。为更加准确地得到泡沫芯材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与随机性,基于MATLAB 绘制多孔结构构造泡沫芯材模型,通过 MATALB 软件建立随机生成孔洞的多孔结构模型,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出泡沫 芯材的微观结构。借助 ABAQUS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纤维植入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预测冲孔后泡沫芯材内部的孔柱形状。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接近,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靠性,为减小纤维植入过程中的掉渣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斜截圆柱、斜截圆锥、相贯圆柱、圆球及变形方圆接头等几种常用典型立体进行几何分析,建立了这些立体表面展开图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评定圆锥柄带角圆的柱面铣刀的外缘质量,以刀具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为基础,建立了最小外包容圆锥基准柄对称轴线的求解模型,推导出以此轴为基准的最小外包容圆柱和最小包容角圆回转面的评定模型.以圆锥基准柄带角圆的柱面铣刀外缘实际测量离散点为例,分别计算出最小外包容圆锥对称轴的方程、圆柱的半径和角圆心轨迹的半径及角圆半径,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半无限平板单元的平板扩散模型常常直接被用来预测钢筋混凝土圆柱开始腐蚀时间,而忽视截面形状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采用考虑时变性及圆形形状特性的扩散方程,分析了近海盐雾区圆形截面形状对开始腐蚀时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海岸线距离越远、半径越小,采用平板扩散模型高估开始腐蚀时间的现象越明显。提出腐蚀钢筋混凝土圆柱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半径对不同服役期近海盐雾区截面承载力退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半径的增大,钢筋腐蚀对截面承载力的影响变小。当混凝土圆柱暴露在重度盐雾区时,可直接采用平板扩散模型评估钢筋开始腐蚀时间。为了控制采用平板扩散模型所引起的退化率差值在5%内,当钢筋混凝土圆柱暴露在轻度盐雾区且半径小60 cm时,需考虑形状对开始腐蚀时间的影响,进一步评估圆柱截面不同服役期截面剩余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电容式粮食水分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当前电容式粮食水分检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具体实验给出了水分与电容,水分与定容积重量之间的拟合曲线。分析了曲线特性,给出了主要影响检测因素间的关系。分析了粮食水分检测中的误差产生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织物的吸湿及放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制实验装置,在不同温度、相对湿度条件下,通过动态吸湿曲线、吸湿等温线、吸湿等湿线和动态放湿曲线,研究了分形涤纶和普通涤纶织物的吸湿和放湿特性,讨论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对织物吸湿、放湿的影响.探讨了织物的吸湿、放湿机理及其规律,研究了织物放湿过程中表面温度与时间、过剩相对湿度的关系及过剩相对湿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的吸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高湿情况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形涤纶织物吸湿速率和吸湿平衡含水率都比普通涤纶织物大,特别是高温高湿下优势更明显,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分形涤纶织物与普通涤纶织物一样具有很好的放湿性能:所以分形涤纶具有很好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织物的透湿性及液态水传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制的湿传递测试装置对织物的湿传递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人体服装穿着的环境状态,在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分形涤纶、普通涤纶、分形混纺织物(纯毛和毛65/35比例)的透湿速率;用垂直芯吸实验测定了分形涤纶、普通涤纶、棉布、分形/粘胶织物的液态水传递速率;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分形涤纶都具有较好的透湿能力,在高温环境下,分形涤纶优势稍明显;分形涤纶芯吸能力较棉布稍好,具有较好的导湿、排汗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接枝丙烯酸共聚物(KAC)在几种环境湿度下的吸湿率和平均吸湿速率,分析了不同粒径KAC的扩散吸湿性能,并与变色硅胶、蒙脱石通用吸湿剂的吸湿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KAC具有显著的扩散吸湿特点,其吸湿率和平均吸湿速率强烈地依赖环境湿度量和吸湿接触面积,明显的正相关性表现出KAC在高湿环境中(RH=90±1%)具有优越的高效吸湿功能,室温下4 d的吸湿率高达100%,9 d后大于120%.与通用吸湿剂相比较,KAC在RH=(90±1)%的环境中,表现出长效吸湿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中部平原区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衡水、冉庄、捷地3个旱情试验站2002-2005年4年土壤含水率资料,求算出了不同地区分深度逐月土壤含水率消退系数,拟合了不同地区的土壤雨后增墒公式,确定了3个试验站墒情变化规律,并利用2006年资料进行了验证.预报合格率达99%以上,达到甲级预报标准。3个试验站所代表区域的墒情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河北省其它地区的墒情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粮食水分分析在粮食安全储藏中极其重要,及时掌握粮食水分含量可以有效预防由于粮食水分含量过高而引起的粮食霉变.为了检测粮食中水分含量,提出了一种基于GoAhead的在线水分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能够检测流动粮食的水分及温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直接烘干法,测定了HD滤嘴添加剂和小麦麸皮在25℃,不同相对湿度(29%、54%、75%、100%)下的吸湿百分率、吸湿速率和临界相对湿度,对HD滤嘴添加剂和小麦麸皮的吸湿性进行比较,并根据HD滤嘴添加剂的扫描电镜图,分析吸湿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HD滤嘴添加剂的临界相对湿度是76%;②在相同条件下,滤嘴添加剂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小麦麸皮,但吸附速度较慢;③吸附量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滤纸添加剂的中空结构,当相对湿度75%时,吸附量在30 h出现一个平台,50 h后继续增加.该研究为其贮存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织物的热阻随吸湿量变化的情况.测定了织物在润湿状态下、吸湿膨胀状态下以及水分存在状态下热阻的变化,对不同织物的热阻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棉和粘胶织物,其热阻会随吸湿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并随着吸湿量的进一步增加,热阻呈下降趋势;2)涤纶等纤维织物吸湿后,热阻随吸湿量的增加而单调递减;3)毛和毛涤混纺织物,其热阻随吸湿量的增加单调递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散状物质电导率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改善电阻式水份仪测量精度的若干方法,并以大米为例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20.
目前,聚氨酯材料因其优异的保温特性在建筑外保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该材料蒸汽渗透率和吸水率较低,所以大多不另设防潮隔气层.但在实际中,如果室内湿度较高,由于墙体其他材料的传湿特性不同,有可能出现冷凝现象.笔者针对寒冷地区聚氨酯硬泡复合墙体在不同室内温、湿度情况下的传湿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指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