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Web的异地协同产品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分散网络化制造的不断发展,企业内与企业间基于Web的异地实时协同工作越来越多,因而构建基于Web的虚拟协作工作平台成为广大企业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新的基于Web的虚拟协作设计平台的构建方法。采用Java语言,通过屏幕共享与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多用户间的产品实时协同设计。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基于ASP模式的CAE远程信息化服务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决网络多用户环境下CAE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从网络化技术服务和协同分析求解的角度出发,提出了ASP模式下集成CAE分析技术的信息化服务总体框架模型。依据该模型架构,对CAE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学及相应的关键使能技术,如任务流程协同求解技术、分析模型转换代理机制、APDL参数化分析命令批处理脚本技术等进行了系统论述。最后,开发了验证上述思想的服务平台原型系统。研究表明,使用该方法有利于推广应用高水平的CAE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3.
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模型研究与通用平台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工作的技术原理在建筑工程设计及建筑领域信息化中的创造性应用,本研究提出了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逻辑模型,论述了依据建筑设计的协同工作目标、实施过程和控制机制等若干方面的特点,所建立的协同控制、协作对象、数据管理和设计变更等局部模式.并进一步介绍了以该模型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CAD、数据管理和多媒体技术,实现远程建筑设计协同工作通用平台的研制情况.实践证明,该系统在管理建筑设计协同资源,实现多层次、多媒体协同工作环境,支持设计资源的共享和传输等方面效用卓著,符合建筑设计行业的实际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支持协同制造的制造网格平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支持虚拟企业间的协同,借鉴网格技术和网络化制造运行机制,讨论了制造网格的定义,提出了制造网格体系结构及制造网格协同制造平台模型。通过采用Globus Tookit3提供的元计算目录服务和各种组件,设计了制造网格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制造资源的封装、发布、搜索、信任评估、优选评估等管理。结合Agent技术开发了制造网格任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制造网格制造任务的分解、分配、调度等管理。建立了应用原型,说明了制造网格平台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的企业参考模型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 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企业生产经营朝全球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针对现代企业对企业模型的新需求及现代经营环境的特点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基于网络的企业模型库构造方法 ,并介绍了我们正在开发的基于网络的企业参考模型库系统 (Network Based Reference Modeling System,NBRMS)。该系统把网络信息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协同工程等领域的成果应用到企业参考模型库的建设中 ,切实解决企业参考模型库的创建、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服务思想和先进智能信息、网络技术开发了一种数控装备售后服务系统,该系统把服务网站、呼叫中心、实时多媒体交流、远程监控以及智能分析决策等功能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了售后服务质量与效率;讨论了数控装备协同售后服务系统体系结构、服务流程和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系统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7.
基于颜色直方图的视频突变镜头边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概述了视频镜头边界检测的未来趋势、发展现状和行业背景。然后描述了视频镜头边界检测的基本概念,详述了其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了视频突变镜头的当前行业内使用的方法。接着重点探究了基于颜色直方图的视频突变镜头边界检测的方法,阐述了其理论,设计并在工程实践中验证了镜头边界检测算法。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ASP的夹具网络协同设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晓  殷国富  江磊 《工具技术》2006,40(5):53-56
针对目前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夹具网络协同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SP的夹具网络协同设计系统方案,并根据该方案设计开发了一种夹具协同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9.
面向并行工程的协同 CAD 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来自不同学科的设计者的协同设计是并行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并行工程对协同CAD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个面向并行工程的协同CAD系统的结构,详细讨论了协同CAD系统中的CSCW、特征设计及协同管理等关键技术,给出了协同CAD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快速成形制造网络化服务系统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快速成形制造(RP&M)技术中采用分布式组件结构所搭建的网络化服务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按照各组件所具有的特点对系统进行功能设计。建立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及方案层的RP&M工艺决策的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系统和模糊综合评判的RP&M工艺选择的新方法,构建RP&M制造工艺选择的决策支持系统。对RP&M协同制造的过程规划进行研究,采用时间尺度原则确立各种RP&M工艺监控点,为过程管理与监控提供理论依据。实际开发的网络化服务系统经应用表明,可以方便、快捷地支持企业新产品远程开发。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的同步协同CAD/CAM系统的数据交换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Web的协同CAD/CAM技术是网络环境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结合同步协同CAD/CAM原型系统C SupermanCAD/CAM的开发 ,提出了一种在同步协同CAD/CAM系统中进行操作命令、三维几何数据和多媒体数据交换的解决方案 ,为面向 2 1世纪的新一代制造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与协同设计相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个支持多媒体即时通讯的产品协同设计系统框架,分析了构建多媒体通讯系统模型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协同设计平台实现了异地设计人员之间实时地共享设计资源,有助于设计人员方便地管理设计数据、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制造平台的参数化协同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SP网络化制造平台上开发出参数化协同设计系统。基于系统,设计人员可异地同步或异步完成产品的协同设计及对产品的快速参数化设计,从而快速响应变化市场需求,实现企业产品开发中的协同设计,缩短开发时间;同时减少产品快速开发中的大量重复性工作,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分析了系统总体结构,对实现系统的CAD软件参数化驱动二次开发、数据信息传递、数据库的组织与通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对产品开发设计流程进行了说明;以冲压模参数化设计为例,通过不同用户基于网络实现了产品协同设计过程中对零部件的高效快速设计与装配修改以及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产品的可视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个基于WEB的实时协同设计系统。在分析协同设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当前网络条件和紧密型企业集团协同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本地企业基于全特征参数CAD模型的协同交互,以及异地企业基于VRML模型的混合协同交互。在分析了C/S和B/S模式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C-B/S混合模式的应用。描述了系统功能,给出了系统的物理体系结构,介绍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用到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设备维护所面临的变革,提出了创新的设备e-维护模式。该维护模式是远程维护和集成维护的e-服务扩展,包括先进维护技术、联盟组织形式、在线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管理机制四要素。e-维护模式的组织形式是e-维护联盟,其对应的多Agent系统框架模型由车间、企业和联盟三个层次构成;e-维护联盟在扩展设备用户维护资源广度的同时,拓展了维护服务商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空间,具备了生命周期长、组织结构严密和运行机制开放的特点。在校企联盟框架下,设备故障远程协同诊断的成功实施验证了e-维护联盟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ever-changing global and competitive market conditions as well as changing individual customer demands. 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become more specialized, they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work concurrently on a large volume of product data covering their factories, sub-contractors as well as suppliers. The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s changing from a supply chain based on material flow to a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chain based on task flow.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the Internet, have injected velocity into produc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nd enabled companies to shift their traditionally centralized product development philosophy to networked product development philosoph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paradigm called Internet-based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chain (ICPDC) to answer the aforementioned needs of current product development. It connects users in geographically different locations to carry out produc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simultaneously and collaboratively using a series of tools, including product management tools, workflow management tool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ools. Some key aspects of the ICPDC, including its concept,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constituents and fashioning principle,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urthermore, a framework for the ICPDC based on a Brower/Server is proposed. Finally, a prototype is implemented using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Net programming language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use high-fidelity analysis and design tools at the design stage, designers need to communicate with domain experts and their tools, which may be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over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platforms. However,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ontological issues such as distributed computing,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nd distributed product information sharing impede the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distributed product development architecture for engineering collaborations across ubiquitous virtual enterprises. It provide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services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to realize tr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address three key issues. One is concerned with product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ynchronization across virtual enterprises. Another is concerned with federation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services over the collaborative process. The third is related to the engineering context management using semantic web for providing more human-oriented collaborations services. A case study for developing a mobile phone is shown to valid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which gives a great deal of possibilities for supporting a rich set of product development scenarios in ubiquitous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8.
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汽车产业链协同商务平台解决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汽车产业链及其协同商务的特点,针对中小汽车制造企业的需要,提出了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协同商务平台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支持多个制造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商务协同,并给出了由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管理层、企业应用层和基础层组成的平台体系结构;对单据模板定制、数据交换及安全认证等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协同商务平台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该解决方案开发的汽车产业链协同商务平台,在四川汽车产业链中的应用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远程教育的方式也随之改变。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虚拟实验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Sakai是国外先进的开源软件,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虚拟实验在Sakai上的实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虚拟实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智能体的网络协同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解决广义企业的协同工作环境构建知识集成平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网络协同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运用多智能体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的网络协同产品数据管理的体系结构和网络产品全信息模型,研究了基于多智能体的网络协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并采用多智能体理论解决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中数据对象复杂化、异构化、网络化和协同化等复杂问题,最后开发了一个基于多智能体的网络协同产品数据管理原型系统,并验证了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